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回到道观后向清逸告知李毅愿意再次出山,清逸捋着胡子点了点头。
不知不觉清远回观已经半年有余了,苻坚在李毅的教导下学业突飞猛进,一本枯燥的《训纂篇》在李毅引经据典的讲解后变得有趣起来,苻坚越发感觉到李毅的不一般。
华山之上,王猛每日与众师兄弟在一起,打柴担水,游山玩水,生活虽过的有滋有味但是与王猛上山的初衷相差甚远。本来老道说好的要教自己济世之道可是自己上山都快一年了,老道清逸从来不过问自己的事,这让王猛很是着急,有一次王猛心里实在着急便去找清逸,谁知清远却告诉他清逸下山了,以后王猛数次去找清逸均是被告知清逸下山办事去了,让王猛好生呆在山上。
眨眼间,新年又快到了,王猛是去年年后上的山,这样算来上华山快一年了,王猛心中实在着急,本想早些学成本事快快下山,谁料想上山都一年了,连老道清逸的面都没见几次,这日吃早饭王猛又是忍不住问起清逸来,碧云道:“今早我去给师傅送饭,师伯不在房中。“王猛听后面露急色,碧云见此微微一笑又道:”师弟不必着急,师伯过年之前定会赶回来。”王猛听后才稍稍放下心来。
一转眼新年到了,苻坚放了假,李毅也回家中探望。新年的早上清逸终于回来了,王猛听后甚是高兴,出门便看到了老道,一路风尘仆仆,脸上露出疲惫之色,便没好意思提授业之事。
年夜饭开饭前清远道:“师兄一路劳顿,身体乏累就不来和大家一起吃饭了,碧云吃完饭后记得给你师伯送饭。”碧云道了一声是,随后大家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年夜饭。
自从将王猛接上山来,这一年间清逸是天下间四处寻访高人隐士,故交好友,三教九流的关系都用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寻找到了几位和李毅辈分一样高的当世大家,有法家高人,农家高人,兵家高人……可谓是动用了自己全部的力量。随后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回华山,清逸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乏累,不但身体累心也是累得很,希望王猛不负自己的努力。
王猛吃罢晚饭又和师兄的们嘻笑了一阵,便回房睡觉去了,老道回来了,王猛激动的一夜是辗转反侧。
大年初一,一大早王猛便和几个师兄弟去给清逸和清远拜年,清逸歇息了一夜面色恢复了过来,没有了昨日的疲惫之色,见到众人很是高兴,尤其见到王猛身体调理的不错,更是喜上眉梢。
众人见礼后便去大厅准备吃早饭,王猛却没有走,清逸见王猛站在原地没有动,心知其中缘由,却不说破,故作不知问道:”王公,可是有事。“
”清逸道长,不知何时教我那济世之道。“既然老道问起,王猛也没有兜圈子直接说道。
清逸听后与自己的师弟对视一眼哈哈大笑,清远也是微微一笑,清逸道:“哈哈……王公太心急了,我看你身体羸弱,本想让你养上三年,才肯教你,如今见你身体恢复得不错,也罢,年后便开始教你济世之道。”
过完年还不到十五李先生便来到了王府,王猛的学习也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苻雄教武功兵法,李毅教儒家治国,一文一武苻坚可谓是受益良多,王猛与苻坚不同,当不了皇帝但确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多,一年换一位老师,可谓是上学天文下学地理中学人事,排兵布阵无一不通,只是没有学习武功。
冬去春来,转眼间十年过去了,王猛十年之间下过一次山,在他上山的第五年,王父因病去世了,王猛回家守孝,虽是守孝三年,但为了不辜负王父的期望,王猛只回家三个月便又回到了华山,自此以后没再下山,如今已是一位文质彬彬的青年俊才了,清逸时常教导王猛不论人的地位多高要不骄不躁,生活简朴,王猛平时衣着普通虽是布衣粗服仍不掩其俊秀之色。
最后一位先生教完课业下山去了,清逸便把王猛叫到房中,对王猛道:”王公如今学业有成当真是可喜可贺呀。“王猛客套一番后,清逸进入了正题:”王公学习十年虽略有所成就,但仍是美中不足哇。“
”请道长指点一二。“王猛抱拳甚是恭敬道。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如此才可将所学融会贯通呀。“
王猛听后恍然大悟:”多谢道长指教。“
”贫道明日就下山游历,王公随我一起去。“
王猛刚要答话,坐在清逸旁边的清远急道:”师兄不可,如今你已年过九旬,不宜再下山了,还是在观中休养吧,若是下山出了事,那当如何是好。“
“清远道长说得有理,清逸道长年事已高,还是留在山上吧,我一个人下山便可。”
“你们真以为贫道老了,不要说下山走走,就是像当年一样,出去个十年八载的也不成问题。”
清远还要说话,便被清逸拦下了:“师弟不必多言,为兄心意已决,明日吃过早饭,贫道与王公便下山。”见说不通,两人也就不在劝清逸了。
