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我们的资产都进入了“暴增”模式,象征着积分数量的数字不断上升着,我心里美滋滋的,想当年我和儒馨创建神经元公司的时候也经历过一次资产暴增阶段,现在又能重温当时的美好了,全靠鲍黎曼的奇思妙想。
在这个世界上,越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人越容易创新,可惯性思维使然,经验的包袱使得她们的创新大多是那种改进型的创新,而不容易出现“颠覆性”的创新,那种颠覆性的大创新往往出自于那些“半吊子”,她们既接触了社会,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又对一些东西认识的不够透彻,从而没有形成思维定式,这样就容易进行深刻地创新。我觉得鲍黎曼就属于这种人,我当时也属于这种人,现在我还属不属于这样的人我就不确定了,我真心希望我的创造力还能继续保持。
又是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离儒馨实体化的时间差不多有一整年了,她还是杳无音讯,难道真的是她的思维比平均水平更高,导致实体化的耗时更长吗?我现在一个人在这里着急也没用,总要等她来联系我才行。
到了这个时候,我个人账户里里的积分已经达到了50亿有余!这么多积分足够我进行实体化了,而且留足了安全边际,实体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可当时我和儒馨已经说好了,先由她和我联系完毕之后我再实体化,这样我就好直接去找她,在我实体化之前交流一下也有助于我借鉴她实体化的经验教训,可以让我在制定身体参数的时候有个良好的参照。
尽管我很想现在就实体化,可答应了的事情不能反悔,我还是再等等她吧,总不能再等一年吧!我正好可以趁着这一年再多获得一些专业评价,有句话说得好,“证多不压身”,顺便还能多积累一些积分,也不损失什么,反正条件成熟了,我随时都可以实体化。
为了防止实体化的价格继续上涨对我不利,我直接和提供实体化服务的供应方,即“实体化服务公司”签订了一份合约,交付了一笔定金,从而让我可以在接下来10个月内的任何时候以现在的价格实体化,等于是锁定了我的实体化成本,只是如果我在10个月内都没有实体化的话,那这笔500万积分的定金就归该公司所有了。这其实对于公司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发明这玩意儿的人实在是个天才,无本万利呀!谁让现在的通货膨胀太厉害了呢?这是对冲实体化服务价格波动的最佳工具,对于有钱实体化的人来说,花500万积分锁定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况且签了这份合约还能享受贵宾服务,何乐而不为?
儒馨实体化的时候这东西还没被发明出来呢,世道变化真快呀!另外,这项合约也是可以在客户之间买卖的,价格随行就市,这里面很多人其实根本就负担不起实体化,但也喜欢炒作这个合约——原因无他,就是想通过实体化价格的波动性赚钱。
无疑,这项合约如果用来炒作的话很容易亏本,因为如果在期限内无法找到下家的话这东西就作废了,实体化服务价格如果下跌的话这东西也会变得不值钱,况且,初始500万积分的定金也不是个小数目哇。但人们还是难以抵挡短期内赚大钱的诱惑,笃信“富贵险中求”,一个个进入了这个“坑钱陷阱”,实际上最后的大赢家就是实体化服务公司。很多投机分子都栽在了实体化合约的炒作上,她们也不想想,这玩意儿一点稀缺性都没有,哪儿来的炒作价值?通货膨胀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嘛,我是告诫过我的所有员工不要碰这东西,这东西基本上就是个“零和游戏”,甚至是“负和游戏”,无论我们怎么玩,赚钱的都是提供合约的一方。
曾经我以为这个社会里,理性的人占大多数,然而通过这件事情,我又长见识了,原来人还可以这么“好骗”。还好我的心肠没那么狠(狡)毒(猾),没有发明出什么非常坑钱的玩意儿,善哉!善哉!
