纳兰云梦让客栈的小厮取来笔和纸,写了一封信,揣上后,便和十三等人一起向城主府去了。
城主府,一城之主所住的府邸。
司马长风等人走到一所门匾上写着‘城主府’的府宅门前停了下来。他们被城主府门前的景象所震憾,是深深地震憾。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生。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不同类型的鼓,如定音鼓等,均被调校至特定的音调中。
鸣冤鼓乃古代衙们中的设施,又叫喊冤鼓。所谓击鼓鸣冤就是指这鸣冤鼓。
相传,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登基不久,他有个侄子倚仗皇势胡作非为。一天,京城长安少女苏小娥正在街上行走,恰遇浪荡皇侄,他见小娥貌美若仙,遂生邪念,上前调戏。只听“啪”的一声,小娥不知哪来的勇气,一巴掌扇到皇侄脸上。皇侄在众人面前挨此一掌,岂肯罢休,骂道:“不识抬举的贱娼,我要你立死此地!”言毕,夺过随从手中的齐眉棍,使劲向小娥头上砸下。只听“咣当”一声,皇侄举起的木棍下断落在地。皇侄一愣,定睛一看,救人者原是个彪形大汉,遂令随从们动武。岂料一随从举剑刺向大汉时,大汉猛地一闪,锋刃却捅进了趋前挥棍的皇侄肚皮,皇侄霎时倒地身亡,随从们急忙抬起尸体回府,那误杀皇侄的爪牙便串通同伙,栽赃说是大汉所杀。刘邦获悉,下令将大汉捉拿收监,定处死刑。
脱险的苏小娥得知恩公将被问斩,深感不安,决定去闯金殿。?但禁宫戒备森严,恐进不了反惹出大祸,于是她想了个办法。一日,小娥和妹妹各持一小鼓、一小锣,敲打过街来到金殿门前,突然猛击锣鼓,连声高喊“冤枉!”,锣鼓频传,惊动了刘邦,他下令拿当事人上殿是问。小娥胸有成竹,见了皇上从容答道:“万岁,小娥若不击锣鼓,咋能面君,我的冤情又咋能伸呢?”接着便把皇侄劣迹、随从恶行一一呈述。继而又恳切地说:“万岁你切莫屈杀英雄,小女冤枉事小,朝廷声誉事大啊!”刘邦听毕,觉得言之有理,遂提“囚犯”与皇侄随从对质,那人见抵赖不过,只好招认为误杀。刘邦十分愤慨,厉声吼道:“小奴才,跟随王爷不劝其走正道,还断送其命,诬陷他人。寡人今日亲审此案,方知真情,差点错杀英雄。来人,将小奴才拉出去斩了!”随即将好汉释放,让小娥回家。百姓闻讯,无不赞颂高祖英明。
苏小娥击鼓鸣冤这一举动,倒给刘邦一个启示,为便百姓告状,他特下圣旨,命各级官署大门必须各置一鼓一钟,并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借以显示便民、德政。就这样,击鼓鸣冤之制,一直流传了两千余年,直至清末。
城主府的门前摆放着一张大鼓,鼓架像一面墙一样,鼓面是红色的,巨大的鼓看起来像一轮太阳。或许它象征着光明吧。鼓的地下摆放着两只棒槌,棒槌手柄比较细,身子却很粗,像人的胳膊一样。棒槌的头是圆形的,看起来像碗那么大,用红布包裹着的。
小林子道:“我去,这么壮的棒槌,这么大的鼓敲起来声音肯定很大,震耳欲聋吧。可是这样的鼓要怎样的巨人才能敲响啊。就是这一只棒槌我估计着常人都拿不动,那要这有什么用,摆设吗?”
纳兰云梦道:“你去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你说试就试,你以为你是谁啊。”小林子白了他一眼,道,“试就试,你以为我不敢啊。”
小林子说着就准备拿起棒槌去敲鼓,他使足了力气,也准备好了拿不起来要出丑的心里。可是他没想到,它竟然那样轻,像是没有重量一样。
小林子轻咦了一声道:“怎么回事?宝贝啊。”他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没人,就准备将这两只棒槌收入囊中。
十三敲了一下小林子的头道:“怎么,好收藏的毛病又犯了?这其实是空的,它的里面灌输着强者的真气,所以你感觉它很轻,而且你若是把它拿走,是会被炼制它的强者发现的。”
小林子缩了一下头,尴尬地道:“我……我这人有收藏的毛病。纯属好奇而已,纯属好奇而已。盗亦有道,我是那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人吗?我是怕它被放置的时间长了,放坏了而已,检查一下,检查一下。”自从小林子和十三这么长时间生活以来,感觉十三并不可怕,渐渐地便喜欢和其开玩笑。或许是之前太压抑了,十三也乐意和小林子逗逗笑笑,他们自然也为这段时间增添了许多乐趣。
小林子说完就一棒槌就砸在了鼓的上面,‘轰’,像响雷样震耳欲聋。旁边的纳兰云梦等人赶紧捂住了耳朵。响声过后,小林子愣了好长时间,才用手掏了掏耳朵,反应过来。
在鼓刚鸣后,就从城主府里出来了一个带刀侍卫,侍卫见十三等人清清白白的并不像普通人家,也不像有冤屈的人,便道:“你们是什么人?击鼓鸣冤所谓何事啊?”
这时,纳兰云梦道:“我们是这古镇纳兰府的人,时间长了没有回家,古镇变迁,我们现在找不见回家的路了。而且我们想在这古镇开一间酒馆,想让城主大人给批个地方。”
那个带刀侍卫有些疑惑道:“不是喊冤的?纳兰府怎么好像没听说过?有这个地方吗?”
纳兰云梦说着从怀中取出了一只令牌,令牌上写着‘纳兰’两个大字。他将令牌和信递给那个侍卫道:“麻烦小哥将这递给城主,城主大人看了后自然会明白的。”
那个侍卫接过令牌和信道:“你们稍等,我去通报城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