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2700000034

第34章 选择最好的时机、价值最好的时候嫁出去——朱新礼论“可乐门”(2)

朱新礼也考虑过让女儿接班,“她是一个妈妈,她有家庭,有她的丈夫,还有我也不忍心让她做,真的是因为我们从小受过这个苦难,承受力很大,但是对这些孩子们,这不是受苦,这是遭罪了。我不忍心看到我的孩子遭罪。”

但到今天,朱新礼仍是汇源的顶梁柱。“很遗憾我的这么多兄弟,他们都说当不了……”精神抖擞的朱新礼突然间开始自称“老头子”。“每个企业成功的时候都会防止失败,我在内部也选了很久,交给外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在中国能选出几个牛根生、几个宗庆后,万一两年后一败涂地,怎么对得起员工和股东。”

一位企业界人士对此深感惋惜,“他开创了一个行业,他成为这个行业的老大,如果有很好的CEO他完全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即使卖,再过几年也可以卖个更好的价钱。”

朱新礼不讳言,从1992年下海到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的困难。”

外界对汇源始终冠之以“家族企业”,两大依据一是汇源的员工多是山东籍贯,俗称“山东帮”;二是出身行伍,对于退伍军人朱新礼似乎多有偏爱。

山东人的豪爽特点,军旅生涯的特性,正是制造业文化所需要的,这两大特点在早期的确推动了汇源迅速壮大。当汇源试图打造品牌文化时,“短板“也由此暴露。

为了改变这一点,朱新礼下了很多功夫,在先后与德隆、统一、达能等合作时,朱新礼都曾很积极地要求合作方多派一些人到汇源来,“我们开放就是为了吸收对方的经验”,他甚至对于“达能在中国人太少,派不出人到汇源”大感惋惜。在与德隆和统一的合作结束后,朱也曾积极挽留对方派驻的高管加盟汇源。他对自己的用人思路总结说,“内不避亲,外不避仇。”

朱新礼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一直念念不忘,他自己是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CEO课程”首期班学员,还将女儿女婿也送入其中深造。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汇源硬件基本与世界接轨,但内部管理仍有民营企业常见的漏洞。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2008年7月的“公开信事件”,一位在盐城工厂工作的汇源员工给朱新礼写信,提及工厂管理混乱、原料浪费和领导任人唯亲、收受回扣等12个问题。这一信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按日期推算,当时朱和可乐的谈判已经进入关键时刻,因此该事件在导致他大发脾气之余,也让其意识到加强管理的必要。

可口可乐是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饮料集团之一,朱新礼认为,“它接手后会给汇源带来更为规范化的管理经验。”

汇源中高层管理者中的多数是与朱新礼共同创业10年以上的老部下。对于即将到来的收购,这些土生土长的职业经理人大多对自己的未来抱乐观态度。

在可口可乐与汇源的协议中,朱新礼的管理团队在两年中不得转投其他竞争对手的怀抱。

但两年之后,假如朱新礼试图回到饮料制造行业中来,这个经过了国际化管理训练的团队将是可乐留给他的最大财富。

创业家VS企业家

让我们大胆地假设一下。

深陷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已经从5000点下跌到了1000多点,华人Mr.Zhu创办的HUIYUAN 软件公司也早已跌破上市时的招股价,由于经济低迷,竞争加剧,即将发布的财报很可能会进一步拖累股价。

突然传来消息,产业巨头微软公司,当然也可能是日本的软银集团,或者澳洲的新闻集团,决定收购该公司,并开出了相当于其当前市值3倍的天价。

思考再三后,年近60的Mr.Zhu终于同意出售公司。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HUIYUAN的大小股东们无不对此决定拍手称快。整个硅谷为之震动,更将Mr.Zhu视为成功的创业英雄。各大风险投资公司纷纷邀请手握重金的Mr Zhu出任合伙人。商学院把HUIYUAN的前世今生写成了教学案例。而Mr.Zhu还不想马上急流勇退,又开始了一个新领域里的创业计划。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虚构。

但类似的故事在硅谷的确一再发生。

2007年,朱敏以32亿美元的价格把自己创办十年的WebEx卖给了思科。

比他更年轻的邓锋几乎与他同时创业,成立网络安全公司NetScreen。2004年,他以40亿美元将公司出售给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制造商Juniper。此后,两人又先后开启新的事业。

