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写故事,就从我的童年开始写吧!
(一)我的心灵是丰富多彩的
我现在有很多爱好,是和我的童年分不开的,我小的时候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我们这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北京城里人,家庭状况都差不多,那个年代,国企还比较多,所以,没有哪家特别富裕,也没有哪家特别贫穷,姥姥姥爷自己经历过民国时期,经历过抗战时代,也经历过三年灾害,他们知道粮食,钱,粮票,布票,油票来之不易,自己很节俭,但是从来没对我扣门过,我的玩具,我的零食,我的衣服,别的小朋友该有的,他们都会买给我,而最最重要的,也是最初开启我灵感之门的,不是好吃的和好玩的,而且家里永远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图画纸,水彩笔,蜡笔,毛笔,宣纸,水彩,粉笔,字帖,碎布,毛线,棉花,彩色纸,针线,我的印象里,三岁多的时候我就喜欢用水彩笔和蜡笔画画,没有人强迫我,就是那样的喜欢,那时候,爸妈都在山西,爷爷每两周或是一个月来姥姥家看我,他一来,我就把画拿出来让他看,他就给我的画判分,好看的得5分,一般的得4分,难看的得3分,为了得5分,我就更加好好的画。
上小学了,放学后和休息时间除了写作业,我就拿出针线,拿起布,缝布娃娃,没有白布,我就用黑布缝非洲娃娃,没有花布,我就给她穿一个颜色的裙子,然后,找两个一样的黑扣子缝上当眼睛,找个其它的扣子当鼻子,用毛线先编好两个麻花辫,再把那两辫子缝在娃娃的头上,那娃娃缝的很粗糙,有的地方,里面的棉花都露出来了,我仍然玩的很高兴!还有,就是用棉花粘个小白兔,用纸盒拼凑成汽车,外面再糊上彩纸,做成汽车模型,用画纸折小兔子,用剪子剪纸花,或者把整根的粉笔磨成粉,兑上水,玩做汽水的游戏,这个游戏一般是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后来,姥爷拿出毛笔,宣纸,墨和水彩,还有字帖,我练了一段时间毛笔字,其实就是照着字贴描,还自己想像着画了几幅水彩画。?
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课外兴趣班,没有人去特别的培养我们这一代人,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但是功课一忙,就把什么都扔下了……唯一没有扔下的,就是写文章,因为那上语文课必须学习的,从小学二年级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儿写文章,有时候半夜睡着睡着觉想起来什么了,我就起床,点亮台灯,赶紧在我的小本子上记录下来,我总是怕不赶紧写第二天就忘了!我也最喜欢作文课上老师让我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读我的文章!?
我很感谢我的姥姥姥爷,他们给我准备了那么多样能发挥创造性的东西,我做的东西,画的画,不管好不好他们都完好的帮我保留着,从来不说是破烂,我弄碎的粉笔,撕坏的纸张,打翻的墨水,他们也从来不说我遭踏东西,这使我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心灵,随然我小的时候和某些小朋友比起来不是特别能说和淘气,但是我一直充满自信,不怕失败!对于现在的家长们,我们都忽略了这些,总是给孩子报了画画班,才去买画笔,报了手工班,才去买彩纸和剪刀,对于那些碎布,铅笔头,纸屑总是当作垃圾及时的处理掉了,其实,这些东西远远强于那些五花八门的儿童玩具,把它们好好利用起来,别对孩子说“遭踏东西”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
(二)童年的伊甸园
说起童年的伊甸园,其实就是姥姥家的阳台,也就是三平方米左右吧,但对于童年的我已经足够了.那个年代的阳台都是露天的,在台上放一把米,一会儿就会有麻雀来啄食这些米,我就悄悄地趴在屋里的窗台上看,见它们蹦蹦跳跳地在台上吃米,梢有一点声响就赶紧飞走了,过一会儿又回来.最喜欢的是夏天的时侯,不但有麻雀来,各种昆虫也会来,还有那些藏在墙缝里的壁虎,见到虫子来也都赶来捕食了.我喜欢把小动物养在阳台上,有空就和它们玩,我觉得阳台就是块宝地,白天,可以晒到太阳,可以闻到花香,夜晚,找个板凳,踩在板凳上,才能够到阳台的台,趴在那里数星星,小时侯的天空还不象现在污染的那麽历害,看得见的星星比现在多多了.总之,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对于我来说,阳台总是那么的美好.
