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下去不久,李承乾几人还没来得及商量什么,卫兵上来禀报说赵元茂求见。
几人对视一眼,每个人都有些莫名其妙,这才刚下去,怎么又要求见?
“带上来吧。”李元吉说道。
“参见齐王殿下,众位将军。”赵元茂这次恭谨多了,进帐之后就拜倒在地。
“你还有什么事?”李元吉问道。
赵元茂抬起头:“殿下,学生还有一个消息,刚才有突厥人在场,不便明说,现特地前来告知殿下同各位将军。望殿下给我一家老小报仇!”
这句话吊起了李元吉的兴趣,连忙问道:“什么消息?”
“颉利可汗此次攻唐,几乎带走了石城(突厥王城)的所有军队,现在保卫石城的军队不过一千。只要殿下派遣一支骑兵,最多只要三千人马,便可踏平石城。”
今天一天,李元吉几人受的刺激可不少,还一个比一个匪夷所思。本来以为能够坐收颉利可汗的人头就很不错了,没想到现在有一个灭亡突厥的机会摆在面前。可是......
“我们怎么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老成持重的李靖问道。
赵元茂没有丝毫的犹豫,说道:“我无法证明自己这话的真假。如果李将军信,那么派三千将士进攻突厥石城,假如我是将军,试一试又何妨?以三千人马,换来一国之地,何乐而不为?若不信,尽可在此等待默度的手下将颉利的人头送上。不过此人所求万不可答应,默度此人,雄才大略不在其父奥射设之下,且性情坚忍,他日必是大唐心腹大患。等此人前来领赏,多设刀斧,将之围杀才是正道。”一番话说的推心置腹,掷地有声。
“你先下去吧,我们商量好了再找你。”李元吉挥挥手,让赵元茂退下。
等到赵元茂走了,李元吉才开口说道:“你们怎么看?”
罗飞说道:“末将觉得可以一试,末将手下的幽州骑兵刚打了一仗,手还没热,正好趁此机会,让儿郎们好好松松筋骨。”
李靖沉吟了一下,说道:“不妨一试。突厥新败,即使他说的是假的,以我大唐军力,也不难脱身。我大军驻扎此地,一来可以随时支援,二来也正好借此机会整顿兵马。殿下,下令吧。”
李元吉一脸诧异,故作不解地说道:“下令?下什么令?现在你是大帅了。这个令当然应该由你来下。”说完,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李承乾不知道什么情况,罗飞凑到他耳边把事情大概说了一下,这才让他恍然大悟,可是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换帅的圣旨是自己老爹下的。
李承乾这边不知道怎么办,谁知那边李靖一脸疑惑的说道:“殿下,末将什么时候成大帅了?末将自己怎么不知道?”
李元吉“腾”地一声站起来:“考!你丫拿皇帝的圣旨压老子,夺了老子的军权,还给老子假装无辜,真当老子好欺负吗......”
李元吉话还没说完,李靖从袖子里抽出一份圣旨晃了晃:“殿下说的可是这个?”说完,不等李元吉发作,便将圣旨展开,念了起来......
圣旨念完,李元吉愣住了,圣旨里无非就是些褒奖的话,还有就是将战后事务交由李元吉酌情处理什么的,并没有换主帅的话。
“完了?”李元吉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李靖假模假样的又看了两眼,肯定的点点头:“完了。”
李元吉两步跳到他身边,抢过圣旨,来来回回看了几遍,再确定了之后才如释重负的合上。突然一脚踹到李靖身上:“你个王八蛋,敢骗老子。”语气中竟然有种欣慰的感觉。
李靖一边佯装躲闪,一边暗自摸摸另一边袖子,那里,还有一份圣旨......
李承乾就这么看着李元吉追打李靖,他当然知道李元吉欣慰的是什么。自从李建成退位隐居,李元吉和李世民的关系说不上好,李元吉心里一直觉得自己这个二哥在防着自己。李世民登基之后,原来太子一系的人还活跃在军方的只有自己和幽州都督罗艺,罗艺是外人,而且僻处幽州,不足为患,李世民要防着的也只有自己。当李靖拿出换帅的圣旨的时候,李元吉真有一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觉,现在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李靖假传圣旨,李元吉心里好像放下了一块大石,轻松了不少。
李元吉心里这么想,李承乾可不会。先不说李靖有没有胆子假传圣旨,单就说现在这一份圣旨,出现的也颇为蹊跷。仗还没打,皇帝怎么就知道一定会赢,还下了这么一道圣旨?