还有更大的手笔。

在一本叫做《THE NEW NEW THING》的书中,不仅可以看到对硅谷大亨吉姆?克拉克的传奇经历的记叙,还有对硅谷文化的完美诠释。

克拉克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三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SGI、网景(Netscape)和永健(Healtheon)。

几乎每一次,他都在公司上市后不久选择退出,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或者高价出售。所获之回报部分用于享受生活,部分投入到下一个新事业中。

在硅谷,不会有人将克拉克视为企业的叛徒、品牌的出卖者。大家都认为,作为创造者,克拉克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阶段性使命。至于他接下来的选择,只要不损害股东利益就可以。

硅谷文化代表了资本主义商业文化的新阶段。除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给予冒险超额回报之外,这里还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提倡良性的商业竞争。

但在大洋彼岸,朱新礼却远没有克拉克、朱敏他们的幸运。自从他决定把汇源果汁以25亿美元的高价卖给可口可乐后,舆论的口水就几乎淹没了他。

他被视为“逃兵”、“懦夫”、“民族品牌的出卖者”,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一桩再符合商业逻辑不过的交易在我们这里却被打上了负面的烙印。

朱新礼为什么不能像朱敏那样从容进退?汇源为什么不能像WebEx一样自己选择命运?

过去16年,朱新礼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创业家。但创业家非得就是一个企业家吗?

“创业家,总想做新的、早期的事情,他敢冒很多的风险。冒险可能会失败,但不冒险,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反过来,当公司变大时,开始追求稳定,不再追求无穷无尽的冒险,这就需要心态上的改变。但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创业家,不习惯改变这一心态。”

说这句话的人是有足够底气的,因为他就是人称“创业大师”,也被尊为“硅谷创业之神”光荣称号的陈五福。

陈五福之“神”,有以下“数据”为证:

1990年10月,陈五福创立Cascade Communications,1994年7月28日上市,市值曾高达100亿美元。1997年被Ascend Communications以26亿美元收购;

1995年6月,创办Arris Networks,10个月后的1996年4月,在第一个产品诞生的当晚,该公司以1.5亿美元被Cascade Communications并购;

1996年6月,创建Ardent Communications,次年8月,被Cisco以2.5亿美元收购,陈五福留任Cisco科技副总裁一年;

1998年底,陈五福又参与Shasta Networks创业,1999年4月,北方通讯(Nortel)以约计3.5亿美元收购Shasta Networks;

……

有人问他:你创业这么辛苦,好不容易把企业养大,再送给别人你放心吗?

陈五福反问:把企业交给别人不一定成功,但让我留下,就一定成功吗?不见得。

“创业家不是不能变成企业家,关键是,有些创业家不愿意变成企业家。”

“把企业交给别人,比我自己继续做,成功的机会更大,这就是分工。而我的价值,就是再去创业。”陈五福算是看透了,看开了。

看透了自己,也看开了结局。

只有看透自己,才能抛开已然的成功,投入到更加充满挑战的未来之中;

只有看开结局,才能完完全全享受创业带给他的刺激、快乐、幸福、甜蜜。

并不是所有人有这样的想法。

华人世界里的传统商业文化,习惯于将公司视为家族私产,恨不得传子传孙,做成百年老店。

王安电脑的创始人王安、CA软件公司的创始人王嘉廉,他们都一手将公司带大,后来又几乎亲手将公司毁灭。

事实上,整个硅谷也只有极少数的创业家能够成为第一流的企业家,比如比尔·盖茨、拉里埃里森等,包括苹果的乔布斯也曾经因为业绩不佳而被董事会扫地出门,而后再创业,再重返苹果。

而从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说,也是从分散走向集中。

当年的家电连锁零售业,吸引了多少初创企业,而发展到今天,只剩下国美、苏宁两强。但张大中、陈晓、汪建国等人并非失败者,他们通过出售公司,也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竞争也没有就此结束,网络电子商务又成了新的挑战者。

设想一下,如果早期的硅谷创业者都还在坚守自己的公司,政府和舆论永远同情保护弱者,阻止一切以大吃小的行为,那么最可能的情况是一群小公司仍在无序地厮杀,大家都在互相抄袭模仿,没有创新的动力。

