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3300000017

第17章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2)

在第二卷中,他强调归纳法的科学意义,认为必须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最大限度地收集材料(完全归纳),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具有表、缺乏表、程度表或比较表)。分析实验数据,排除一切非本质的因素,最终得出实验的真实结果,为人们把握自然提供本质的认识。他教导科学实验者,既不要做只会收集材料的蚂蚁,也不要做只从自身吐丝结网的蜘蛛,而要做既采集又加工的蜜蜂。

他以对热的讨论为例,详细地讨论了收集、整理经验事实的过程,并从中得出一套原理方法。他说我们应该把收集到的事实安排成三个表,第一表是“本质和具有表”,收集一些肯定的实例,如具有“热”的性质的实例,像日光、火焰等;第二表是“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如一些与热的实例相似、但不具有热的实例,如月光等;第三表是“程度表”或“比较表”。他认为,在这三个表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理性的工作,我们就可以得出关于“热”的性质的一般原理,即“热”是通过磨擦产生的。培根认为获得知识的方法是他称之为《新工具》的归纳法,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

1.广泛收集事实,作为归纳的基础;

2.把收集的材料通过例证列表,整理感性材料;

3.进行归纳,把一切无关的、非本质的东西除掉,留下肯定的、本质的东西。

他认为归纳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跳跃地而是逐步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他反对那种从经验材料一下子飞到最普遍公理的认识方法。

培根所创立的实验科学思维方法,为近、现代实验工作者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模式。直到今天,“由实验室中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形成结论——通过实验方式和设备功能的逐步放大——最终再按实验放大结果投入工厂生产,使之转化为巨大生产效率”的方式和模块,仍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核心和支配的作用。西方近代哲学一开始就特别重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以及认识的对象自然界,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和欧洲大陆的理性论哲学是一致的。为了开辟人类认识自然的道路,这两派哲学还都很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培根的哲学方法论思想比较突出地反映了西方近代哲学的精神,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知识就是力量。

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

思想中的疑心就好像鸟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和忧郁。

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败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

人在身体强壮的青少年时所培养成的不良嗜欲,将来到了晚年是要合并结算总帐的。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

思想智慧

弗兰西斯·培根作为一个科学哲学家,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是以新唯物主义哲学指导科学发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最早认识到科学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人。

弗兰西斯·培根是个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在科学事业上他没有从事某一项具体的研究,但用他自己的话讲,他要做一个科学上的哥伦布。他在1605年出版的《学术的进展》一书中,主要阐述了这种观点。在这一观点的主导下,培根从哲学原理出发,深入地研究和论述了科学的方法问题。首先他明确指出,科学的目标是用新发现和新发明来改善人类的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的突出特点之一。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

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反对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主张双重真理说,强调发展自然科学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自然是物质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能动的,人类掌握知识是为了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他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感觉是可靠的。培根的哲学思想与其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沉重的打击。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向,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的。其思想进步一面,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对发展科学的要求。但他的学说中也充满了神学的不彻底性,如认为有“理性灵魂”的存在等。他不同意在科学方法上使用数学和演绎法,他的这些观点对机械唯物论有很大影响。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培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在他的一生中,虽然有繁杂的事务分心,可他在写作上从来没有懈怠过,他一生写下了不少光辉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是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论说文集》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在这本书中的他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如:

“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

“思想中的疑心就好像鸟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和忧郁。”

“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培根还认为读书有三种功用,即怡情、博彩和长才。

培根在求知法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可。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书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培根这一段对读书方法的论述可以说是他在知识的海洋的游泳术。他的这一段话,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尝”、“吞”、“嚼”。所谓“尝”,就是选读,择其要者,浅尝辄止,不通读全书;所谓“吞”,就是狼吞虎咽,泛泛浏览,知其梗概,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要点,就可以了;所谓“嚼”,就是慢嚼细咽,反复精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培根的这套求知方法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和读书求学的经验总结。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散文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他仍旧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就智力方面说,培根是伟大的;就道德方面说,他是很弱的。他的人格是多方面的,他的天才不限于一隅。他是法学家、政客、科学家、哲学家、历史家、又是散文作家。对于这样繁复的性格与才能要下一个总评是很难的。同时他对于神学和教会中的情形也是一个很有兴趣的探讨者。他也曾写过这样一句语意双关的话——“对隐藏的诗人要厚道些”,这句话是“培根派”所特别注重的。这句话使我们疑心到他大概对于作诗也颇有尝试,其诗作或不限于两篇宫剧。简单说,培根是拿整个的学术为他的领域的。总之,弗兰西斯·培根作为哲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文学家。

