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45000000055

第55章 吴起论战,楚王英明决策

楚华章宫,旧貌新颜。

楚悼王在华章宫第三次召见了吴起。

此时的楚悼王,再不见眉头紧锁,已是意气风发,满脸春意,眉眼都笑弯了。楚悼王对吴起道:“爱卿,孤家这次要问你,在魏国为将之时,你为何能百战不败?”

吴起道:“首先,要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文德,指政治教化而言;武备,指军事战争而言。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古代,承桑氏只修文德,不重武备,结果灭亡了;相反,有扈氏,恃众好武,不修文德,也灭亡了。这是治军之根本也。然而,对于军队更应重视政治教化,其理想结果是国家和睦,军队团结,上阵统一,战斗协调;而教化的内容是‘道、义、礼、仁’四德,修之则兴,废之则衰矣!”

吴起第一次说这个话,是二十六岁的时候,那是在二十八年前,他是对魏文侯说的这个话。后来,在他的建议之下,魏国训练出来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魏武卒)。吴起觉得眼前的楚王像是魏文侯重新复活,而自己则像是第二次面对这位天下雄君侃侃而谈。

可是,定睛看时,却是楚国的大王。迷糊之中,有一种轮回之感。

楚悼王问道:“其二呢?”

吴起道:“其二,平时加强武备;战时依据敌情可进则进,知难而退。战前,先察明敌情,依不同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歼灭方案。遇到下列情况,抓住战机,迅速出击,即:敌不顾严寒酷暑,昼夜长途行军,不管士卒劳苦,或长期滞留在外,粮食、物资耗尽,薪草、饲料短缺,气候不利,将士怨怒,或人数不多,水土不服,人马患疫病,救兵不到,或长途跋涉,疲劳讥困,解甲休息,或敌将德望不够,军心不稳,缺乏援助,或阵式没摆好,扎营没完毕等。相反,如遇下列情况,则应避开敌人,不与接战,即:敌方地广人富,将领爱护士卒,施恩普遍,赏罚严明,处置适当,以战功论赏,任用贤才,兵力众多,武器装备精良,有四邻的帮助,大国支援等等。当然,观察敌人,应观其外而知其内,察其进知其止,不要被敌表象所迷惑。”

此时的吴起,无论政治和军事以及各方面都非常成熟,人生正处于炉火纯青的巅峰时刻。

楚悼王道:“有三吗?”

吴起道:“有。其三,作战中,敌我形势瞬息万变,要善于根据变化改变或修正作战谋略;敌众我寡,如在平坦地形遇敌,迅速避开;如在险要地形,迅速截击。我众敌寡,即分兵包围敌人;在丘陵、森林、谷地、深山、大泽等复杂地形遭遇敌军,就要动作迅速,首先发动袭击,乘势冲击敌人,并调动弓弩手到敌前防止敌方冲击;然后边战斗边观察,一旦形势对我有利,即全军发起攻势。”

吴子兵法摘录: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战,则士以尽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译文:在四种不协调的情况下,不宜行动:国内意志不统一,不可以出兵;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上阵;临战阵势不整齐,不可以进战,战斗行动不协调,不可能取得胜利。因此,英明的君主,准备用他的民众去作战的时候,必先搞好团结然后才进行战争。虽然如此,他还不敢自信其谋划的正确,必须祭告祖庙,占卜凶吉,参看天时,得到吉兆然后行动。让民众知道国君爱护他们的生命,怜惜他们的死亡,做到这样周到的地步,然后再率领他们去打仗,他们就会以尽力效死为光荣,以后退偷生为耻辱了。

……

楚悼王沉思了一下,问道:“孤闻爱卿在魏国时,曾经训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熊疑问这个话问到关键点了——魏国之所以天下无敌,的确是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这得益于吴起对春秋以来的军事组织有颇深的研究。

战国之前的春秋,军事组织是“五人为伍,五伍为两(25人),四两为卒(100人),五卒为旅(500人),五旅为师(2500人),五师为军(12500人)”(见《周礼?地官?小司徒》),这跟的近现代的步兵部队10人为一班,30人为一排,100人为一连,3连为一营(300人)、3营为一团(约1000人),以及比团建制大的是旅、师、军等等,有近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这样的军事组织是因为受到当时的行政组织的影响。春秋时代的居民组织是:“令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见《周礼?地官?大司徒》)这里的行政组织,由称村社组织行政单位是“比、闾、族、党、州、乡”,共有六级,其对应的是六级军事组织“伍、两、卒、旅、师、军”。

