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到底包含有多少真理,好多人是抱着怀疑态度的。要知道,晓得欣赏这大千世界的瑰丽及其自然美的人远非少数。但是,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那些普普通通、习以为常的、即所谓沉闷单调、生气全无的景物中发现美呢?晓得欣赏奇观胜景丝毫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它们太引人注目了。但是,有多少人平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单调乏味,只是在度假或是在极为难得的什么时候,才感受真正的美啊。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发现美,这是最起码的。一些伟大的画家都明白这一点。亨利·马蒂斯对友人说过:“我种了些洋蓟。一天清晨,我走进花园去瞅它们。我在它们的叶片上看见了光影交辉,从而发现了一种新的配色方法和一种梦幻般的图寨格局。然后,我返回画室作起画来。洋蓟使我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如果想让你的生活闪耀出艺术才华的光辉,请你用新的眼光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吧。思索着美,期待着美,让美时刻伴随着你的脚步。正如法国作家约瑟夫·朱伯特所说的:“不去寻觅,你是找不着诗歌的。”
当你开始了这种寻求,你将会有许多不寻常的发现,譬如,一道青藤缠绕的旧篱笆啦;晦黯的旷野里的一线阳光啦;一棵在天穹的紫幕里勾勒出的挺拔英姿的榕树啦。或者你会看到一条卵石铺就的小径,它勾起你一连串的突发奇想。数不尽的简朴景致,就像那光彩夺目的钻石,刻意丰富着你的精神世界。
随着你的观察力和欣赏力的进一步提高,你的视野就会豁然开阔起来;你的内心境界也将会变得生机盎然。在你采撷着美好的花朵时,你会觉得自己没有虚度一生。当你能够从一个阴霾的日子,从一处灰暗的景物中描绘出美来,那么,你本身就是一位艺术家了。
守住制高点
认清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守住自己的制高点,生活、事业必将一帆风顺,快乐自然随之相伴。
制高点,在军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居高临下,可以俯视、控制交战对方的行动,哪一方占领了它,就占有了主动权,把握住取胜的先机。因此,交战双方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制高点。一旦拥有,绝不轻易放弃。
人也有自己的制高点,这就是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人长于交际,有人长于思考,有人善猛打猛冲,快速出击,立竿见影,有人善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这是安身立命的重要课题。
要想发挥自己的长处,首先需要发现并保住自己的长处。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长有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长短优劣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舍长就短,终生遗憾的悲剧。而那些自知程度较高、对自己长短利弊了如指掌的人,往往能够自觉地保住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生活的主动权。
汉武帝有一位贵妃李夫人,碍了重病,卧床不起。武帝亲自到她床前探病,李夫人用被子把头蒙住说:“妾久病在床,样子难看,不能见皇上,看我现在的病情,恐怕不久于人世了。我想把我的儿子和兄弟托付给您,请您关照。”武帝说:“夫人病重,卧病在床,你的嘱托朕一定照办,请放心吧!但你病到这个地步,还是让朕看一看吧!”李夫人说:“女人不把容貌修饰好,不能见君王、父亲,妾不敢破这个先例。”武帝说:“只要见一面,朕会赐给你千金,而且封你的兄弟做高官。”李夫人说:“封不封官在皇上,不在见不见臣妾。”武帝坚持要见。李夫人索性转过身去,抽泣着不再说话。武帝这才知道,不能强求了,只得怏怏离去。
武帝走后,姐妹们都责怪李夫人,她们说:“既然你托付兄弟给皇上,为什么不见皇上一面呢?难道你怨恨皇上么?”李夫人说:“我们是用容貌去侍奉人的,我们的长处是长得漂亮。一旦容貌减退,就不招人喜欢了。皇上不喜欢你,自然恩断义绝。皇上之所以还恋念着我,是因为我过去容貌好看。如今我久病貌衰,一旦被皇上看见,必然遭到皇上的厌恶和唾弃,他怎么还能思念我而厚待我的兄弟呢?考虑到这些,我以为还是不见皇上的好,并且郑重其事地把兄弟托付给他。”
就这样,直到李夫人去世,汉武帝也未能见上她一面。然而,因为他心里保存着李夫人昔日的美好印象,对李夫人一往情深,并写下了《李夫人歌》、《悼李夫人赋》、《落叶哀蝉同曲》等歌赋,来寄托哀思。不久,他还提升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对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认识得特别到家,这就是自己的美貌。尽管久病之后,它已不复存在,但在汉武帝心中的印象却还是一样,为保住这优势,她便采取了蒙被子说话,不让皇上看见容貌的方法,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人对此阐发过深刻见解。