恐怕李靖手上还真有一道换帅的圣旨,只不过只要李元吉不造反,这道圣旨绝不会出现在李元吉的面前。如果李元吉“不听话”,李靖便说奉了圣命,拿了李元吉的帅位,等到战争结束。如果胜了,便将赏赐的圣旨拿出来。这样,李靖自己背上个“假传圣旨”的罪名,全了李世民和李元吉的兄弟之情,李元吉也不会将这件事告到李世民面前,毕竟是他“不听话”在前,李靖才弄了这么一招,不过就算他真的告到李世民面前,凭着这次的功绩,李世民也能保着李靖安然无恙,至于功劳,以后有的是机会补回来。如果战败了,按照突厥人的惯例,只怕两人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也就不用在乎李元吉是不是会因此恨上李世民。
父皇这一招用的高啊。李承乾心中感慨着。他当然不会把这一切告诉李元吉,看到两人闹的差不多了,李承乾拉住李元吉,说道:“四叔,既然都是一场误会,你就别再追究了。当务之急是商量怎么进攻石城才是关键。既然父皇没有下旨撤掉你的帅位,这个主意还得你来拿。”
“有什么好商量的?幽州骑兵此战又没什么损失,让罗家小子点三千人马出击不就行了。”李元吉不解道。
李靖在一边点头,按照赵元茂的说法,这一仗几乎没有危险,根本没什么好商量的。
李承乾看着三人,看似随意的问道:“这一仗没什么危险是吧?”
三人点头。
“不用商量是吧?”
三人继续点头。
“我们随随便便就能拿下是吧?”
三人还点头。
“那我要一起去。”
三人点头,紧接着反应过来,又一起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不行,不行,你怎么能去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李元吉劝道。
“你们不是说没危险吗?”李承乾故作不解。
“那是对末将这些人来说的。太子殿下是储君,所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殿下怎可轻易以身犯险?殿下若是有什么闪失,让我等有何面目见陛下。”李靖在一边苦口婆心的劝道。罗飞没他这份口才,只能在一旁不停地点头附和。
李承乾深知李靖的性子,知道自己劝不动他,只好从李元吉这边下手:“四叔,你说我出宫这么多年,如果没做出什么成绩就这么回去了,百官怎么看我?我这个太子还怎么当下去?难道我真的要像大伯那样吗?”
提到李建成,倒是勾起了李元吉的心事:“是啊,自己这个大哥就是因为威望不足,才被夺了太子之位。难道还要看着自己的侄子走上这条路吗?”李元吉一个不察,正准备点头答应,看到李靖不停地打眼色,立马反应过来:“不行,你不就是要功劳吗?这次的功劳全都算在你头上,老子一点不要。这总行了吧?”
“考!稀罕你那点功劳!和你明说了吧,老子就是要去,你们看着办吧!你们不就是想要老子回长安吗?这次让老子去了,老子就跟你们回去,如果不让老子去,老子就跑。”李承乾一只脚踩在帅案上,耍起了光棍。
“你有种跑一个试试。老子找几千人盯着你,上茅房都派一个百人队看着,老子看你怎么跑!”李元吉针锋相对的说道。
“你敢这么做老子就自杀,你带着老子的尸体回长安吧。看父皇会不会宰了你。”李承乾冷笑。
“考......”李元吉傻眼了,他实在没想到这种话会从李承乾这个太子嘴里说出来,愣了半晌,低声道:“麻蛋,老子上辈子做了什么孽,怎么碰到你这么个货。”虽然他不相信李承乾会这么随便的自杀,可是随便出点什么问题他也受不了啊,李承乾出走的时候李二陛下是怎么对待他的他可还没忘。
李承乾这番话一出,不只李元吉,连李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还想再劝,李承乾理都不理他。如果不是看在李承乾是太子的份上,就这混不吝的样子,李靖早就动手抽他了。
“怎么办?商量商量吧,总不能真带个尸体回去见陛下啊。”李元吉认命似的说道。
李靖心里千万个不情愿,可也只能说道:“既然太子殿下一定要去,只能多找些精兵强将,保护太子的安全。再把赵元茂找来商量一下,尽量选条安全的线路。”
李元吉无奈的看着一边翘着二郎腿,一脸欠揍的李承乾,叹了口气:“只能这么办了。”
点选兵马,商量计策,等所有的事情忙完,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了。为了保护李承乾的安全,原来预定的三千兵马扩充成了五千,由李靖亲自领兵,如果不是人数太多怕被突厥提前察觉,李元吉恨不得派出所有的军队。除了幽州军精选出来的兵马,许泰也被李元吉调了过来,还有那个乱军之中指挥唐军,使一杆方天画戟的军士。这个人是李承乾点名要的,看到他乱军中的表现,让李承乾想起了上一世家喻户晓的以为唐初名将。等到这人来了,一报名姓——绛州龙门薛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