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圣奥尔本斯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趣味链接

培根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女王时,仅有5岁半。一天,女王在培根家的橡树下偶然遇到做算术题的小培根。女王风趣地逗他:“我的小掌玺大臣,你几岁了?”培根回答:“我吗?比陛下的幸福王朝小两岁!”小培根从容回答完毕,然后埋头做自己的算术题。女王顿时十分惊讶,随后弯下腰,仔细地端详这个孩子。老培根见到这个场景,急忙揪住小培根的耳朵,勒令孩子给女王下跪请罪,并斥责儿子:对待女王怎敢如此大胆无礼?

女王急忙喝住了老培根,面对前呼后拥的随从大声说道:“倘若今后大不列颠王朝的孩子皆能像这个小孩子一样有才气、有头脑,英国何愁不强?”

同类推荐
  • 巴金 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巴金 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巴金和郭沫若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伟大的犹太人(上)

    伟大的犹太人(上)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作为新近崛起的中国首富,以独特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方式获得了巴菲特的青睐。半自动化代替自动化,规避专利,无一不体现了他的这独特的创新方式。本书以案例加启示的体例深入挖掘王传福独特的创新方式,力图再现王传福及比亚迪的成长与辉煌,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热门推荐
  • 第六根弦

    第六根弦

    /错过的岁月,是你无法的割舍,而我只是你离去时的一首歌;时间像是一轮飞跑的风车,风中丝丝掠过隐藏的不舍,手中的勾勒,是你如墨的音色,我追忆你挥琴如雨的那首歌;想念如离歌,离去又归了,我等待不尽是你归来的夜色;想念如离歌,离去时醒了,我离弦唱歌只为盼你在屋舍。/”--摘自小说中原创歌曲《离歌》五音大陆--宫、商、角、徵、羽五大宫,每一宫都有变换迷离的音乐,而且有真实的音乐作品在里面!一弦掌握死,二弦掌握生,三弦掌握悲伤,四弦掌握快乐,五弦掌握自然,分别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只有你这六弦,是属于未知的力量,也有传说它掌握着天人合一,如果六弦同在,它便能掌控天地间的节奏,使得六弦合一,发挥出无所不能的力量!
  • 教你如何追女生

    教你如何追女生

    教屌丝如何追女神,没有其他用意,看完此书,追女无愁。
  • 王者风范,天才少女

    王者风范,天才少女

    前世的第一帮派“璃冰”的帮主一一陌馨玥,是特工,也是医学界最顶级的毒医。有朝一日,她穿越到一个以武为尊的大陆,什么!说我是丑八怪,那这个世界谁还有漂亮,说我是废材,来来来,咱们认真谈谈
  • 疑云学校

    疑云学校

    人生如棋局,不过是场游戏,但如果你遇到的是接踵而至的凶局、诡局、危局、死局呢?丝丝入扣、层层揭谜,水底缠绕的长发、镜子前被剥去面皮的少女、凶厉诡异的海豹人、地下室里的莫名黑影......夏日里带给你彻骨阴寒。深夜读书,能听到的只有你砰、砰的心跳…………
  • 小儿心腹痛门

    小儿心腹痛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拾缘泪

    拾缘泪

    所谓眼泪,它既是大雪溶化所带来的温情,又是大雪融化时倍感的无情。一只灵猫,美灵改变了懦弱孤独,美笑的生命运势。她需集齐五个界的五滴眼泪变成超能战士,后来......神王子冷离与妖王子邪红深爱着她,最后......一直作对的冷离与邪红,竟是亲兄弟!一场孽缘,造成妻离子散,反目成仇,家破人亡。
  • 刑罚于天

    刑罚于天

    逆天这玩意,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天不允公,刑罚于天
  • 遗世——九洲

    遗世——九洲

    这是被遗弃的大陆;这是黑暗的世界;这里,唯有武道,才能纵横!且看这乱世,几人称霸;几人称王!
  • 影的告别(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影的告别(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学园默示录之终结

    学园默示录之终结

    “丝凯伊!”巴隆将装甲喷射装置中所剩的能量开到最大,直直地冲向前方的女子“轰——”一发炮弹突然落下,在山崖上扬起阵阵尘土......Ps:此文不是后宫文,不喜者慎入PPs:每周日十点半左右更新,双休日和节假日看情况多更,工作日至少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