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体导读:
高渐离回答第一个提问:你什么时候知道荆轲要刺杀秦王阴谋的。
答:我是在公元前232年,知道荆轲要刺杀皇帝的,那天全因为骑林的缘故。
正文:
一骑林
公元前232年,春,在燕国首都蓟都。王内城国宾馆黄金苑中。
一处戒备森严的院落中,厅堂中,围着酒席坐着三个人。
两人对面而坐,一人打横。
相对而坐的一个叫荆轲,一个叫骑林,打横的叫高渐离。
三人年龄相仿都是40来岁的壮年。
其中荆轲道:骑林,你别扳着脸一言不发,我知道你的心思,你觉得你特委屈,你也生气我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你不理我,是不是这个道理?
骑林一脸怒容,没有任何反应,眼睛抬也不抬的,不看荆轲,只是盯着桌几的酒菜。既不说话,也不动筷子。
荆轲又对高渐离道,方士,你说他心里是这个意思吧?
高渐离道,骑林将军后日就要被斩首,心情不好是应该的,我不知道荆卿非要拉着他陪你喝酒话家常为啥?
荆轲道,我只是不想他窝囊的死,想给他临死找个垫背的。
高渐离道,此话何意?
荆轲又看着骑林道,你觉得你惨,特冤,好像世界都欠你的,没人有资格和你喝酒。所以你要耍性子,那我说,我比你更惨更冤,那我两是不是可以喝一个。
然后荆轲有指着高渐离道:方士的人品你信的过吧,让他来作证。如果我不比你更惨更冤,那我抬腿就走,留下你自怨自艾。否则,咱俩就像爷们一样,在这一天就痛快的喝酒,把心中委屈,不服说清楚,别像个怕死鬼那样愁眉苦眼。
骑林终于说话了,谁怕死,我就看不惯你你这小人得志的作派。
高渐离道:荆卿只是一个驯马的马夫而已,现在居然是燕国的上卿,居住在国宾馆黄金苑,身边还有很多公主,我想没有天下掉馅饼的事吧?我们就听听荆卿他有多惨,多冤。怎样,骑林将军?
骑林不说话了,将信将疑的看着荆轲。但还是气鼓鼓的。
荆轲道,骑林,你是冤,一是为了燕国而死。但这起码是有事有起因,虽然是为了燕国,但毕竟你手下人杀了你主子乐游全家。
荆轲接着道,第二,就是你英年早逝,你后天是要被杀了不假,现在太子已经派人给你家里送信,后天你家里人就会来替你收尸,但你也是只是挨一刀而已,又是死在亲人手里,死后也能很快在九泉与逝去了亲人相见。而我呢,别看高渐离是我的知己好友,但我这事渐离一点也不知道,他只是有点疑问而已。
骑林虽然没有吭气,但眼神显出是引起好奇了。
荆轲道,好吧,我说说我的冤屈,这是我第一次和人言。我是卫国人,和燕国没有一丝一毫的瓜葛。我虽然在20岁的时候就发誓,不破暴秦,誓不为人,但我丝毫没有想到我的结局是这样的,这是我不能接受的,但我只能这样。
荆轲接着道,好吧,我要自己喝一杯,不喝这杯,我都不能说出我的结局、
荆轲全饮了一杯道,我的结局就是不久的将来,多者三五年,少则一二年,要被秦国士兵大卸八块,全身寸刮,浑身筋骨都将变成肉糜,被分享于众人或众狗,死后也没有片血片肉片骨能葬身于地下,我真不知道九泉之下的那个世界,我还能进去吗?
荆轲说完,高渐离,骑林都惊呼了一声,“啊”。那个时代的人,对逝世后进地底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是深信不疑的。因此说死后无葬身之地,也是当时最恶毒的诅咒。
尤其荆轲的知己好友高渐离,更是眼含热泪了。
高渐离用拳捶桌几道,荆轲,我猜你在这好吃好喝、美女环伺就没有好缘故,你怎么能去做莽汉屠夫的勾当?
荆轲头也不扭的回答道,我也是被形势所逼,被田光和太子架在锅沿了。不能不跳这油锅。
随后荆轲又拿起空杯子道,怎么样,骑林将军,我有资格和你喝一杯了吧?
骑林手哆里哆嗦的拿起杯子和荆轲碰杯一饮而尽后道,你这是要刺杀秦王啊。
荆轲笑道,你们果然是行家,一听这秦朝刑罚就知道我要干什么了。
骑林道,想要刺杀秦王,六国有志之士想了百来年了,你确定你能靠近秦王身边吗?
荆轲道,确定。如果骑林将军想要听究竟如何行事,那我就请高渐离暂退,因为太子一再叮嘱我,不能再于他人言说这个事。现在天下知道这事的就四个人。为了维持这个数,田光自杀了,就为了我能补进来。不瞒将军说,我之所以敢和将军说,也是因为将军是个待斩的死囚。
高渐离站起来,就要退下。
骑林挥手道,我相信上卿,所言非虚。因此不必在和我说详细筹划,只说你们能说的大概就行,到底是想怎样刺杀秦王,如专诸刺杀吴王撩,还是曹沫劫持齐桓公?
荆轲道,是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威胁他退还六国的土地,记这,是六国的土地,让他起下最大的誓言,立下最大的诅咒,否则就杀了他。
骑林道,明白了,这种效果最好,太子这是要坐天下的主人,为天下出头。
荆轲道,不全是,秦王做成这个伟业,天下就奉秦王为帝。周天子已经没有了,秦国接替周天子。太子也就是顶多做个齐桓公。
骑林道:嗯,这样秦王有什么理由拒绝呢,无非就是退出三晋一些土地,却能得到整个天下。
荆轲道:秦国这个杂碎,思维不是常人所能猜度的,太子在秦国时就想提出这个方案的,但秦王拒而不见,也不答复。
骑林道,秦国一是不想退出土地,二是怕被六国骗。
荆轲道。对,有这个原因。
骑林道,刀架脖子上,我想不到秦王拒绝的理由,这比杀了秦王强,杀了他只能用下赢成骄。
荆轲笑道,果然是大内行,一眼就能看出好多步。
随后荆轲怕高渐离不明白,就对高渐离道,赢成骄就是秦王赢政的同父异母弟,唯一前秦庄襄王的儿子,现在避难赵国,杀了赢政,可以以立他为秦王的旗号杀向秦国,以此扰乱秦人军心,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想必秦人会立别的宗室的,他爷爷秦昭王的后代不少呢。
高渐离道,明白了,那秦王八成要立誓保命。
荆轲道,是的,只是不知道秦王能效齐桓公那样遵守誓言吗。?
