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2100000023

第23章 处世,交友,择友(2)

人们心中总觉得自己比身边的朋友强。其实,没有一个朋友不如自己,虽然你在许多方面有过人之处,但总有一个方面要逊色于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古人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无友不如己者,并非指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如自己。你身边的每一位朋友都有其过人之处,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你应该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之处,用其长而舍其短。这样你才能改过迁善,有所进步。

机心待人,劳神伤心

《庄子·内篇·人间世》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颜回想去卫国劝谏卫灵公,孔子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冒昧前往,没有皇帝的诏书,王公大臣看到你这个年轻人,并且知道你是我的学生,妒忌心就来了,“必将乘人而斗其捷”,必然会乘机争斗你。接下来孔子为弟子勾勒了一幅生动的众生相,孔子说:“你一到卫国,卫灵公左右的人一定找机会跟你斗一下。”“而目将荧之”,每个人看到新来的,都用眼睛瞄他一下,表面上的样子还很好看,下来以后,大家就批评开了,成见就来了。

这里描写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细节。处在人世间,庄子的白描,剥掉世俗的遮掩,即为世态人情。

这世间的人,仿佛都是戏台上的表演家,每个人都可以变换几种不同的脸谱。

人之所以要有这些脸谱,都是因为隐藏着机心,各种各样的机心就像不同种类的化妆品,涂抹在人的脸上,可能会使人看起来更漂亮,但是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更加隔膜、更加陌生,难以真诚相待。

一个人如果总是以“机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迟早会遭到别人的打击报复,即使别人一时报复不了你,你也要殚精竭虑谋划保护自己的各种措施,以致劳神伤心。如果你想要的东西始终得不到,又会陷入欲望不能满足的泥潭之中。用这样的机心去对待身边的各种人和事,你怎么能不心生痛苦呢?

苏轼在其《洗儿》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对自己一生因聪明而受的苦真是刻骨铭心,以至于希望自己的儿子愚蠢一点,才能躲避各种灾难。“机心”实在是人的痛苦之源。所以,在选择朋友或与朋友相处时,切忌以“机心”作为自己的衡量标准,否则最后你不仅失去了朋友,也使自己在人生中处于处处被动的局面。

绝圣弃智,安然度日

《庄子·杂篇·外物》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寓言:

宋元君半夜里梦见有人披散着头发在侧门旁窥视,说:“我来自名叫宰路的深渊,我作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居所,渔夫余且捕捉了我。”宋元君醒来,派人占卜,说:“这是一只神龟。”宋元君问:“渔夫有名叫余且的吗?”左右侍臣回答:“有。”宋元君说:“叫余且来朝见我。”第二天,余且来朝。宋元君问:“你捕捞到了什么?”余且回答:“我的网捕捉到一只白龟,周长五尺。”宋元君说:“献出你捕获的白龟。”白龟送到,宋元君一会儿想杀掉,一会儿又想养起来,心里犯疑惑。卜问吉凶,说:“杀掉白龟用来占卜,一定大吉。”于是把白龟剖开挖空,用龟板占卜数十次也没有一点失误。孔子知道后说:“神龟能显梦给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渔网;神龟的才智能占卜数十次也没有一点失误,却不能逃脱剖腹挖肠的祸患。”

如此说来,才智也有困窘的时候,神灵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即使存在最高超的智慧,也匹敌不了万人的谋算。鱼儿即使不畏惧渔网也会害怕鹈鹕。

聪明虽然是一种先天的东西,人们总是羡慕聪明人的智商,但这种表面的光芒不一定能令聪明人成功,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众多一事无成的聪明人。“聪明”这种天赋犹如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众所周知,在音乐的世界中,技巧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过多的花哨技巧只会减弱情感的表达。与人交往特别是朋友之间交往也是如此,人人都玩弄聪明才智,只会使人际关系繁杂凌乱,相互间猜疑防范。绝圣弃智,才能朴实安然地生活。

