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发展中,单个成员的个性特点发展对团体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杰出团体也需要一种“工作上的默契”,每一位团体成员都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很好地配合自己的同伴。
第三,要重视团体成员的不同角色与影响。比如管理机构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通过一个个执行机构来实行的。
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个架构,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
系统思考以一种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其主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由“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接”,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
系统思考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系统的观点,二是动态的观点。应该重视系统中各个局部的相互作用,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了解整个事情的全部,也要看到人们研究事物的主要机能。
所以它并非深不可测的一项修炼,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自然运用的一项修炼。系统的思考要求认清系统的结构,不应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处理动态的复杂的细节问题。
系统思考是5项修炼的核心,是其他修炼的互动:
不具备系统思考的自我超越,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追求为主,忽视外部力量与自身行动的相互影响;而拥有系统思考的自我超越,能融合理性与直觉,看清自己跟周围世界是一体的,对整体有使命感,于是,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清醒地看到自己与外界的相互关联,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更宽阔的“愿景”,这就是一种高层次的“自我超越”。
系统思考对于有效确立改善心智模式也很重要。在心智模式中,加入系统的思考,不仅能改善我们的心智模式,还能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可以使我们的心智模式更加完善和健全。系统思考对建立共同的愿景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缺少了系统思考,我们的愿景,将止于对未来不着边际的描述,而不是科学合理的描述,这样的愿景缺乏吸引力,不能把员工凝聚起来。“系统思考”的观点对“团体学习”更为重要。系统思考的工具为团体学习应对和克服工作中复杂的、动态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语言工具。系统模型应成为团体学习的共同模型。
当然“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4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这5项修炼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每一项修炼的成败都与其他修炼的成败相联系。它们之所以称为修炼,表示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都要深刻理解它们的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演练。这样的组织就称为学习型组织。
但关键是看5项修炼是否相互配合,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否增强了应付世界变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经典语录
当公司主管以充满确定性与权威的语气将他们所认识的世界描述为真实世界时,他们创造了一个无能的伪装。
管理巨匠观点
《变革之舞》综合了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生态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揭示出所谓变革就是成长因素(促进变革)和抑止因素(阻碍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指出迷信“英雄型”领导已经给很多企业带来困难,使企业为寻找“救世主”付出了惨重代价,变革的成功归根结底依靠的是组织集体的创新能力。
作者列举了七项变革的促进因素和变革面临的十大挑战。作者还在书中逐一讨论了每一个挑战的特点和解决的方法。在全书中,彼得·圣吉和他的五位合作者分别主持各章,数十位企业家和学者,或各抒己见,或做经验之谈,将讨论引向深入。它不仅是一部管理学的理论之作,而且还是一部基本案例分析的“实战书”。
我们还发现,在本书中,圣吉还吸收了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思想,就是“法自然之道”,正如他在1998年为《第五项修炼》中译本所作的序中所说:“据我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途径与西方文化略有不同。你们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点来了解的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妙的宇宙万有本原所体悟出极高明、精深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所以他说:“五项修炼‘理论’在本质上与西方工业发展完全不同途径。”
综上所述,《变革之舞》是圣吉等人在学习型组织的推广中不断反省,共同思考的结果。所谓“变革之舞”,正是每个组织在经历千百次的生活成长中所必须进行的。
正如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贝尼斯教授所说:“不必逐页地翻看这本书,翻开任何一页,你都会被深深吸引。
这是发生在组织变革中令人欢喜的原始个例……每一篇的每一个观念都会使你一再思考你已经想过和认识的关于这个理念的一些事情。”
《第五项修炼》所选13篇论文均是从杜拉克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3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题为“经理的责任”,集中讨论管理的基本任务——保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这一任务极为检举,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第二部分“经理的世界”则阐述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这一部分的重要主题包括知识工作者的激励与组织,提高服务性工作的生产力,以及成功地领导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信息。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指出,在于我们片面而局部的思考方式,及由其所产生的行动;它造成了目前切割而破碎的世界,使我们丧失了群己的一体感。这本书虽然还是在起步阶段,然而所提出的整体互动思考方式及修炼方法,已为人类的未来指出了一条新路。它不只是一本管理新论而已。
这是一本探讨个人及组织生命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常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如此方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又兼顾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学习者”;组织也因此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其中,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否则个人只有被这些巨大的力量所困,而组织则产生了书中所描述的各种令人困惑的“组织学习智障”,即使目前最成功的企业也不例外。书中所探讨的问题,其实不限于企业组织,小至家庭,大至全球的问题,都具有类似的组织学习智障。这本书只是把焦点放在企业组织上来探讨。
圣吉认为,学习本是人的天性,人的绝大多数行为知识和能力并非天生的本能,而是后天学习得来的。我们面对着一个剧变中的时代,它既充满着危机,也充满着机遇。那么,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应当进行什么样的调整与改造,才能在新环境中有效地生存和发展呢?美国管理学泰斗杜拉克与组织心理学权威夏恩先后指出,能适应未来需要的组织应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1990年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一书,抓住了未来组织所应具备的最根本品质——“学习”,在学术和企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对圣吉所说的“学习”,我们不能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以为它只是指吸收新知识,获取新信息,以使个人适应新环境。这里说的“学习”,首先,不仅限于个人的学习,而更强调集体的学习,即“组织化的学习”;其次,此种学习所涉及的思维方式或心智模式的转变,已不限于学懂或学会某一领域的某一具体知识,而是深入到哲学的方法论层次;再次,这种学习要求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下力气强制和约束自己进入新形模式,以破旧立新,摒弃陋习。这是一种修炼,并要实现心灵的感悟;最后,这种学习应是终身不断的。
学习型组织倡导者彼得·圣吉,生于1948年,大学阶段学习航空工程,毕业后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师从系统动力学奠基人弗睿斯特,并获得博士后学位,留校任教。
他透彻领悟了导师深奥理论的要义,但他却致力于使系统动力学的要领简单化、通俗化和可操作化。
彼得·圣吉于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推动人们刻苦修炼,学习和掌握新的系统思维方法。此书一出,反响强烈,使它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首。同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化学习中心”开展对企业的辅导、咨询。
许多企业争相向他咨询,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摩托罗拉、福特汽车、壳牌石油、杜邦化工等大企业,还纷纷解囊资助他的研究。他的著作在短短的几年中,被译成二三十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一阵阵“学习”风潮。
1994年为了使“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管理方法更易于操作和推广,他又和志趣相投的伙伴总结编著了《第五项修炼——实践篇》,把在企业中组织五项修炼的操作方法、工具、程序的案例发表,促进了企业“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开展。
圣吉认为,学习本是人的天性,人的绝大多数行为、知识和能力,并非天生的本能,而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在社会还处于贫困落后的情况下,人们追求的主要是物质性的财富,工作是获得财富的手段,因而工作观是工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