骑林道,赢政即位以来,一直讲道德,讲诚信,讲承诺,甚至还全国发文奖励寡妇守贞洁,我看他能守誓言。
荆轲道,但愿吧,这些都不是我要考虑的事了。
过了一会道。骑林道,你是犯了秦国的劫王杀驾的最重罪,但你能随后自杀啊,没必要等他酷刑,
荆轲道,我劫持完秦王,让他发誓立约,完成我的心愿,随后我就自己嘎巴自杀了,赢政的气往那撒,赢政的脸往哪放?
骑林道,说的也对,太子也是要你在哪等着以酷刑而谢罪吗?
荆轲道,我这么大人了,难道这些因果关系还不知道吗?太子是否也希望这样,太子没说,但反正太子没拦着,只是一个劲谢我。
骑林叹了口气道:只是我还不明白,以先生之才,太子怎么让你去干这种屠夫莽汉应所为的事。
荆轲道,还不是田光那个老儿做的好事,他说这事非我莫属。
骑林道,那你可以拒绝啊。
荆轲道:我已经进了田光的毂中,没法拒绝的,他向太子推荐完我,就自杀向我谢罪了。
骑林,高渐离都啊的一声。
随后他们不约而同的感叹道,我们只是以为田光以死推荐你代替他做燕国的上卿,真相原来这样啊。
荆轲苦笑道,我如果要后悔,应该悔不听狗屠之言,他当时不让我结交田光这样的权贵。我没听,我本来是对他这个到处招募死士的老头有所提防的,他送的美女,房子,金钱我一概不要,没想到他使出无赖的一招,以死谢罪,用自杀随后留书信来恳求我答应去做这个事。
骑林惊讶道,原来你并没有当着田光的面答应啊,那你可以不理他啊。
荆轲道:当时一时抹不开面子,我就满心不情愿的答应了。想后悔已经晚了。
骑林哈哈笑道:我敬你一杯。
这是骑林主动和荆轲敬碰的第一杯。
高渐离道,既然如此,那太子丹应该制止啊,他难道不知道这对荆卿来说,简直就是焚琴煮饭啊。
荆轲道,太子丹只想劫持成功,因此田光说只有我能做,太子丹马上就问我愿不愿当此重任。面对田光的以死推荐,我能说出口——不吗?
高渐离道,说不怎么了,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骑林道,这是万劫不复的事,不吭气也可以,太子也就明白了。
荆轲道,在我意志最消沉,最沮丧的的时候,是田光唤起了我,让我一下子步入燕国的最高层,我相信田光是要诚心推荐我做上卿,辅助相国鞠武的,这是见太子之前就和我约定的。只是不知道太子如何说动了田光,田光转而推荐我去做刺客。面对田光自刎的谢罪和举荐,我说不出口,不字,我也不能沉默,我只能慨然而允,而且还要装的很豪气和快乐。
高渐离道,这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愿,非君子所为,我去找太子去。
荆轲道,我早就应允了,你来这一出,你这不是要我失信于人,让我现在就无法立于这个世上吗?
骑林道,太子何尝不知道,太子多聪明,他只是装糊涂。看他送你多少宗室贵女就知道了。我们都纳闷,太子为什么这样厚待一个寸功未立的外国人,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荆轲道:我是傻子吗?这是打一下,再喂一块肉的事吗?满黄金苑,我就是一个待宰的猪,他们都是养猪人,包括那些公主。
高渐离道,你这样说不公平,公主也是无辜的,他们都是诚心而嫁。
骑林道,方士你太老实了,上卿这样说,无非要表示冤情比我重一些而已,难道他真讨厌那些美女吗?
荆轲哈哈笑道,骑林,你真聪明。
随后荆轲又道,你是贵族出身,身边从来不乏美女,难道你看我是庶民出身吗?会迷恋这个?我告诉你,我的贵族身世只比你长,不比你短。而我父亲还就是卫国的上卿,虽是小国,但也正经八经是周天子分封的。换成你,让你千刀万剐,然后身边给你好多美女作为犒赏,你能乐意吗?
骑林道,我不乐意。
高渐离道,荆卿,你不乐意就对太子说,何必向公主们发泄怨气。
荆轲笑道,你这笨拙拙舌的,真让人会误解,我向公主发泄什么了?我连他们的衣服碰都不碰,一点也不耽误她们嫁人。
高渐离道,可是她们是太子许配给你的,你连衣服都不碰。不是把你不满转嫁给公主们了?
荆轲道,我天天带她们各处游玩,哄她们开心,我一个将死无葬身之地的人,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了吧,难道非要把她们变成孤儿寡母才是对得起她们?
高渐离叹了口气道,说不过你,但你这样做,我不赞成,但我也说不出理由。
荆轲道,那骑林你认为呢?
骑林道,什么时候发动?
荆轲道,我本来建议马上就发动,趁现在赵国尚能和秦国抗衡一二的时候。但太子非要等赵国大败的时候,再发动。
骑林道,当然要等赵国大败,否则赵国缓过了一口气,肯定燕国要遭殃,中狗咬不过大狗,肯定掉头咬小狗,何况他们还念念不忘,燕国举国伐赵的事。
荆轲对骑林诚恳的道,一直说我,我的冤情虽然比你大,但毕竟你是迫在眉睫上了,怎么好意思让你总说我,你也说说你自己。一吐为快吧。
骑林道,比起上卿的,我算什么了。
三人这是已经喝酒半天了。
最后在荆轲,高渐离再三的追问下
骑林道:我早就该死了,那次燕国举国伐赵,我就该死了。所以我不怕死。只是我心中是有一个大委屈的事,从来没有和人说过。因此刚才一直愤愤不平。
荆轲,高渐离道,那就说说吧。
骑林道,等会再说,我还在理你的事,虽然和我没有关系了,但能看见燕国有希望存活下去,我的家族能幸存下去,我也是死也安心的。
荆轲一跳拇指道,这才不愧是燕国三大虎将之一。
骑林道,我知道你一直给我带高帽,不就是看中我那三千精兵了吗?
荆轲道,我不说假话,那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你满怀希望而死。我刚才不是说不让你窝囊的死吗?
骑林笑道,你怎么那么好?
