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沉浸于这个场景中,里面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制作精良,仿真度很高,接下来它还会有什么精彩的表现呢?我想,这个场景即使只是做到目前这个水平,也足够推向市场了,肯定会有客户买账的。
儒馨为了制作这个场景肯定下了不少功夫,要是换做是我的话,即便和儒馨一样外包部分业务,也到不了这种水平。
渐渐地,我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到底什么变化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我关闭了所有别的程序,包括镜子程序也被关闭了,我无法得知我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只是感觉和原来不一样了!
我心想,要是有个镜子照照就好了。
正当我这么想着,我面前就出现了一个镜子!哇哦,真是心想事成呀!儒馨果然对体验者的心思琢磨的很透彻,知道我们这个时候想要照镜子。我连忙望向镜子,看看我自己现在长什么样子。
当我第一眼看到我的新形象时,我就震惊了,这……这……这还是我吗?这变化!我感觉我瞬间从现代穿越到了古代,变成了一个早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原始人”。没错,就是原始的人类,身处于实体化时代的人类,这是一副虚拟世界诞生之前的身体,我只能在数据库里找到相关资料!我和儒馨在分析实体世界资料的时候就特别研究过这些。所以我对此虽感到很惊讶,但还是比较熟悉的,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我已经非常清楚原始人类的身体构造了,身体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我也比较了解。
只见我拥有的是一个左右对称的身体,这是大部分高等实体生物的典型特征,体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似乎和我本身的体积差不多大,只不过我本身是可以鼓胀、收缩的,体积大小能够以随心所欲的变化,所以比较尺寸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场景中,我试了一下,新身体是不能随便改变大小的,它的形状和体积是基本固定的,一点自由度都没有,真没劲。但实体世界就是如此。
我的新身体分成四肢、躯干、头这几部分,一层紧致、黝黑的皮肤覆盖在身体上,外面还附带有一层稀疏的绒毛,皮肤看起来倒是显得蛮光滑的,我尝试着摸了一下,确实手感很好,这个皮肤还能感觉到触碰压力和温度。这个皮肤的颜色也是可以改变的,我试了一下,它能由深到浅进行变化,从黑色过渡到白色,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变化,为的是最佳地利用阳光。不过这种皮肤颜色只能在有限的频段中变化,这个范围不是很大,不可能像虚拟世界中的身体那样随便呈现什么颜色都行,自由度低了太多。
我现在是什么姿势呢?根据记载,这种姿势叫站立——身体直直的竖立在那,两个下肢并拢,接触地面,承受地面的压力。我就是这样直挺挺地站在那里,而不是往常的漂浮姿态,可以在整个空间里游荡,我被重力牢牢地“粘”在地面上,这种感觉太不自由了,一点轻盈的感觉都没有,人始终“贴”在地面上活动,让我的视野也大受影响,很难再做到居高临下俯视全局了,真是令人不爽!感觉好压抑!
下肢又可以被称为腿,我看了看我的腿,还挺修长的,我动了动我的腿,一下子还难以驾驭,试了好几下才逐渐适应。而且充满力量,仿佛我一跳就可以挣脱重力似的,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过人的腿必须有力,否则就无法对抗重力,支撑身体,更无法奔跑,快速移动。毕竟我们的祖先在陆地上只能靠双腿来跑,而不能像我们现在一样轻松自如的飘来飘去,甚至还可以传送。
我的上肢就是两只手了,它们粗细均匀,长度略短于腿,末端有手掌和5根修长敏捷灵活的手指。这一双手显得很神奇,它们不用负责走路或是奔跑,可以腾出来做别的事情,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干,尤其是便于抓握和使用各种工具,这倒显得非常自由,而且很灵巧。更神奇的是,我瞬间就掌握了如何使用双模拟出来的手,简直就像这双手本来就属于我一样。在虚拟世界里,手几乎只用来打招呼了,做事根本不需要动手,靠脑子就行了,实在办不到不是还有服务生吗?我们也可以指挥它们做一些事情。
身体的主要部分——躯干,就是用来连接四肢和头颅的。据说人体的所有能量循环器官都在躯干之中,由此看来,这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没有能量就一切免谈。其中,心脏是能量循环的主要动力器官,所以在远古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它当作了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直到后来发现大脑的中枢作用之后才改变观点。躯干上还连接着一条可伸缩的尾巴,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隐藏,用的时候就伸出去,这是在快速移动中保持平衡用的吗?
