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和步卒首先向着城门口冲去,大有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气势。
好的,现在两军已经打起来了,由于有城墙上的弓箭手和连弩,卫军暂时处于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军都杀红了眼。就在这时,两军主将大吼一声“撤!”原本打得不可开交的梁军立刻往回跑去。
自然,杀得正在兴头上的卫军不会轻易的放弃,立刻派人追杀。
眼看着就要跑出射击范围了,可卫军却集体停下。不再攻击,往回撤。
“看来,敌人也不是没脑子。还好,我坐了两手准备!”
远处,看着库雅的军队停止了追杀,回到城门口的张易。轻笑了一声,对着手下再次传令。
“去吩咐第二三小队,执行原本的计划,不用等待骑兵营了。
通知第一队,前去和骑兵营汇合,准备强行攻城。
投石机目标更改,不攻击城内,改为攻击敌方军队。”
于是,第一小队跟骑兵营快速汇合,整理,列阵。而投石机则在士兵的保护下向库雅军队投掷火油。攻城弩紧追其后,一下下的把城中的连弩击毁。
于是,重新整合的部队再次向着城门冲去。与城门外的部队厮杀起来。而卫军在火油和巨弩的双重攻击下,只得退到青峰关内。
大军一口气冲到了城中。就要展开厮杀。可是,张易算错了一点,青峰关这么重要的一座城,当初工匠在制造的时候,怎么会没有瓮城呢?
于是,当军队冲到瓮城里时,城门上方投下了大量的火油,把冲入城中的部队全都烧了。只是一会儿,火油燃烧放出的巨大热值就把军队烧倒,连肉香都没飘出,飘出的,只有焦臭味。
“不好,中计了,撤!快撤!”
部队中的将领立刻向后面的人发出指令。
“跑啊,快跑!”
“别推我,我不想死,让我出去!”
“前面的快点,快啊!火要烧过来了。”
只是一会儿,前来攻城的部队就溃败了,乱作一团,没了阵型。
而阵型一乱,撤退工作就显得缓慢无比。明明城门已经倒塌了,可因为这些将士急于逃出,一个个都挤在城门口,很“天然”的形成一堵肉墙。
到最后,逃出来的,只有寥寥几百人。其余的,不是被烧死,就是被城墙上的弓箭手射杀。远处的投石机投掷的火油在地上燃烧,为溃军的逃跑形成了阻碍。回来的人马,没有不带伤的。
帅帐内的张易已经气的掀桌了。自己几万的人马,就回来了几百。其他的,估计是都死绝了。自己花人力建造的投石机和攻城弩,都是摆设!
青峰关处于两座山之间,说是城池,到不如说是一面城墙。青峰关的瓮城不像其他城池那样是一块突出来的弧线,而是在关隘前再立一堵墙(大概是这样∫≡∫两边的“∫”是山,“≡”是城墙)。从远处看,根本就没人会觉得还有一个瓮城。再加上张易战斗的地方是平原,不能从高处观看。所以,被库雅狠狠的算计了。
现在张易必须撤退了,他手下就只剩下八万人马。而库雅原本还有大概十六万,一场战斗下来,也就死了一万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十五万的部队。几乎是张易的两倍。
再加上张易这边还有一大票伤兵,实在打不过。而国家的增援少说还要两个月才会到达。估计增援也就二三万,绝不超过五万。
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张易就下令撤退了。现在士气低落,只要库雅派几个人详攻几下,这里就会炸营。没几下就团灭了。
好在现在人少,移动快,也方便管理。而且,由于人口的减少,原本足够二十万大军吃一个月的粮草,现在能吃上两个月。如果退守城池的话,消耗战还是打得起的。
………………十天后……………………………………
张易在梁国边境的一座城池内,张易收到了来自朝廷的圣旨。他战败的事情已经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到了皇城。梁国国君震怒。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出征大将军张易,治军无方,按侓当诛,但看其为梁国做过贡献,可免一死。寡人要抄他家底,且永世不得为官,包过子嗣。即刻生效!”
老太监尖利的语音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包过张易。此时众人看张易的眼神充满怜惜,这是要让张易在梁国永世不得翻身啊。恐怕以后张家只能世代为农了。张易死后估计也会被他的后代唾骂。
张易领了圣旨,把身上的将袍脱了,换上刚穿越时兑换的衣服。出了城。
“永世不得为官,看来是我输了。这皇帝也是玻璃心,一场败仗就把我撸了,心眼小的可以啊!”
张易一边骂着梁国的国君,一边向着梁国走去。他要去找库雅了。顺便领一下罚。被使唤一周呢,不知道库雅会让他干些什么,应该不会太出格吧,不会的,库雅可是当过圣女的人,很善良的。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啊啊啊啊!!!”
骑着马,张易崩溃了。其实他比谁都知道,库雅虽然善良,但是不代表库雅会轻易的放过张易。
都是玩心机的,把张易榨干,让价值最大化才是库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