在酒精作用下,骑林已经和荆轲开起玩笑了、
荆轲道,还有最后一个理由,就是不想让你心不服口不服的而走,本来你就该服。
骑林大笑道,为让我心服口服,你想了很多年了吧。
荆轲道,是的,上次过年聚会,你就应服我。
骑林道,你真是辩才,怎么能让你去做刺客呢,老天真是瞎眼了。
荆轲道,我就要把理说透。
骑林道,那你说说你的理,就是刺秦的事,我总觉得还有点什么,搞不清,心烦,但我现在脑子乱,自己有点理不清了。
荆轲道,好吧,我来理理,以我来说,如果我不傻的话,就应该始终避免赵国灭亡,这样就不会去刺秦,就不会去千刀万剐。
骑林,高渐离都道这是正理。
荆轲接着道:正如太子所命令那样,发动刺秦只有赵国大败。伤了元气的时候,那我要避免千刀万剐,只能挽救赵国。而要挽救赵国,只能给赵国强援,首先燕国和赵国结盟。
骑林道,对,路子是这样,但赵国和燕国积怨甚深,甚至超过坑杀了赵国四十万的秦国,结盟是不可能的。
荆轲道,我只说理,不管能否做到。
骑林道,可以。
荆轲接着道,只有赵国和燕国这对宿敌结盟了,才能打动齐国,否则免谈。
骑林道,对,是这个理,但齐国和秦国友好都四十年了,让齐国去救赵国也没戏。
荆轲道,燕国现在能有60万兵,但精兵也就40万,赵国有40万,这80万精兵,和秦国百万精兵尚能抵抗一下,但依旧是打不过的。所以能挽救我命运的,只有拼命让燕国,赵国,齐国结盟才行,而且很迫切,现在赵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随时崩溃都有可能。
骑林道,楚国呢?
荆轲道,楚国现在王权旁落,大政都掌握在景,昭,屈三大家族手里,毫无进取复仇之心,他们是盼的秦国和赵国天天打下去,和他们结盟,我连想都不想。我曾经在楚国待了十年,想鼓动他们背后从巴蜀攻击秦国,但毫无希望。最后双手空空的来到赵国。至于魏国,只剩首都一地,虽然还能凑上男丁20万,但已经没有了回旋之地,只能死守他们京城了。
骑林道,想没想过兼并赵国?这也是结盟啊。
荆轲道,没想过,我知道你们军界都和赵国有大仇,自己都时刻想着吞并人家,怎么能让人家放心来结盟给你亮出后背啊。
骑林把酒盏一推道,我告诉你,燕赵结盟门都没有,如果你不计划兼并赵国,那就等着千刀万剐吧。
荆轲冷笑道,我们又回到几年前过年聚会时那个话题了,看来我这边也说完了,说说你那边有什么机密事吧。
骑林道,好吧,我说我的事。
高渐离道,对,你怎么说,你早就该死了。还有什么大委屈的事。
骑林,燕国人,祖父是燕国名将骑劫,公元前284年骑劫作为主将战败而死于齐国,因此家族有点蒙羞,
骑劫的身死,这原委不能不说。因为这决定了六国后来的走向。当然这话就有点漫长、
这最早要从的公元前314年,发生的那件事说起。当政的是燕王燕王哙,当时任用了一个贤人子之为相国,子之把燕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民心归附。燕王哙自叹不如,就想学古代的先贤尧舜,要禅让燕国给子之。这本事君王的一个无比信任的举动,国相子之应该谦让拒绝,如此两让,本是千古佳话。但子之一时贪心,竟然接受了禅让。
仁德的但有些愚蠢的燕王哙就真正的把燕国禅让给了子之。燕王哙命令地方官凡是三百石以上俸禄的都将印信缴回,再由子之颁行。子之南面行王事,燕王哙反而称臣,并告老不理政事。这燕王哙真心实行禅让,真是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毕竟尧舜的禅让还只是传说。
国相子之成了燕王,如此吃相难看的贤人,不在受人尊敬爱戴,燕国是周公的弟弟,贤明能与周公并列的召公的封国,此时已经盘根错节的生存了八百年,基本上可以说燕国,尤其蓟都的大姓,都能和燕王沾亲带故,攀上亲戚。如此的燕王哙的私自禅让,岂能不惹事端呢?在禅让伊始,燕国很多大夫贵族家族就开始串联。要推翻声讨子之。
结果随着燕王哙的归隐,在禅让的第二年,蓟都的一位将军市被,就打出太子平的旗号,拥戴出太子,率领自己的军队向子之发起攻击,而当了多年的相国子之当然也有不俗的实力,因此双方就在蓟都混战起来。虽然子之的实力大,而蓟都的百姓支持姬姓的还是占多数,毕竟沾亲带故,当然也有支持子之的。因为这些年子之给有些人带来了实惠。所以掌握军权,持有武器的大多支持子之。所以双方混战的不分胜负,相持很久。直到数月后,还是子之势大,太子平,市被都被乱军杀了。但子之暂时获得了胜利,也没有长久。就在燕国蓟都混战的时候,前有邻居小国中山国,借乱就占了一些城池,后有邻居大国齐国,齐泯王就亲率大兵来浑水摸鱼,企图吞并燕国。
齐国大军杀到蓟都,此时虽然子之刚战胜了反叛,但已经元气大伤。又尽失人心,因此燕国的蓟都城门都大开,没人防守。
齐泯王轻松了杀了子之,又杀了已经隐居的燕王哙,并开始掠夺燕国王宫,宗庙,贵族的礼器,祭器,以及金银玉器。
齐泯王的趁火打劫激怒了燕人,燕国各地的封君,贵族,豪强纷纷起兵,奔向蓟都救难。
齐国困守蓟都,又被燕国军民断了粮草给养之路,再加上其余各国,都不愿意看到齐国吞并燕国,因此都在酝酿的向齐国本土进军,因此齐泯王只能很快的从燕国撤军,沿路被燕国军民追杀,落得大败而归,不仅没有带走一件抢掠品,还丢盔弃甲。
此时燕国虽然胜了,但蓟都的姬王室都已经被这场大乱搞的人员殆尽了。
因此就开始向在各国的燕王室的质子中寻找继承人。
公元前314年,在韩国当质子的燕公子职,被赵武灵王派兵护送首先回到蓟都。随后被燕人推举成燕王。公子职是燕王哙之子,太子平之弟。这就是燕国最有名的明君燕昭王。燕昭王为报齐国杀父之仇,奋发图强,宵衣旰食。自己使用粗布被、瓦器,卑身事贤。燕昭王拿出重金访求贤人,并建筑高七层的黄金台,向天下招纳贤人。
后来有乐毅、剧辛、苏秦等纷纷赴燕。
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载,不仅国家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民风。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兵伐齐报仇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
正当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国势蒸蒸日上之时,燕国的世敌,齐国已达到了强盛的顶点。然而,齐国国君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诸侯不满。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举兵伐齐。