齐国宰相田婴,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人们纷纷劝阻。田婴下令任何人不得进谏。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然后,回头就跑。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渔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您在齐国,如鱼在水中。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呢?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田婴本来是齐威王的相,宣王继位后,不太喜欢田婴。田婴筑薛城,是想建设一个退身之地。表面上看,这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计谋。但是,齐国谋士认为,田婴此行的最大弊病,是丢弃了自己的优势。田婴的长处是经营整个齐国,将齐国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齐国为依托,就是齐宣王也不能将他怎么样。反之,到了薛地,地小人少,无法施展拳脚,那便处在任人宰割的地步,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适得其反。俗语说:“龙逢浅水遭虾戏,掉尾凤凰不如鸡。”就是这个道理。
十分明显,齐国谋士的分析是十分精辟的。
瞒天过海安朝政
聪明之人,办“糊涂”之事。
1521年3月明武宗病死,张太后亟召大学士杨廷和至行宫,商议立储事宜。杨廷和请太后屏去左右,方密禀道:“江彬侍臣,若闻皇上晏驾,必将谋变,请太后先事预防。”张太后闻言,心中大惊,忙向杨廷和问策,杨廷和道:“现只有密不发丧,先定大计。此处耳目繁杂,不如还至大内,再作计较。”商议已定,太后立传懿旨,即刻还宫。杨廷和随张太后返回宫中,略行安排筹划,便赴内阁。这时太监谷大用、张永进宫打探信息,杨廷和对他二人道:“皇上大渐,应立皇储。”谷、张二人表示同意。来到内阁,杨廷和即从衣袖中抽出祖训,宣示众官道:“兄终弟及,祖训昭然。兴献王长子,系宪宗孙,孝宗从子,皇帝从弟,按照顺序,当然继立。”随后即派人人启太后。杨廷和率众官至左顺门候旨。不久,中宫奉出遗诏和太后懿旨,定兴献王长子朱厚嗣帝位。这时众官才知武宗已不在人世,但遗诏已下,帝统有归,即使有人不同意,也是无益,只好含忍过去,任凭杨廷和发落后事。
明武宗死后,朝政不稳,在复杂的局面下,大学士杨廷和借重皇太后的权望,采用“瞒天过海”之策,密不发丧,而是暗中与太后商定嗣皇大选,然后才在朝中将先皇驾崩和嗣皇既定的消息,一齐公布,百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只好赞同,从而使朝政顺利渡过了一场潜在的危机。
弄巧成拙
愚者与智者的区别只在于卖弄自吹与含而不露,好为人师和见贤思齐。
清朝有一位大学士毕源曾有一次因为自以为是,而被自称才性呆笨的老和尚陷于尴尬境地。毕源在陕西任巡抚时,进一座庙参观。在庙里,他问一位老和尚:“你知道一部《法华经》里有多少‘阿弥陀佛’?”老和尚回答说:“我这小庙的和尚本性呆笨。非常惭愧。大人您是天上的文曲星,自然是聪慧过人的。只是不知道一部《四书》里头有几多‘子日’?”
毕源大吃一惊,无言以答,惭愧之余,十分欣赏老僧的貌似愚笨,实则才思敏捷。
卖弄自吹与含而不露,好为人师与见贤思齐是愚者与智者的分水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自以为是的人也常常会闹出毕源这样的大笑话。
王子被踢
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了的狗,这中狗愈重要。踢它的人就愈能够感到满足。
1929年,美国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教育界的大事。美国各地的学者都赶到芝加哥去看热闹。在几年之前,有个名叫郝金斯的年轻人,半工半读地从耶鲁大学毕业,做过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售货员。现在,只经过了8年,他被任命为全美国第四有钱的大学——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他有多大?30岁!真叫人难以相信。老一辈的教育人士都大摇其头,人们对他的批评就像山崩落石一样一齐打在这位“神童”的头上。说他这样,说他那样——太年轻了,经验不够。说他的教育观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报纸也参加了攻击。
在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我看见报上的社论攻击你的儿子,真把我吓坏了。”
“不错,”郝金斯的父亲回答说:“话说得很凶,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了的狗。这只狗愈重要,踢它的人就愈能够感到满足。”
英王爱德华八世(即温莎公爵)做王子的时候,他的屁股也曾被人狠狠地踢过。当时他在达特莫斯学院读书——这个学校相当于美国安那波里市的海军军官学校。王子那时候才14岁,有一天,一位海军军官发现他在哭,就问他出了什么事情。他起先不肯说,后来终于说了真话:他被学校的学生踢了。指挥官把所有的学生召集起来,向他们解释王子并没有告状,可是他想知道为什么这些人要这样虐待王子。
大家推诿又支吾了半天后,这些学生终于承认说:等他们自己将来成了皇家海军的指挥官或舰长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告诉人家,他们曾经踢过国王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