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3300000046

第46章 思想文化运动的宗师——海德格尔(2)

当海德格尔把哲学的问题归结为对“是”的意义的追问,并且进一步落实到对本是的生存方式的研究时,事实上是把人的问题放到了哲学的中心议题上。在这里,“是”就是指生命的展现,也指万物随着生命的展现在其中的显现。为了表明“是”这个词可以作生命、显现的意思,海德格尔在1935年作的讲座中追溯了这个词在共同的印欧语中最初的词干。词干共有三个:(1)“es”,梵文作“asus”,意思是“生命、活物,由其自身来立于自身中又自主其动、静者:自立者”;(2)“bhu”,“bheu”,指“起来、起作用,自立并维持其自立”;(3)“wes”,由此演变出日耳曼语的词分别表示“栖居”、“逗留”,德语的“曾是”、“什么”等等。“我们从这三个词中可得出三个初看之下就明白的意思:生、涌现、维持。”

三、生存状态的分析(上):从所是到是

于是,追问本是的是的方式,可以说就是追问人的生命展开的方式。当然,这不是要作生命科学的研究。从哲学上说,海德格尔首先提出,人的生存是有一个结构的,这个结构表达为“是于世中”(Being in the world)。得出这个结构不需要论证,它是从人是生活在日常世界中这个事实中直接得出的。“是于世中”是一个完整不可分的整体,它表示当世界作为世界向我们显现出来时,总同时伴随着我们自己介入世界的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之作为“谁”的问题,也将在我们介入世界的方式中尤其是在与他人“共是”(Being with)的方式中得到解答。

“是于世中”是一个整体,为了分析的需要,可以把它拆开,先分析世界这个环节。这里所谓的世界是从其“是”的角度看的。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的是,所谓的世界是怎样在我们与之打交道(即介入世界)的方式中是其所是的。世界是一切事物的总和涸此,研究世界之为世界的问题从事物之为事物入手。事物依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方式而是为所是,同一个对象,由于与之打交道的方式不同,可以成为不同的所是,对此,人们大概是会有体会的。例如,一根木棍,可以是武器,也可以是柴禾,这全看我们怎么“用”它。不过从哲学上来讨论,问题没有这么浅显。哲学上涉及到的问题是,棍棒、武器、柴禾,诸如此类的东西有没有它的客观实在性?海德格尔的分析要说明,“实在性”也是一种所是,它也是在人与之打交道的一种方式中是为所是的。在他的分析中,人与事物打交道的基本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对事物的直接使用,另一类是把它从当下的直接使用中分离出来去对待。在第一类情况里,人使用着事物,比如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把事物当工具使用。比如骑自行车去某处,在此时人所关注的是奔向目的地,他骑自行车越顺利,就越不会去想自行车,似乎自行车已经与他融为一体。但他也决不是对自行车全无顾念,自行车在“应手状态”(readiness at hand)中,在此中,与之相应的人看待它的方式是“环顾”(circum spection)。此时,如果自行车突然损坏了,不能再骑了,这时,赶路就中断了,自行车就凸现出来,引起骑者的特别关注。也许他停下来,看看自己能否对它修理,修理是照着它正常作用时应当有的样子去进行的。这样,自行车就以它应当有的样子对此人显现出来,这个状态称为“显在状态”(Prent at hand),相应于此种状态的人的“看待”方式称为“观看”(seeing)。于是,自行车就从原来与使用者融为一体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自在的东西了。一切所谓客观实在的东西就是这样独立出来的东西,它原来决定于人“看待”它的方式。当我们与应手状态的事物打交道时,这些应手状态的事物就构成了我们的周围环境;当我们与显在状态的事物打交道时,这些显在状态的事物之总和就构成了外在的世界。

前面说过,本是依“是于世中”的结构而展开,当作为其中一个环节的“世界之为世界”依人介人的方式如此这般地展现出来时,人自己也必同时实现了他自己之是“谁”。不过本是之为“谁”的问题并不只是实现在与物打交道的方式中,而且还是并且主要是实现在社会中,即实现在人与人打交道的方式中。为此,海德格尔调转话语,他说,当我们与物打交道时,同时也总是在与人打交道。在劳动中生产各种产品,就是为了让不同的人使用,是为他们而“量体裁衣”的。走在田埂上,显然是留意着不踩坏由别人辛苦经营的庄稼。见到河岸边停泊着一条陌生的小船,知道这是人用作交通工具的,它是有主的,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人是于世中的时候,不是一个人独是,而是与大家共是(Being with),人所面对的世界乃是一个共同的世界。当人与这共同世界照面时,他同时与他人照面。我们说过,在同物打交道时,物有应手和显在两种状态,应手状态的物是我们当下使用着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是显在状态之物的基础,即是作为认识对象的物的基础。同样,所谓他人在这里也不是认识对象,严格地说是每个本是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即本是总是在共是中以遭际他人的方式而展开出自己。类似于应手之物可以进一步展开为显在之物,作为生存方式的他人在日常中就表现为“常人”。这实际上已经指示了,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生的展开就是沉沦的过程。