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单靠燕国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乐毅提出了“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得到了昭王的赞同。昭王与乐毅、邹衍仔细分析了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当时齐、秦、赵三强都在千方百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宋国的定陶是中原地区最繁荣的商业大都市,齐、秦、赵三国均想染指。一旦齐国灭掉宋国,就必然会加剧齐与秦、赵的矛盾,同时也会对韩、魏、楚诸国形成严重的威胁,引起这几国的不安。昭王便定下诱齐灭宋、孤立齐国的方略。燕国表面上臣服于齐,使其对之放松戒备。其间两次派苏秦出使齐国,进行离间,唆使齐王轻率地决定西向攻秦,南向灭宋,昭王则趁此良机,遣使与魏、楚联系,并派乐毅赴赵,促使昭王劝说秦国伐齐。秦国本于齐国相约东、西称王,共分天下;岂料齐竟毁约图谋诱使三晋攻秦,齐国又灭掉宋国,势力侵入中原地区。为了出这口恶气,欣然应允发齐。这样,就形成了各国从北、西、南三面对齐的包围之势。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此时,楚军已驻军于淮南,准备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秦与赵、韩、魏也各派一名大将军率军向齐国进发。齐泯王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觉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仓促应战。齐泯王尽起全国之兵,度过济水,西进拒敌。齐军因连年征战,士气低落,加之齐泯王惩罚作战不利的士兵以挖祖坟、斩首级等残忍手段相威胁,更使齐兵寒心。联军发起进攻,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齐军主力被歼后,齐泯王率残部狼狈逃窜,退回国都临淄。昭王闻讯十分高兴,亲至济西战场****,后犒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
乐毅厚赏秦、韩两国军队后遣其归国;然后命赵军进攻河间,命魏军转向东南收取昔日宋国之地;自率燕军直捣齐都。燕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气攻占了临淄。齐泯王被迫出逃,辗转之莒(今山东莒县)地固守,后被楚将淖齿所杀。
乐毅志在灭齐,在占领临淄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扩大战果的措施。为了安抚齐民,乐毅在报请昭王同意后,着力整饬军纪,严禁燕军掳掠百姓。针对齐泯王的暴戾,乐毅宣布宽减齐民的赋税,废除苛法,恢复齐威王时代的一些合理法令。在临淄郊外隆重祭祀齐桓公和管仲,把100多个燕国的爵位赏赐给归顺的齐人,又在齐国分封了20多个享有燕国封邑的封君,笼络了齐国的统治阶级,基本稳定了对齐国的占领,齐国上下都愿归顺燕国。在军事上,乐毅分兵5路继续攻占全国各地。于是,燕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接连攻夺齐国70余城,均辟为郡县,仅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南)两城未被攻下。
乐毅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是与昭王对他的绝对信任、坚定支持分不开的。当乐毅在齐国攻城略地时,昭王不加丝毫干预,让乐毅放手大干。当乐毅久克莒和即墨两城不下,有人趁机进谗时。昭王一面痛斥其人,一面派使者对乐毅慰勉有加。昭王用贤不疑,换的部下赤诚相报。乐毅镇守齐国五年,并不着急进攻齐国仅剩的两个城池,而是一直收养齐国的民心。
在伐齐战争取得决定胜利的同时,昭王派燕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东胡从燕国东北部后退千余里,燕国领土向东北扩展到辽东一带。燕还向南进军,攻占了中山国许多地方。昭王终使燕国跻身于列强之列,步入黄金时代。
昭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9年,姬职因病去世。惠王即位。燕惠王作太子时,与乐毅有隙,即位后对乐毅用而不信,后以骑劫代之,乐毅逃亡走赵。齐襄王五年(前279年)齐人田单在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以火牛阵击败燕军,骑劫战死,齐国悉复得其故城。燕惠王责备乐毅避亡到赵国,乐毅回致一封《报遗燕惠王书》,载于《史记》。
后来燕王向乐毅道歉,要重用乐毅。乐毅没有回到燕国,但就分出一支后人回到燕国,收到燕国的重用。因此乐毅的后人,燕国,赵国都有一支。
燕惠王六年(前273年),在赶走东胡,新开辟的土地上,燕王设置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四郡。
惠王八年,燕相成安君公孙操杀死惠王,起因是惠王企图罢相,结果反被相国杀了,后来燕人杀了公孙操,燕武成王(前271年—前258年),战国时期燕国第四十一任君主。继位,他是在燕惠王被弑后即位的,在他即位后的施政,曾引起赵国的不满。武成王七年(前265年),齐国田单会同赵国一起征伐燕国,攻占中阳。后燕国求和,重金赔款赵国,齐国,收回了失地。
武成王十四年(前258年),武成王去世,燕孝王即位。
燕孝王(?─前255年),在前257年燕武成王死后继位,立姬喜为太子,在位三年而卒。
这就到了骑林的时代。这已经距离骑劫那代过去了20多年了。
骑林自小就想一雪家族耻辱,后世袭了家族的军中地位,在与东胡诸部落的反复边境拉锯战中,作为一营主官,颇有战功,后来坐到师长,独领十营,一万人的主官。当时也就25,26岁的年纪.
注解:左传中,已经载明军中的编制有旅帅,师帅。因此就在燕军编制中直接这样意译了。
燕国军制,最小的是五夫长,然后是十夫长,三十人长,百人长,五百人长,然后就是千人长。千人长也叫营官。可以独立扎营。
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喜的父亲燕孝王去世,于是喜继承燕国国君之位,史称燕王喜。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国栗腹相约庆祝与赵国,以五百金为赵王做贺酒。栗腹还报燕王,对燕王密议道,赵国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于是燕王喜召所有上卿征询意见。上卿乐间,乐乘,大将乐游,这都是燕国名将乐毅的后人,三人计议后,乐间对燕王道:赵四战之地,其民习兵,不可伐。燕王曰:吾以五而伐一。乐间对曰:不可。
燕王怒,又问首将军卿秦。卿秦道,燕国和赵国是盟国。出师无名,燕王怒。
相国栗腹道:怎么出师无名?你们就看见了盟国,岂知道我们只是他身后的小弟而已,被他们屡次向我们要金要粮,他要我们太子去当质子,而他只换给我们微不足道的一个王子而已。
燕王也道,出师是否有名,不是你管的,我让你出师就是有名。你只说,你能打败赵国吗?
