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2400000021

第21章 用人和塑造优秀团队的领导艺术(8)

巴顿十分注意深入基层和前线进行实地考察,特别是在军情紧急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前沿。每当攻克一座城镇,他总是冒着炮火同第一批入城部队一道进城。每次两栖作战,他总是不等船靠近浅滩就率先跳入水中,涉水登陆。巴顿从不满足于运筹帷幄和发号施令,他主张:“每个指挥官在自己适当的职权范围内都要身先士卒。军官的级别越高,越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走出去见下级军官,而不要让下级来见他们,除了制订协同作战计划的时间外。”他还认为:如果士兵们知道,将军也同他们一样有被子弹击中的危险,那么他们就会从心眼里敬重他,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从舒适的反掩蔽体里靠电话指挥部队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此,他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一团湿面条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去推,说:“领导艺术就是这样:你从后面是无法将面条推向前的,面条会从中间变弯。前线的士兵也是这样,除非有人率领才行。”当然,巴顿并不是要求指挥官们盲目而频繁地上前线,他认为,将军上前线的目的,一是了解战局实况,二是鼓舞士气,但如果做得太过分,则会失去这两方面的意义。

在战争中,对军队中违令违纪现象的惩处措施很多,也很严厉,其目的在于利用惩处手段造成的畏惧心理,促使将士们履行职责。但在巴顿部队中,却很少使用这些措施,因为巴顿有更为有效的办法提高士气和工作效率,这就是关心爱护他的将士们。

巴顿十分关心部队的生活和福利。他认为:“军官不仅应对士兵在战斗中的表现负责,而且平时也要对他们的健康和需求负责。受到精心照料的士兵会成为最好的战士。”在整个战争期间,他总是尽量调整好部队的生活,以保障他们旺盛的战斗热情和工作效率。在行军途中,只要有可能他就不让士兵们步行走路,而是让他们搭乘一切可以利用的车辆,这一方面可以大大加快部队前进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存士兵们的体力。在战斗间歇期间,他总要让部队住进城镇或村庄的房屋中,换上整洁干净的服装和鞋袜,还要设法让他们进行疗养和娱乐活动。他还经常向士兵们介绍各种防治伤病的知识,以保障部队的健康水平,防止非战斗性减员。对于战场上收缴的各类食品,巴顿总是命令尽快分发给各部队,特别是前线的作战部队。他还命令有关部门,保证把将士们的家信及时送到他们手中。

巴顿认为,仅仅从物质上关心士兵是远远不够的,人最需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励。他曾经指出:“士兵们作战主要有两个因素:对指挥官的英雄崇拜和荣誉感。追求军功和荣誉是优秀军人的天性。”所以,巴顿十分重视用表彰等方式去激励和保持部队的士气。巴顿对部队将士的表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授奖授勋,这是战时巴顿做得最多的事情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战场上进行的,也有的是在伤员的病榻前进行的。二是发布新闻或战报,大力宣传和表扬英雄事迹。这些活动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确实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巴顿一再表示:“我相信拿破仑的一句名言: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够征服世界。”

巴顿关心爱护将士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善于团结下属,大胆任用和保护他们。例如,巴顿的指挥机构并不是一个才华出众的班子,但它在巴顿的领导下却发挥出了最大的潜力,作出了优异成绩。对此,巴顿的做法是:对他们的工作给以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在要求他们忠实于上级的前提下,巴顿对于下属工作人员给以充分信任,从不干涉鸡毛蒜皮的琐事,而是放权让他们去干,独立地完成任务。如果他们工作出了成绩,他会给以适当的表彰和嘉奖。如果有人受到了委屈和伤害,他定会挺身而出给予保护。当他们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即使再舍不得,他也会忍痛割爱,放他们远走高飞。因此,巴顿的指挥班子团结和睦,工作配合默契,全体人员以精诚合作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努力工作,为巴顿部队屡创佳绩作出了突出贡献。

