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犯了,大唐虽然在中原横扫六合,可始终有一块心病,那就是突厥。
突厥可是大唐的“老朋友”了,在大唐建立之初,根基不稳时,突厥就曾来犯,也是在李世民主持下化险为夷,可惜迫于形势,不得不向突厥称臣纳贡。
不过突厥还是比较好应对的,因为他们图财不图命,说白了,突厥基本就是一个强盗团伙。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对土地没有农耕民族那种信仰般的珍惜,再者他们也不事耕作,要这些水草不肥的土地没有用处。所以,唐初在武力不足时采取的对策就是委曲求全,花钱买命,有些丧权辱国的意味,可保证了李家的统治。
这一次,突厥来犯,李渊也曾想以此为法。
可这一次亏了没有这样做,因为此次突厥可是举国而来,真若打起来只怕是要出事的。
为什么呢?军心不齐,兵甲迟旧,本来统领三军的天策上将、十二卫大将军升坐中军帐,居然无人主动请缨,帐内弥漫着厌战和懈怠的情绪,再加上李渊派来的副帅齐王李元吉的冷嘲热讽,更是雪上加霜。
这是李世民的大危机,可又何尝不是大唐的大危机呢?!
人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马蹄铁效应”这样说: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
谁知道如果经历了这场身处劣势的大战后,大唐是否还能延续他的国祚呢?也许会步大秦的后尘二世而亡呢。历史的蝴蝶一蒲扇翅膀,没人敢说自己能预测未来。
万幸,李世民为了他自己在这时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在进退维谷的困境下,他铤而走险,并且真的成功了!
此次入侵,颉利可汗亲自将兵挂帅,举国来袭,可谓是来者不善。颉利可汗是突厥族,名阿史那咄苾,继承父兄基业,娶后母隋义成公主为妻。要说人家也是蛮开放的,就是不知道颉利可汗有没有个叫阿史那沙苾的兄弟什么的。
此次他携突利小可汗一并来侵,本是十拿九稳,可变数却出在了突利身上。
突利是颉利的侄子,颉利兄长处罗可汗的嫡子,可惜突厥不像中原,突厥人是兄辞弟继,所以可汗就没有突利什么事了,只能领一支小部落,做个突利小可汗。可即便如此,因为在地方事务中处理不当,突利的小可汗位子也坐得不是很牢靠。
李世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使用了离间之计。之前曾经主持过与突厥议和事务的李世民,在私下曾与突利行了“香火之盟”,等于结为兄弟。李世民帅仅百骑来到突厥阵前,当着颉利可汗的面将与突利结盟之事说出。
颉利可汗疑心侄子,而突利却仿佛哑巴了一样默不作声。这下颉利可汗疑心更甚,这要是让侄子捅了刀子就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