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商朝而始,便有行商坐贾之说。然而直至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掮”之称。
“掮”者,手提肩扛是也。
然而,老头子所说的却不是表面上的这层意思。他所说的“掮”是那种手眼通天之政客,或是发乱世横财的滚刀肉。
而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吕不韦,这位攻周赵,兼墨儒,合名法的秦相。
起初,这位秦相只是阳翟的一位商人,不过干着的便是上面所说的“掮客”之活,夏日屯皮,冬日藏舟,来往各地,做着低买高卖的生意。直至有一天,这位游商在邯郸碰到了被作为人质的子楚,他为“掮”的人生才算真正的开始。
他先是以“助为子嗣”的话语,换了子楚的一个“请分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而后又以千金贿赂华夫人周围的人,帮子楚换了个秦王继承人的身份。
然后这吕不韦又把自己搞怀孕的一个舞女献给了已经是秦王继承人的子楚,生下了后来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而自己也被奉为秦相,食邑十万户,并召门客著有《吕氏春秋》,开创杂家,并被尊有“吕子”之名。
“千金掮天下”,这在历史上,或许是绝无仅有的事,所以后来有些“掮”就将吕不韦做为始祖。
这“掮”发展至今,又如同黄门中人一般,有了各式各样的流派,这其中有那种靠官脉走官路的“官掮”,靠钱脉走商路的“商掮”,也有靠地方势力走私路的“黑掮”,也有走官商两路做权钱交易的“密掮”,上述的这些都是在“掮”中属于上层,有能力,有地位的人物。
而除却这些上层中人,在民间也有各式各样的“掮”,也就是最开始所说的发乱世财的“滚刀肉”,与上层靠走关系和官场的“掮”不同,这群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能耐。
就拿这其中的“路掮”来说,找的就是镖局和官家的道。
这群“路掮”平时混迹在赌场妓院市井之中,有钱就吃喝嫖赌,丝毫不知节省为何物。而每当手里的钱花个精光时,这些人就穿个短裤,披个短褂,然后光着脚找个官道中间一趟,闭着眼等着镖局和官家的人马到来。
市井百姓见到这情形,一般都会从身边绕过去。但是镖局和官家这种大阵仗的一来绕不过去,二来要脸面,三来也懂规矩,所以行到跟前,就会停下来,按着规矩唱诺。
“亮盘走四方?”
这是一般镖局或者官家说的,意思是这大白天的要赶路,能行个方便吗?
“迷目空肚走架!”
这话的意思就是我现在呢肚子是空的,饿的眼睛都睁不开,只好拿骨架子给你们铺路让你们走了。
“黄白?”
这是镖局或者官家反过来问价呢。
“车直一钱,马架钱五!”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一辆车子碾过去就得一钱银子,一匹马踩过去就是一钱五分。
话到这里,这场面话就算是过完场了,接下的就是“过活”了。
首先是这“路掮”自己四仰八叉的把自己摆在路中间。然后呢,或是官家或是镖头取出要“过活”的纹银放在这“路掮”的额头上。待放稳当后,这官家或者镖头就赶着后面的车架马架从这“路掮”的身上碾过。
由于过活的规矩是“迷目”,也就是说自始自终这“路掮”都得闭着眼。所以他看不到要从自己身上“过活”的车架到底是空的还是满的,是载货还是运人。
一辆车架或者马架从身上轧过,运气好的话遇到一车衣物,就如同空车一架。运气不好要是一车的铁器,成千上万斤的车子从胳膊腿上一过,有时候都能听到骨头被压碎的响动,然而就算是这样,也得让这车架走完人摆放的纹银的车架数。
而在这“过活”的过程中,整个人都不能叫唤或者抖动,一旦是喊出声或者额头上的纹银掉到地上,这活算是白过,钱也会被收回。
这“路掮”得一直数到过的车架数够这额头上的纹银数了,这时便会喊一声:“行架万里,一步平川!”
