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英王转危为安的消息后,祁王李崇濂大失所望,虽然他和英王是亲兄弟,但哪里比得上他的天下第一美人重要。所以虽然他这一个多月来也去了英王府几趟,并且宽慰他的弟弟,但他在他的心中,巴不得这个弟弟早死,这样才能讨得他的美人的欢心。
最失落的要数天下第一媚儿的庄思妍了,李崇乾这个她心目中的杀父仇人没有死,她大失所望。但是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拿这个皇帝的亲弟弟怎么样呢,唯一的依靠,也只能是李崇濂了。所以她在得知英王已经无恙了之后,居然性情大变,一改往日冰冷的态度,甚至使出浑身解数,去讨好祁王。祁王对于这样的天下第一美人的殷勤自然百依百顺,他答应她,一定会在朝堂上弄死英王,为她的父亲报仇雪恨。不过李崇濂也知道,要弄死这位亲弟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眼下,庄家的事情已了,皇帝对无职无权的弟弟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猜忌,更是对李崇乾的病情关切三分,如果没有实在的把握,如果搞不好弄巧成拙,甚至会引起皇帝的怀疑,甚至惹祸上身的。
因此,一连好几天,他都没有轻举妄动。看到李崇濂没有行动,庄思妍忍不住了,吹了无数的枕边风,也没见祁王的动静。这一下,庄思妍恼了,一连数日不理会祁王,并且警告他如果达不到自己的目的绝对不允许祁王碰她。祁王对于这第一美人兴致正浓,这样的冷淡可着实受不了,他开始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博取他的第一美人的一笑。
一脸憋了好几天,李崇濂也没想到了一个周全的办法,他只好把崔云昭和崔云奭两个人都叫来,又是在密室里嘀嘀咕咕了好几天,才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李崇濂赶紧兴冲冲的去告诉庄思妍,庄思妍冷冷的说道:“等英王死了再说!”
李崇濂也只好悻悻而归。
又过了三天,是大朝的日子,皇帝落座,众卿两班排好,下跪山呼万岁,皇帝命平身,有太监高呼:“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崔云奭出班一步上奏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皇帝说道:“何事,爱卿请讲。”
崔云奭接着说道:“陛下,英王李崇乾一病之后,已经数月没有上朝了。臣以为,英王毕竟是皇亲国戚,况且又甚有英名,陛下应该授予一定职务,好让其为朝廷效力,同时也可以宽慰他的心。”
皇帝笑道:“朕也久有此意,奈何英王之病昨日方得痊愈,耽误了此事,不知爱卿觉得应该授予他什么样的职务呢?”
“陛下,微臣认为,现在我国正在编纂大唐盛世之史册,翰林院中已经组织专门人选编写,只是缺少一个主事之人。微臣窃以为,英王可谓第一恰当人选。”
编纂大唐盛世史册的事情是皇帝亲自下令做的,他想借此宣扬大唐的盛况和自己李氏家族的光辉。对于这个主事的人选,他本来是属意李崇濂的,但崔云奭提出来让李崇乾担任主事,他觉得也是不错的主意,因此他将眼光落到了李崇濂身上。
没等李崇濂说话,礼部尚书陈志和就出班奏道:“陛下,微臣认为,崔尚书推荐之人有失妥当,那英王李崇乾虽然也读了不少书,但在我朝中以行军打仗而闻名,似乎不善于此类事情,对编纂史册的事情恐怕力不从心,微臣认为应该由祁王主持修史大事。”
李崇濂这个时候赶紧出班道:“陛下,微臣也认为,文学馆之事不妨让三弟来主持。”
皇帝问道:“崇濂,你也这样认为?”
李崇濂说道:“陛下,三弟他久病初愈,正是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况且他虽然对朝堂政务不是十分精通,但咱们李氏的子弟,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对修史这样的事情应该还是完全胜任的。陛下也可以借机让他多学学前朝的往事,磨练他的心性。”
说完这话,祁王有意无意的望向了礼部尚书陈志和一眼。
陈志和顿时明白祁王是有意让英王修史,因此赶紧转换口气说道:“陛下,祁王所言甚是有理啊。老臣此刻也觉得,让英王殿下主持修史大事乃是意见明智的事情。”
皇帝问诸位大臣道:“那你们呢?”
各大臣们一看祁王都推荐英王了,自然乐得跟从。就这样,让李崇乾主持翰林院修史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晚上的时候,皇帝把这件事当成玩笑说给王媚儿听了,那王媚儿莞尔一笑道:“陛下,你们李氏的子孙的确都是读过不少书的,但修史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况且英王久经沙场,他的脾气——您认为那英王是能修国史之人吗?”
皇帝其实也曾经想到过这些,但仍然笑道:“美人儿,你想多了。这个修史的事情嘛,本来朕是打算让崇濂做的,没想到今天上朝的时候,诸位大臣全都推荐崇乾,而且崇濂也同意了,所以朕就答应了。”
王媚儿听了,早就想明白是李崇濂搞的鬼了,不过仍然妩媚的笑道:“陛下定下的事情,还能有错吗。妾身昨日刚学会了一支小曲儿,陛下想听么?”
皇上一听就乐了,乐颠颠的跟着王媚儿屁股后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