对世界之为世界以及本是之成为“谁”的阐述已经表明,世界的面貌和日常中的我都是作为本是的我依“是于世中”的结构展开出来的结果。这说明,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切是者都是依“是”的方式而是为所是的,而“是”同样也离不开所是。问题在于追寻一般的“是”的意义,而是者是多种多样的。与之相应,本是的“是”即生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揭示本是统一的生存方式,以追寻一般的“是”的意义,海德格尔先举出本是的三种原始而基本的生存方式,即心境、领会与言谈。

心境指的是本是之本在此中得到展开的一种方式,有一种译法是“现身情态”,英文译作Stateof dnd。我们一般总感觉得到自己处在某种情绪中,我们是在情绪中发现了自己的状态,情绪就是心境这种生存状态实现出来的结果。在德文中,befindlichkeit与 befinden(情绪、感受)有词源上的联系。人总是在一定情绪中,哪怕平平淡淡、懒洋洋也是一种情绪,由此常常生出对自己的厌倦。虽然人总在一定的情绪中,可是我们常常只是在一种情绪中逃避出来时才能挑明这种情绪:原来我曾是这样的状态。心境则是本是具有的生存能力,它使情绪成为可能。心境是本是原来就具有的,本是又通过心境展示出自己的“本”,即整个地揭示出自己的“是于世中”的结构。它不知所来,不知所往,这足以说明,作为本是的每个人一开始就是被抛的,它被抛到了这个“本”,就是这个本是。

领会是和心境一样原始的一种生存方式,它指的是人能有所明白的能力。心境也是有所明白的,其所明白的是本是之本,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在心境中,我明白了自己原来就是如此这般被抛的一个人。所以在心境中就已经有了领会。与心境不同的是,领会不只限于明白我自己是如此这般的,它还表示我有明白世中事物的能力。当我们对事物有所解释或断言时,我们就对事物有了一种明白、把握。解释和断言都是从领会中衍生出来的,从它们中我们探测领会的特点。比如说解释,解释总是通过一者来说明另一者(否则就无所解释或者只能同义反复),这种现象中就有着以一者指向、关联于另一者的结构。而这种指向、关联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在说明世界之为世界时,曾提到人与应手状态的事物打交道的状况,在这种状况里,人运用事物专心于某项工作,工作进行得越顺利、越关注,就越少关注于手上的器具,虽然此时器具不显眼,但器具的某种作用却实际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作用就是它能“用于”而人能运用器具又是出于“为此之故”,对此,人都是明白的,虽然并不曾明言。这样的明白就是原始的作为生存方式的领会。当这一切转入“显在状态”时,我们才有了解释、说明,有了知识,事物之间由于我们实际运用中被牵联起来的关系总结,就成了事物的意义。可见,原始生存方式的领会在一切知识之前,在人最初的“为此之故”(或曰有一定目的性)的实际活动中。作为“为此之故”,领会的特点就是谋划。这是说,如果一物的意义须借助于与他物的关系得到说明,那么物与物的关系是在人的实际运用中结成的,而人能对此物这样或那样地使用,乃出于为了某个目的谋划,人的这种生存方式或能力,就是领会。

还有一种原始的生存方式是言谈。海德格尔以言谈指逻各斯,而逻各斯,海德格尔以为它的本意是指结合,那么言谈也就是结合的意思。结合这个词原来就有音节的结合的意思。那么言谈就是把心境和领会中启明出来的东西,以语言的方式使之得到进一步启明。说出来,就是词(音节)的联结。作为生存方式,言谈就是人在语言中结合的能力。

生存方式所表示的是人的“是”的方式,“是”是不容易看到、不容易把握的,因为“是”总是要是为所是,我们大多也只能通过对所是的分析去把握“是”。同样,生存方式也总表现在日常的生存状态中。前述心境、领会、言谈在大多数日常状态中表现出来的竟是闲谈、好奇和两可。这里,闲谈对应的是言谈,好奇对应的是领会,两可对应的是心境。为什么竟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本是从根本上说其结构中还包括“共是”的方式,其结果是,虽然每个人有他本己的生存能力,但每个人不免依“他人”的方式去展开自己的生存。由于本是结构中就包含有“共是”的方式,这种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结果的总括的描述是“沉沦”。海德格尔表明,他不是从道德意义上使用“沉沦”这个词的,它只表明人之初就是在一个自己不能作选择的环境中,这就是所谓“被抛状态”。它还表明,虽然每个人从本质上说是他自己去生存、去是的可能性,但是,当他多半是以他人的方式而沉沦于世时,他事实上常是以非本真的方式而是的。