当然,这样的组织是比较标准的(带有理想色彩),具体到各国肯定有差异,不但在名称上各国叫法不太相同,在人数上也有出入。比如齐国,则是“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见《国语?齐语》)也就是说,齐国的行政组织是四级,即:轨、里、连、乡。呵呵,这跟咱毛时代的生产队、大队、公社、县(乡)比较接近(也是四级)。齐国四级行政组织的基层领导人称:轨长(毛时代的生产队长,后同)、有司(大队长)、连长(公社书记)、良人(乡长或者县长)。呵呵,“连长”的职务很古老哦(职务活化石)。

与之相对应的军事组织,就有些变化了“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年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见《国语?齐语》)。乍一看,这齐国人的军事组织挺乱的,听不明白,“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是啥意思,又是“五家”,又是“五人”的,到底是五家还是五人呀?——这个得需要有一点基础知识了,所谓“五家”,是说的其行政组织,五家人组织在一起,成为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其中有一家人担任的是轨长职位,相当于生产队长(或者组长)吧;如果要去打仗了,五家人不能够全体出动呀,每家人出一个人(当然是青壮年,男性),所以叫做“故五人为伍”,而五个人的军事领导就是行政组织中的“轨长”,朝廷不另外任命了(称谓都是一样滴)。

这种安排跟当时的兵役制有关系。比如一家人有三个儿子,是不能够全都当兵打仗的,“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啥意思?说的是实行的是两级兵役制,一级叫做“正卒”(见《左传?襄公三十三年》),另一级叫“羡卒”。用现代的话来说,一个儿子服现役,另外的儿子服预备役

当代社会也是两级兵役制,凡是复员转业军人,在X岁之下的都是预备役军人。这个兵役制一直保留到了后世的封建王朝灭亡。但凡国家正常时都是这样执行。国家不正常就乱了,比如战国中后期;再比如唐代的安禄山之乱的时候,杜甫在《石壕吏》中记载的“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投宿的那家人三个儿子参军、已经有两个儿子战死了(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还要来拉丁(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表明社会十分的黑暗了。

齐国的军事组织是四级:第一级,基础级,称“伍”(精干班),5人,轨长(班长);第二级,“小戎”(加强排),50人,有司(排长);第三级,“卒”(加强连),200人,连长(精干连);第四级,“旅”2000人,良人(旅长)。要有5个乡的军队,即5个旅汇集在一起,就可以称“军”,10000人,帅(军长)。这可算第五级。

因为魏国在中原地带,所以,魏国执行的是周朝的六级组织建制,内容跟齐国有区别。这样编制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兵役制的基本特征是:“兵农合一”。简单通俗的说,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战士,不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农户,种地的。兵即是农,农即是兵。用宋代文人的话说叫做:“寓兵于农,寓将于卿”(引宋叶适《礼经会元?卷二》)。当兵的是农民,当官的是朝中大臣。但凡朝中的政事官,在战时就兼任军官,文武不分职,文臣即是武将,武将没有专职的。仗一打完了,大家就散伙,当官的回朝廷,当兵和小官回去种田。

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但凡参加战争的人,自备军赋。简单的说是负责自己的装备,马呀、粮草呀,衣服呀,等等,都得自己带去,国家不发给。国家只发给武器、甲胄(有的朝代和有的人可能还得自己带——比如花木兰从军的故事中写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说明北魏的时候打仗还是自备家伙等等)之类的军用品,战争打完后(有的)可能还要收回去的。

这样的军队的战斗力显然不会太高。

于是,吴起创造了魏国的“武卒”兵役制。

这是魏相国李悝的又一次搞怪杰作。那是在魏国取得粮食丰收、兵强马壮的时候。一日,李悝故意提起了自己家养的动物,然后对魏文侯说:“君上,您只见过臣家养的虎,还没有看见过老臣养的马呢!”于是,谈起了自己所养的马。他说,过去变法刚刚起步,自己没有谈到马,现在,魏国变法成功,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国君谈一谈马了。

李悝口若悬河的说:“马有大宛马,蒙古马,哈萨克马,西南马,河曲马,三河马,伊犁马……”(哈哈,这是后代的马知识哦!)可不管怎么说,李悝谈到了马(虽然谈的具体内容不太清楚)——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军需物资。

魏文侯已经怕他了,笑道:“李爱卿,别兜圈子,您直说吧,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李悝憨笑一声,说:“相存以功,就是马的最大所为!”