产业做不大,投资者得不到回报,也不敢再介入其中。

而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中国的很多产业中都可以看到。

这或许是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资本规则VS民族情感

朱新礼之所以想卖掉汇源,主要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自己的巅峰状态已过,而儿女都无意接班。下面的职业经理人也没有合适人选;

二是产业已成“红海”,巨头进入,汇源如果放在全球果汁饮料市场上衡量,算不上领先者。品牌、资本、销售能力并非其所长。

当然,朱新礼可以选择继续肩扛红旗,坚持下去。但明眼人都知道,其失败的可能性大于成功的可能性。就像希腊寓言中的西西弗斯,往上推大石的过程无比辛苦,而且越往上越危险。

有人指责他不该卖给外国人?但首先,国内市场没有造就足够量级的买家,能够出得起这么高的价格。除了中粮这样的大国企,就是一堆比汇源实力还弱的民企。其次,可口可乐不仅是全球饮料业的老大,本身已经是个国际性的公众公司。如果朱新礼愿意,完全可以像中投买黑石的股票一样,成为可口可乐的股东之一。

还有人叹息,又一个民族品牌消亡了。但请注意,过去十年来,我们身边的民族品牌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我们失去了熊猫,但我们拥有了纳爱斯、佰草集,乐百氏不行了,还有娃哈哈、农夫山泉、王老吉、蒙牛……

美国人可以把安海斯-布希卖给比利时的英博啤酒,把西屋电气卖给日本的东芝,把克莱斯勒卖给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却又创造出星巴克、苹果和Google。

保护是保护不出民族品牌的,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商业繁荣。

非洲大草原上的弱肉强食,虽然看起来残酷,却是最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在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里,不断有旧的公司消亡,旧的产业衰退,就不断会有新的公司创立和成长,新的产业诞生和繁荣。

这样的地方才真正是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

在中国,一家知名企业的出售总会被演绎成道德事件,而不是商业事件。

汇源的出售,最终能成为创业家的另一种成功吗?

汇源与可口可乐的这场交易却引发了一场争论:何以民族品牌再次被外资吞并?

而网络上,网友的反对声音铺天盖地。

参与讨论的网友有80%反对朱新礼卖掉汇源,认为“这项收购涉嫌外资消灭民族支柱企业”。

一些资深的财经界人士对汇源的出售表示“可惜”、“遗憾”,甚至是“丢人”。专业人士分析,全球化不过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经济竞争的新形式,而“品牌”则是竞争的利器。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只能一方面为别人做“贴牌”加工,赚一点血汗钱;另一方面,又要用高昂的价格去购买别人的“名牌”,这种双重盘剥的结果,就是自己永远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永远也别想真正富起来。

而更有有极端的网民写道,“朱新礼拿可乐的钱买棺材去吧”……

在这场并购中,可口可乐当然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它在中国果汁市场最大的敌手,从此变成了自己麾下的一支生力军。收购完成后,强大的可口可乐变得更加强大,在中国的饮料市场更加龙行虎步,独步天下。

而多年以来,一直把“要做民族品牌,做百年老店”挂在嘴边上的汇源创始人和董事长朱新礼也是最大的赢家,他放弃了一手创办的企业,但套现74亿港元,约合65亿元人民币,从此功德圆满,全身而退了。

对交易双方来说,这是典型的双赢。

但是双赢之后,究竟论证又是输家?

在这样的新格局面前,第一个输家,就是消费者,因为在一个垄断或接近于垄断的经营者面前,消费者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压缩,讨价还价的能力也被大大降低,消费者的口味和付费,都将被可口可乐所单方面规定。

那么第二个输家呢?看看下边的例子,同样是在深圳的企业,2006年,富士康的营业收入是1000亿元人民币,但是,当年给深圳市纳税的贡献不足2000万;而作为民族企业的华为,当年营业收入528亿,但交纳的税收近50亿元。

这就是区别!

