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张易利用自己的才识在梁国混得风生水起。现在已经是出征大将军的职位了。
早在两个月前,梁,卫两国正式开战。通过打听,这次卫国出征的首领就是库雅。也就是说,打完这场战争,两人就可以回去了。赌局也结束了。
这次奉国王之命,张易带领二十万大军出征,而且后续还会继续有援兵过来。目的就是一口气打下卫国。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大军进入了卫国的边境,在野外与库雅的军队相遇。看情况,库雅的军队比张易还要多。库雅率领了大概二十五万的人马。不好打啊。
战斗的地点是一片草地,很大,至少足够双方军队排好阵型。
库雅的军队是典型的方阵,盾牌兵在前,枪兵在后,刀兵左右,加上后方的弓箭手和最前的骑兵冲锋。这种阵型可谓是对付一般军队的利器。
不过库雅面对的可是张易。在张易的吩咐下,梁国的军队使用点子阵,每一百个盾兵围成一个圈,枪兵左右。弓箭手缩在中间。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个点,如此反复,场上密密麻麻的几百个点。
库雅的骑兵已经冲到阵前了,骑兵们想要利用冲锋杀了眼前的敌人。可是,张易的士兵们全都缩在一个盾牌组成的圆形堡垒内,骑兵的长刀碰到盾牌只是激起了一阵火花,接着就被里面伸出来的长枪捅死。远处的骑兵用骑兵枪想进行冲刺,在古代,骑兵的冲刺可是一大杀招,马匹冲锋带来的动能,附在骑兵枪上,一个冲刺,一般的盾牌直接被刺破也不是没可能。可是,梁军摆的可是点子阵。所有的盾牌都是斜着放连成一个圆圈的,骑兵枪碰到盾牌并没有把盾牌刺破,而是顺着盾牌滑到一边,然后,还是被伸出来的长枪刺翻。
一轮冲锋下来,张易这边只有少数几个士兵受了点伤,而库雅的骑兵则死了一片。没死的骑兵们绕开了圆圈,准备在进行一轮冲锋,可是,就在这时,点子阵中的盾牌打开了一个小口,露出了一直藏在最里面的弓箭手。几轮射击,库雅的骑兵死了将近一半。
“变阵”
张易发出了另一个指令。在传令官以特有的节奏敲打了几下战鼓后,原本缩成一团的梁兵进行变换,所有的圆圈张开,连成内外两层大圆,內部的圆圈盾牌向里,逐渐把骑兵包围。失去冲锋能力的骑兵,战斗力并不比普通步兵强。几下就被底下的枪兵击杀。
而外部的大圆,则盾牌向外,逐渐向内收缩,向外的盾牌挡住了卫国军队的弓箭手的军队。为内部击杀骑兵的部队提供保护。
最后,圆圈收缩完毕,库雅的骑兵也被尽数击杀。形成了一个实心圆。
“传我命令,改阵,改为锥形阵,然后冲锋。同时,命令骑兵营准备出击。”
高台上,张易对着手下发出了第三个命令。
对面的卫国军队也因为骑兵营被击杀而更改阵型。改成了方圆阵,以密集的兵力层层布防。把长枪兵,弓箭手,放到外面。把仅剩的骑兵围在中央。这种阵型防守可谓坚固。对付敌人的进攻非常有效。只要抵挡住敌人的几番攻击,就能很大程度上消耗敌方部队,到时候,放出里面的骑兵突围,刀兵紧跟其后,从外部包围敌人,向内搏杀,使敌人腹背受敌。
不过,库雅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她的对手可是张易。张易怎么可能傻到去包围敌人。
在他的指挥下,部队迅速集结,变阵。主要的兵力集结在中央,前头的盾兵和形成一个︿形,并在︿的后面布置了弓箭手和长枪兵。
对着库雅的方圆阵进行冲刺。在经过一阵厮杀过后,库雅的圆阵被破开了一个小口,立刻,中间大量集结的兵力涌出把破开的小口强行撕开,撕大。
“就是现在,骑兵出击!”
几声战鼓擂起,后头的骑兵向着被撕开的口子冲去。在骑兵的冲锋下,原本只攻进一点的小口瞬间被骑兵加深。一轮冲锋完毕后,骑兵后卫转前卫,前卫改后卫,向远处跑去,跑出一段距离后,掉头,对着撕开的口子再次冲锋。
如此反复。只是几十下,卫国的方圆阵就被锥形阵穿透,分成两瓣。接着,又被分成四份。越分越多,最后,被梁军击溃。以此宣告了张易的胜利。
此次交战,确定了谁是进攻,谁是防守。库雅战败,只能死守城池,抵挡张易的进攻。直到库雅有能力在外部打赢张易,才能出击。否则,只能依靠城池防守。
………………………………………………………………
经过打扫,把死去的尸体火化以后,张易接收到了此次进攻的战报:
击杀敌军,约八万人,俘虏,一万五千人,缴获战马九千匹,缴获铠甲,武器,不记其数。
我方死亡人数约合五万人,轻伤三万人,重伤六千人。无逃兵。
合上手上的战报,张易猥琐的想着:
“回去后可以差遣库雅一个礼拜啊,都要干点什么呢?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