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许多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并被加以重点保护。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沾家务活的边。经济上过多偏重孩子,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于是出现了小学生还要妈妈接送的现象。然而,妈妈对孩子的这种爱,是将毒害孩子终生的爱。
对于这种胡涂的母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可见,让孩子适当地参加劳动是有益无害的,它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和毅力等。
因此,妈妈们,该放手时就放手吧,不要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包大揽,适当地给孩子布置一点家务劳动,给孩子一次施展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这才是正确的育儿法,可千万别好心干了坏事。
错误四: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隐私,是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妈妈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往往会得不偿失。
一个仅10岁的小女孩,因为妈妈偷看了她的日记一连三天不吃不喝,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最后,妈妈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孩子的老师。
一个11岁的男孩子,因为妈妈未经他的允许动了他的私人物品,而和妈妈大吵一架,被妈妈一顿训斥后,愤然离家出走。
这样的事例值得妈妈的反思。
事实上,大多数孩子的日记里,可能根本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写下的更多的只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心里话。如果妈妈粗鲁地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就会引发母子间的矛盾,削弱自己同孩子的亲密关系。
孩子越接近青春期,独立意识越强,在某一领域不愿意被人干预,即使做错了事,有的孩子也愿意偷偷地改正;学习落后了,也有想暗自追上去的自信心。因此,妈妈不应该乱动孩子的东西,侵犯孩子的隐私,因为,这样一来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伤害。
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对孩子的隐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首先,妈妈要尊重孩子。
孩子是个人,不是物。他是人,他就有感情,就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他的隐私权。做为妈妈,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和方式。比如,妈妈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孩子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孩子当做成人一样尊重。
其次,妈妈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试着了解他们的想法,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想法和做法。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妈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妈妈不能苛求一个处在叛逆期、并不成熟的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妈妈获取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使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色,甚至对孩子辱骂殴打,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途径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决。
错误五:当众批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被爱,被保护,他们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理解。岁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强,身为妈妈,当众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如果妈妈经常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敌对心理。
孩子有缺点,妈妈最好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的措施,这样的批评,一般来说孩子都能容易接受。
一个星期天,亮亮邀请他的同学来家聚会,他们玩得正开心。妈妈回来了,看到家里乱七八糟,便火冒三丈,当着同学的面把他臭骂了一顿。亮亮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同学也感觉下不了台阶。这孩子一气之下就到姥姥家去住,每天都从姥姥家直接上学,母子俩僵了两个星期,最后还是妈妈主动承认错误,化解了矛盾,孩子才肯回家。
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会有益于孩子产生和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并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既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所以他们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就会自信心高,责任感强,有进取精神。
妈妈对孩子进行批评是为了抑制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与不良学习态度。妈妈要做到正确的批评,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妈妈尽量不要在清晨、吃饭时、睡觉前批评孩子。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最关键的是,妈妈批评孩子最不应该在公开场合,比如: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2)批评要合理
批评合理才能使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感,才有可能抑制孩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等。
妈妈对孩子进行批评前,首先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事实搞清楚,事实不清,夸大其词会使孩子产生拒绝心理。因此,妈妈在批评孩子时,要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能把一说成二。
(3)批评要与教育结合起来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等。为了使批评能够达到目的,妈妈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向孩子讲清楚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的危害性,使孩子感到非常有必要克服这些缺点与改正错误,使孩子感到妈妈批评自己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自己好、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快地进步。
(4)批评孩子也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当批评不符合事实,妈妈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如果孩子表面上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然而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妈妈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妈妈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因此,当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妈妈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随意指责孩子,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孩子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引导。
批评孩子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每个做母亲的,都应该努力去学习、去探讨这门艺术,以便让我们对孩子的批评能有的放矢,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田。
错误六: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较
丽丽与乐乐是同班同学,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学习成绩都比较出色,两位妈妈经常暗地里“攀比女儿”。6月底,学校举行期末考试,丽丽考了年级第一,乐乐却成绩平平。乐乐妈妈感到心里极不平衡,整天给女儿脸色看,还趁着放假给乐乐报了补习班,督促女儿提前学习。其间她不断告诫女儿:“乐乐,你必须努力学习,一定要超过丽丽!”