卿秦道,五倍打他,如果还不赢,我们这些当将军的真没脸活了。
燕王喜。有你这句话就行了。
随后其余九上卿皆以为可。燕王喜就以自己病重为借口,把太子从赵国接了回来。
太子回燕后。燕王就起兵分两路,一军,车5千乘,相国栗腹率领而攻赵国的鄗城,大将卿秦为先锋。另一军车两千乘,由大将乐游率领攻赵国的代地。代地就是李牧扬名立威的赵国北部边疆重镇。赵国的军马皆产于代地
这时燕国知道这个消息的百官中,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宴相欢,使者回报而反攻之,不祥,兵肯定不能成功。燕王不听,并且御驾新征。
燕国相国栗腹,率领蓟都周围长驻军20万,以大将卿秦为先锋,首先出发,燕王喜自将禁卫军殿后。燕国君臣寄希望打赵国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因此并没有等待辽东大军的汇合。
燕太子在蓟都等着辽东边境抽回的燕军5万以及征召的预备兵役。做第二队,上卿文官乐间,乐乘都在这一路,参与计议,由大将孙桥帮助太子指挥坐镇。这第二梯队大军共计20万。因此驻守辽东的师帅骑林所部就在第二梯队了。这样第二队就已经和栗腹的前军有了十多天路途的距离,
最后是乐间的堂弟大将乐游率领辽东回军5万,还有最后征召男丁的后续人马共计20万,为第二路,进攻赵国代地,主要是牵制李牧回援赵国都城。
这样在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就倾燕国全部军力60万,大举突袭伐赵。
自从公元前314年,赵国的赵武灵王送燕公子职,在燕国的子之之乱后回燕国继承王位。成为燕国的一代明君燕昭王。燕赵此时已经结为盟国几百年了。赵人打死也没有想到遭到燕国的突然袭击。因此栗腹一路凯歌,很快就打倒了原中山国国都灵寿。这时,赵国从防备秦军的前线抽回了大将廉颇以及8万赵军,迎击燕军。
廉颇故意示弱,采取连败。赵军惊慌失措的假象,骗到了栗腹。栗腹在连战皆捷的情况下,立功心切。始终不待燕太子率领的后军来聚,和燕王喜率领20万燕军深入赵境五百馀里,一直向赵国都城邯郸杀去。结果在邢台遭到了廉颇的埋伏。8万赵军杀垮了20万的燕军。栗腹,卿秦皆战死。
殿后的燕王喜在近卫军的拼死护送下,逃离战场,向太子丹率领的第二梯队亡命狂奔。
此时已经进入赵国腹地的太子丹率领的第二梯队,终于在灵寿迎接到燕王喜,这时已经是晚上。
燕王喜进了燕军大营,立即带上太子丹连夜就要往燕国狂奔。
太子丹此时虽然年仅16岁。却能看出其中的不妥,对燕王喜道,父王带我连夜狂走,剩下的第二梯队燕军这20万人怎么办?
燕王喜道,燕军的精锐都已经败了,这20万军更不是廉颇的对手。也让他们一起撤退吧。但我们父子要先走,只要我们父子在,燕国就在。
第二梯队的主将上卿孙桥道,少主无犹豫,赶快与燕王一起走。我会安排殿后的。
这样燕王喜和太子丹以及部分近卫军连夜离营向燕国逃回。
孙桥找来众将,商议以后的举措。
乐间,乐乘道,赵军估计很快就到,在相国栗腹,大将卿秦都战死,前军精锐尽失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不是赵军的对手,理应连夜撤退才是。
主将骑林道,现在正是大晚上,20万大军如果连夜开拔必然会带来混乱,撤退也只能等到天亮撤退。
众将都赞成,随后军事素养很高的孙桥安排撤退的序列和时间,并连夜发送口粮,让士兵撤退时带足口粮。孙桥对撤退能否保持全军和建制完整是心知肚明的。
而殿后掩护的理应是辽东边军。骑林自告奋勇做殿后。
最后孙桥特意要大家封锁消息,不要传播前军大败的消息。
没想到第二天天刚刚亮,众将领正在准备埋锅造饭,按顺序撤退时,却有的新征募的军营炸营了。军官控制不住士兵,士兵连饭都不吃,武器都不拿,纷纷开小差出逃。原因是一夜里前军败回来的残兵,就没有断过,很快前军大败,燕王父子逃跑的消息,军营人人皆知了。
在有的军营炸营的情况下,各营顾不上吃饭,都开始撤退。此时撤退的顺序已经控制不住了。
孙桥弹压不住,也算亲兵夺路撤退了,但撤退前,没忘派士兵传令骑林,让他务必殿后掩护。
乱军中,骑林的大营却军纪严明,显出辽东边军的职业素养。
骑林不仅率领大军吃了早饭,而且最后队列整齐的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才整队撤退。
骑林不断的派哨骑侦查赵军的动向。
最后查明赵军距离骑林所部仅有多半天的路程,而且都是轻骑。
骑林找来所部将官,边撤退,边开会。
骑林道,赵军的追兵都是骑兵。而我们大军大多是步兵。很少骑兵。因此赵军追上是肯定的。廉颇断定我们燕军已经军心涣散,因此只派骑兵来追,赵军的骑兵总共也就万人,和我们相当。我们找个有利地形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可以一举胜之。
众将都面面相觑。
最后旅帅骑林的族兄骑克道,师帅,我们都觉着是好机会可以一战,但士兵不觉着,这样就没用啊。
另外有人道,是的,士兵已经越来越惊慌了。我们和前面跑的本来就已经差了半天。如果在停下来设伏,我们就脱离大部队太远了。况且我们不能一时歼灭赵军的骑兵追军,后面就是他们的车军和步军,如果他们大部队加入进来我们就必亡了。
骑林厉声道,如果我们想自己逃生,最后燕国20万大军就会一起被赵国全歼,包括我们。
另有一人道,我们也有马,车,干脆效仿燕王。我们丢下步兵跑吧。
骑林大怒,就要拔剑斩杀那人,被手下人拦住,道,大家不是在商量吗,他并没有自己跑啊。
