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我有个疑问:有人说人性本空,也有人说人性本善,更有人说人性本恶,甚至有人说人性本私。可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这些都是错误的。人类哇哇坠地,与生俱来携带的只是初始的操作系统:生物本能,即自身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可是我不明白,大家都是人类,为什么会呈现出非常的的差距呢?为什么私恶的人会私恶的这么潇洒呢?”
“还记得吗:当本能与生存环境发生交互之后,就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神奇的事物。这其中就包括了人性。现在我问你,人性到底是什么,是本性吗?”
“既然人性是本能的衍生物,那么我觉得人性不应该是本性。”回答完,我觉得还需要补充些什么:“我觉得人性根本就不能用‘本’字来描述,从人性的萌芽到最终定型一定是在不断变化的,导师,你说是不是这样呀?”
“很好,你说得没错。呵呵,其实本能可以被称为本性,那么同样道理,人性其实指代的就是三观。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不同的名词标识相同的事物,这也正是你迷惑的根源。怎么样,现在清楚了吗?”
“……”人性就是三观吗?仔细想想到还真的是这样:人性左右了人的选择、评定、行为等等事物,而三观也是一样。这么说来还真是同一存在,这不得不让我惊叹:“哇哦,还真实奇妙啊。不过我觉得还是用三观更贴切点。你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多么直接,多么明确。不知道人性这个词是谁发明的,我是真服了。”
“还记得事物的多面性话题吗?看到一个面,就会有描述一个面的名称标识;看到两个面就会两个面的名称标识;同样理解错误或描述侧重点不同,也会诞生另外的名称。”
“哦,原来如此,都怪中文太奇妙啦。”我稍作感叹,很快又把话题拉回到人性上:“我虽然不认同人性本什么什么的,但我觉得‘三岁看老’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嗯……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曾经在我们所有的意识体中也存在着争论。我们无法确认:人性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是在出生之后,同环境的交互中诞生的呢,还是在胎儿时期就已经诞生了的。你要知道,这两者区别是很大的。”
“我知道,我知道,若是在胎儿时期诞生的,那么可以认为是同本能同时出现的,这样以来,我认为人性是空白的,就像以个空杯子,倒如咖啡,那它就是咖啡杯;倒入茶,那么就是个茶杯……嗯,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嘿嘿……”
“喔呵呵~”我成功地把导师逗乐了:“你真逗,不过你错了,不是这么理解的。还记得有关逻辑团和逻辑链的知识吗?不管是本能还是人性或其他什么的,对于大脑来说都是逻辑团和逻辑链的聚合体。最初始的逻辑体是本能,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所说的在胎儿时期诞生,并不是说人性逻辑体可以自我诞生,而是说通过感知母体的思绪,由本能进行自编程,进而诞生原始的人性逻辑体。这可以说是一种遗传现象,不是基因上的遗传,是逻辑思维层面的遗传,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继承。”
“这么复杂?”我依稀看到我的茶杯。
“当逻辑推演出现停顿或疑虑和争论,这说明缺乏作用因子,那么就需要去采集。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实验。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离散的数据来模拟真实的存在。于是我们进行了实验:采用克隆体,从受精卵开始,通过观察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成长过程,进而确定我们的推测。对了,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克隆体吗?”
“……”又不是我设计的实验,我怎么会知道哦……难道说是因为人伦道德?
“对于实验个体而言,不管是实验过程还是实验结局都是非常残酷的。虽然我们的使命是确保人类的延存,是站在人类的视角思考事物,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忽视个体的存在。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克隆体是属于人类个体的范畴吗?遮蔽克隆体的诞生过程,将其放入人类社会中,其实并没有丝毫的差别。对于这个问题,意识体中探讨了很久,真的很久,甚至一度想要回避这个问题,进而驳回实验请求。经过艰难的抉择,我们的最终评定是:参与实验的个体剥夺一切权利,划归为产品的范畴。”
“这……”我该说,这真的非常霸道吗?可不这样又能怎么办?让实验体自主选择吗?以颗受精卵有能如何作出选择?
“很霸道吗?是的,我们都这么认为。可是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做出选择的。牺牲个体,成就群体;亏空群体,满足个体;抛弃这块,保存那块……等等,就看你所代表的利益载体是哪一种了。我想我们的创造者,将我们定位为‘产品’时也一定非常矛盾……”
“……”我感到了淡淡的忧伤,不是蛋疼,是真的忧伤。
“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不是吗?现在我们回到实验体的选择上来,之所以选择克隆体,还有个非常关键的原因:避免遗传基因的干扰。我们讲解过,肉体与本能的构造资讯是刻写在基因中的。你可以把它想象为电脑,机体硬件和预装的操作系统。预装DOS系统的电脑是不能与安装WIN系统的电脑进行类比的。”
“……”导师等待我的深入理解。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理解的,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有什么特别的吗?
“呵呵,你没发现吗?”