摒弃聪明心,朋友间以诚相待

尧的老师是许由,许由的老师是啮缺,啮缺的老师是王倪,王倪的老师是被衣。

尧请教许由说:“啮缺可以担任天子吗?我想通过王倪邀请他。”

许由回答说:“这样恐怕会危害天下呀!啮缺这个人,为人聪明睿智、机警敏捷,天赋过人,又能以人力去成就天然。他懂得去防堵过失,但却不能知道过失从哪里产生。要他担任天子,他就会凭借人力而摒弃自然。他将会以人为本体而区分人我,将会看中智巧而急着使用,将会被小事役使,被外物牵绊,四处张望而应接不暇,事事苛求完美,随着外物的变幻而不能保持常态。他哪有资格担任天子呢……”

人所依仗的聪明才智有时是工具,凭借它,或许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走得更顺畅,但不要忘了,过分依仗工具,有时反而有害无益。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段话:“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意思是:再说,用智巧角力的人,开始时手段光明,最后常常使用阴谋,到了极点就诡计百出。最终还是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道德经》中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充分表明老子反对标榜圣人,反对卖弄世智辨聪的思想。老子认为:人们如果不卖弄聪明才智,本来还会有和平安静的生活,却被一些标榜圣人、标榜智慧的“才智之士”搅乱了。世人都渴望聪明,但是他们不知道,有太多的人为聪明所累、所误。交友之道,贵在交心,与朋友交往,重在以诚相待,才能赢得长久的坚实的友谊,如果玩聪明、耍花招、弄点子,朋友最后会一个个离你而远去。

评价朋友,不可人云亦云

中山国叛乱时,魏文侯派乐羊为帅,领兵伐中山国,而乐羊的儿子乐舒恰恰在中山国做官。乐羊因故连续三次延缓攻城日期,此时魏国一些本来就对乐羊得宠而忌恨在心的大小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上书告乐羊的状,说乐羊不但念及私情,不进攻中山国贻误了战机,而且有与中山国合谋反叛魏国的意图,大肆攻击乐羊。魏文侯凭着对乐羊的了解和信任,终不为之所动,把这些告状信统统锁进一个箧子里,并不时派人到前线慰劳乐羊和他的部队。

其实,乐羊之所以没有起兵攻城是因为他顾及城中百姓的安危,因此给中山国三个月时间,想让他们自动投降。但是三月期限已到,中山国仍不肯投降,乐羊马上亲自督战攻城。中山国王无计可施,只好把乐舒给杀了,用他的肉煮了一罐汤,让人送给乐羊,企图使乐羊为之心惊胆战,动摇攻城的信心。乐羊接过汤来,毅然食之,并对来者说:“回去转告你的国王,我军中炊具很多,马上就要轮到他了!”随即发起全线攻击,一下子就占领全城,中山国王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乐羊回朝后,魏文侯出城远迎,并在宫内设宴为其庆功洗尘。宴毕,魏文侯命人取来两个密封的箧子送给乐羊。乐羊以为是因立功所赏的金银财宝,回家一看,全是一些告他围城不攻企图谋反的书信状纸。乐羊大为吃惊和感慨,心想:朝中有如此多的人造谣诽谤我,要不是君主信任我,不为谗言所动,我恐怕早变成刀下鬼了。从此,乐羊对魏文侯更加感激,忠心效劳。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意思是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往往有很大的差别。假如当初魏文侯自己没有主见,相信群臣的传言,临阵撤换乐羊,甚至问罪,那么魏国能够这么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吗?答案不言而喻。

人都有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也时常发生在识人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习惯通过别人的想法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行,其实由于不同的利害关系,任何人对他人的评价都不可能准确,都有可能出现偏颇。因此,对于众人的意见、社会的传言,既不要盲目相信,也不要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重要的途径是“察”之。查清内情后,才能尽量不做出错误的举动。

