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高尔基
【学海泛舟】
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有人说,像高尔基这样出身之低与此后成就之大、声名之著,在世界作家行列中独一无二。高尔基的父亲是糊墙工人,在他5岁时就撒手人寰。成为孤儿的高尔基随母寄居经营染坊业的外祖父家。但好景不长,打击接踵而至:仅上了5个月学后,因为外祖父经营失败,8岁的高尔基就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为人做佣工。此时,他的外祖父因生意失败而几成疯子,外祖母靠拾破烂维持生计。又过了一年,他的母亲也辞别了人世。
在他成为知名作家之前,他从事的职业之杂,也真让人为之惊叹:佣工、鞋匠店学徒、船上厨师洗碗工、神像雕刻匠小伙计、伏尔加河沿岸码头工人、花匠、坟场看更人、面包点饼师、绘图员、装修工……但凡能够养活自己,他什么活都做。
奇迹来自于他对阅读的嗜好。而他对阅读的痴迷,仅源自于一次偶然的际遇。在一只船上,一个爱读书的厨师使年幼的高尔基对书籍发生了浓厚兴趣。阅读,对识字并不多的高尔基来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障碍:“一遍不懂,就读七遍。”这是厨师对他的教诲。从此后,只要是书,只要是带字的纸张,高尔基都会看看。有一次,因为太入神于书本,他竟然忘记给茶壶加水,结果茶壶烧穿了。
对于高尔基来说,阅读更大的障碍是时间的缺乏。他的工作时间很长,经常是14个小时。然而求学欲望异常强烈、意志异常坚韧的高尔基,却能在14小时的苦力后,仍能够拿起书本。
“爱读书吧,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这句高尔基的名言。尽管生活清苦不堪,但他依然觉得:“书籍使我变成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一首轻松而舒适的诗。”
的确,读书彻底改变了高尔基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他接触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也得以机会接触现实中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鼓励下,他走上了创作之路。坎坷的人生阅历,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尼采式的强力意志,一时间风靡俄国,甚至可与托尔斯泰相媲美。他本人,则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在许多城市街头,都有乞丐声称和高尔基一起流浪过;不同阶层的青年穿起了高尔基式的衣服。
成名之后的高尔基,回顾其所走过的路,对书的热爱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将书比拟为人类进步的阶段,“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但他坚信,是书籍拯救了他的人生,让他在最黑暗的处境中看到最美丽的希望。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正是这种爱书如命,将书籍看作通向美好生活之阶梯的信念,使得他近花甲之年还写声明,宣布放弃苏联国籍,只是因为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要把所有图书馆里的《圣经》、《可兰经》、但丁和叔本华的著作下架。
【智慧心语】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如高尔基的人生,书籍创造着奇迹,知识改变着命运。失意时读书,可以使人重振旗鼓;得意时读书,可以使人头脑清醒;疑难时读书,可以得到解答或启示;年轻人读书,可明奋进之道;老年人读书,能知健神之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书虽然不再是我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唯一途径,但书中为我们呈现的迤逦世界,仍值得我们沉迷其中,尤其是在孩子教育方面,书籍始终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老师和家长们最得力的工具。
你读了一本书,就如生活向你打开了一扇窗。你读了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了一次话。伏尔泰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当我第一次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读书既能驱除生活中的寂寞,又能解除生活中的忧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有益身心。古人就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能改变大人们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和言行。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就教不出有责任感的、人格健全、生活愉快的孩子。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学海泛舟】
赫尔岑,俄国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他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地区家庭,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教师启蒙教育下,从小就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制度。
读书,是他跟进进步思想,最终成就为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方式。他这么定义书籍的价值:“书,这是这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对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因此,在他看来,“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教养”或“鉴别力”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能够享受更多更美的幸福的那些素养。为了获得这些素养,有多种选择,但赫尔岑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研读有史以来的思想家的名著名篇,都会让你感到充实和激动,不是因为获得了呆板的知识,而是因为书本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激活了你的每一根神经,让你感到自己的心脏在随同大多数的心脏一样跳动着。这,恐怕就是很多人所向往的生活的意义。
当然,世界文明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真正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
【智慧心语】
如果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通过建筑、工具等物化的形态保存和延续,那么人类的精神文明就需要书籍来传承、延续。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与读书为伴。因为一个人身上的许多重要的品质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书的滋养,就会像枯草没有了生命;反之,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陶醉在书的精华中,即便他物质上再贫穷,他也能将自己的生活填满,拥有一段充实的、自得的快乐人生。
一本好的书往往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篇精美的文章,常常使人受益非浅;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你;一段优美的句子,往往可以启迪你的思想……
有人说,如果人生是一只帆船,那么读书就是海风,也许帆船可以脱离风而划桨前行,但始终没有风吹,人生终将搁浅在某个岛屿。
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更需要终身读书。我们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蒸发而减少,最好的途径还是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若没有平时的广取博览,就没有对文本的深刻认识,也没有课堂上的旁征博引,更没有对课堂运筹帷幄的能力。
海明威则用“冰山理论”来说明教师的台上台下之功。他说,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要想让这“角”灿烂绚丽、光芒四射,照亮学生的心灵,必须要有厚重的深埋在水下的“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老师们的“冰山”。
我们常常会思索为人师表的意义,会质问教师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我想,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成功地教育学生,更应该是自我的充实与满足。当一位教师将自己的学识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后,必须要再次补充新的营养,才能保持自我身心的平衡。而且,就如“师范”二字的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身为老师,没有高出学生的真正的修养和敏锐的鉴别力,那将是何等地挫败!
因此,为了在教师职业上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充分的自我设计、自我包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借助读书,抓紧时间读书,读最新近的书,读有思想力的书,读富有创意的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学海泛舟】
弗兰西斯·培根生于伦敦贵族家庭。他天纵奇才,12岁便入剑桥大学研习神学、法学及经院哲学,毕业后去英国驻法国使馆供职。1597年返回英国,此后在英国政界却饱经炎凉世态,摸爬滚打了20年。然而政坛险恶,风云难测,他在1621年卷入了一桩宫廷阴谋,遂被罢黜,从此专心钻研学术。
在他的散文《谈读书》中,他介绍了读书的三种功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怡神旷心,就是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心存生活情趣;增趣添雅,就是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气氛;长才益智,顾名思义,就是则使人在待人、接物、处事方面更加精熟完满。虽然说有经验就能明辨事理,圆润地处理好各种事物,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在培根的思想中,但凡有所学,都能影响性格的养成。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种心智缺陷。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之顺畅。比如,辩驳能力稍弱者,若能读经院哲学,就能变得善辩,因为经院哲学家们都巧舌如簧,都是高明的、吹毛求疵的人;不善用证据说话者,若能读律师的案卷,则可在谈吐中善用一物来证实另一物。因此,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此外,培根对如何读书还有一番道理。首先,选书有道。书有好坏优劣,开卷未必有益,需要区别对待:有些只须浅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其次,读书境界分等级。狡黠者鄙视读书,无知者羡慕读书,唯有明智者读书,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取舍,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智慧心语】
读书使人充实,更能完善人的智慧与个性。孩子一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燃起求知的智慧之火,通向幸福成功的人生之路也就自然铺开了。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爱好读书的习惯,则是每个父母的责任。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还是有许多父母总结了成功的经验。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可以参考以下的几点办法:
第一,从小培养孩子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我想,很多母亲都有给孩子进行胎教的经历。既然胎教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作用更不可忽视。早期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应从零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