最后骑林道,我们先祖骑劫曾经为燕国带来滔天的损失,燕王和燕国没有治罪我们。还对我们委以重任。今天该是我们一洗祖先耻辱,回馈燕国的时候了。我和我的亲军留下打埋伏,你们愿意留下的,就带你们亲军留下。不愿意留的就这样走。
开会的众旅帅不是骑林的家族就是骑林家乡的人,大家概叹骑林的忠义,因此全部要求留下。统计一下,计有开会的官佐17人,以及他们带领的亲兵总计3000人。
最后骑林要众将中地位最高的骑克率领所部大军行走在前。各旅帅命副将统帅各旅。
骑林率领这3000人以及10多名旅帅副将偏将,行走在最后,寻找战机准备打埋伏。
傍晚时分,骑林发现撤退的大路旁,也就几百米,有个大森林,派骑兵进去侦查,回来报说,大的无边。
骑林大喜,就率领这3000人进入这森林深处埋伏起来。
骑林盘算,赵军来到这个森林,必来侦查,但不会深入太多,3000人分散埋伏在密林深处。因此骑林只命几个攀缘高手,躲在树上观察。时刻汇报情况。预计明天上午,赵兵就会追来,要等赵军主帅的旗帜到。到时放过赵国前军,从中间截断,一举杀了追兵的主帅。
骑林这样埋伏到第二天,天刚刚亮,手下就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原来一夜里,又有不少亲兵逃跑的。骑林道,不管他。有多少算多少,以后这类消息不要在汇报,。
太阳还没有升到中午,侦查的攀缘高手就汇报说。看到赵军主帅的大旗了,但是谁的尚且看不清楚。骑林大喜,立即传令收紧所部,结果一会聚来了只是五百来人。
将官到还是17个。大家正在面面相觑的时候。
这时汇报的来了,说这一波人马有几千人。其中看见廉颇的帅旗。原来廉颇是亲率亲兵夹杂在骑兵的队伍里追杀燕军的。闻听骑林大怒,顿足捶胸,要带领这500人出击。
胞弟骑岭道,五哥,别打了,这几百人出去还不够丢人的。
另外一旅帅毕英道,士气已经散了,不能打了。
骑林道,你们不打,我自己去,回头看自己的亲兵,尚有百多人。
骑岭道,五哥,你死了容易,那谁给咱们祖先洗刷耻辱啊。
另外一个胞弟骑运道,对啊,五哥,咱们族这一辈里就指望你了。你可不能轻生啊。
骑林留下眼泪道,如果我们不打,现在是陷在赵国的腹地,我们也很难回到燕国了。
大家齐声道,我们愿保着师帅逃回去。
骑林倒不失冷静,把这几百人,一一记下名字,道,回到燕国,一定给大家庆功,奴隶户籍的,可以脱籍。随后3,5人一组,丢掉了兵器,分了口粮军资。告诉大家避开大道,只走小道,一直向北,白天看太阳,晚上看北极星,每组都安排会看星辰方向的。告诉部卒按着北极星的指引就能到了燕国。
骑林把骑岭,骑运,另外一个胞弟骑井分别安排在各组里,骑林流泪道,量必赵国会传告国人,追杀燕国散兵。以后大家要昼伏夜出,今后是九死一生的逃亡,我们分别各安天命吧。
到了傍晚。开始行动。骑林带了两亲兵,为一组。几百人在茫茫密林中,很快就走散了。
果然,逃亡的路上,危机重重,赵国悬赏抓到燕兵赏金一斤。因此赵人妇女儿童都参与抓捕燕兵中。
几日中,骑林几次遇到赵国村民的关卡,全赖亲兵的引走。骑林才脱险。到后来,骑林就剩一人,口粮也跑丢了。连饥带乏,坐在一个树下,已经不想走了。准备歇够了就拔剑自刎了。怎么也不能当俘虏,做赵人的奴隶。
正在闭眼迷糊中,闻听有人靠近,骑林急忙起身,拔出剑来。
这时传来一个燕国声音道,将军不要紧,是自己人。
只见一个一身赵国农人打扮的满脸胡须的壮汉,手拿弓箭,背背砍刀的从树林中走出。
骑林并不认识。
那个道,我叫宗雷,是辽东兵,还是个百夫长。虽然不是将军所部,但在辽东军营中见过将军。
骑林就问骑克以及孙桥的情况。
宗雷道,赵军骑兵还没有赶过来,在逃跑的路上,燕军就崩溃了,骑兵,车兵自己跑了,步卒按营四散了。孙桥量必跑回燕国了。骑克就不知道情况了。
骑林道,虽然崩溃了,但离开大路,专走小路,也是个办法,赵国的骑兵,战车也是抓不了几个,大家几千人一伙,也是能逃回燕国的。
宗雷道,是的,千人大伙不怕赵国村民的截杀。几百人就危险了。因为没有了建制,各个团伙全是自愿的。在人生地不熟,有都是岔路情况下,有的千人大伙却会走散。宗雷他们就是,本来是一个营的辽兵,后来因为半路走散,就剩了几百人,被赵人一拦截,就更散了,最后就剩宗雷一人了。
最后骑林冷笑道,我是要死在此地了,那你想怎样呢?如果你能逃回燕国,那就麻烦拿着我这把祖传的宝剑,报个信吧。
宗雷道,将军,如果我保证能把你护送回燕国,将军还会死吗?
骑林道,那傻子才会死呢。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现在食物都没有了。
宗雷道,我肯定有办法,只是不知将军会这样对待护送你回燕国的人呢?
骑林来了精神道,护送我会燕国,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以鬼神发誓保证生时与你富贵共享,死后能配享我们家的祖庙。
宗雷道,好,有将军大人一句话,我一定把大人护送回燕国。
随后宗雷道:第一我们不能往北走,北面全都是罗网。现在赵人都在往北赶。
骑林一拍大腿道,对啊。
然后又道,唉,我是一时情急乱了自己的阵脚,怎么能让他们往北呢,唉,我那些兄弟们危险啊。
骑林唉声叹气半天。
宗雷道,我们不往北走,我们要往东走。到齐国去。齐国与各国友好。到了齐国,就如同回到燕国。
骑林道,可是我们没有粮食怎么办?
宗雷道,赵人有啊。
骑林道,我们就两人能抢过赵人吗?
宗雷道,我们抢不过独门独户吗?
骑林道,我们一抢,人家一喊,我们不是被关在屋里了吗?
宗雷道,我们不会先杀人,灭口后,在抢吗?