不以荣辱观人,不以贫富择友

《绎史·卷九十五》引《留青日札》里记载了关于孔子弟子公冶长的故事。传说公冶长擅长鸟语。他生活贫困,经常没有粮食吃。有一次,一只鸟飞到他的房前,大声对他鸣叫着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尔食肉,我食肠,当急取之勿彷徨。”公冶长听了之后,马上跑到南山,果然看见一只被虎咬死的山羊,于是拿了回来。后来,羊的主人在公冶长家里发现了羊角,就认为是他偷了羊,把他告到鲁国国君那里。公冶长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但鲁国国君不信他懂得鸟语,将他关进了监狱。而孔子知道他的秉性,为他向国君申辩、求情,鲁国国君没有理会。孔子叹息着说:“公冶长虽然在监狱里,却是无辜的啊。”

过了几天,公冶长在狱中,听到上次那只鸟又叫道:“公冶长!公冶长!齐人出师侵我疆。沂水上,峄山旁,当亟御之勿彷徨。”他听后,马上将此事报告给了国君,国君仍然不相信他的话,但还是派人前去查看,结果真的发现了齐国的军队,于是发兵突袭,取得大胜。因此释放了公冶长,并给了他很多赏赐,还想让他做大官,公冶长坚辞不受,因为他觉得凭自己懂得鸟语获得官位是一种耻辱。

人生的遭遇有时是身不由己,一时的荣辱有可能只是假象。所以我们不可以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就是带着固有的感情色彩,也就是带着成见去识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会使我们犯下许多错误,从而影响我们正常的人际关系。摘下“茶色眼镜”,看一论一,以眼前论眼前,凭事实说话,对别人做出客观评价,这样才能使我们尽量不犯错。

识人,当用明眸、真心,方能准确、恰当。

不因容貌对人盖棺定论

唐玄宗时,裴宽曾在润州地方官员手下做事。当时的润州刺史韦诜的女儿正是待嫁之龄,他一直想挑选一个好女婿,却没有遇到最满意的。一天,他在家里休息,登楼远望,发现花园有个人正在埋东西,他很好奇,于是问家里人那个人是谁,家人出去打听了一下,回来报告说:“那个人是裴宽。他为官清廉,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贿赂,生怕玷污了自己的名声,辱没了家门。有人送给他一大块鹿肉干,没容他回绝,放下东西就走了,他没办法,只好将这块鹿肉干埋了起来。”韦诜听后,对裴宽的人品赞叹不已,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

成亲那天,韦诜让女儿躲到帷帐后面偷偷看一眼裴宽。这一看,让韦家小姐很是难过,因为裴宽又高又瘦,穿着一件碧绿的衣裳,当时人们都取笑他,叫他“碧鹳”。韦诜见女儿如此态度,于是严肃地说:“父母爱惜自己的女儿,一定要让她嫁给贤良的公侯做妻子,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果然,裴宽不负岳父的厚望,后来官至礼部尚书,声名远扬。

《荀子·非相》有云:“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意思是说,观察人的外形不如论及人的内心思想,论及人的内心思想又不如看其所采用的处世为人的方式方法。内心思想的魅力高于其形象,而处世方式又胜于其内心思想。如果处世为人的方式方法正当、合理,又与内在思想和谐统一,就算身材相貌不好,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光明正大、道德高尚的君子。相反,身材容貌虽好,但思想行为是邪恶的,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卑鄙无耻的小人。

由此可见,识人当观其心术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才是识人之道。我们平时交友也应如此,不能因外貌形象来对其做出是否相交的结论,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偏颇也是有害的,实际的结果是造成你难以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正确的做法是应当从全面的角度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同时也应当有开阔的胸襟、宽容的思想,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结交到更多的对自己人生有帮助和裨益的朋友。

同类推荐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热门推荐
  • 遇见七岁那年

    遇见七岁那年

    能去的只有遥不可及的未来,永远回不去的是难以承受的曾经。
  • 二度为后,嫡女有毒

    二度为后,嫡女有毒

    害我家人,毁我家族;今生无能,来世血债血偿!生意场上的女富商,看轻天下须眉;深宫之中霸道皇后,两代君王玩弄鼓掌之中!复仇,心机,虚情假意!纯爱,真挚,全心全意!铸铁山庄墨家大小姐墨无垢,两代君王中宫之后!改朝换代,只在她一念之间!【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品宠姬

