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他以后一定要入你执法堂?”
罗浮暴怒,他可是知道李耳接受了咒祖传承,若是咒祖传承者去了执法堂,乾清宫咒法一脉怎么办?
罗浮开始只是因为李耳的哥哥,才想看下爆发后的李耳会绽放怎样的光彩,能否再给乾清宫增添一个天才,为宗门再加上一股生力。
自从李耳接受了咒祖传承,罗浮就把李耳当亲师弟看待,脑海中已经把李耳默认为咒法一脉。
别看罗浮轻浮,原来惹了不少事,在潜渊里静修了半年,悟通了很多事情。
“你反对有什么用,他自己已经答应了。”余落雨微笑道。
她可是很少看到罗浮吃瘪,能气到这混蛋,她还是很高兴的。
罗浮看着李耳,准备劝李耳改变主意,但估计李耳不会答应,毕竟诚字在首,就没有开口,没有必要强迫别人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李耳说道:“罗兄,没事,我们不是还要去见宗老吗?走吧!”
罗浮点了点头,反常地安静,带着李耳离开了。
“余师姐,你为什么要让李耳加入执法堂啊?看罗浮的样子,李耳以后应该会到咒法一脉。”赤元峰问道。
“你觉得这小子怎么样?”余落雨反问道。
赤元峰毫不犹豫地回答:“相当可以,虽然天赋不太好,但有一颗坚定的道心。”
“那你觉得被宗老点名要见的弟子简单吗?”余落雨继续问道。
“肯定不简单啊!”赤元峰说道。
乾清宫只要知道宗老的,没有不敬重的。宗老是十代元老,上可为宗门力挡万敌,下可为宗门弟子传道授业解惑。宗老讲道,十有九问,九有六悟,许多弟子听宗老讲道,破开了自身的枷锁,一飞冲天。
宗老从来没有收过弟子,因为他把乾清宫的所有弟子都视为他的弟子。
……
罗浮带着李耳走到了一片竹林前,竹林很偏,但李耳曾经见过,这片竹林离杂役院很近,李耳在坐黄城的飞舟时见过这片竹林。
罗浮示意李耳进去,但自己一点进去的意思都没有。
李耳看着茂密的竹林,竹林很幽静,只有风吹过竹林带起的沙沙声,这竹林不像是住了人的,太幽,太静,没有一点人味。
竹子不是太密,李耳走在竹林中,还是有踏脚的地方,只是四周看去,都是竹,没有人的痕迹。
竹林看起来不大,可是李耳向前走了许久,都只看到了竹子。
李耳随意坐下,闭上双眼,感受这竹林。
这竹林中的竹与别处的竹不同,太过挺直了,一阵风吹过,竹一点也不弯曲,只是竹叶随风飘荡,带起一阵波澜。
竹从地上冲天而起,一杆青枝正对青天。
“竹之直吗?”
李耳突然出剑,这一剑直得如竹一般,没有半点弯曲,剑气直冲云霄。
竹林空鸣,一根根青竹爆发出道道剑气,声势如虹。
“不错,悟性比你哥哥还好。”
一道声音从李耳旁边传来,只见一位老者站在那里,笑着看向李耳,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许。
这位老者看起来很普通,和一般的农家翁没有什么两样,就算是老王也比这老者多了一分灵韵。
“宗老!”
李耳向老者致敬,对于宗门这位传奇人物,他还是很好奇的,好奇宗老的实力,好奇宗老的道,好奇宗老活了万年的秘诀。
人的寿命很短,虽说修士达到一定境界的确可以活万年,但真正活到万年的人没有几个。而且宗老在一万六千年前的乾清宫宗卷中都有记载,在三十多年前还出来讲过道。
老而不死为贼。
“听说你得了咒祖传承?”
宗老直接说出本意,李耳点了点头。对于宗老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而且,宗老应该早就知道了。
“坏事!”
宗老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知道咒祖生于什么年代吗?”
李耳说道:“魔乱之年。”
魔乱之年不是指一年,而是指一个时代,历史上有两次魔乱之年,也就是两次魔族入侵。
李耳熟读史书,乾清宫的许多史书他也看过,对历史有很深的了解,毕竟,以史为鉴。
咒祖就是出生在第二次魔乱之年,当时,魔皇以魔族魔族神器魔心珠为引,开辟空间通道,将大量魔族送到灵陆,让灵陆陷入了一片战火之中。
人族不甘示弱,加上第一次魔乱之年留下的后手,打得魔族大败,但魔皇一人就撑住了局面,借助空间通道不断运输魔族到灵陆,让战争陷入了僵局。
虽然,人族占着上风,却无法将魔族打回去,而且,魔气日益侵蚀灵陆,时间一长,灵陆迟早会变成一片魔土。
于是,人族同盟决定不能拖延,一次性进攻,亿万修士同时攻击魔族在灵陆的根据地。然而,魔皇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让空间通道暂时稳固,不再需要神器魔心珠的力量支撑。
魔皇手持魔心珠大开杀戮,神器在手,无人能挡,人族亿万同盟迅速溃败,魔皇借势,大举进攻,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咒祖这时横空出世,一人独战魔皇,当时,咒祖还没有什么名气,别人只知道他是乾清宫长老而已,根本没人知道咒祖到底有多强。
当两人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咒祖忽然一招抹杀了魔皇,技惊四座。神器魔心珠直接遁回魔域,剩下的魔族也难以抵挡,全部被杀。
咒祖封印了空间通道,灵陆就再次回归了平静。而咒祖之名传遍了整个灵陆,咒祖自创的咒术也传了出去。到后来咒祖成神,破界而去,乾清宫就成了清灵地第一宗,也称南地大宗。
咒祖,咒术之祖。
“你接受了咒祖传承就在冥冥中接受了咒祖的因果,你会遇到很多不详的事情。”
宗老说道:“咒祖前半生路途坎坷,非你我所能想象。”
“人终有一死,不详之中,也唯有死而已。”李耳正色道。
宗老肯定地点了点头:“你有这个觉悟,不错,只是有些事情比死还难。”
“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李耳坚定地说道,人生眨眼间就过去了,不如活得精彩。
“好,既然你道心如此坚定,那我就助你一臂之力。”宗老说道,一念间,便将一部功法传给了李耳。
“《藏剑诀》?”李耳默念。
“我知道你剑术超凡,若你直入剑道,必冲云而上,但未来不好说,我希望你把剑藏起来,在关键时刻救你性命。”宗老解释道。
李耳沉默着,他从小就学习剑术,在五岁还没有开始修炼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如何拿剑,如何用剑。
十一年,没有一天不练剑,没有一天不念剑。
李耳拿出背在身上的玄铁长剑,抚摸着剑身,叹了一口气:“今日藏剑,他日必将以血祭剑。”说罢,李耳运转藏剑诀,将一身青锋剑气全部收了起来,化为一枚青色小剑藏在丹田中。
……
“哟,小子,回来了,十几天不见,你壮了不少啊!”
老王打趣李耳,李耳淡然一笑,十几天在禁灵牢的锻炼的确让他强壮了一些。
“咦,你原来不是主修你家的青锋剑诀吗?怎么现在一身剑气全无。”面对老王的问题,李耳没有回答。
宗老让他藏剑修术,他没反对,他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对,只是习惯了剑气临身。
李耳忽然说道:“老王,我总觉得你的务农诀与我的务农诀有所不同,我的还是太浅显了,你教教我吧!”
老王笑道:“小子,你终于认识到了种田是一项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