躯干之上就是头颅,头颅是通过长度适中的灵活颈部与躯干相连的,使得其可以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转动,我觉得头颅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上面遍布着多种感受器官——感受电磁波的眼睛、感受机械振动的耳朵、感受气体分子的鼻子、感受其他化学分子的舌头、感受磁场的磁小体,应有尽有。除此之外,还有进食器官——嘴,也称口,可以张合,“我”的舌头就长在嘴巴里,嘴巴里还长有牙齿,应该是用来咀嚼食物的,多么原始的器官呐!我能通过镜子看到自己,就是眼睛的功劳,在镜子中,我的眼睛大大的,既明亮又深邃,左右对称的两个褐色眸子里清楚地映着我的影像,我眨了眨眼睛,感觉这东西似乎还能反映出我的心情,怪不得古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耳朵也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左右对称的分布在头颅两旁,呈一定的弧度,以便更好地搜集细微的振动。
眼耳口鼻颈构成了古代俗称的“五官”,再加上眉毛,就构成了人的表情图景,人的任何神态、情绪都主要靠这六个元素来表达,这一切所在的地方就是人的面部,也称脸部,所以说脸上的表情最丰富嘛,人的情绪靠脸来表达。我动了动脸,作出各种怪相,熟悉一下如何操作,感觉很有趣,这种带入感真强。光凭这一点,这个恐怖谷就值得称赞。
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她的指挥中枢也在头颅中,即大脑,大脑掌管人的记忆、情感、技能、运动、认知、交流、感觉等一切事务,要是没有大脑的话人就是死人,所以说大脑应该就是人最重要的器官,没有之一。不过这点我是体会不到了,我只是暂时“附身”于这个躯体罢了,大脑的职能我是自带的,不需要借助这个身体的大脑。
这么一具身体还是很有意思的,制作真是精细,比起其他的模拟器来说简直是天差地别,别的模拟器只是在景色上下功夫,很多甚至不会把体验者“代入”一个实体,而是让体验者自己飘在那里体验,纯粹的就是“看风景”,只有部分比较高级的模拟场景会给体验者接入一些仿真的感觉,如重力、震动,以及抚摸的质感,让顾客感觉像是身临其境,但都不及儒馨的这个逼真。儒馨制作的这个场景,有种灵魂附体的感觉,就像是把我们注入了那些模拟的肉体之中。
我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这副身体,慢慢适应了它,活动了一下面部,眼睛转了转,舌头吐了吐,嘴巴张了张,手指动了动,手臂伸了伸,脚趾动了动,腿脚抖了抖,腰扭了扭……每个能操作的“零件”都调试了一番,仔细感受这具身体,有那么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我从飘忽不定的状态变成了真正的实体人。
难道成为实体化的人就是这个感觉吗?
我开始在这个世界里行走,迈出了我的第一步,紧接着是第二步、第三步……步伐越来越沉重,怎么会这么累呢?如果换做虚拟化的我,移动起来根本不耗费任何能量,现在却……气喘吁吁的,感觉身体被掏空,我这个体力被设置的真是差劲呐,也许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吧,我还得多练练,以便完全驯服我的这个身体,否则的话指挥起来都很困难。
渐渐地,我适应了这个身体,活动起来越来越灵巧自如了,走路也越来越轻松自在了,身体各个部位已经能够完全听指挥了,如指臂使,算是磨合到位了。
第一次体验做原始人的感觉,我在这个场景里闲庭信步,到处晃荡,随意采摘各种花花草草,研究各种小虫子,那种真切的感觉……啧啧,太棒了,我的手摸过去,一切物体都会向我传递出它们的质感,或光滑,或粗糙;或冰凉,或温热;或尖锐,或平整,各有各的感觉,各种精细的信息多得不得了,我享受着这一切,难道这就是实体世界吗?虽然不太自由,虽然还是有点儿累,虽然速度不够快,但是感觉很丰富呀,儒馨刻画的真细腻。
其实我觉得,把场景做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可以了,绝对能够卖个好价钱,也已经有创新之处了——那就是精细度,高于一般模拟器的精细度,至少这能够让我们的这个软件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只是,如果仅仅如此的话,整个场景就显得太小了一些,花样不够多,顾客玩几次就有可能会厌烦。
不过,我也知道,儒馨制作的这个场景,肯定不止这样的仿真度,因为我还没有体验到恐怖的感觉呢。我很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