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场景,又是一幅新天地了,高等教育也可以被称作大学教育。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第16高等学校以宣传类专业著称,算是一所比较有名的学府,我一个学法律的不知道怎么就进了这种学校,感觉专业不对口哇,也不晓得系统是怎么分配的,难道是完全的随机按分配?我想这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第16高等学校非常大,比我的中学小学大多了,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里面的场景丰富多彩,再加上我新获得的感官,感觉更是与原来大不相同,每一个细节都熟悉而又陌生起来,相同的原件,不同的感受,世界似乎变得更美好、更亲近了。这里有各种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奇林怪石、鱼鳖虾蟹,自然界里有的生物和景观这里似乎都有,当然还少不了浩瀚的海洋与带着腥味的海风,一切都可以触摸了,这是比视觉听觉更直观的感受,似乎更能触及心灵,离思想更近。
花了好一段时间流连于美景之中,我想起还要报名呢,办理大学的入学手续是第一要务,我观察了一下周边,居然没人!这个大学真是奢侈,竟然有能力为每个新生设立独立的进入场景,确实不简单呐,我现在才意识到这回事儿,反应可真慢。敢情这么多“绝世美景”只是个“欢迎前奏”啊,厉害,真是厉害!大学果然不一样!每个新生都能享受同样的待遇。后来仔细一想,觉得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嘛,不就是公园场景的私家花园模式吗?我怎么会如此大惊小怪?到时候见了同学可千万不要失态呀,免得被人家说我没见识,那多丢人呐。
终于逛完了这个“欢迎仪式”,我找到了报名处,开始上传我的相关资料,与校方资料进行比对验证,确认无误后我进入了公共场景。其实我觉得这个步骤可以在我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完成的,何必等到现在?不知道它什么用意。出了“私家花园”,我看见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喧嚣不断,一个个都花枝招展的,光彩照人,应该都是该校的学生,啊不,现在应该叫“我校”了,我也已经是它的一员了,这些人都是我的校友,或许还包括老师,不过就她们那形象,一看就是新生,如果老师也长成这样,那还怎么服众呀?毕竟,一个人有多少阅历,多少积淀,凭外表就能看出端倪,学识高的人自然就美,学识少的人想美也美不起来,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反例,不过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不必过多考虑。“看脸识人”的本事可是每个人的基本功!我也从镜子里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形象,其实和那些人也差不多,鄙视她们也相当于鄙视自己了……鄙视现在的自己才有动力变得更美嘛,哈哈哈!!!
这时一条信息向我们发来——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第16高等学校的校长图鲁鲁,字斯夫,我的名片已经群发给了你们每一个人,你们可以在名片上读取我更详细一些的资料。这条信息发完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个人,大美人,比我见过的任何老师都要美,就我现在看见过的所有人当中,这种美丽程度也是少见的,一看她就是见过大世面的,有着深厚的积淀,学识一定高深莫测,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得体、那么优雅、那么流畅、那么迷人,观察斯夫校长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享受,没有深厚的阅历是修炼不出这种效果的。看来我们的校长是个狠角色呀,要是能当我的老师教授几门课程就好了。
校长的名片显示她的专业方向就是宣传,一个具有如此深厚“内力”的人只研修了这一个专业,看来造诣一定很深,钻研程度相当高呀,可惜她学的不是法律,不然就能教我了。
按说,在这个喜欢追新的社会里,人们在本能上会倾向于选择尽可能多的专业学习,因为都图新鲜嘛,然而在现实中,据我所知,选择3个以上专业的人却很少,大部分人只学习了3个或3个以内的专业,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集中精力深入钻研有限领域,相对别人才能有竞争力,否则样样通,样样松,建立不了相对的优势领域,是很难混出名堂的,谁想平庸的活着呢?所以大家不约而同的收窄了专业范围,克制住追新的冲动,选择有限的那么几个领域“精耕细作”,一代代人都基本遵守了这一原则,由此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情形——大部分人仅学习3个以内的专业。
斯夫校长环视大家,我们似乎都感觉到了这种被注视的感觉,大家都盯着校长,我也马上加了她关注,但她没有选择关注我,大人物嘛,基本不会理睬我这种刚进大学校园的小人物。很多人为了博取校长关注做出了夸张的行为动作,然而我觉得那只是出丑而已,校长应该会不屑一顾。
一会儿之后,校长发话了,她说:“欢迎各位被分配到第16高等学校,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专业高超的高等学府,能够进入这么优秀的一所学校,可以认为,你们都是幸运儿!我在这里先祝贺你们了!”斯夫校长微笑地向大家致敬,哇,那样子,那声音,简直是迷倒众生呐,我何时才能这么美呀?好羡慕!