李悝跟以前说粮食说到变法一样,这一次故意从马说到了“魏武卒”。

魏文侯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吴起来完成。

没过多久,魏国的男青年们,在大街小巷、或者出国时,都能够喜气洋洋的说:“俺要去参军呢!”之前,只能够说:“俺要去打仗!”(打完了回来接着种田)。之前,是应征打仗(业余杀手),现在是参军打仗,做一名光荣的职业杀手了。

这实质上是魏国开创了“常备军制度”!

过去,是兵农合一,亦兵亦农;如今是兵农分开,军人职业化。所以,魏国安邑城中,开始招收常备军,称之为“武卒”。听说待遇很好,许多年轻人都去了;但是,能够挑选上的太少。非常难。难到什么程度呢?原来,必须考试。而且,标准还挺高。

第一关是穿衣服。

穿衣服不是人人都会么,算什么难度呢?

呵呵,那可不是时装表演,而是让参考者穿上三层甲的沉重的甲衣!那铠甲可是坚硬厚重的皮革和金属做成的啊,重得很罗;即便是皮甲,三层甲穿在身上,加上头盔等,怎么也得几十斤重,身体不棒肯定是不行的。

光是穿甲衣还不行,这时,还要求参考者拉弓能够拉开十二石的弓(许多书都是这样解释的)。{本文作者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现代人计算的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重量单位),岂不是要拉开1440斤?这好像不大可能。要么是换算有问题,要么是弓箭的“石”(dan,四声)有别的换算方法,要么就是记载有误。不过,找到原文一看,才知道是“操十二石之弩”,弩可不是弓,是一种远射兵器,不是一只手拉,而是可以用两只手去拉。据说,弩在商代就有了,因为《礼记?缁衣》引逸书《太甲》说:“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郑玄作注说此为弩也。东周时代,因为采用了铜制弩机,性能(精度)大大提高。战国时代开始出现用脚踏住拉弦的弩,射程在80米左右。现代出土的这种弩的实物,来自湖南长沙扫把塘138号墓。由此看来,既然是考试,肯定有比较高的难度,也还算合理。}

除了前述两项之外,还得负重,背着能装五十只箭矢的器具、把戈扛在肩上,头上戴个金属的盔帽(胄),即头盔,腰挂利剑,带上三天的干粮,要求半天疾行一百里地(约合现代的41公里多点儿,差不多算是奥林匹克长跑的距离了)。

这样的要求非常高了,能够进入武卒行列的人不会多,据说最多时魏国只有5万人。

这是魏国打造的最精锐的部队。除了严格选人之外,魏国的军队还逐步采用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所以历史上说魏军甲兵犀利。魏国选练的武卒,主要是重装步兵,他们在战斗中不但披上重铠,毎人三种武器。长短搭配,长者为戈,短者为剑;远近搭配,远者就是背上背的弓弩,挂有矢囊,里面装有最新式的三棱型箭头(采用青铜合范浇注技术制造)的箭矢50支。可以说是当时武器装备最精良的武装部队。在战国初期和中期(前端)曾经无敌于天下。在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中,吴起指挥的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50万秦国大军,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这就是吴起训练的魏武卒立下的汗马功劳。

参军后,战士们的待遇也很高。一种说法是:考中武卒的,就免除他家的徭役和宅田税。退役后依然享受上述权利。另一种说法是:要保证“武卒”分得百亩的土地,在获得土地之后“武卒”不仅要承担兵役的责任,更需要自行负担军事装备和服役期间后勤物资。无论哪种说法,有魏人一旦成为武卒,就能享受优厚待遇,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也大幅度提高,这肯定是毫无疑义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而且实惠哟。

吴起在魏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军制变革——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称之为“魏武卒”!

……

楚悼王是内行看门道,他知道,要想打败魏国,必须要有一支新型的楚国军队。

所以,他道:“吴爱卿,你乃天下军事奇才,能为我训练一支无敌之师吗?”

吴起当即表态道:“臣愿效命!”

楚悼王闻言大喜,道:“孤准你召新军十万人,加强训练,如你在魏国时训练之武卒!”

吴起道:“遵命!”