显然,美国财政部不会把他们从可口可乐获得的税收,拿出来补贴中国的教育、医疗、低保等。

支持的声音也不少,特别是一些在商海拼搏同行,对朱新礼的情况感同身受,对朱新礼的选择就有了更多的理解。

某位香港投行界大佬是这么评价可口可乐与汇源的并购案的:

香港投资圈更关心会不会被批准,因为关系到投资利益。如果不批准,汇源的股价肯定还会跌回到4块左右,这几天它的股价就是从4块猛涨到10块多的。

汇源的业绩今年不怎么好,据说管理上也有些困难。从朱新礼的角度讲,这个时候溢价3倍卖掉汇源是合算的、理性的。

现在网上指责朱卖民族品牌给跨国企业,不公平。和内地一些民营企业家接触,大家都感觉现在在内地做实业很辛苦,也看不到出路,最后的结局,不是给国企做“二奶”,就是卖给外企做“小妾”,反正是很难自己当家。朱新礼感觉做不下去了,自有他的道理,创业家有权利选择退出。做不下去或不想做了,总得有退出的途径。

不卖给可乐,那他能卖给谁呢?国内有谁以这个价格会接盘呢?现在大家以民族品牌的名义指责他,但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以支持民族品牌的名义支持过他呢?

当然,在香港,也能感觉到登上资本市场的内地民营企业家,这几年整体心态有些变化。原先他们在内地埋头做实业,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就象刚从山村出来的俏姑娘,还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赢得尊严。可是在大城市呆久了,知道了资本获利的容易,投资家的高尚生活方式,心理就会慢慢失衡。既然做投资那么轻松幸福,做实业那么艰难,为什么还要苦哈哈地坚守呢?为谁守呢?

倒是大众和政府,要反思下为什么在内地做实业那么辛苦,为什么他坚持不下去了。

某位参与此事的内地投资界人士对并购案则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类推荐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 讲究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
  • 黄佐

    黄佐

    本书介绍了黄佐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军商门第,家学渊源;五试第一,誉满京城;秉言直疏,两会阳明;设学兴教,抚恤瑶僮等。
  •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她说自己的生命如同内部爬满虱子的华丽袍子,她也曾为了一个男人低到尘埃里去,开出花来。 她是被定格在民国的女子,在人们的印象里,她永远处在那个响着百乐门舞厅的靡靡之音,流过倒映白渡桥与夕阳影子的黄浦江的旧上海,穿着艳丽的旗袍,抬起下颚,用冷静而疏离的目光看向人群。 她是繁华外一缕青灰的月色,她是物欲与情感撞击之后的残骸,她是堪称传奇的民国女作家,她是独一无二的——张爱玲。 这本《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热门推荐
  • The Trumpet-Major

    The Trumpet-Maj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铭灵传

    铭灵传

    月黑风高的一夜,黑色的云笼罩了明亮的月亮,星辰与日月都在此时无光。一道黑影从天而降,砸在了市的郊区,没有任何人看到,更没人听到。烟雾散去,一道略显消瘦的身影从那里走了出来,双手上的漩涡在不断侵蚀着周边的生物,被笼罩到的生物瞬间死亡。一道声音久久的回荡在天际之间:”擎灵,这回我会让你们所有人知道,我是最强的!“
  • 暮月云希

    暮月云希

    “沈暮月,过去我认为你不配得到付云希。现在我才明白,这世间情事。没有配不配,只有爱不爱。”付云希,这一千四百八十二条留言是不是这四年里,你藏在心里的爱。付云希,这片玫瑰园还是我的吗?你回答我。十七岁那年他说,“小月,长大以后嫁给我好吗?”我说:“好!”他说:“小月,嫁给我!”我说:“云希,我要结婚了。”
  • 离人泪痣

    离人泪痣

    离人愁、伤别离。碎碎念、深深思。凋零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她眼角的泪痣,注定了她今生多泪,经历了许多,她回家了。然而主子回过头,笑着对她说:“你看,我有能力照顾自己了,多加上一个你也没关系。”“回家就好。”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灵起九天

    灵起九天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这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异世大陆,在这里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而我们的故事将从一个身世如谜,背印灵图的普通少年讲起,
  • 恋殇神界王子

    恋殇神界王子

    她、是半人半狐。他、是神族王子。她用唯一的内丹救了他,她爱上了神,明知会伤痕累累,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了。一身青衣早已染红:“杀了我,才能保住你的神格!”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僵龙噬界

    僵龙噬界

    一个向往平凡的少年,一个冰冷无情的杀手,原本毫无瓜葛的两人,却因为命运而相遇,时间的逆流,洪荒的怒涛,少年将会踏上属于自己的道路。源于战争的一切,带来的却是毁灭般的噩梦,是生存,还是毁灭,少年该何去何从,带着未知的答案,少年踏进了炼狱。
  • 推背图

    推背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