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元宵节过完,张之洞便开始开衙办公。他不像谭继洵一样和那湖北官场虚与委蛇,上任便开始雷厉风行推行他在两广已经进行的各种洋务新政。
洋人的轮船已经开到中原腹地来了,一旦有战事,难道还要靠那些渔船去对阵?首先便是要造轮船,造枪炮,招新军。
造船造枪首先要有钢铁。张之洞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汉阳炼铁厂。他要辜鸿铭马上联系洋人,筹措资金,物色技术人员。
他张之洞没有一两银子,朝廷也要不出钱来。想办厂,还得找洋人借钱,找洋人要人。
选址建厂的事交由谭继洵督办。谭嗣同协成帮忙。
炼铁要煤,第二件事就是勘探湖北矿山,不日有人来报马鞍山有煤。张之洞毫不犹豫,即令开挖。
广州的枪炮局已经成型,张之洞着人从那里抽调一批人手过来湖北。马上在湖北再成立一个兵工厂。
有枪有炮还得有人,张大人办事干净利落,再建一支新军。
武汉城一下子热闹了,选厂址,建兵营。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基建。
可一下子湖北要搞这么多项目,钱从哪里来?这把谭继洵这个巡抚急坏了。张之洞只管施号发令,可一省钱粮是他谭继洵掌管的。开厂要钱,挖煤要钱,招兵要钱。
可湖北的赋税就那么点,每年上交户部后,湖北能截留的就所剩无几。这点钱还要用于兴修水利,防灾赈贫,开支地方财政。维护一方治安,这本来就捉襟见肘,哪里还有余钱去大兴土木。
谭嗣同看着父亲忧心忡忡的样子,不忍他为难。可张之洞要办的事也是刻不容缓,耽搁不得的呀。
怎么办?清朝入关第一条政令就是永不加税。赋税是不能增加了。再说老百姓已经很苦,就是能加税,那也会激起天怨人怒。到时闹得不可收拾。
征收厘金?厘金税制已经臭名昭著了。一件商品经过层层征税,到市场上往往已经变成天价。这不但打击了本来就脆弱的国民经济,而且让洋人的商品更加有了竞争力。
找洋人借?洋人不傻,湖北一年的财政收入他们比国家还清楚,如果找他们借钱,要不是利息离谱,要不就会要求拿实业抵押。到时候说不定落得为他人做嫁衣。
谭继洵找张之洞把困难一条条摆给他看。可张之洞就剩两个破皮箱,他也没有办法。
“民间集资,让有钱的商人参与进来投钱。把办起来的实业让他们占有股份。”谭嗣同见两位大人都一筹莫展,说出了自己的办法。
“所有官办资产皆为国家所有,怎么能让私人入股,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此事万万不可。若办的不好,朝廷懒得搭理,若等实业办好了,大家都要分红,那是只怕朝廷不答应了。以后一旦朝廷反悔收为官有,还借口追究我们私行新政,不但我和张大人会被问责,还会连累那些投资的私人血本无归。”谭继洵赶紧否定谭嗣同的想法。
谭嗣同不禁有些鄙视父亲的胆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怎么干的成大事。可年轻人永远还是没有老年人的智慧的。谭继洵担心的事后来确实发生了。而且清朝的灭亡就是直接源于此事。
后来朝廷见湖北的民间筹款可行,便集资修了一条通往四川的铁路,铁路没修好,国家却反悔要收回己有,这个决定让全国许多的投资者血本无归。于是四川开展了如火如荼的保路运动,声势太大,四川已经弹压不住,朝廷不得不调兵镇压。
而调兵的结果是湖北空虚,哥老会的成员乘机在武汉起兵造反,拉开了反清的序幕。
不过这时候张之洞却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时不待我,他不能容忍国家一直被洋人欺凌侮辱。他要马上强国强军!