骑林沉吟起来。
宗雷道,不满你说,这身衣服就是我杀人抢的,杀人还必须是满门灭口,不然就算他们送你吃喝。等到你走了,他们事后喊起来,惊动起来,知道有燕人向东,这样一样走不成。
骑林一咬牙道,罢了,为回到燕国,杀几个赵国鼠辈又算什么。
宗雷大喜道,这就对了。
随后骑林和宗雷搭伙,专挑没大路的地方走,但凡路上碰见人不是死于骑林的剑上,就是死于宗雷的弓下。还隔几日就在夜里专门去摸村边的孤立小屋,然后摸进去就老幼满门灭口。如此抢夺食物和更换被荆棘树枝刮坏的衣服。
因为采取灭口措施,赵人虽然发现有人抢劫杀人,但一时不知道是为什么,和什么人干的。因此骑林,宗雷两人往西出逃的路上还很顺利。
但在屠杀老幼,满门灭口中,虽然基本上都是宗雷下手,骑林只是配合。但骑林还是多次不忍,有次就要放一个小姑娘逃走了,被宗雷追上补了一刀杀了。
骑林没有吭声,但是不住摇头。
骑林的犹豫,无计可施,摇摆不定,良心挣扎,如此慢慢的骑林成了下属,宗雷开始发号施令了。
直到有一次,两人白天闯入一个村落边的孤屋独户。捆绑住了一家老幼大人七口人,审问他们。知道接近齐国边境了。
问询完,骑林把宗雷叫到身边密语道,已经和齐国边境就一天路程了,我们就不要杀人了。
宗雷道,不行,不到齐国境内,那就还是危险中。
骑林还想再说,宗雷道,大人不忍,那你就躲到屋外吧。我来处理。
骑林悲苦的走到屋外,甚至捂住了耳朵。
过了一阵,骑林走回屋里,在一片血腥中,突然发现宗雷肩膀上扛着两条白生生的大腿。
骑林诧异片刻,突然明白了,大怒,拔出来。骂道,畜生。
宗雷斜睨了骑林一眼道,大人,这女子我在送她下九泉之前,让她享享人伦之乐有何不可。
骑林道,猪狗不如的家伙,你这是在****。
宗雷呵呵笑道,没有,还喘气呢,只是吓得翻白眼了。
骑林拿着宝剑站在宗雷的身后,宗雷兀自不停。
骑林不禁胆气怯了,半天没有下手,然后跺脚又走出屋外。
又过了一阵,骑林背后响起声音道,谢将军大人不杀之恩。
骑林道,你怎么不怕。
宗雷道,违背鬼神誓言,应该是将军怕才是。
骑林道,你真不是人,你是哪里人。
宗雷道,祖上东胡人,父亲那辈立有军功,才脱离奴隶籍。
骑林道,怪不呢,真是非我族类。
就这样,骑林进入了齐国,在回到燕国的边境时,骑林对宗雷道,从今以后,你就和我形影不离。
宗雷感谢。
骑林又道,但不许提在赵国所行所为的一个字。否则是你先对不起我,反叛我,鬼神也会让我杀你的。
宗雷保证了。
这时骑林对荆轲,高渐离道,我在赵国做下这些伤天害理之事,一直在夜深人静中让我寝食不安,所以我说我早就是该死了。
荆轲道,这个宗雷在哪。
骑林道,这就让我接着往下说,虽然我该死,但我绝对对得起太子丹。
骑林回到燕国,果然宗雷极为机警,没有泄漏赵国所行所为的一个字。
而此时,骑林埋伏袭击廉颇的事,随着本部殿后的七千士卒陆续有逃回燕国,就已经传遍了燕国,虽然最后功败垂成,袭击没有成功,但只是士卒不给力,骑林的计划是无懈可击的。这是在燕国大败中,很少的提气露脸的事。燕王喜败的灰头鼠脸,急于贴金,因此就把骑林立为第二大功。。
后来燕国人还传的有鼻有脸的,说这事把廉颇也吓坏了。
这事还真不是燕国人吹牛。
这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后,廉颇就派人到那片密林查看。果然脚印,痕迹,粪便,证明了是有几千人的埋伏。
为此廉颇还召集赵国的将士到这里观看,并说,要吸取教训,不能小看了燕人,胜利中也要小心,如果不是燕国士兵的最后心理承受能力差,燕人有可能一击而中的。
随后廉颇把草草在这片树林清查的负责军官砍了头。原来这个千人主官,路过这片密林中,看的凶险,曾经派人清查过,但骑林早就预料到了,因此大军埋伏在密林的深处,外面只留了几个侦察兵,藏在树上,而赵国军官没有发现。
第一大功是大将乐游,乐游率领20万大军攻代,宣传的大张旗鼓,弄得李牧不敢怠慢,严阵以待,而乐游走的极为小心谨慎,在听到燕王喜大败的消息时,尚没有离开燕境多远。一听另一路大败,就迅速率领20万大军,全军而还了。因此乐游以此第一大功封昌国君。还是乐毅的曾经封号。封万户侯。
骑林以第二大功,赏百金,封军帅。能够统领几万大军了。而且军帅是级高的荣誉,手下可以称其为大帅了。但骑林却高兴不起来,三个同胞兄弟都没有活的回来,宗雷也死了两个同胞兄弟。
燕王喜虽然努力贴金,但王室国内追究责任的民怨却丝毫没有减少。乐游高兴的封昌国君。乐间的胞兄,当时随着孙桥的第二队撤退的乐间,乐乘,看撤退的无秩序的凶险,当时就投降赵国了。因为是乐毅的后代,赵国给了很高的礼遇。
燕王用书信一再向乐闻谢罪,说:“寡人无才,没能顺从您的意愿,所以您弃国而去,寡人不贤明已经再清楚不过了。请允许我改正原来的那种想法,但您却不肯听从,因此派使者向您陈述一下我的意思,您再做出评价。常言道:‘仁义的人不轻易断绝交情,聪明的人不轻易产生怨恨。’您同先王的关系是世人所明知的。寡人希望在我有错误时,您能帮助掩盖,不想让您张扬我灼罪过;希望在我有过失时,您能给予教导,不想让您张扬我的罪过。况且寡人的罪过,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天下人没有不听说的,您又暗地里跑出燕国表明您的怨恨,抛弃寡人,寡人有罪过是一定的了。尽管如此,恐怕您也没有尽到忠厚的本分。谚语说:‘忠厚的人不靠损害别人使自己得科好处,仁义的人不靠危害别人求得好名声。’因此掩饰别人邪恶的,是忠厚者的行为;挽救别人过失的,是仁者的本分。世人有掩饰寡人的邪恶、挽救寡人的过失的,难道不是您内心所希望的吗?您受到先王的看重得到官位,已经成就高贵的声名,却轻视寡人以求心头之快,那么掩饰邪恶、挽救过失的愿望,在您这里恐怕难以满足了。再说世上有人待我不好,我反而多向他施恩;别人行为有了过失,我反而给以恩惠,加以任用。观在寡人承担不贤的罪名,而您也有失忠厚的牵累,因此寡人认为您选择的做法,没有可取之处;国家有疆界,就如同家庭有院墙一样,是为了聚拢好事掩饰丑事。家里不能彼此和睦,出去告诉邻居,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寡人的怨恨、憎恶还没有表现出来,您就公开弃国而去。不能算尽了忠厚者的本分。
