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钟寺。
万年古刹,禅境通幽。
晨钟,暮鼓。
日复一日,仿佛永无止境。
悬钟寺自创建以来,多受三界恩泽,前三千余年,寺中唯有守庙僧人,并未有修行者。但时间流逝,渐渐,三界之人遗忘了摩挲神佛,对其敬畏之心也缓缓消逝。反而,摩挲神佛遗留的骨珠,引起了各方的觊觎。又是两千年,这期间可谓悬钟寺的黑暗之期,因骨珠之由,悬钟寺多受纷扰,人、仙两族尚好,唯有魔族几次三番攻入其中,意图强抢骨珠,所幸得天所佑,寺庙虽被几次覆灭,却未曾丢失骨珠。
几番落魄之后,悬钟寺也已思变,寺中僧人皆修行悟道。也不知是否因为寺庙多次被毁,气运缺失,其修行并未有所成效,随后千余年间,魔族依然不停抢夺骨珠,幸得人仙两族相助,才堪堪保住。
这般情形直到四千年前,那时悬钟寺已有修行有成之人,但修行佛法并不精深,只能在人间界自保。当世时的玄鸣法师游历天下,收得几位孤儿,随后二十年间,其中的两位孤儿落发为僧,皈依佛门,这便是后世名扬三界的空慈,空悲法师。
据传,空慈法师三十年枯坐古钟前,一夜,骨珠散发光芒照亮法师,其缓缓睁眼,终是明悟了佛法真谛,遂留下经书:容万物而不溢,容众生而不壅塞,广大无边,涅盘无垢,如来如去,不增不灭……
空慈法师明悟真谛,其修行道行并未有所变化,但其师弟空悲法师却于其所著经书中领悟了修行之法,十余年时间,其修行大增。恰逢其时,魔族尊主入寺盗珠,空悲法师与其大战一场后,魔尊重伤而遁,不久死去。从此,空悲法师名扬三界,更甚于空慈法师。其后六百余年,悬钟寺蒸蒸日上,空悲法师亦写下修行大法:如幻婆娑。其后三千余年,悬钟寺人才辈出,修行者佛法无边,与人间界的清涧园、三岳岭共为修行圣地,亦是三界名门,至今享誉盛名。
这日,夕阳西沉,金色的余晖散落在庙中,延绵而去。庙中不知为何留有一片梅花林,此时正烂漫绽放,粉白渐离的花瓣,铺上一层暖黄的光,不知名的鸟儿上窜下落,叽叽喳喳,更有一番生机。
悬钟寺前堂正是青烟袅袅,寺中僧人忙忙碌碌,奔行不停,庙外早已经没有了香客,但庙中却是热闹非凡,似乎在迎接着什么。
这时,只见一位蓝衫青年从外面进来,但见他乌黑的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淡白发冠之中,从发冠两边垂下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蓝衣黑发,不扎不束,微微轻拂。
“顾师兄”……“顾师兄”……这时一些僧人见到这少年,都打着招呼。
而这位蓝衫青年,便是悬钟寺修院首席弟子,顾荣。
悬钟寺与普通寺庙不同,分为禅院与修院。禅院乃是悬钟寺佛法高深之地,其中皆是落发僧人,这些僧人多醉心佛法,参悟大道,而少于三界俗事,但悬钟寺主持大局之人却多是出自禅院;而修院闻其名,便知乃是修行道法之地,与禅院相异,此院之人并不用落发,一些清规戒律也不必遵守,与其余的修行者并未有所不同。
禅院与修院是空慈,空悲两位法师在世时创建,禅院之人通明达义,抱心守一,虽是道行不高,却是三界智者;修院之人仅九人,师尊一位,弟子八位;空悲法师创建修院时,道:悬钟寺乃摩挲神佛长眠之地,本不应有武力于其上,然则世间贪婪邪恶,须得使用道法除之,乃有修院。
但悬钟寺历来的上人,也便是俗世住持,却是修院之人。但若为上人,便须落发,且入禅院修行十载,唯有佛法道行皆高之人,方才能够成为上人。所以,想要成为上人,只有先成为修院弟子,但是否愿为上人,也须得自愿方可。
顾荣乃是当世修院首席弟子,所谓首席,便是大弟子。修院独立于悬钟寺,颇有些奇特,而人间界的三大门派中,也唯有悬钟寺有两位首席:禅院首席闻一,修院首席顾荣。
顾荣乃是孤儿,是修院师尊无为子于二十一年前抱养回来,因其怀中藏有一玉,上面刻着“顾荣”,无为子便名其顾荣。须臾二十余年,顾荣也已成人,其天资聪颖,性情温和,修炼如幻婆娑犹如神助,到如今已达神念圆满之境,当世少有的青年高手,便是清涧园和三岳岭首席也未到达这个境界。
