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颁布新法,着实是一件大事,因为自古以来天下万民万物皆是皇帝的私产,理论上没有一个人拥有自主权。
其实武曌这一条规定有很大的破绽,隶属于皇帝的子民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主宰,何来对财产的所有权呢。
其实武曌明白这个道理,不过当时大家并没有这样的深刻认识,这条法条最主要还是为了鼓励百姓创造财富的。
相对应的,同时就是之前对税收和徭役的改革,其实自初唐以来,徭役便已大大减轻,虽然李世民平定边患也打了不少仗,可相比隋末唐初的战乱要减轻了许多,而且都是对外战争,打起来也名正言顺。
而修建大型工程,李唐吸取隋炀帝的教训,没有进行这样巨大规模的建设,而且前人已经兴师动众地修葺过了。现在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隋炀帝虽然劳民伤财,好大喜功,可他修建驰道、开凿运河,其实不能否认是利在千秋。唐朝有点坐收渔利的意思。
而自从武曌迁都洛阳,自己又得了天空,扶摇直上九万里,原本辉煌的大明宫就成了后宫嫔妃的养老院,当然还有太子坐镇。
可是武曌实在是太长寿了,大大超过了当时的平均年龄,从前居住在宫内的人等多已西去。这一座巨大的宫殿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喧闹,转而寂静。
这样一座建筑就这样荒废了,实在是可惜,时任宰相的狄仁杰曾上书问询。武曌决定皇室宗祠迁往大明宫。
大明宫兴修于贞观,成于高宗,气势恢宏,且原本为皇家宫宇,如为他用,不和礼制,今作为宗祠,不仅物尽其用,也同时显示了对历代先皇的尊崇。而且最主要的,祭天祭祖一直是头等大事,可为了这些难免劳民伤财,多兴土木在这些事上实在是不必要的浪费,武曌这点很清楚,可时人并没有这样的认识,此举无疑两全其美。
同时,将这宫宇仅仅作为祭奠场所还是有些浪费。于是朝廷准许各地藩王以及功臣之后,可于祭奠时在此居住。各路藩王年迈也可到此闲住,彼此叙旧。
此举不啻是无上的恩典,原本皇家园林现在也算是对外开放了。
原本居于宫中的太子,性格充和,不理政事,反倒是对文学诗话情有独钟,因此在宫中曾创立文学馆。其实唐时文学馆很流行,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创建,只不过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李显的这个则比较纯粹。
武曌对于文学馆也予以保留,因为大明宫改为了宗祠,武曌将修史的工作也一力委派给文学馆,交由太子督办。
这样,虽然武曌迁都也营建了万象深宫不免劳民伤财,在大明宫这一边也是同时节约了人力无力,两下抵消了。
武曌出于本意是希望尽可能减少徭役,她懂得轻繇薄赋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