……
转眼间,第二年的考试季又到了,这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报考了法律、企业管理和历史学,历史学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门学科,里面的很多内容对今天都很有借鉴作用,俗话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确实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对于提高一个人的思维认识和三观是很有帮助的,怪不得我们社会的一些知名学者都劝大家多读历史,历史这东西对于修身养性来说非常有好处,读了历史,人的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广阔、深邃。
企业管理这门学科,我按惯例报了之前的那个补习班,老师对我都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得心应手,我也听着舒服,她把实务界和理论界的最新动态讲得很清楚,比直接看数据库爽多了,只把数据库复制到自己记忆里的人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因为融会贯通更重要,专业技能评价考查的是专业胜任能力,而不是记忆内存的大小。
历史这东西似乎不用报补习班,它属于那种考验一个人积淀的学科,短时间的突击是没有用的,它需要对历史发展脉络非常清楚,同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长期以来一直在自学历史,希望这次能得到一个高评价,也不枉我熟读“万卷书”哇!本来有这个精力,多去几个场景玩玩不是更轻松吗?在晦涩难懂的史料里“钻来钻去”可不是一件让人享受的事。
先考的是历史专业,我面对着那些在大学里学过历史专业的竞争对手,丝毫感觉不到有什么劣势,反正历史这东西,在不在学校学习,唯一的区别就是导师,但社会也是大学呀,更别提组织里面了,一大堆对历史非常有研究的人,我从她们的日常讨论中接触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事情,也不知道她们从哪儿搞来的黑历史,她们的见解也非常深刻,很能启迪人的思维。面对着大部分刚刚走出校园第一次接受专业技能评价的“嫩货”,我反而觉得自己占尽优势。
整过考试过程可以说是轻松加愉快,对于里面的很多问题,我都能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我平时就喜欢思考这些富含“哲理”的问题,觉得有些事情一旦与“哲学”挂钩,就非常“高大上”了,题目考查的就是考生对历史的理解深不深刻。
考完之后,我一点都不担心我的成绩,“这次最低也能得个良以上的成绩呀。”我心里这样想道,我对自己的历史水平很有自信。
没过多久,成绩公布了出来,我一看,果然是获得了“良”的评价,虽说完全符合预期,但心里还是有一点小失落——要是一口气拿个“优”该多好哇!又得了一个良,为什么就不能完美一回拿个“优”呢?我贪心不足地想着。不过获得这个评价已经够我加入一些研究协会了,也可以去大多数的大学应聘历史老师,就业范围倒是挺广泛的。
对于法律这个专业,我已经考过两次了,都是“良”的评价,这可是我的本来专业呀,一点起色都没有,这次我突发奇想,问组织要了点“复习资料”,组织里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专业法律的人自然有不少,她们也很热心地为我这个“陌生人”提供最好的资料,我一看这些资料,明显就不一般呐,覆盖面非常广,从法律的起源到立法的思想,再到法律的不同流派,还有法律的发展过程……只要是与法律有关的,应有尽有,而且非常深刻,有很多我在大学里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真是大开眼界。我问她们怎么会有这么多我从来没见过的法律资料,有人回答说,这些资料就是她整理的,有人又说,那些资料是她整理的……搞了半天,这些都是她们因为对法律感兴趣,自己整理编写的资料,怪不得这么厉害!
在历史考试结束不久之后,法律专业评价测试开始了。我胸有成竹地回答着一道道问题,根据时间限制分成了不同进程同时做题,一切都按部就班,整个题库一气呵成,答完之后我感觉良好,这次应该能比上次更进一步吧!
等待成绩的时候,我在心里一直默默祈祷“优,优,优!”
仿佛是听见了我的“许愿”,当我满心期待地打开发送过来的成绩通知时,发现这次的评价成绩还真是“优”,当时我的这个心情呐,就非常的激动,几乎欢呼雀跃起来,终于得到一个“优”了!三次考试没有白费呀!我立即更新了我的个人状态,各种炫耀,各种求“贺电”,我要尽情地享受这个美好时刻。得到优的评价,意味着我可以当法律专家了,可以成为事务所的“头牌”律师,那前途绝对大大滴!
这种感觉太好了!
有生以来获得的第一个优鼓舞了接下来的最后一门考试——企业管理。我以最充分的准备,夹着胜利的“余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评价测试中,“优”在向我招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