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见名医远道而来,爱丹心想,她的病这下有救了。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听凭先生把脉问话,作最后的判定。
王先生望闻问切有条不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也察得仔细,又要来先前的处方看了,半晌无语。白永和表面平静,但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手心和额角沁出了冷汗。爱丹也在犯疑,说:“先生,您看我这病还能不能治?”
非深思熟虑不贸然表态,是王先生的一贯医风。而等待“断案”的病家,总是心提到嗓子眼听候“宣判”。王先生历练既久,还能不知道白永和夫妻此时的心情。就笑了笑说:“依我看,三少奶奶的病暂无大碍。”
白永和盼望的就是这句话,只要有救,就是上天捅窟窿,下河捉王八,他都在所不辞。所以,此言一出,提到嗓子眼的那颗心霎时就有了着落。他问:“先生见多识广,医术精湛,依您之见,她的病是如何得的,又如何下药?”
王先生说:“待一会再给你说。”
爱丹见先生有意回避她,就少气无力地央求道:“先生,有话请讲,不管好赖,我都能担待。”
王先生看了眼白永和,白永和点了点头,示意但说无妨。
王先生便打开了话盒子:“三少奶奶肌肉消瘦,往来寒热,皮肤甲错,饮食不思,且脐下偏右有块,推之不移,按之疼痛,经水不来。依我看,皆在一个‘气’字。前医以血枯经闭治,专用一派通经行瘀之药,不但不能奏效,反而加重了病情。脉象寸关弦硬,尺中稍紧,病得之有所欲而不遂。”
“哦,原来是这样。爱丹,先生说得对吧?”白永和似乎有些明白——是爱丹想他想成这个样子,脸上便荡漾起幸福的微笑。
爱丹想,你只猜对了一半,那致命的病根,只要我不说,你哪里会晓得?她苦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王先生又说:“《素问》有言,二阳之病发心脾,致心气不开,脾气不化,则水谷日少,血乏来源矣。至于脐下积块,大抵因气郁血滞,或外因风寒,内伤生冷,凝结而成有形之病。”
爱丹听先生这么一说,句句在理,字字中的,不愧是医林高手。但她还是没有吭声,只是静静地听王先生剖析病情。她想,病根找到了,还怕治不了?
白永和没有想那么多。他把王先生说的“有所欲而不遂”,简单地理解为害上相思病,心里怪痒痒地受用。而没有往深里想,探讨“气”从何来、郁在哪里,便单刀直入地请先生下药。
王先生四十开外年纪,身材修长,眼睛深邃,面容清癯,嗓音清亮,谈吐儒雅。他边开处方边说:“大抵十妇九郁,能治郁就抓住要害。三少奶奶症状虽多,总以解郁健脾为先,先以逍遥散加减试试。”
在王先生的调养下,爱丹有了食欲,长了精神。王先生继以温经汤和桃仁桂枝汤加减,循环服之,寒热皆退,病有转机。又让白永和每日带上爱丹出外散步,锻炼体魄,帮助消化。伺机再投以归脾汤、双和饮,数药交替服用。身体一日强胜一日,粗糙的皮肤渐渐滋润,颜面也有了光泽。最让爱丹欣喜的是,消失多时的“身上的”又悄然而至,生儿育女有指望了。掐指算来,王先生来永和关已经兼旬,要不是白永和极力挽留,也许此时已经踏上回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