以上分析了人的三种基本而原始的生存方式及作为其结果的沉沦。分析中已经含蓄地指明了作为生命现象的人的基本特点。首先,生命之为生命总是要展开自己的生存,生存是向着将来的发展,是在谋划中的领会。谋划是本是自己的谋划,所以,本是的生存具有“先行于自身”的特点。其次,作为生命的本是,才得到启明,便发现自己总在某种状态中,即是有某种心境的。这启示出本是具有“寓于……之中”的特点。第三,本是启明出自己时,发现自己已经被抛到一定的生存环境中了,所以它的特点中也包括“已经在……中的”。“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在……中的——作为寓于……的”,这三个环节的整体就是本是之是或生存方式的统一的特点。这个特点,海德格尔称之为“烦”。这个烦不是讨厌或焦躁不安的意思,后者是前者在日常中的一些可能的表现形式。作为生存方式的烦,也许我们可以譬喻地说成生命的躁动。它是要生存出来、介入到自己所在的世界中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根据我们日常的种种生存状态的分析中得出的:他既如此这般,必能如此这般。从既已如此这般中分离出能如此这般的能力,除了通过几种原始的生存方式,海德格尔还特别通过对“畏”的现象的分析来说明。我们在本文开头已提到过畏与怕的区别。畏作为无确定可畏的对象的畏,不像已经沉陷于正在逼近的确定威胁中去的怕,它揭示出了人在其根子处是纯粹的能介入世界的生存能力。

也许人们已经留意到,当海德格尔追问本是的生存方式到了烦,并且把烦的特点刻画成“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在……中的——作为寓于……的”时,事实上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通过对本是生存状态的分析得出的“是”的意义在于时间性,或者说,“是”的意义是从时间方面刻画出来的。上面的那个结构,从时间方面来表达,就是“将来——过去——现在”。

在构成时间的三个环节中,海德格尔最看重的是“将来”。如果我们透过繁难的术语看出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谈的“是”实际上就是指人的生命,那么我们并不难理解“将来”这个时间环节的重要性。对于生命来说,只要还继续生存着,它就是向着将来而展开着。一旦失去了走向将来的可能,就意味着死亡。海德格尔说,现在和过去,也只有通过将来才成为现在和过去,这也等于说,只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现在和过去才是有意义的。

四、生存状态的分析(下):从是到所是

已经探索到了“是”的时间特征,关于“是”的意义问题的追问似乎可以了结了。然而,任务还只完成了一半。前面是通过对本是日常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追寻到了烦,并得出了“是”的时间性质,但是,表现在日常中的生存状态多半是非本真性的,本真性的方面是被遮掩掉的。所以,我们从日常状态所知的本是还不是它的全部面貌。既然本是的本质在于它能是或能生存,它能选择本真地是,或者非本真地是,这是它的自由。但是作为对问题的研究来说,只有将本真的方面也揭示出来,才是完整的。所以这另一半的任务是要依“是”展开的过程去探索本是可能选择的本真的生存方式,目的还是使“是”的意义更为明确。

这部分的讨论有几个环节尤其值得注意。首先是对死亡的分析。本是最重要的是向着将来去是,将来又止于何处呢?这是一个悬欠。死亡就是这一悬欠的终结,有了这个终结,本是之是于世中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谈论。这里要注意,这个所谓死亡也是指自己所有的生存方式,表示本是一开始就包含着走向死亡之是。它也是本是可能的是的方式,它是不可能的可能。

对于本是确实有一种本真的去是的可能性的说明,是通过对良知和决断的分析。非本真的状态指的是本是丧失在常人中。当本是依常人的方式去生存时,事实上就卸除了自己作选择的责任,但是另一方面,又无人知道这个常人是谁,因为当遇到要对常人那样选择负责的时候,这个常人是找不到的。本真地生存是要从常人状态中收回自己。这必定是以补作某种选择的方式来进行的。补作选择意味着对这一补作的选择进行选择,意味着决定要以自己本己的能是的方式去是。是什么呼唤着人要回到自己本己的是的方式上去呢?是良知。这里的良知不是伦理学的概念,而是人自己的生存状态,它从自己对自己发出呼唤,也是自己去听取呼唤。这种发生在自己内心的呼唤和听取就是良知。在呼唤的是本己的我,在听取的通常就是沉沦在日常世界中的我。良心的呼唤就是要把日常中的自我召唤到本真的自我中去。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廖仲恺与何香凝伉俪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年轻的伉俪追随孙中山踏上了创立民国与捍卫共和制的旧民主革命之路;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他俩为建立、巩固首次国共合作和实施三大政策,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廖仲恺为国殉职洒下一腔热血后,何香凝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夫志继续勇猛前进,为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刘邦显