第二日清晨吃过了早饭,王猛收拾了一下便辞别了观中的师兄弟与清逸一起下山了,虽有不舍之情但是王猛此时的心情,恐怕兴奋之情更多一些,下山后便是自己施展抱负之时。
东海王府中,传出了一位老人生气地怒吼声,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李毅,李毅在王府中整整呆了十年,只有第一年过年时回了一趟家,自此以后过年都是在王府中度过的,没有回过一次家,倒是他的儿子们每年会来王府看望李毅几次,可是每次李毅见到儿子总是一顿臭骂,总是说有空来看我还不如多读读书,多出去走一走。虽是嘴上凶但是李毅心中却还是无比的欢喜,几个儿子也知道李毅的脾气,所以也不放在心上。
还是那间书房中,已经没有了年少满脸稚气的孩童,多了一个十七八岁的俊朗青年,面如白玉,唇红似火,双眉似利剑,眼睛炯炯有神,身着一件锦缎华服,腰间佩玉,世间都传宋玉,潘安是美男子,可又有谁见过呢,眼前倒有一个不是潘安胜似潘安之人。
李毅对自己这个学生越看越是满意,不论学问,长相,人品,家世,可以说是当世数一数二的。虽是满意但是每次见到苻坚总没有好脸色,苻坚稍犯错误便是一顿大吼,王府中人都习惯了李毅的刀子嘴豆腐心,苻坚也总结出了对付李毅的方法,每是李毅生气之时,苻坚便赶快端茶递水,向李毅认错,李毅如孩子一般瞬间烟消云散便不生气了,屡试不爽。
李毅虽已年过七旬,但是身体却很健朗,苻坚也是乐意和自己这位老顽童般的老师在一起斗斗嘴。在苻坚学习到第十一个年头时,过完中秋节,李毅把苻坚叫到了自己的房中道:“孩子,该教的功课我都教完了,你学的不错为师很是放心,明天为师就走了。”
苻坚听后开始还没回过神来,随后瞪大眼睛看着李毅,失声痛哭起来。
李毅道:”孩子,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你我师徒相处十一载已是天大的缘分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到了深夜,苻坚便回房中睡觉去了,师徒二人一夜无眠。
第二日清晨吃过早饭,李毅背着自己的包袱离开了王府,到了府门口,王府中人出来送行,唯独不见苻坚,李毅与众人道了别,刚要走,就听有人喊道:”老师慢走。“从府中冲出一人,不是别人正是苻坚,苻坚跑到李毅跟前道:”老师一生勤俭,贵重之物学生就不送了,学生知道老师平时爱喝茶,这里有包茶叶还望老师收下,以表弟子心意。
”哈哈……好,好,好,茶叶我就收下了,不愧是我李亦凡教出的弟子。“李毅哈哈大笑随后大声道。
苻坚听后跪倒在地失声痛哭,府中人见此也是偷偷的抹起泪来,这个精瘦的小老头虽是脾气古怪,却有着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心。
李毅见苻坚跪在自己面前大哭,板着脸道:”苻坚,男儿有泪不轻弹,为师教导你的都忘了。“
苻坚抬起头来擦了擦眼泪道:”我没哭,我没哭。“
李毅脸色柔和了下来眼中充满了溺爱之色,低着头,轻拍苻坚的肩膀道:”想不到为师在六十三岁时收了你这个好弟子,若是想为师了,就到江东来看为师,为师走后平时要刻苦读书,不要荒废了学业。“
苻坚听着不住的点头,李毅又道:”为师一生没攒下值钱的东西,没什么送你的,临走就送你一句话吧,苻坚你要记住——持身刚正,百邪不侵。“在说这句话时李毅又恢复了往日那张刻板的脸,苻坚此时看到老师的脸已经不是刻板了,而是坚毅,眼睛虽小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李毅说完转身向城门走去,老人步履有些蹒跚了,苻坚看着李毅的背影回想起十一年前老师刚来时,身材虽然瘦小但腰杆不弯,如今再看老师的背影,背有些驼,头上几乎没有青丝了,虽然声音还是那样响亮但是老师老了,初升的日光照在了李毅身上,更是让苻坚感到李毅的坚毅。苻坚无声的对着李毅磕了三个头。
苻雄看着李毅的背影也是感慨良多,李毅来在府上,苻雄便向其他大户人家那样将教书先生奉为上宾,好吃好喝招待着,没想到好心换来了李毅一顿臭骂,说自己不是来王府享福的粗茶淡饭即可,还有一次苻雄见李毅在缝补衣服,便要管家做了几件上好的丝绸衣服送给李毅,李毅不收,又是换来李毅的一顿臭骂,说做几件衣服还不如买几本书来的实惠,这样的事发生过好几次,自己堂堂东海王爷只有自己骂别人的份,没想到却让一个老头数落,李毅却不管来人身份,只要做错事就开骂。
李毅要走,苻雄早就知道了,本想派人护送被李毅拒绝了,又要让人给李家送信,也被李毅拒绝了,李毅坚持要自己走,苻雄无奈只好答应了李毅,苻雄送的礼物李毅一概拒收。
想着想着,苻雄也跪下了,为人一世天地君亲师可跪,其他人不可跪,现在苻雄却情不自禁地跪下了,看着李毅那瘦小的身躯,身上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衣,背着的包袱里只有两件换洗的衣服和干粮,一文钱也没有,临走时苻雄赠送千金作为路费,可是李毅看都不看一眼,李毅离开王府却没带走王府送的一件东西,苻雄跪在地上感慨道:”这才是文人风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