这个阳台,曾经居住过很多小动物.第一个来的是个卢花母鸡,那还是放寒假时,姥爷买来为了过年宰着吃,可是鸡一领回家,我就把它当成了伙伴,每天都在阳台跟它玩,和它说话,怎么舍得宰呢?我跟它分享我的零食,在那个年代,巧克力就算是很好的东西了,我也给它吃,姥爷见我给鸡吃这个,觉得有点浪费,就骗我说:“鸡可不能吃巧克力,吃完身上长赖,就没法要了!“我当时信以为真,就不给它吃巧克力了.我画了一幅画,最先拿到鸡面前:“大黄你看,我画的好看吗?“我写了一首儿歌,也拿到鸡面前:“大黄,我给你念我写的儿歌啊.“终于有一天,我不在家时他们把大黄给宰了,还说是楼下的野猫来把大黄咬死了,我难受了好几天.
以后,这个阳台陆陆续续住了很多动物,最热闹的时侯,同时有金鱼,青蛙,小松鼠,荷兰猪,鹦鹉.每年夏天,姥爷都买一只蝈蝈放在阳台上,放暑假是最开心的.每天,我都给金鱼晒太阳,给小松鼠和荷兰猪喂青菜,给鹦鹉添谷子,给姥爷的蝈蝈喂一段大葱.然后,就跑出去捉虫子了,因为还有青蛙要喂,那青蛙被我关在一个玻璃瓶里,我天天捉虫子给它吃.在阳台上有一块木板,有时我捉的蝴蝶蜻蜓甲虫甚末的,我就用大头针把它们扎在木板上做成标本,那标本几天就被蚂蚁吃了,我就再做.妈妈给我从麻雀窝抓了三只小麻雀,我也养在阳台,把小米泡软了用小勺喂给它们吃,渐渐的,小麻雀长大了,会飞了,它们飞出去玩还回这里,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
这个阳台,还放着米和面,都放在桶里.但盖子经常被我打开,于是,米虫,面虫就在里面安了家,米虫,面虫长大了变成飞蛾,就又成了壁虎的食物,我最喜欢的一只大肥壁虎,我总是观察它,它每长大一次,就在墙上脱一层皮,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墙上有很多它的皮.我还喜欢光着脚在米里面踩着玩,被我踩过的米姥姥再去煮粥,做米饭,一样吃的很香.
阳台除了有动物,还种了很多花:红果,石榴,绣球,辣椒,君子兰,仙人球,每当它们开花时,就会有蜜蜂过来采蜜,阳台还有两根铁丝,拴在两边的柱子上,是晾衣服用的,我每次剪了纸花,就用夹子夹在这铁丝上独自欣赏,越看越好看,还幻想着楼下也会有人看到,赞许地说:“瞧这纸花剪的多漂亮!“想着想着,就更加心花怒放了.
看星星也是每天必须做的事,趴在台上,仰望天空,顿时心中有无数的幻想,尤其是太阳刚落下,天空没有完全变黑的时侯,深蓝色的天空,伴着几片云朵,有时它们象个大白兔,有时象个大船,有时又像个别的东西,如果看到的是火烧云,那就更美妙了,红色的云朵飘在天边,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当天空全部黑下来,姥爷就教我认星星了,各种星座,还有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又是弯弯的,我常常边看边唱这首歌:“天上星星多,一颗又一颗,地上娃娃多,一个又一个,星星爱眨眼,娃娃爱唱歌,唱的甚末歌,星星你听着……“
后来,青蛙晒死了,小松鼠跑了,小麻雀飞出去没有回来,也许是被别人抓去了,荷兰猪和鹦鹉也活到了它们的最高寿命,归往西天,同时,我也长大了,不住在姥姥家了。阳台一下子冷清了许多。现在它会时常在我记忆中出现,一件事情,一种场景,或许别人看来很一般,但对于某个人,是永久也抹不去的记忆,是心灵中的伊甸园。
(三)小时侯的街
自从结婚后,上班时坐车总要路过永安里那站,那里是我童年生长的地方,只是没有空下车去逛,只好透过车窗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春天,柳树发芽了,满街飞着柳树毛毛,金色的阳光斜照大地,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跑到大街上去找春天,回来写成日记,我找了很多很多,在日记里写道:“春天来了,小鸟飞上树稍,小草和小树都发芽了,到处开着美丽的花,太阳公公对我们笑……“老师夸我写的很好,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迷上了写作,一有空,我就趴在桌子上写文章,夏天,女孩子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去上学,在我那个时代,夏天的傍晚,我也是这样,穿着我的花裙子,和小伙伴们跳皮筋,或去草丛中捉蚂蚱,秋天,树叶变黄了,风一吹便落到地上,那个时侯的我,喜欢踩在一堆落叶当中,听叶子的沙沙声,冬天,天空中飘起了雪花,也就是和伙伴们堆雪人的时侯了。