“谭嗣同这个办法很好,等各种实业兴办起来,商人只能分点利益,得益的是朝廷。这个办法我相信上面不会反对的。只要不找他们要钱,我现在做什么他们都不会管。民间招商这件事定下来了,就交给你谭嗣同操办。”张之洞当场拍板。
谭继洵虽然还是担心这个决定草率,可张之洞是顶头上司,他不便再反对。
谭嗣同便马上着手招商。民间入股官办实业的事以前从来没有过先例,但左宗棠平定新疆,李鸿章在上海扩充淮军,都是借助了民间资本。所以消息传出,一些商人马上敏锐的捕捉到了湖北的商机。
一时间武汉城里商贾云集,可这些商人开始都只是观望不前。毕竟以前没有过先例,自古以来商人地位是下九流的,如今要和官府平等合作,这事朝廷能干吗?大家都有个疑问。
这日钱石来了,他不是以哥老会三当家的身份来的,而是宜昌荆楚第一楼的掌柜身份。
他直奔巡抚衙门,在大堂上和谭嗣同签署了一份一式两份的官方合同。认购了马鞍山煤矿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并且当场先交付了二十万的银行本票。
合同里规定了马鞍山煤矿为股份制公司。湖北衙门占百分之六十股份,衙门以矿山入股,钱石个人在公司里占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他负责出资。同时享有分红权利,还有参与董事会作出公司发展决策的权力和义务。简而言之,就是他能当这个煤矿一半的家。并且谭嗣同还把招聘工人一事委托给他了。
两人当场签字画押,谭嗣同盖了巡抚衙门的大印,钱石盖了自己的私章。这样马鞍山煤矿的开办资金就已经轻松落实了。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那些富商巨贾不再犹豫。钢铁厂,兵工厂,织布局,轮船厂,立刻都有了大笔资金投资。
所有合同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条是官府以土地或者资产入股,不投入实际资金,但要控股。第二条是绝对不能有洋人参与进来。其他一切可以商量。
这是为了民族工业的未来,怎么能让洋人来分一杯羹。
张之洞在广州时绞尽脑汁,最为窘迫的发愁事被谭嗣同一招化解了。湖北没有花财政上一分钱,已经开始筹建了五六个现代工业的项目。
张之洞是开心的眉开眼笑,每日见了谭嗣同都是乐哈哈的。有了钱,他张之洞可是知道花在哪里。辜鸿铭赶紧着去西洋订购各种机器,招聘各种专业技师。他是每日去工地看着各式各样的工厂拔地而起。一个欣欣向荣的武汉城眼看就要翻天覆地的改变了。
谭继洵对张之洞和儿子的激进是心有忧虑的。可要快速改变现状,还有什么办法呢。他也只能全力辅助了。
钱石把一帮在码头上拉纤的兄弟一股脑都带去了矿山。这些兄弟们都能吃苦耐闹,且纪律严明,开起矿来自然是效率极高。不几个月马鞍山已经可以创造收益了。
这时西洋来的机器也已经到位,有了煤,炼铁厂也风风火火的办了起来。
紧接着是枪炮厂,轮船局。一直到这年年底,谭嗣同都是忙得晕头转向,张之洞的工业布局也终于已经初见成效了。
湖北的工业部署在有条不紊的起步,而钱石入股的煤矿也让哥老会尝到了甜头,钱石已经决定在接下来张之洞的任何工业计划里都要插上一手。
谭嗣同全力辅助张之洞的事情光绪自然知道,他在嘉奖张之洞的官报里还特意提到谭嗣同布衣助国的功劳。赞扬他是全国学子的楷模。
对谭家来说,最大的喜事却是李闰怀孕了。谭家有后,最高兴的自然是谭继洵。他坚决不许谭嗣同再去衙门忙碌。要他全心全意在家里陪伴李闰。
张之洞虽然是工作狂,可也不敢耽误谭家继后的大事,破例批准谭嗣同休假在家。只是有事的时候还是要随时去总督府商量。如今谭嗣同是他身边最倚重的智囊,若不是李闰怀孕,他是一刻也离不了谭嗣同的。
前年去两广衙门时,谭嗣同还只是个热血青年,如今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张之洞看着这个后生的进步,心里是由衷高兴,心想在自己的栽培下,这小子日后封疆拜相是指日可待了。
谭继洵却不想自己儿子这时候还给张之洞做牛做马使唤,他要谭嗣同带着李闰即刻回湖南祭祖烧香。为了谭家后代平平安安,还是要老祖宗保佑的。再说到了湖南,谭嗣同也不用再每日往总督府跑了,可以安安心心陪着李闰安胎。
本来谭嗣同还在踌躇,这时张之洞却给了他个任务。原来张之洞要筹建新军了,枪炮厂的新枪已经造出来了,可没有人会使用啊。
无湘不成军,湖南人的战斗力是全国最有名的。张之洞就是要谭嗣同回老家招募一批湖南籍新兵过来。湖南人骁勇霸蛮,且忠诚可靠,张之洞要把这支新军打造成坚不可摧的铁军。怎么可以少了湖南籍的兵士。
谭嗣同早筹谋着让哥老会的兄弟们加入新军,这个命令他自然乐意去办。而且还可以顺遂了老父亲的意思,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谭嗣同便一口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