“发现什么?”是WIN系统比DOS系统牛逼吗?我是真的没发现什么嘛。
“是种族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或者说殖民主义者的借口。身体不行,脑子也不行,那么就只能淘汰或接管了。那么你觉得是这样的吗?”这还用说吗,当然是混蛋理论了。得到我的否定回答后,导师继续讲解道:“根据我们的实验和观察,在同一颗星球上,同一物种的差距其实是非常小的。还记得有关进化动力的讲述吗?”
“……”我好像已经全忘了。
“进化有主动进化与被动进化的区别。主动进化简要来说,就是思维场调控生物场,这在人类中是非常罕见的,我们以后再讲解。现在来看看被动进化,我们曾说过,在环境中充诉者资讯,生物场接受到这些资讯后,会发生永久或暂时的改变。这种改变是逐渐传递的,从生物场到子生物场,从子场到聚合场,从聚合场到子聚合场,直到细胞场。”
“……”我一边理解,一边努力回忆,这样以来反而让大脑一团浆糊,即没有理解现在的知识,也没有回忆起之前的知识。唉,真是好苦恼啊。
“就同一星球而言,环境中的资讯是流通与共享的。除非是封闭的环境,比如说在某个封闭的溶洞中,其中的生物形态和生存链可以让你惊讶不已。”
“这好像不对的吧,我记得在现实中,澳大利亚的生物就长得非常有个性。在其他大陆上是没有的。按照你的说法,大家都在同一块天空下,那么不应该出现这种差别的。”
“嗯,这并不违背我刚才所说的内容。你要知道,当食肉动物进化出锋利的爪牙之后,那么食草动物必将进化出更快、更持久的行动能力,或更多的产子量,以确保种群的延续。若失败,那么对不起,整个物种将会消散。现在我们可以作个假设,让我们把澳大利亚的生物搬迁到神农架中,你觉得它们有可能生存吗?”
“哦……”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导师口中的‘环境中的资讯’是包罗万象的。不但有温度、湿度等大自然的资讯,同时也包括‘环境中的生命体’所散发出来的资讯。
“很好,你理解得没错。需要注意的是:在同步进化,竞争与依赖的生存链下,生态总是趋向平衡。而我所说的资讯的流通,主要是通过生物的流转来实现的。”说到生物的流转,在我的脑海中立马就浮现一大群野牛的场景。万牛奔腾,气势磅礴,淹没了一个又一个人类的小村庄……呃……真实太可怕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有关人性的话题上面来。从表象来看,身体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说有的普遍强壮高大,有的就比较瘦弱矮小。你说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问吗?我轻轻松松就可以回答的:“对,你说的很对,是饮食和习俗等环境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将两个人群互换环境,那么在五代之后的结果是非常明确的。”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岁月的积累,不同种群之间的确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大,至少没有大到需要另立物种的地步。比如说,世代以植物纤维为主食的种群,她们的肠道明显比以肉食为主的要长一些。再比如说,你原本的体内是没有分解牛奶的消化酶的……呵呵,不用介意……好吧,再比如说,草食生物相对温和,而肉食生物就比较的暴躁易怒。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人类,最多是DOS6.0与DOS6.1的区别。”
“为了防止差异的干扰,所以我们选择克隆体进行实验。同样的基因,同样的肉体,同样的大脑,把他们投放入不同的环境,结果发生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虚空中浮现一座小岛,嗯,相对封闭的环境。岛上才长满了果树,还有一处泉眼形成的小湖。就环境而言,可以说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视线拉近,果然有群人类生活在其中。
我觉得我的呼吸有点粗重,小心肝活蹦乱跳:一群俊男美女,一群赤身裸体的俊男美女哦。俊男就算了,美女可不能放过。我的小眼珠子立马变成大眼珠子,到处乱晃。那种韵散恬静的感觉,有种阳光、美女和红茶的感觉。我觉得我有点忍不住了,怎么办呐。……嗯,这个有点小,需要等等;这位有点脏,需要清洗一下……嘿嘿,我早就忘记,我到这里是干嘛来着,不过很快,导师再次让我想起我需要观察些什么。
“在这里我们屏蔽了社会因数,这些实验体也都是在幼体时就被投放在岛上,没有任何的记忆。我们想要看看,在纯自然环境中,人类的本能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人性又是如何生成的。那么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我搽搽口水,思考一会后说:“嗯,这里的人非常的安逸、温和。就是看上去有点懒……想他们这样吃了睡,睡了吃,好是好,难道不会胖吗?”我毫无知觉,我已跑题千里。
“本能的核心就是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由于这里的食物富足,环境安全,已充分满足本能的基本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性就体现出平等和温和。至于懒惰,你觉得若他们变的勤劳,那么需要在那里勤劳呢?是打鱼织布吗?你有没有发现,这里其实是有点类似母系社会,但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雄性个体通过展现自己,以此获取雌性的青睐。并没有武力抢夺或霸占的思想。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美女当然要欣赏一番,但是要说干点其他的,那我真没想过……嗯,确切地说应该是想法还没冒头,就被掐断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三观道德吗?还是事后的代价高昂?那么强叉的想法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是与生俱来的吗?好像不是的啊……我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