    刘邦显

    本书主要由“九十年的人生轨迹”、“遗文选辑”、“怀念文章”、“年谱”等部分构成,并配有若干刘邦显同志工作和生活中的照片,多侧面地展示了刘邦显同志始终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高贵品质。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无名真经之冥界新尊

    无名真经之冥界新尊

    乞丐小子临死之际得到逆天奇遇,却英年早逝,进入冥界,冥冥之中的使命,身世之谜的困扰将在这里寻到答案!
  • 白衣抄

    白衣抄

    武士之国,我们的国家被这样称呼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百年前忽然从未来穿越来的鬼才,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势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废枪令’……那曾经任由武士们仰望和驰骋梦想的临安天空中,如今交错着飞机和电线……本文属个人原创,如有雷同,纯属抄袭……银魂。啊哈哈
  • 放肆桀骜当为王

    放肆桀骜当为王

    我定猛如虎,踏平天下不平路,那王的宝座,我定会坐上去,然后在上面拉屎。
  • 好方法成就好妈妈

    好方法成就好妈妈

    本书通过“案例+方法”的形式,结合日常家教普遍的具体问题来阐述、分析,将家教的精髓理念、核心重点和有效方法以通俗的方式展现给父母。
  • 血溅天穹

    血溅天穹

    一场宇宙时空风暴,掀起一段血溅天穹的强者之路!神秘的无字碑.....神秘的《天穹九变》,无限位面,无限恐怖,一切的一切,从这里开始,我是秦天,我以我血溅天穹!
  • 玉凰楼主

    玉凰楼主

    玉凰楼,由各个世界女主组成的圣地,绝世唐门的唐舞桐,斗破的萧薰儿,酒神里的陈思璇,神印王座中的圣采儿,天骄无双里的杜薇薇,我的美女总裁老婆中的冰山总裁林若曦,火力全开的小龙女,黑化完全的赵敏和周芷若,穿越来的大明星沈映梦,重生过一世的天颜女尊。。。。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玉凰楼主。一个不能修行的玄幻世界,严铮带着一个可以带着可以连通各大玄幻世界的时空好友群来到这里,有着一个神圣的使命,将这个世界打造成真正的玄幻世界。可是这个群只能交流,这么破,幸好本世有着五行绝世之灵,三生石的祝福让好友群有了让主角穿越的能力,浑世镜开启魂穿方式,圣人言书让集体穿越不再是梦。。。。。。
  • lovelove:拽拽恶少

    lovelove:拽拽恶少

    爸爸在12岁出车祸死了妈妈独自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可怜的家…一个意外她救了他这个恶少不但不感激反倒把她囚禁在身边这算个什么事“陌少你喜欢我啥?我都改不行吗!”“可我只想要你”他嘴角微微上扬痞痞回答全文暖心1v1欢迎入坑~~
  • 天魂武尊

    天魂武尊

    三十岁平平淡淡,没钱、没房、没车、没老婆,“屌丝”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自持这一生没干过什么坏事,扶个老人竟然被讹上了。好吧!既然是屌丝,没钱咱以死明志总行了吧。死了?嗯是死了···尼玛!穿越···好吧,我认了!什么?是个无父无母的弃婴?还是废物?“老天,我XX你大爷!”巅峰宗门一夜政变,沦为二流,看后人如何崛起之路。功法等级划分:人、玄、宗、灵、圣、神。丹药等级划分:下、中、上、地、元、仙、魂。异魂等级划分:人魂、鬼魂、妖魂、魔魂、天魂。玄脉阶级:(玄境)破体、固髓、凝元、化羽、幻境。(魂境)渡魂、丹魂、真魂。(天境)力天、回天、重生···
  • 少女封灵师:校园诡谈

    少女封灵师:校园诡谈

    封落霜是落英高校的新生,在进入落英高校后,一件件离奇诡异的事情在她的身边上演,红杜鹃林里的凄凉歌声,恐怖阴森的死亡之信,真实诡异的梦境……她从不是爱管闲事的人,可她不理会这些诡异之事,而这些诡异之事却自己找上她,极阴之身,血月吸引,天生紫瞳竟是灵眼,封家竟是封灵世家,她的职责所在,家族的恩怨所在……一切的一切,当查出源头的时候,事情的真相到底会扯出怎样的事中事……
  • 战神联盟之轮回星系

    战神联盟之轮回星系

    自己去看看呗。。。。。。自己去看了,就知道里面讲的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