(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本书记述了作者自1967年10月调任江青机要秘书到1973年6月被江青打成“反革命”,在钓鱼台工作近六年的经历,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感受、思考,为读者描述了一个较为真实可信的江青形象:她的性格、品质、外表、内心她的作风、习惯、情感,等等。
  • 南宋天骄

    南宋天骄

    工科研究生朱恩泽,一不小心来到南宋,本来想金华门前唱名做一名救国救民的士大夫,可宋金战争却把朱恩泽变成地位低下的武将。武将就武将吧!只要能拯救华夏民族,朱恩泽并不在乎自己的职位,可当他为国立下盖世功勋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功高盖主可杀之的命运。是做愚忠的岳飞还是奋起造反?如果造反成功,君临天下的朱恩泽能不带着华夏民族率先开始大航海?能不能在华夏的土地上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一切尽在本书。
  • 江左一品纨绔

    江左一品纨绔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当代律师王衡穿越到了东晋宁康三年,成了‘书圣’的孙子,谢玄的女婿。只是天意弄人,前任逛青楼,喝花酒,气跑了尚未洞房的新娘子,眼见着一顶天大的纨绔帽子就扣下来了。人道琅琊王宣之风流不羁,堪称江左纨绔第一品。
  • 埋骨记

    埋骨记

    本是太平郎,误入修罗世。火鼠燎百创,冰蚕蚀肺腑。故人皆不见,廿载双鬓斑。愿有青纱舟,载我归故乡。看小白领穿越宋元乱世,左手运筹学,右手厚黑学,求活于神州浩劫,挽天下倾覆!
  • 温解道德经

    温解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答案,同样我的眼中,他也是一种属于我的样子。心中有所感,自然是要与人分享的,这是一本注解《道德经》的书,却是古往今来,和他人注解截然不同的一本。是我本人的所感所想所悟,接下来,就进入正文吧。
热门推荐
  • 瞑庵二识

    瞑庵二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气封神

    霸气封神

    他是战神,一生征战四方,力压诸神国,功高盖主,却受到玉帝忌惮,明升实降,被贬九幽不拔之地,最终天庭因他覆没,劫难降下,且看战神从无到有从新征战水蓝星球!
  • 贤良相公娇宠妻

    贤良相公娇宠妻

    自小娘亲就教育她,长大了要出嫁从夫,三从四德,恪守妇道,便是为人妻的基本准则。在自己的夫君面前不能显得过于霸道,刁蛮跋扈,要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秉承着娘亲的谆谆教诲,那日火红的嫁衣加身,伴随着亲人们的祝福热热闹闹的拜完了天地。可自打她成亲以来,那些个三从四德,出嫁从夫根本无法施展。相公会洗衣做饭,挣钱养家带孩子。相公知书达礼,温柔体贴。相公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家有如此贤惠夫君,怎可外扬?邻里待嫁姑娘频频张望,快藏快藏。某家相公语:吾坑蒙拐骗使劲浑身解数才得此娇妻,自然要娶妻从妻,娶妻宠妻。
  • 道引尘劫

    道引尘劫

    从轮回开始,这是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
  • 大罪

    大罪

    魔鬼挣脱开地狱的枷锁,嬉笑着逃往人间,上帝却佯装不见,自此人间与地狱的界限愈发的模糊,世人皆是大罪。
  • 夜幕星空

    夜幕星空

    冰冷的宇宙中,是谁暗中操控着一切,谁视人类为猪狗,总有一天,我要打破这一切,掌控自己的命运,保护我想保护的人。
  • 死神地狱莲花

    死神地狱莲花

    从铸魔剑,只为约定的一战。既已被误,又怎解释。我也曾经想过,每天迎着朝阳出发,追着夕阳回家,无拘无束,行走于人间天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国情殇

    三国情殇

    郭嘉天生鬼才以一已之力助曹操平定中原却奈何英年早逝。吕布天下战神竟成三姓家奴到底他所求为何?赵云忠勇无双德才兼备为何在群雄竟起之时却默默无闻?《三国情殇》看三兄弟穿梭时空,为了心中的目标在混乱的后汉时代艰难行走,却难逃宿命的安排;明明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亲密无间的挚友却反目成仇。亲情、友情、爱情,烽烟之后究竟还剩下什么?
  • 奇异世界零

    奇异世界零

    《奇界零》又名《奇异世界零》又名《奇异世界奇界零》?曾经有人以兴趣为主创造了这个世界,他做着白日梦,以为有美好的结局,但终究只是梦幻般的悬念。亲情,友情,爱情,他一一舍弃。只为了逃离他所创造的这个无聊世界,然而后人们可没这么想。现虚分离,后人们创造新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