从那以后,乐乐苦不堪言,三天两头就要被妈妈劈头盖脸骂一顿。有时候妈妈还不让她吃晚饭,把她关在小卧室里“闭门思过”。然而,乐乐的成绩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反倒和丽丽越拉越远,个性越来越压抑,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可以说,是爱攀比的乐乐妈妈有一颗望女成凤的痴心,然而,从根本上说,她这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作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孩子最终会失去自信,导致一生碌碌无为。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要用多元智能观认识孩子,扫除种种偏见,承认儿童智能的差异性、特殊性以及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其认知能力发展的异步性,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从而有意识地避免消极的教育行为。所以,家庭教育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与他人比较的对象,这样的行为是很愚昧的。
那么,做妈妈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又该怎么做,如何才能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比较呢?
(1)保持一颗平常心
妈妈应该从内心深处杜绝“攀比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别的孩子作例子来给自己孩子压力,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暂时的不足,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妈妈的自觉追求。
(2)看到孩子的进步
妈妈应该学会全面看问题。比较有两种,一种是横向比,一种是纵向比,看孩子的进步,不仅要横向地看孩子和别人的差距,更要纵向地看孩子比从前取得了哪些进步。妈妈不能用学习上的进步来牺牲孩子的成长,盲目攀比的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甚至是个性的扭曲。
(3)承认孩子间有差异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许多妈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总拿自家孩子的短处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妈妈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
(4)尊重孩子的天性
妈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盲目跟风,人家孩子学这个我就让自己的孩子学这个,人家孩子上北大我就让自己孩子上清华……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做妈妈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道路,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他便可。孩子也只有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去成长的时候,他才可能获得幸福和成功。
(5)培养孩子的个性
妈妈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学习别人的优点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更重要。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现在妈妈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
其实,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所以,妈妈要学会欣赏孩子,不要总是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孩子之间是无法比较的,妈妈要让孩子保持自信!无论如何,妈妈都要鼓励孩子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属自己的乐章。
错误七:不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生活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妈妈们便不会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妈妈们就不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系鞋带,学不会洗碗。他们长大后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绕开,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
5岁的青青活泼可爱,由于她的妈妈是她所在幼儿园的教师,所以她在上幼儿园期间一直被老师“特殊照顾”,没有经历一点点挫折。可是当她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学前班以后,因为没有了以往的“特殊照顾”,她便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这天,因为她在课堂上和别人说话,老师就批评了她几句,谁知她竟当场大哭了起来,哭闹着不再上学了……
其实,孩子这种脆弱的心理,与妈妈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妈妈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养成了胆小和懦弱的个性。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作为妈妈,不应该只是竭力帮孩子逃避困难和挫折,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挫折。帮助孩子战胜脆弱,培养坚韧的质量和抗挫折能力,是当今家庭教育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妈妈应如何做呢?
(1)树立孩子的自信,给予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生活不是理想中的世界,生活中充满失败与挫折,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一点,并培养他们在失败与挫折中奋进的勇气。妈妈可以通过古今中外许多历史人物或现代成功名人的例子,让孩子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和永远地自我放弃。要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失败并不可耻,只要肯努力,总会成功的。
(2)教育孩子坦然面对挫折
妈妈要教育孩子坦然地面对挫折,把挫折看作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从而增强其心理的韧性。同时妈妈还要指导孩子调整努力的目标,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3)有意设置障碍,培养抗挫折能力
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情绪紧张,束手无策。因此,妈妈在平时应有意识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为孩子打下勇于面对困难的预防针,让他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4)及时疏导,正确应对挫折
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妈妈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态度或者指责、谩骂孩子,而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挫折。因此,妈妈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适时地扶他一把,给予鼓励,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忍受暂时的焦虑与不安,加强对困境和压力的容忍力,并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难。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所以,妈妈要认识到,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开手脚,留给孩子一个生活自理的空间,让他在摔倒中逐渐增强抗挫的能力;使孩子能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形成执着的品性。经过在逆境中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竞争力,这也是妈妈应为孩子尽到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