横扫西欧的英陆军元帅:蒙哥马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充满硝烟的前线,英国官兵时常看见一个人戴着将军和装甲兵两个帽徽的军帽,此人就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蒙哥马利为什么要戴这样的帽子,人们对此有种种揣测,有的认为他是故意猎奇,有的人认为他是以此显示自己特别重视装甲兵的用途。其实,他是出于一种具有实际价值的动机,才戴这样的帽子的。他认为,一个统帅人物要在部队中具有威信和感召力,就必须使下级官兵经常能够在前线看到他。蒙哥马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担任过排长和上尉参谋,他对自己从未见过总司令深感遗憾,认为这是英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这顶特殊的军帽,部队官兵能够经常看到他。他说:“各部队官兵看到这顶帽子,就知道我来了,就知道我对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关切,就知道我不只是坐在安全的后方,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惠灵顿的继承人

蒙哥马利生于1887年10月17日,卒于1976年3月25日。他是英国著名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武装部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44年获元帅军衔。1908年毕业于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参加了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任步兵第三师师长,参加了在法国、比利时的作战。英国从敦刻尔克撤退后,在英国本土任第五军和第十二军军长、东南军区军长。1942年8月起,蒙哥马利任英国驻北非第八集团军司令,此间,在阿拉曼战役中,打败了德国军队,而后转战西西里和意大利。1944年1月被任命为盟军集团军群司令。该集团军群于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从8月起,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北部作战。1945年任英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1946~1948年任大英帝国陆军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西方盟国防务会议总司令委员会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欧洲武装部队第一最高副司令。曾荣获英国各种高级勋章和外国勋章,其中包括美国的“胜利”勋章、美国的“国旗”勋章和苏联的一级苏沃洛夫勋章。

蒙哥马利具有极好的军事才能。当德军入侵荷兰和比利时的时候,英国远征军立即向东疾速前进。第二军以蒙哥马利的第三师为先头部队,前进到了迪尔河一线。他们的前进运动进行得像时钟一样准确,当他们于10月夜间到达规定地区时,发现比利时第十师仍然据守着分派给他们扼守的防线。军长布鲁克第二天来到了第三师,并且立即在“最高一级”采取行动,以便能够重新调整战线。但是当他们晚些时候来看望蒙哥马利的时候,他发现后者已经把事情安排妥当了。布鲁克这样写道:“这一插曲突出地表现了蒙哥马利的才能。必须做出某些安排,因为德军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到来,而他确实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当时我这样对他说道:“可怜的比利时指挥官,竟然一点也不知道他怀里抱着一条毒蛇。”

蒙哥马利是位杰出的部队训练者。在担任第五军军长时,他把全军训练成为一支能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作战的部队。他曾这样说道:“无论雨、雪、冰、泥,无论好天气还是坏天气,白天还是黑夜,我军都必须比德军善战。”他用万无一失的原则来检验他的部队。任何一级军官,不管是团队的,还是参谋机构的,只要不能经受紧张的生活,都得免职。

在调到东南军区后,他还是坚持这些做法。当时在肯特郡指挥第四十四师(国内武装力量)的霍罗克斯后来回忆说,蒙哥马利到来所产生的影响“就像在不列颠的这个乡村角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一样”。军区的每一个军官,不论年龄大小和军衔高低,每星期都必须进行两次长跑。有些军官说长跑会使他们死掉,蒙哥马利就对他们说,死了也好。拉尔夫·阿诺德当时在东南军区司令部担任情报官,他回忆说,年龄在45岁以下的所有参谋军官每周都必须背着枪支弹药列队正式行军,并且必须全副武装越野长跑10英里。这项投资,在战争过程中给部队带来了很大好处。