当世修行之风大盛,虽是仙界、魔界、人间界修行法门不一,但上古以来,大抵分为了七个境界做为道法之分:
开源:修炼初始,可开源。此境界多练气,引周身源气入体,打下修炼基础。
神念:在开源之后,可修出念力,附着于万物之上为自己所用,从而有了御剑等术法。
通鸣:周身法力通达,循环往复不受阻碍,可更快速汲取四周源力。
万灵:此境界乃是分水岭,到达此境界可感念兵器之灵,身器合一,攻守兼备。
玄幽:玄鸣通达,幽深广纳。到此境界一身法力深厚,多无敌手,当世唯有几人堪堪如此。
若水:此境取自上善若水之意,可纳万物而不争,此境据传当世无人达到,唯有悬钟寺的空悲法师在传说中达到。
归璞:通天彻地的大法,却又如凡人般毫无一丝显露,唯有传说中的神佛摩挲窥得此境。
此七个境界,又因其领悟、法力不同而有了初期,后期,圆满三境。便如顾荣乃神念圆满之境,只差一步便可迈入通鸣之境,确实是难得的修道奇才。
顾荣穿过前堂,一路与各位师兄弟打着招呼,嘴上始终带有微笑。悬钟寺禅院与修院分明,不多时,他便来到一处木屋前。这木屋通体暗黄,除却门把的那个铜环,不见一丝装饰,俭朴至极。
推开门,首入眼帘的便是躺卧在地上的一位灰布衣裳的中年男子,看似有些脏乱,便是发髻也飘散了些许。屋中还有酒气醉人,盛酒的葫芦也随意散落着。
顾荣皱了下眉,随即又舒展开来,叹了口气,简单收拾了一下木屋,停顿一下,走到中年男子身后,道:师傅,今日乃是神佛日,怎的又喝醉了。
中年男子轻哼了一声,翻身过来,手向四处摸索,半响嘟囔了声:那酒呐,哪去了?
顾荣道:酒已经没有了,师傅,今日你又喝多了。
“胡说,我清醒的很,你个小鬼头,快把藏起的酒给我拿来。”
顾荣没有接话,只是把中年男子从地上移到了竹床之上,一边说道:苦智上人方才吩咐我请你前去尊佛堂,此刻看来还是不去为好,否则又要坠了空悲法师的脸面了。我们修院之人,虽未曾遵奉戒律清规,但师傅您这般还是不去为好。
中年男子哼哼了两声,并未说话,不多时,又睡着了去。顾荣坐在一旁,心中有些无奈。这中年男子正是修院师尊,无为子。十一年前,无为子随着仙界与其余两派进入魔界,再回来,就变成了现在的醉佛了。
顾荣也曾多次与其交谈,然而却并未得到什么结果,除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便是修行也甚少指点了。好在,这么些年过去,顾荣也已经习惯了。
出得木屋,关上门。
此时的夕阳正在消散,极目而去,远处的山峦起伏,铺上淡黄光晕,让一切都显得朦胧起来。顾荣呼了口气,带着笑容,又转身离去了。
悬钟寺尊佛堂,整个大殿气势恢宏,高余五丈,硕大的红梁巨木横贯其中,托起一众屋脊。但整个大殿又有一种古朴气息萦绕,青灯古画,点缀其中。四下望去,甚是宽广,可容纳百人。殿中一把四脚椅,两侧有横木连接,扶手前柱和椅边柱圆雕刻着莲花,扶手与搭脑上拱,两端上翘并且也装饰着莲花,整体造型庄严朴实。
此刻那四脚椅上正端坐着一人,慈眉善目,双眼微闭,一手拨弄着念珠,一手平卧腿上。这人正是悬钟寺苦智上人。大殿两侧各摆放四把楠木背椅,除却苦智上人左右首座,其余尽皆空着。
尊佛堂中坐着十位弟子,按照三角分裂而坐,除却当首的第一人,其余皆是灰布僧袍,各个都显得神情肃穆,正襟危坐。大殿外虽是不时有僧众走过,但殿内一片安详,只有那青烟袅袅,禅语声声。
不多时,顾荣到来,他站在十位僧人之后,与苦智上人遥遥相对。苦智上人睁开眼,目光注视顾荣,顾荣无奈一笑,摇摇头。苦智上人移开目光,点点头,对着殿中的第一人道:开始吧。
那人闻言,原本合于胸前的双手忽然展开,口中低声念念几句,须臾间金光大作,似金蛇狂舞,于一点处向四散奔去,那金光还未散开,又忽的从耳边传来三声钟鸣,这钟声略显急促,并不如平日里的安详平和,但殿中之人却面无表情,司空见惯一般。
然则,此时,三界各处,却并不平静。
因为,今日,乃是神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