    一品宠姬

    她是镇国将军府的千金,却惨遭灭门。一夜之间,本可以拥有幸福生活的她,流落到花街柳巷中。世人皆知容姑娘的美人香要不得。却不知她一双素手不仅弹得了乐器,而且断得了人命,玩儿得了心机,搅得了风雨!他是新起之秀。一次偶然,相遇了她。她是落魄的将门千金,是烟柳院花魁上容姑娘,是江湖得罪不起的美人香,亦是他最受宠的容姬。“听闻王爷一身皮囊价值千金,不知可否借小女子一用?”她巧笑嫣然,望着双手被缚、被点穴道的他。“若你舍得,便下手。”妖孽薄唇一勾,眼底柔情四溢。看究竟是她先扒了他的皮,还是他先吃了她的肉!世人皆道:世上美人千千万万,独独碰不得容姑娘!那他倒是偏要亲自试上一试,究竟是枕边美人,还是被香毒死!
  • 七城书

    七城书

    珠珠一岁多了,与我们在场主义几乎同岁。散文是从说话开始的,于是我想到成长中的珠珠;或者说,从珠珠逐渐清晰的话语,想到了在场主义。对智慧的人,一岁也许就是一个坎。过了一岁,不仅开始产生自己独立的话语,而且那话语逐渐清晰而明亮。我相信,从童真开始,逐渐走向清晰、丰富、成熟和睿智,是一种生命的规律。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何路到仙家

    何路到仙家

    彼岸花,情不见因果,缘注定生死。前世,他魔界尊王遗世独立睥睨九霄;她九天玄女影自娟娟妙婧纤腰。今世,人间四月烟雨蒙蒙,江南清明几多惆怅。他盖眄兰情平生稀见,她豆蔻年华细嗅青梅。彼岸花开花谢,三生石上刻段孽缘。人间无路已到仙家,但求魂梦独访天涯。
  • 神墓之诸天动荡

    神墓之诸天动荡

    三万年前的那次逆天的大战,无数的神灵陨落,三界内所有人和物,饱受血与恨的洗礼。如此代价使那番天地动辄纷乱,生灵近毁。也因如此代价换来了三界的暂时安祥平定。诸神以为新天道的新生,旧天道的毁灭,可以让三界了六道重组,稳定轮回,可以减少生灵涂炭,少些天灾。意想不到的是,三界之外的野心勃勃的邪恶势力,滋生的贪念,却正向着三界蔓延而来!!人界,仙界,天界似乎又将面临着一场夺世大战。人性的心总是暗藏着黑暗,野心总是在生长。在六界之外的野心恶徒将找寻而来,然而六界之内无人知晓这些强大的所在,他们的出现会让六界再次灾乱么?诸天动荡,诸神之战再度起征!!
  •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大学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大学

    流年浮沉,多年前的相遇、相知终会成为美好的回忆,许多誓言也终会尘埃落定,无论在生活中相遇,还是在文字中邂逅,又有多少童真美好会携手永远?有多少缘分会美丽留住?又有多少故事会天荒地老?黎昕王幕晴的事儿让我们羡慕,然而他们最终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而那个可怜的我,最终又会得到谁的眷顾?花开、花落、偶见、分离,也许冥冥中已注定!就让一切随缘吧!
  •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总裁的专宠娇妻

    腹黑总裁的专宠娇妻

    一场因为协议交易而存在的婚约,她心甘情不愿,他心甘情愿但是心怀鬼胎另有目的。他们之间的日常相处火花四射,对抗处处上演。别人是一吻定情,他吻她结果睡到医院去了!而对她来说,这个男人是个阴晴不定的人!当她决定深情相付时,他却说:“你不过是我的一颗棋子罢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