每次车子路过姥姥家的那个楼时,我都要目不转睛的看看它,我在这生长了14年呀,后来,大楼要拆迁,我也是这样天天看着它,从一个完整的楼变成了没有窗子,再后来,没有了楼顶,最后,变成一片费虚。大楼没有了,我的心也象被拆了一样,好象失去了一位亲人。在大楼被拆的地方,矗立起一个崭新的楼房,但是我并不喜欢它,因为它甚末也没有带给过我。
好想再逛逛这条街,于是,我就真的逛了,建国饭店,京伦饭店,贵友商场还是老样子,在它们的周围,多了很多的特色小店,有卖漂亮衣服的,有卖点心的,还有卖围巾的卡子的,更多的是那些特色小吃店,走到一家陕西风味的店时,我便走不动了,在那里要了些小吃坐下来,我是不喜欢一个人逛街的,但在童年记忆的趋使下,自己一样逛得不亦乐呼。这条街和我一起,在岁月的流逝中经历着风风雨雨,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明天!
(四)老北京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
和朋友们行走在路两旁都是平房、胡同的街道上,嘴里哼着这首歌,一种亲切感涌上心头,我的爷爷小时候并不在这里玩耍(爷爷是东北老红军),我的童年,倒是老在这里玩,就是没住过胡同,我今生有两大遗憾,一是没感受过老北京的胡同生活,二就是没进入我最最渴望,最最崇拜的北京大学去读书,但如今看到这灰色砖墙,褐色的瑠砺瓦,我还是激动万分!
我记事很早,三岁多的事情就记得了,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在山西爸爸的部队里,我出生不久就被姥姥姥爷接到北京来,住的是楼房,对面是建国饭店和经纶饭店,坐几站车就是建国门,前门,天安门,北京站楼顶那个大钟,每到一个整点就开始响起音乐《东方红》,在姥姥家里听的特别清楚,每次它响,姥爷就教我唱这首歌,这应该是我会唱的第一首歌,楼下有个小卖部,里面是玻璃柜台,卖的东西全部展示在那里,姥姥经常带我去,一进门,姥姥就把我抱起来,坐在那柜台上,卖东西的阿姨就亲切地问我:“想要什么呀?”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吃一种糖豆,直径大约1.5厘米,什么颜色都有,含在嘴里,过一会儿外面的颜色就没有了,里面是白色的,再用牙齿一嚼它,它就散了,一会儿就化掉了,那甜甜的味道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现在走遍了各大超市,却再也找不到那糖豆了!
那个时候,一到夏天就有推着小车沿着街道卖冰棍的,小豆冰棍的顶上有一层红豆,把它们吃完,下面才是冰,还有红果冰棍,酸酸甜甜的,特别的解渴。
再长大点儿,姥爷就带我去日坛公园玩,那公园不大,却什么都有,游乐场,花坛,树林,草坪,假山,湖,是我喜欢的小小乐园,再就是坐公共汽车去天安门,红色的城楼,黄色的琉璃瓦,护城河边白色大理石的围栏,去那里看城楼上的毛主席,看广场上的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去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去景山爬山,闻鸟语花香,去北海划船,看碧波荡漾。
夏天的傍晚,我喜欢趴在露天的阳台上看星星,姥爷就给我讲九大行星,银河系,各种星座,太阳,月亮的知识,还带我去建国门的古观象台参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讲给孩子听。
后来,我上小学,爸爸妈妈从山西回来了,周末,他们喜欢带着我去前门逛街,吃小吃,那时候的前门街道,卖东西的一家挨着一家,衣服,鞋,小商品,玩具,小吃应有尽有,那里面还有个电影院,我们进去看了场《唐伯虎点秋香》。
总之,我还是很喜欢我的童年,更喜欢记忆中的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