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明诚知道没有办法等到自己需要的援军了,连大路都还没有修好,应该说压根儿就没有开始修,即使立刻开修派遣援军,等到道路修好援军到达的时候,至少也是三个月后的事情了,三个月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明诚看着北境地图,手指轻轻的在地图上摩挲,烛光不停的微微晃动,手指的影子忽深忽浅,在地图上拉得老长老长,紧蹙的眉头思考着曼西华大军的动向,他几乎可以肯定,曼西华帝国会介入山央王国的战事,只是,山阳城都已经被自己包围了,此刻早已过了干涉的最佳时机,可是曼西华帝国依然没有什么动静,这很不正常,之前曼西华帝国在西线一改往日攻势不断的作风,连续几个月没有什么动作,明诚把这归结为暴风雨之前宁静,然而,现在这山央国都要完蛋了,曼西华的暴风雨还没有到来,曼西华是在忍耐什么还是在等待什么?明诚想起了一句名言: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这句话就是说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
假设曼西华一定会干涉山央国战事,而直接干涉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就在今天早上,北路军传来消息,由于左阳未央抽调了几乎所有地方守备部队作战,所以整个山央国除了山阳城以外,所有城市已经没有大规模正规部队了。河阳城守军是山阳城以外拥有最大规模部队的城市,大约有一个加强大队两千人,全是地方守备部队,比民军稍微好一点点,不过他们不战而降了,十方城随即也投降了,这个城市甚至只有一个小队百多人,纯粹就是象征性的军事存在。北路军大部已经进驻河阳城,分出了一个混成旅团进驻十方城,并且已经完成了防御部署,正在清查与曼西华相互勾结的贵族们,同时大力征募士兵,积极扩编。昌都统领蓝河带领的海军两百艘战舰也已经入驻河阳和十方港口,山央国北部沿海已经被完全封锁了,海军快船一路沿着海岸往西北侦查航行,现目前没有在沿海平原发现曼西华大军。王西云派遣了六支斥候骑兵部队深入沿海平原的曼西华领土进行侦查,目前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至于西路军,早已经和龙旗军部署在边境的第三师团第二营第三旅团联系上了,双方已经合兵一处,主力驻扎海岸山脉南部,由于山央叛军的一个旅团深沟高垒,一万步骑兵竟然奈何不了五千叛军,就这样双方对峙了下来,不过这个旅团也是处于被包围的状态,自保无虞,出击就难了。因此西路军将大约两千人的部队分散驻扎在各个交通枢纽,小城镇,人口聚集处,已经形成了对山央西部的实际控制。
东路军规模在扩大,这主要得益于费禹以及曹术书的努力,北征军驻扎山阳城下一个月不到,周边贵族基本上被贬斥一空,许多人被取消贵族头衔,没收所有非法财产,并处以高额罚金,理由是剥削治下百姓,诽谤侮辱帝国,还有一些抢粮食时犯下了命案的,与曼西华有粮食贩卖直接交易的,直接以叛国罪,故意伤人致死罪数罪并罚,处以死刑。至于那些地方官,还有一些用处,大部分都是革职留用,也有犯了叛国罪、故意伤害致死罪的直接处以了死刑,只要等到帝都太学府政务学院的高材生们到达,那些革职留用的地方官就将下台,整个山央国将再无一个封国官员。由于贵族们的私军几乎全部加入了王国叛军,端的是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即使还有几个部下,也没有人愿意为这些吸血鬼而战了,众叛亲离的贵族们舍不得自己的家业,大多数不愿意逃走,也没有地方可逃,只好呆在家中等待命运的审判,如同鸵鸟将脑袋埋进沙子里,然而,他们不明白明诚彻底改革山央国的决心。
原本在贵族治下过了几百年的山央国老百姓们一觉醒来,发现脑袋上的贵族们不见了,高高在上县令老爷们也忽然变得和蔼可亲,今年的粮草也不征收了,税也不交了,南方帝国军队热情的帮助出门躲避兵灾、小麦没来得及收割的百姓收割粮食,修复破损的房屋,疏通沟渠等等,除了喝口水,军人们什么也不要求,只是不时有一些很会说话的文人将大伙儿集中起来宣讲帝国的政策,告诉他们为什么他们会变得赤贫,他们的粮食不是被宗主国征收了,而是被贵族们集中起来高价卖给了曼西华帝国,市面上的粮价之所以高涨也是因为大量的粮食被卖给了曼西华,自己才不得卖掉最后一块布去换取少量的粮食。开始,百姓们还有些不信,不敢接触意识里属于“洪水猛兽”的烈阳帝国北征军,但是随着一些人的接触,以及北征军优良的作风,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北征军后勤补给充足,完全不需要向百姓征收任何东西)的行为,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山央百姓明白了自己的艰难生活都是贵族们造成的,官员们则是帮凶,而曼西华帝国的高价收购为根源,没多久,山阳城附近的村民们都回到了家中,粮食丰收,北征军保护百姓,他们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一些山山央百姓开始主动接触北征军,卖掉一点点多余的粮食,虽然也就是一点点,他们实在是饿怕了,每户家庭都存储了大量粮食。然后,一些忙完农活无所事事的健壮劳动力想要为军队提供一些服务,赚点外快,费禹向明诚请示政策,明诚大手一挥,两万名健壮的山央男子就加入了北征军,其中还有不少是两山战败的叛军逃兵,明诚来者不拒,将有战斗经验的原一千多名叛军士兵编入作战部队,有将剩余的一万八千多人编成四个旅团,下发武器派到了东线的东路军充当地方守备部队,如此,东路军两万作战部队完全解放了出来,部署于各个交通要道彻底封锁了山央、北海的联系。
