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B·亚斯达的事务所。亚斯达开始时并不喜欢这个年轻人,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来。也许是他钦佩他的雄心和勇气吧,俩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华卡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又过了两年,这个青年成为他做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拥有者。后来他又成为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智慧锦囊
其实,每一个人总是在有意无意地与自己期望成为的人相比较,榜样对一个人的成长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总会寻找自己的榜样,并以之为参照,规划自己的理想和生活。这些榜样可能是现实中的具体的人,比如优秀的同事、出众的亲人或者时代的精英,也可能是参照现实中的人在自己的心中设计而成的理想人物。榜样可能就是一个人的预期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会把自己和榜样进行比较,如果接近了,会对自己的努力形成正向强化作用。
而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则根据自己的愿望。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相应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因为这样可以获得优越感。这的确很值得自慰,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
要和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困难,就是要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如此。
与贤者为师
让交朋结友有助于博学多闻,让交谈有助于互相教益。要以朋友为师,要让学问的用处和交谈的乐趣有机融合。要乐于和悟性高的人为伍。只有这样,你说出的话才会博得听者喝彩,你所听到的话才会使你多识多闻。一般情况下,是我们自己的兴趣使我们接近别人,所以,这种兴趣是高尚的。明慎的人常常出没于儒雅之家、豪杰之门,这是发挥英雄气概的舞台,而非沽名钓誉之宫。有的人以学问渊博、判断精到而闻名遐迩,他们以身作则,与人为善,饮誉天下,他们和志同道合者一起构成了一个智慧超群、风流倜傥的学园。
《智慧书》的智慧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不交这样的朋友,就交那样的朋友;不交好朋友,就交坏朋友。而交友如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交了爱吹牛穷聊的朋友,便难免陪着他云天雾地、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话匣子”;交了爱玩爱闹不学无术的朋友,少不了一起去游游逛逛,打打闹闹,久而久之,自己也可能成为不求上进的浪荡鬼;交上了学友,谈的是学习、学问,交流的是知识见闻,久而久之,自己则可能潜移默化而好学不倦,追求起真知,这样从中得益就无可估量了。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以贤者为师,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好处。
交学友的第一个好处,是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友交谈,必少不了“学”,学友到了一起,对于学习问题,对于知识的探求,必然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通过相互启迪感染,许多自己闻所未闻的问题有所闻见了,许多自己不甚了了的问题得到澄清了,许多自己看错了的问题得以纠正了。
结交学友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对学业精研细议,有利于事业的长足进步和成功。历史上,一个学者有了一定的学术基础,经过学友的促进、帮助,因而获得更大成就的事是屡见不鲜的。
智慧故事苑
故事一:
我国汉代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天文学家张衡是世界科技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张衡的成就,与他有一批好学友关系极大。张衡在青年时代便与马融、窦章、王符、崔瑗成了知己朋友,他们都是当时极有才华的青年,尤其是崔瑗,很早就学习过天文、数学、历法。在与张衡交往中,经常一起研究问题,交流心得,对张衡启发、帮助很大。张衡后来在天文学、物理学方面的伟大成就,与学友崔瑗是密不可分的。
故事二:
三国时创造了指南车和新式丝绫机的马钧,也曾得到过好友傅玄的大力支持。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曾写了《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水利方面一本有一定科学价值的书。顾炎武之所以能写出这本著作,与他的朋友耿橘有很大关系。耿橘是个对水利很有研究的人,他在做常熟知县时,先后开浚了福山塘和奚浦,还写过一本《水利全书》,对于如何根据地势高低来决定蓄泄,如何根据水系来进行开浚,都有周密详尽的规划。这些都给了顾炎武以启发。没有这位好学友,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就很难问世。
智慧锦囊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科知识的突飞猛进,新的学科以及各种边缘科学的出现,使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单凭自己一个脑袋,一双眼睛,即使辅之以发达的电脑,也是很难把最新的科学成就一一学到手。尽可能地多交些学友,对于我们接触多方面的信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知识,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知识结构,无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即便如此,我们对现代信息和知识的占有仍然会远远落后于急速发展的现实,但这总归比独学独思、孤陋寡闻要好些。
有鉴于此,在今天,多交学友就显得更加必要且重要。俗话说:“玻璃与金子相会,便有宝石的光辉;愚人与善人接近,也同样会变得聪明。”我们广交学友,把许多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我们自身的发展一定更快,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嘴快的人很容易失败
与敌手谈话,要审慎;与其他人谈话,要有尊严。话出口容易,但收回却永不可能。说话如写遗嘱,言词愈少,争讼愈少。小事上注意谈吐,遇大事时即能应付自如。秘密具有神圣的感觉。嘴快的人很容易失败。
《智慧书》的智慧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处世经验是:多看多听少开口。
这条经验不仅对年轻人有用,对任何一个指望混得好一点过得开心一点的人都同样适用。
那么,多看,看什么呢?