斯夫校长接着说:“进入大学,既可以说是你们一段人生的结束,又可以说是你们新的开始,现在,你们都是成年人了,要对自己负完全责任了,和家庭脱离关系了,今后的路就要靠你们自己了,你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不过,没做好心理准备也没关系,大学里有的是时间让你们成长、学习,希望你们经过大学的学习,能够成为你们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好了,新生致词我就先说到这里,下面,我会把接下来的相关流程、事项的资料群发给你们每个人,新生交流群也已经建立,你们现在可以进入新生交流群了,我们学校还有全体师生交流群,你们现在也可以进入,另外,学校的所有教育资源对于你们来说都是可获取的,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哟!”斯夫校长说的很简洁、干脆,没有多余的啰嗦话,这种风格我很喜欢,尽管我一般还是喜欢复杂的事物,但“大师”的简洁、干脆是很讨人喜欢的。
进入新生群之后我发现和我同一批的新生一共有10320人,而全体师生交流群里的人数更是多达36008人,当然,两个群的人数是有重合的!但还是比中学的人数多了很多,而且净是些陌生的面孔,没有一个是我之前认识的人,这非常好,我又能多认识一万余“新鲜”的人啦!不认识的人更有新鲜感嘛,我要好好了解了解她们,满足一下我澎湃的好奇心。其实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乎,不光是新生群,连全校交流群也瞬间变得热闹异常了,大家各种打招呼、交换名片、聊天、加好友,相互之间一下子就变得熟悉了,新鲜劲也就过去了,交流的热度也就慢慢下降了。在这两个群里,我一下子就加了30260人作为好友,我的总被关注度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被46536人公开关注,这是我从出生到目前在世界里总共积累的关注度,至于有多少人隐秘的关注我,我就不得而知了,对于这个“成绩”,我自认为还算可以。
与此同时,其他的正经事我也没耽搁,我浏览了一下相关流程和介绍,发现到了大学,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选导师了,以后就要跟着导师学习专业课了,那么,我的导师是谁呢?她在哪儿呢?
我是学法律专业的,那自然就要找专精法律的导师,校长给的流程资料里倒是介绍了法律专业的全部导师信息,不过,在那么多导师中,我一下子不知道应该选哪个,有时候选择多不一定是好事情,它会让人举棋不定,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有“选择焦虑症”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碰见自己犹豫不决的疑难问题,还可以和同学们讨论嘛,于是我把我的困惑同时发到了全校师生交流群和新生群里,求助他人,其他新生也是这么干的,为了方便同专业之间的人交流,我们这126个学法律专业的人又建立了法律专业的新生交流群,并且邀请学校中的各位老手进群讨论,为我们答疑解惑,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与咨询,包括老生和老师提供的各种反馈意见,我们基本上确定了法律专业导师的优劣,大家心中都有心仪对象了。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法律导师名叫巴林摩英,字肖特,她是我们学校最负盛名的法律专家,可以说是我们学校法律专业的招牌,大家都说,正是因为有她在,所以我们这家以宣传类专业著称的高等学校才能够具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法律专业,她是我校法律专业的“脊梁”。于是,人们一窝蜂的选择她作为自己的导师,这是合乎常理的,谁不想拥有最优秀的导师呢?那么,我该不该跟风呢?该不该随大流,也选择肖特老师作为我的法律专业导师呢?
根据规定,如果每个导师名下的意向报名人数超过了32人,那么该老师就可以随意剔除报名者,直到人数下降到32人为止,当然,她也可以选择不踢人,全部接受报名人员;可是,通常来说,优秀的导师一般都会筛选一下报名者,只接受那些最佳的报名者,淘汰不佳的报名者,这些被淘汰的可怜人只能由系统随机分配导师而再无主动选择权了。
我一方面想选最好的导师,另一方面又担心被肖特老师刷掉,经过了许久的思想斗争,我没有从众冒险选择肖特老师,而选择了另外一位“法律大师”作为我的专业导师,她名叫罗琳九岭,字慕普,特征识别码为85,10016,3963,29E27,AB6。经过初步了解,慕普老师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被她教过的学生对她的评价都很高,不过她本人比较低调内敛,不像是肖特老师那样的耀眼明星。我喜欢这种特质,所以选择了她,但我还是担心会不会有很多同学由于和我一样的理由选择了她,那可就搞笑了。这个时候,我总算是深刻体会到了担心到底是什么感觉,以前对它的感觉都很模糊,而现在……这是脑力提升之后大学给予我的第一件“礼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