随着整个山央国的慢慢平定,明诚在半个月的时间里释放了全部四万人的俘虏,每个人发放三十个铜币的路费,将这些不做事空吃粮的家伙遣散。这些人回到家中,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身边的人国王是如何抛弃了士兵们,身边的人又告诉他们北征军的政策是多么的好,他们来了之后再也没有贵族征粮了,市面上的粮价也缓步下跌,逐渐恢复了以前的正常水平,北征军如何帮助自己收割粮食,又如何惩罚了前来征收粮食贵族,保住了口粮,又是如何秋毫无犯,不取百姓分文等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北征军又在民心的战场上逐渐取得胜利,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闲置青壮劳动力要求加入北征军,他们高喊着费禹、曹术书创造的“打到国王,消灭贵族,创造美好新生活”“帮助北征军,保护自己的家园”“为了粮食而战斗”等等口号,热情高涨,这些人饿怕了,一开始被误导以为是烈阳宗主国才造成了他们的贫困,但是如今,所有人都明白了谁才是坏人,谁才是解放者,为了生活,为了下一代,他们愿意和过去的领导者决裂,不惜一战!
总的来说,民心正在依附,山阳城微弱累卵,时间越久,帝国对山央的控制就越强,曼西华的机会就越是渺茫,明诚看着地图,摇摇头,他几乎要放弃自己的想法了:曼西华不会管山央国的死活,他们旱灾已经过去了,国内情况正在好转。真的是这样吗?若我是曼西华皇帝,我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吗?明诚不相信曼西华帝国会不知道卫城地震,会不知道如今龙旗军、卫城军、北征军已经与国内失去了互相联系支援的卫城通道,可是他们既没有乘此机会对龙旗军、卫城军进行大规模打击,也没有对山央国北征军进行任何威慑,反常啊,实在反常,趁你病要你命,如今曼西华的眼中钉肉中刺、帝国西北边防军正是虚弱的时候,曼西华却不施加打击,那么,北征军就该如履薄冰了。明诚甩开脑海中那些松懈的想法,想不通,但是坚持,绝不松弛,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山阳城拿下来,只有拿下了山阳城,自己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曼西华可能的雷霆一击。
拿下山阳城的时机已经成熟,周边的贵族们都被清算了,百姓由坚定地支持山央王转为坚定地支持北征军,山阳城彻底成为了一座孤城,外无援军,内无斗士,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那高大的城墙。而明诚所担忧的则是自己兵力有限,这种坚城最好的攻击方式就是长时间围城,等到城里粮食吃完了,就是破城之时,但是现如今围困不可行了,只能强攻,若是要强攻,那么最好的强攻办法就是四面蚁附不间断围攻,以雷霆一击破之,否则,就难了。然而,自己手上的九万人和少量的攻城器械要做到四面围攻可以,但是想要不间断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次攻击的失败都会是攻防双方遭受损失,但是对攻击方而言基本上是损失大于获得,不论是伤兵的增加还是武器装备的消耗,渐渐地都将使进攻方难以承受。对于防守方而言,每一次成功的防守都是一次收获,特别是山阳城守军新兵满城墙的状态,每一次成功的防守,都使士兵得到锻炼,士气得到提升,最关键的就是士兵经验的积累,慢慢的,整座城市的防守就会从最开始的胆战心惊、四面漏风变成信心百倍、蚊虫难入。这也是近一个月以来,明诚连一次试探性进攻都没有发起的原因所在了。他不相信自己能够一下子破城而入、一锤定音,也不想用自己士兵的生命去锻炼叛军新兵的军事能力,所以只是默默地做着准备,为自己造势,直到再也没有任何可能的有利条件产生,自己不能比敌人更快的强大,那就是进攻的时候了。
而如今,北征军短期内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支援,战斗力不会再有大的提高,所有有利于己方的条件都已经达到了,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说不定叛军也会逐渐强大起来,迟则生变啊,是时候拿下山阳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