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品质在厄运中彰显,恶劣的品质却在幸运中暴露。——培根
【学海泛舟】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培根的初衷并不是用他的才学为文明事业添砖加瓦,而是期望仕途腾达。然而命运似乎要捉弄这位踌躇满志的贵族子弟。在他19岁那年,父亲一病不起,年轻的培根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被人抛弃的人。
为了能出人头地,他费尽了心机。终于找到了一个值得投靠的人,那就是他姨父的政敌,女王的宠臣艾塞克斯勋爵。在23岁那年,培根出任英国下院议员和艾塞克斯勋爵的私人顾问。他过着放荡的生活,因挥金如土,被债权人送进了监狱。当然,又是他的救星艾塞克斯把他从监狱里领了出来。
然而,艾塞克斯勋爵突然之间失去了女王的宠信,政敌们要以叛国罪审判艾塞克斯。从艾塞克斯那里得到好处最多的培根,见风使舵,摇身一变,竟然主动要求参加起诉。法庭上,艾塞克斯做梦也没有想到,曾榨取了他难以计数的财产的培根,竟然指控他阴谋篡夺王位。培根的演说使群情激愤,法官以不容辩驳的事实判定艾塞克斯死刑。
56岁时,培根才如愿以偿,当上了他父亲曾经当过的掌玺大臣,次年任皇家大法官。年岁的增长,并没有使他的品德有什么改变。很快,他又因受贿、舞弊,被投入监狱。出狱后,他才看透名利权势和浮华的生活,隐居家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实验、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
培根的一生,也应验了他自己的一句话:“最美好的品质在厄运中彰显,恶劣的品质却在幸运中暴露。”在他晚年写作中说,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的恩惠更为明显。……就如我们在针工与刺绣中常常看见的现象是,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智慧心语】
的确,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正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曾写过著名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誉为面对厄运不屈不饶的经典。剧情发生在神话时代。宙斯登上权力的顶峰后,仇视人类,将火加以垄断,想让人类永远处于黑暗与愚昧之中。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的遭遇,于是不顾天条偷火下凡,教给人们用火的技艺。宙斯大怒,派几位大神将普罗米修斯押到遥远、荒凉的高加索山,用铁链刺穿他的琵琶骨,将他挂在高加索的悬崖上。每一天,都有一只兀鹰来撕开他的胸腔,撕咬他的五脏六腑,兀鹰离去后,那些内脏仍然慢慢长出,迎接第二天的撕咬。酷刑持续了三万年。他并没有屈服于宙斯,他坚强地生存下去。普罗米修斯在被此番厄运折磨时,依旧高呼:“爱做什么,做吧;他可没有处死我的本领。”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应该磨练自己面对困难的意志。要相信,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逆运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奇迹常在厄运中产生。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贫富悬殊也就更为明显。即便生活安逸的人,也总有许多不能如愿的物质需求。于是,总有小孩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并以此为由,拒绝付出努力。我们都忘了,历史上有多少成就伟业的人,都是出身于食不果腹或地位低微的家庭。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莎翁为例,他不过是一个替人看管马匹的剧院勤杂工,但他并不因身份低微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一有空闲就从门缝或某个小孔里偷看戏台上的演出,凭着这种无惧无畏的求学精神,终于闻名于世。
父母亲更需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什么有什么的顺境,往往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反倒是在自己缺失某种东西的时候,才能唤醒自身的力量,并看到自己的价值。就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知道用什么办法必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其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你迟早有一天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素来没有被你拒绝,突然碰上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要痛苦。”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无可否认,不经磨练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不经磨难的人终究难成大器,难当大任,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才在孤独中最易成长,性格在暴风雨中最易形成。——歌德
【学海泛舟】
歌德,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及哲学家,公认的世界文学巨人之一,也许是最后一个试图多方面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品格的欧洲人;其作品多产而又多样。他在八十二年的生命史上实现了一种经常被称为奥林匹亚诸神般的、甚至非人的智慧。
有人说,歌德是由失恋炼成的。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正是一部自传性的短篇小说。1772年,歌德从法兰克福到威兹拉帝国法院实习,爱上公使馆秘书卡若安的未婚妻夏绿蒂。美丽的夏绿蒂正是那种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美人。舞会邂逅,歌德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芳华十九的她。然而,名花有主。夏绿蒂虽然无限叹服歌德的盖世才华,却并未因此爱上歌德。还有什么比无望的爱情更能伤害一个少年?歌德当时收集刀剑,他经常晚上拿着一把名贵的短剑在自己胸膛上比比划划,在冥冥中体会锐利的剑锋以无间入有厚地投进胸腔时那种一了百了的淋漓痛快。歌德没走这条路。所以他面前只剩下一条路:离开。
