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云曰:一坟二宅三八字,事事无为或有为。道有元气并场能,事事如意顺流水。道无元气并场能,福兮消逝祸兮来。
千年一憋十年旺,旺字向右卫冕王,旺字倒步时日少。少而顺水成金沙,金沙遇风葬天涯。万运首去刀刃来,刀刃一甩穷穴盖。
一定驱逐水肿病,二选愿宅坟兴起。九天玄女成此术,代代尘民代代随。风水无极须谨慎,世代炎凉选准来,乾坤无极转哪向,葫芦内里是咋情……
且说这门风水玄学,乃我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最永恒最古老最广传的学科,没有风水学就没有神奇灿烂的华夏文化。
大凡与风水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的故事或者事故数不胜数,一件件神奇的故事总着人世代相传,永世研读。
现在就让我用我村来做背景,给大家讲讲因为村民选风水不对,而发生的一些怪事来。
我出生在一座偏远的小山村庄,村叫轩峨村,族人姓氏为威氏。落魄,封闭,迷信,愚昧是这座村永恒的代名词。
村四面被层层深野高山环绕,其中村后山最大,先人唤它做爪子山。
这山观其型庞大:由几座大山从西向东接连而成。其外狰狞:几座相连的山呈C形,犹如猛兽的利爪压在平地上,而后突然翘直伫起。
整座爪子山共有七峰六谷,这七峰从左往右依次换名为:谢巴山,巴方山,呐叮山,谢顶山,骨暮山,啖吞山,啖赢山。
四谷从左往右依次唤名为:罗嚷山谷,那巴山谷,那林山谷,凹泉山谷,囤迎山谷,幕落山谷。
山山有气,谷谷有质,且一一列之!
谢顶山处在众山之中,山体最庞大,山峰最高。山顶直置云层,半山腰以上全年雾气蒙蒙,犹如太乙玄虚之景,梦幻仙宫之境。
先民流转有一首词描绘这谢顶山:高高直入腾云雾,庞庞浑然呈方圆。常年累月雨雾罩,飞禽走兽任遨游。天下一览尽小山,唯有自身凌绝顶......
谢顶山往左是呐丁山,这呐丁山它的姓名有点来头。每当雨雾蒙蒙的白天还是夜深人静的深夜,这山就传出不知名物种恐怖的呐喊声,还伴随道公布法时摇铜铃时的叮铃铃声。后来村民就唤它做呐叮山。
有一首词描写这山:外貌不扬,其内非凡。不是神灵咏诵,就是魔鬼宣嚎。声声入耳振发麻,叮叮吶呐把魂散......
谢顶山与呐叮山夹杂的那座谷叫凹泉山谷,山高谷长,山大谷深。
凹泉山谷是一座太阳光永远照不到的地方,一副阴深深的倒V型外表,一座常年被雨雾蒙蒙光顾的深野山谷。除了有一条清辙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出外,相传任何有生命特征的东西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
也有一首词描写这山谷:地狱之门阴搓搓,天堂入口昏惨惨,内是阴森表灿烂,无极转转吞苍穹。
凹泉山谷过来就是八方山,这山不是很大外表也不是很狰狞,所以也没有什么关于它的故事。但八方山傍边的谢巴山大有来头。
谢巴山不与整座爪子山相连,而是单独隔开与爪子山最高山峰谢顶山遥遥相对,八方山插落两山中间,三山珠连一起,形如恶魔脚爪上一个跟指头分叉出来。
谢巴山同谢顶山一样高大,但不同之处谢巴山常年受阳光普照,整座山一年四季植被葱葱翠翠,动物种类繁多。东山脚下有一座村换做坛灵村,这村人杰地灵,道士云集,坛道精髓,故曰坛灵村。
有古词一首描绘这谢巴山:独行高耸有云龙,万霞普照彩眉间。神游深处有还无,诗情诗景此山中。相传里外神游过,谁知脚下坛灵家......
谢顶山向右就是骨墓山,这山一头与谢顶山接壤,另头像一根猛兽的脚趾直直伸离出来。
骨墓山地质低矮呈阶梯型走向,但古树参天,凭着这点可以让它与身旁的各座山体齐高。
这座山地形复杂,凹坑林立,深野山洞繁多,凶猛野兽种类数不胜数。漫山遍野都是动物白白的骨头,所以村民换名它做骨墓山。
也有一首词描述这骨墓山:平来无故满白骨,道是凶残道事繁。谁人晓得山中事,不为名利不争雄。凶残险恶除它是,万事不绝便是爷。
剩余的山谷,古村历史书没有详细描述关于他们的故事,村里也没流传有关他们的故事,在此不必熬诉。总之剩余是山的尽是高高茫茫,原始森林密密麻麻覆盖。谷的尽是深远幽暗,道不进仅溪流出,飞禽走兽任自由。
谢顶山前面有座小矮山,唤做盘龙山,这山得好好说说。
此山呈带线状,东西走向之势。整体就像一只顺服的龙,伏羲在谢顶山前,所以村民唤它做盘龙山。
由于此山不高,四面坡不陡,野树矮小,杂草稀疏,雨量充裕,阳光受面广。加上山右下平地前还有口甘甜清澈自流地下水,村人唤它做轩峨清水井。
也有一首古词描绘这山:形如神龙伏羲,势若仙人扶卧。前后昂昂轩起,左右涌涌欲跃。物华天宝送,盛世太平呈。
轩峨村村民就在这盘龙山向阳南山脚处建村扎寨,过起依山傍水的生活。
后来,威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过着风调雨顺的生活,但好景不长,村民们不知动怒了爪子山里哪方太岁的土,还是惹毛了盘龙山上哪方妖魔鬼怪的心,从威氏第三代开始,村里就接连发生了一件件离奇古怪的大事来……
有言对证:“天安地稳不知福,撬动龙须祸翻天。怎奈无知流肆意,岂由私欲左昆仑。”
欲知故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