看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
假如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得把自己的精气神全部融入其中,弄清各种人和事的现存状态与变化规律,久之,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变得跟局外人大不一样了,达到“神知神觉”的境界,这样你就有了一双慧眼,能随时发现有利于事业成长的机会。
比如,你想做一个作家,那么,你看见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妨构思一番,如何把他们写到作品里去。这样,你就有了绵绵不绝的灵感。与此同时,你的社交圈也围绕着文化人拓展,以了解文坛的最新动向,免得别人已经将作品写出来了,你还去花一年半载写一个过时的东西。这样可确保你的作品始终有新意。
假如你想做个生意人,方法也是一样的,思考每个人、每件事跟自己的生意有什么关系,并以生意人作为主要交往对象。久之,你的智慧将是“金光闪闪”,你将发现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
当然,一开始你很难看懂周围的人和事,也看不见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但是,没有关系,多看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意识,使大脑进入激活状态,这样感觉会敏锐得多,对机会的嗅觉一定远胜常人,迟早必成为人群中的领跑者。
多听,听什么呢?听别人的经验之谈。
老于世故的人说:“一天学一个乖。”向谁学乖?当然要向那些过来人学乖。一个人的经历有限,即使时刻留意,见识也有限。如果有一双谦逊的耳朵,愿意听听别的见解,那么,你就能将别人的见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为什么要少开口?它基于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当你急于开口时,就没有心情去多看多听了。
第二个理由是,一个人说得越多,他的浅薄无知就暴露得越多,他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视了。一个说话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
俗话说:“爱叫的麻雀不长肉”,在人群中,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最不可能受到重用,很难有什么出息。
智慧故事苑
唐朝开国第一名将李靖性情非常稳重,与他在战场上尚奇、尚速、尚险的风格完全相反,生活中他可是个稳健的人。他遇事总是思之再三,谋之再四,绝不冲动地做任何一件事,在他生平中,未尝有过后悔之事。时间长久了,他便养成了好静思的习惯,闲休无事时,别人高谈阔论、谈笑风生,而他却整日静思,不置一词。
李靖不善言辞,他是实践家而非演说家。每次上朝时如果大臣之间发生争论,他总是一言不发。与宰相们议事时,他也是听得多而说得少。每闻人言,便先在心中掂量此话的分量与是非,若以为是,他便不再言语,因为多说也是无益;若以为非,就指出对方错在哪里,言简意赅总比言之无物要强。
李靖这种风格,使他在朝廷中树敌很少。当然,皇帝欣赏他,他不必惧怕谁,可他从不利用这点。当然有时他也会无意中惹恼一些人。李靖不好与人争,但认准了的方向不轻易回头,办事讲究原则。
征讨突厥时,他开罪于御史大夫温彦博。李靖大军横扫漠北、击破突厥之后,奏凯还朝。接踵而来的,本应是表彰、封赏,却未料兜头便是一盆冷水:温彦博弹劾说:“李靖的军队,没有军纪,缴获突厥的珍宝,都散失到乱兵之中了。”
不管事实怎样,唐太宗闻知此事十分生气,他即刻召来李靖,怒斥于朝堂之上。李靖并不知情,可他无力自辩,惟有叩首谢罪。天子盛怒之时忤逆,无异于拿身家性命开玩笑,李靖只有等待,等待唐太宗平息了胸中怒火,再作打算。
几天后,唐太宗展颜对李靖说:“隋将史万岁击破了达头可汗,有功不赏,反以罪被杀。朕绝不会如此做。应该赦免你的罪过,记住你的功勋。”下诏授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一千匹,增封食邑共五百户。这已经是照常的封赏。又不久,唐太宗干脆挑明了向李靖道歉说:“从前有人谗害你,现在朕已明白,你不要介意。”
由于少言寡语,谨慎从事,李靖的后半生基本上是平安的。贞观八年,李靖已64岁高龄,他患足疾上表请求辞官养老,言辞恳切动人。于是皇上准他告老还乡。
智慧锦囊
总之,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凡有道德者,不可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我们绝对要少说话,尤其是有经验丰富的陌生人在座时。因为如果说多了,便是同时透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本身不是金,只是一个炼金的过程,将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折,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后,才谨慎发言,这样,他给人捧出来的总是金子,自然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人,因而受到重视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