正所谓“天才在孤独中最易成长”,据歌德本人说,他在四周的时间内写出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抵消爱情的痛苦并使自己从自杀的念头中摆脱出来。这部小说面市之后一炮而红,洛阳纸贵,成为德国第一部真正获得欧洲和世界声誉的作品。
歌德人生中逆境无数。所有的天才诗人,在精神上都是终生向往遥远地平线的永无魇足的吉卜赛人。他们绝不会用一生来固守一个方向。因此,也就注定了他一生都站在思想的浪尖上,风雨飘摇,有多少人欣赏之,就有多少人批评讽刺之。然而,得天独厚的禀赋,暴风雨般的经历,以及在暴风雨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成就了伟大的歌德,使从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写出史诗般巨著的《浮士德》的成熟智者。
【智慧心语】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君不见,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受宫刑后,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著《史记》,名扬千古。苏武牧羊,历尽磨难,终于保住大汉的面子。从古到今,伟人、名人大都是经过艰难曲折、坎坷不平中奋斗出来的。过于顺利的境遇、养尊处优的舒适生活,容易导致孩子骄纵懒惰的性格,即便有着天赋的才能,也可能毁于安逸无争的生活。
创办了华美印书馆,协办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宋耀如先生与妻子倪桂珍共育了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兄弟姐妹的成就让世人对其家庭教育惊叹不已。秘诀却是严酷的“挫折教育”,让他们经历生活的各种磨难,学会独立生存。
宋霭龄和宋美龄天资聪颖,大胆泼辣,在她们只有5岁时,宋耀如就送她们到寄宿学校中的女私塾读书。宋庆龄与姐姐和妹妹一样聪明,却不像姐妹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7岁时,父亲也送她到女私塾读书。宋霭龄13岁时,宋耀如夫妇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国求学,使宋霭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1908年,宋氏夫妇又把二女儿宋庆龄一同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当时宋美龄年仅11岁。由于年龄小,在威斯里安女子学校注册为特别生。宋耀如使这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占了先,在接受西方教育上占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占了先。
宋先生很重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坚强的品质,宋家的孩子还在爬行和学步阶段,宋耀如就鼓励他们:“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孩子们果然不哭,跌倒了爬起来再走。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宋耀如却回答:“老兄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
孩子们渐渐长大。有一天,宋耀如特地选择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带着霭龄、庆龄、子文等人去龙华。他不让孩子们参观龙华古刹,却让他们丢开手中的雨伞,站在古塔下淋雨。宋耀如指着高高耸立的龙华塔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这座塔,千余年来不怕风雨,为什么?因为它基础牢固,骨架紧密。你们将来投身革命,就要从小打基础,练骨架。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比赛,围绕宝塔跑六圈,六六大顺!”宋耀如带头跑了起来,孩子们紧紧跟着父亲,有的孩子不小心在泥泞中跌倒了,却迅速地爬起来再跑,无一肯落后……
正是这种严格的教育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她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上个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女性。
当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或伟人,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要知道,好运常常使我们慵懒,从而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与力量。只有逆境与困难,能让我们学会一点东西。宋家成功的家教正在于不让孩子们满足于生活的丰裕,而是从小就让他们学会依靠自己,战胜各种困难,创造自己的人生天地。
只有磨难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本领,变得更加坚强。所以,成功者总是将挫折当成人生最好的教材,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具有这种心态的人,逆境犹如兴奋剂,激励着我们向着希望的顶峰不懈地攀登。
人们只有吃尽千辛万苦才能发展好的禀赋,而坏的禀赋则用不着丝毫努力就自己发展出来了。——德谟克利特
【学海泛舟】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生于色雷斯的阿布德拉的富商之家。他一生四处游历,侨居国外;辞官隐居,潜心追求知识,以实现灵魂的怡然自得。在他看来,灵魂的怡悦状态比感官的快乐更高级,它是一种灵魂持续地平静有力状态,不为恐惧、迷信和其它情绪所干扰,这就叫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所在。
德谟克利特性情开朗,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所以他从不怨天忧人,主张适时有度地享受人生。在生活中,德谟克利特就是快乐人生信念的实践者。他说,生儿育女是不必要的,因为有儿有女的人有很多且很巨大的危险和麻烦,它的好处是很少的、微不足道的。在这些很多而且很大的危险和麻烦中,儿童的教育问题尤甚。
他说:“儿童教育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如果教育成功了,这只有经过很大的努力和操心才能达到,而如果不成功,则此中所受到的烦恼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德谟克利特认为凡是想要一个孩子的人,最好还是在他的朋友的孩子中挑一个,这样他可以自由选择他所希望的孩子,若靠自己生育,则生下什么就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