“寡人虽然无才,但还不像殷纣王那样昏愤;您虽然很不得意,也没有像商容、箕子那样的忧患。然而您竟不在国内掩饰寡人的过失,却跑到围外表明您的怨恨,恐怕您那样做足以有损予您的高尚,别人会瞧不起您的行为,不是这样吗?假如可以表明您的仁义,成就您高尚的品符,寡人即使承担恶名,也不难接受。本来想表明寡人不忠厚,而您自己也得不到忠厚之名;本来想张扬寡人的耻辱,而您也得不到荣耀,这样做一举两失。仁义的人不靠损害别人来满足自己,更何况伤害别人也损害了自己呢!希望您不要因为寡人无才,牵累到往事的美好。从前柳下惠在鲁国做官,三次被罢黜也不离开鲁国。有人对他说:‘您可以离开鲁国。’柳下惠说:‘假如自己的做法与别人不一样,那么到哪里能不被罢黜呢?到哪里都是被罢黜,我宁愿留在故国。’柳下惠不把三次被罢黜当作牵累,所以以前的成就没有被忘记;不把离开国家作为信念,所以远近的人们没有非议他的。如今寡人的罪过,国人并不知晓,而议论寡人的人却走遍天下。常言道:‘由衷的话语不加修饰,正当的议论不牵累不相干的事,仁义的人不轻易断绝交情,聪明的人不随便抛弃以前的成就。’抛弃大的功业的,是因为他停止了努力;轻率地拒绝丰厚好处的,是因为他产生了怨恨。停止努力抛弃功业,心怀怨恨而牵累其它事情,这种事应该发生在被疏远的大臣身上,不希望出现在您的身上。观在在寡人没有罪过的时候,您难道还怨恨我吗?希望您捐弃前怨,追念先王,重新来教导寡人。我考虑您的想法,认为我包藏报复的心理,促成你的过失,不顾及先生的恩德,张扬你的丑事,这样就使寡人进不能建立功业,退不能改正过失,这是您心里所揣度的,希望您再考虑一下!这些是寡人的怨法,恭敬地以书信的方式转告给您。”乐间怨恨燕王没有采用自己的计策,最终还是和胞弟乐乘一起留在赵国,没有回报燕王。
这次燕军大败,第一第二两个梯队,40万人,快一半没有回来,不是被杀,就是被赵军俘虏,做了赵人的奴隶。赵军大胜下,一直攻到燕下都,全赖燕下都的守将厉翼紧紧守住了燕下都。
赵人不甘心下,又绕过燕下都,攻占了方城,武遂等两个大城,
终是燕下都在燕国手里,赵人有后顾之忧,因此烧杀抢掠,泄愤一番,退兵了。
而骑林的最后五百死士,17个将官中,回来了30多个,其中将官有骑特(骑林的堂弟),律芝,赵预,吴强,张卫,白柏。再加上骑林人称七勇士。
骑林在燕国名声远扬,这也重新激起本来已经意志消沉骑林斗志。更有三个同胞兄弟以及多个族兄弟折在赵国的血海深仇。因此骑林发誓要向赵国讨还血战。
骑林虽然收到了嘉赏,但对首先自己逃跑而造成全军溃败的的燕王喜仍是难解的气愤。因此退出了燕军王军。加入了自己所佩服的昌国君乐游的诸侯军。
不仅骑林,整个燕国都对燕王喜深深怨恨,燕王族甚至传出酝酿更换燕王的呼声。
如此战绩,燕王喜也颇为赧颜。元凶栗腹,卿秦已死,燕王喜也没法推卸责任,这种大败,已经使王位不稳形势下,再加上自己本事的灰心丧气,燕王喜在含羞带耻下,因此不几日就下令16岁的燕太子丹监国,自己不在上早朝了。太子丹素有好名声,因此国内稍安。
本来太子监国,国相应是乐游的。但燕王喜看乐游的声望太厉害了,在加上乐游两个堂兄弟乐间,乐乘留在赵国。因此就委任太子的老师鞠武为相国,乐游就申请回到自己的封地,乐毅传下来的封国。燕王喜就把乐游的封地再翻了一番,人口增加了1万户。成为两万户候。
在此背景下,骑林就给乐游去了一封书,说要想在明君手下练兵。就练一千人,要炼出即使老天下刀子也不会散的兵来。而这敢死队一千人,就要擅长奔袭,突袭,埋伏,败中取胜。如此就能在遇到廉颇主帅的那样的战斗中,不会功败垂成,因此骑林这千人实际上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的斩首队。
骑林现在已经是燕国的名将,昌国君乐游岂有不准的道理,而且又对骑林的想法深表赞同和佩服。因为就从封国军队中,挑选了的两千士卒交给了骑林。
骑林就召集旧部,旧部纷沓而来,尤其那七勇士。都来到了,当然还有宗雷。
骑林这时已经是另一份心情,因此二话不说,在报仇奋起的斗志下重新建军,然后用高饷,原则上只招募老兵。
因为骑林在那五百勇士中,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老兵。
招募到老兵,就慢慢的退还原来乐地就旧兵。
两年中,在高淘汰率下,自愿留下的人中真的练就了一千精兵,两年来,骑林吃住都在军营中,与士兵同伙食住宿。因此这两年后,这一千人,骑林都能张口叫的名,说出他们籍贯。家里兄弟姊妹几人出来。
在各诸侯国轮流戍边辽东中,骑林的这一千精兵,很快就在戍边与东胡的战争中声名鹊起。因此在熟悉这一千人的情况下,骑林又慢慢的扩军,最后第四年就扩到三千人。
最后骑林对诸将道,不能在扩了,除非你们都能马上叫出他们的名字来。骑林不在扩军,而骑家军训练有素的军人在燕国都很受欢迎和重用,因此不断有人要走,另谋高就,骑林一律放行。骑林一直要的是志愿兵。如此就剩下两千五百余人。
现在是主官骑林,副官是宗雷,律芝,赵预,封峰,骑迹,骑迹是骑林的又一个堂弟,燕赵大战当时就是营官,随着骑克押后撤退了。如今每营300人。共七个营。骑林亲兵500人。其余原七勇士,有嫌带兵太小的,回到燕王军当千人营管了。
以前的副将骑克,在大撤退中,虽然全军溃散了,但他带的七千人,还是杀出了千余人,因为现在已经是燕王军的主将,可以单独带领十营万人队伍了。
这五个副将,四个没有固定营兵,就是除了亲兵,自己没有固定的兵,随时带营兵走的。
固定营兵的都是三百夫长,这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宗雷既是副将,又是固定营官。因为宗雷坚决要自己带一队人,就像以前的百夫长一样。而且自己这300营兵中,自己要委派百夫长,骑林不能干预。
因为宗雷的大功,再加上宗雷极能团结征服训练士兵,因此骑林就破例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