喊完这声,不管腿断没断,都要想着法子站起来,“过活”这一套才算是完,而后官行官道,镖走镖路。而“路掮”则拖着身子找自己的法子把一身断了的骨头接好,把错位的器官回位后,修养生息一段时间,而后再次混迹于市井和官道,周而复始的干着同样的活计。
而老头子嘴中的“酒掮”也和这“路掮”一般,同属民间“滚刀肉”,只不过“酒掮”相对来说干的事情就要文雅一点,甚至可以归功到文斗之中。
这“酒掮”呢,来钱对象也是官家和富商,只不过和前面所说走官路的“官掮”和走商路的“商掮”不同,“官掮”“商掮”为的是“共恩”,而“酒掮”呢,为的是“解怨”。
俗话说:下流社会论红刀子,上流社会论嘴皮子。
所以每当这上流社会由于财路或者权路有所冲突的时候,就不会像下流社会一般真刀真枪的撕破脸面大干一场,而是不管心里愿不愿意,哪怕吃点亏,都会找个台阶下。
但是都是有头有脸有身份的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们又不会像普通人一般见面吃顿饭,认个怂,然后自罚三杯了事。
所以这时候,他们便会各自寻一个“酒掮”,用一种比较文雅的方式“斗财斗酒”,来争个面子上的过得去。
这个过程呢也不复杂。
首先呢,这有恩怨的两家会寻一个中间人,找一个饭馆,依次摆座。待宾主落座之后,这个中间人先会出来讲几句“怨不过夜,和气生财”之类的场面话,话里话外先把话说开。
接下来,有恩怨的这两家表面上就会装作冰释前嫌,一团和气的说几句过的去的话,互表一下歉意,这场面上的事就算是完了。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有一半的可能就是吃了亏的那方认个倒霉,不再追究,然后在吃完这席饭之后,另一方也识趣的把账一结,这事就算真的过去。遇到这种情况,那就基本没“酒掮”什么事,自己该吃吃该喝喝,然后等完事了拿点赏钱走人。
但是如果吃亏这方非要争口气,那这事情可就不像上面那么简单了,而且争这口气的过程和“路掮”过活一样,也是有规矩的。
“门庭贫寒,唯藏浊酒千坛,以尽谢罪之礼。”一般是觉得自己吃了亏的那方的话事人说这话,表面上是谢罪,而实际是在问罪。
如果这时候,另一方来一句:“其罪在我,且留酒舍中,明日必要叨扰,到时一醉方休!”那么另一方服了软,而且许诺道歉,面子上已经赢了,其他也就无所谓了。
可如果另一方要是来句:“欲要尽兴,千坛何够?我再添他千坛,来个一醉方休。”
这话一出,这就算是谈崩了。这时候中间人就会告个欠,找个借口离开,以免一会有了冲突自己面子上划不开。
待中间人一走,恩怨两方主事人一个眼色,底下的下人就会把先前准备好的大坛的酒给搬出来,摆到桌面上,然后各自拿出个海碗来给倒满。
“劣酒一樽,以敬海量。”
“承蒙不弃,何不对饮!”
说过这两句场面话,两家主事人互拿对方斟好的酒,先把这第一碗酒干了。
待把海碗放下之后,下人们再飞快地过来给满上一碗,这时候就轮到“酒掮”开喝了。
“在下有一胞弟,乃好酒之人,特来讨教足下美酒。”
“恰巧吾侄亦为爱酒之人,怕是英雄相惜。”
这话中的胞弟或贤侄便是所带的“酒掮”,听到这话后,便开始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往死里喝。
所谓的拼酒完全就是拼钱的过程,为的就是在面子上压倒对方,虽说这用的酒不是那种窖藏数十年的佳酿,但是毕竟度数在那里,往往也价格不菲,甚至有时一坛酒下来,就赶上普通平头百姓一年的收成也说不定。
不过,无论这酒昂贵与否,对于“酒掮”来说都是一回事,他们只负责一碗接一碗的往下喝,一直到一方备的酒喝干或者是一方的“酒掮”撑不住为止。
无论是哪种情况下来,喝了的酒十坛八坛是准有的,这么多酒要是都装在肚子里,那肚子绝对炸了不可。而想要上厕所,那自己和主家的面子上都挂不住,怎么办?下面说的办法就是做“酒掮”这一行的精髓。
一个“酒掮”合格与否,不是看他的肚子有多大,能有多大的酒量,而是在他能多快把喝下的酒转化成汗液从身体排出来。
合格的“酒掮”从第一口酒进嘴,额头上就开始冒汗,而后在这斗酒的过程中,全身就如同蒸桑拿一般,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外冒,基本上就是酒从嘴里进多少,汗就从身上冒多少。所以“酒掮”为了掩盖这一点,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都会穿个大棉袄,每次斗酒完后,这棉袄少说都重个十来八斤的。
而之所以可以酒一进口就能变成汗液排出,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项绝招“捂汗”。
一个“酒掮”从入这行开始,每到夏天就得开始练这一“绝活”了。大热天的,先穿好用特制的药水泡过的大棉袄,然后一个人钻到厚棉被中,把自己从内到外包的严严实实,一点气都不漏。
而后呢,就躺床上,用嘴叼住一个连有酒缸的牛劲管开始啜,因为嘴上和喉咙一直在发力,所以没一会就会出汗。
这身体一出汗呢,先前泡过的药呢就会从这汗孔里进去,这些药呢又都是中药中那些刺激发汗的那些,所以就会和先前斗酒一般,酒从口进,汗从身出。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捂下去,“酒掮”的汗孔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且身体即便是不再捂着也会和先前斗酒那般汗不停的出。
而老头子想要说的能把这皮袄卖出去的法子,就是靠这种“捂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