蒙哥马利也是治军的能手。他接管秩序混乱、士气低落的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后,就开始处理他认为必须立即予以注意的三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在集团军内树立他的形象并恢复全军人员对集团军本身及其高级军官的信任;第二项任务是建立一个与他的性格和作战理论相适应的指挥系统;最后则是对付隆美尔。蒙哥马利认为,问题不在于隆美尔是否进攻,而在于何时何地发动进攻。这场被公认为迫在眉睫的战斗将是他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必须打赢,决定性地打赢。本着这一信条和这些考虑,他在就职后的最初几天就尽一切可能视察了许多部队。但是在他本人下部队以前,他的精神早已传到部队去了。8月13日下午六点半钟,蒙哥马利从他的第一次重要的沙漠巡视回来后,就在他的指挥篷外,在傍晚的一片凉意之中,向第八集团军全体参谋人员作了一次讲话。蒙哥马利事后这样写道:“我向他们作了自我介绍,说我希望同大家见面谈谈。正如他们知道的那样,我已经发布了一些命令,并且继续发布命令。‘决不后退’的命令意味着作战方针的基本改变。他们必须明白我的方针是什么,因为他们将处理具体的参谋工作。如果要就地作战,那么防御阵地必须有纵深。所有的运输工具必须撤回后方。弹药、水、口粮等必须贮藏在前方地域。为使‘决不后退’的命令有实现的可能,第八集团军需要更多的部队。在后方,尼罗河三角洲有大批部队守卫,但埃及城市的保卫必须通过这里的阿拉曼战斗来实现……”像这样重要的讲话和命令很快就在前线传开了。也许传闻所起的作用就像他本人亲自到场一样大。让人传播那种最利于本人事业的传闻,不就是领导者的一种领导艺术吗?

接着蒙哥马利对他所谓的“朽木”进行了处理。他迅速地、公正地撤换了一批人。蒙哥马利信奉艾森豪威尔在将美国第二军移交给巴顿时所阐明的下述原则:“如果你已经对某个人完成任务的能力有所怀疑,那就一刻也不能让他留在负责的岗位上。”……蒙哥马利是这种有勇气的人,他的头脑也是十分冷静的。他果断地撤掉了科贝特和多尔曼·史密斯等指挥官,接着又撤换了另外一些人。不久,第七装甲师的伦顿也被撤职,原因是他和集团军司令官第一次会晤时就犯了一个错误。他说,在即将发起进攻时,唯一需要决定的问题是,由谁率领装甲部队向隆美尔进攻。蒙哥马利告诉他,“我们的坦克将不发起进攻,而是让隆美尔自己撞上来”。这时,伦顿犯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错误:他竟坚持己见和蒙哥马利争辩起来。于是,在哈勒法山战役后,他就被约翰·哈丁接替了。蒙哥马利物色了剑桥大学年轻的威廉斯,准备让他当未来的情报处长。这个人挑选得很得当。后来威廉斯一直是蒙哥马利的主要情报官,直到战争在德国结束为止。蒙哥马利还撤换了另一个指挥官,此人对蒙哥马利说,他的部队由他的副手负责训练;但后来他的副手又向蒙哥马利报告说,负责训练的是他的指挥官。于是,这位指挥官就被撤了职。炮兵指挥官也被蒙哥马利撤了职,原因是蒙哥马利为了支援对阿拉曼的猛攻,希望能够像使用“一个由800门火炮组成的炮连”那样使用整个炮兵部队,能够根据需要大规模地转移炮击目标。他认为那个炮兵指挥官不能理解这种集中火力的办法,而是固执地想把炮兵分散在各处使用,像过去在沙漠作战时那样。

蒙哥马利采取措施清除了被他诊断为“朽木”的那些人,并以晋升或从英国调进的手段引进了一些年富力强的人。他从英国调奥利弗·利斯来接管北面的第三十军,调霍罗克斯来接管南面的第十三军,调柯克曼准将任炮兵指挥官。他本来还打算把迈尔斯·登普西调来指挥计划成立的新装甲军,而亚历山大劝导他说,一下子调来3个新军长未免太过分了,这样他才放弃更好的选择而让拉姆斯登这个曾经指挥过第一装甲师的沙漠老手来当新装甲军军长。但这一切绝不是毫无目的的清洗。历史表明,蒙哥马利是一个精于选拔部属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何一个集团军的参谋机构恐怕都不能同蒙哥马利的相媲美。

蒙哥马利是英国人眼中的“军事天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阿拉曼战役,他率领第八集团军彻底击败了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国名将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军团,赢得了北非作战的决定性胜利。此次战役中,蒙哥马利亲自导演了一出“沙漠战中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欺骗敌人的活剧。

蒙哥马利的骗敌计划代号为“伯特伦”。首先是伪造了一个前沿地区的巨大的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堆积所。其次是用假车辆扮演坦克和其他车辆的运动,使敌人对大量部队在作战阵地上集结逐渐习以为常。但在夜间则用突击师的真作战车辆把已经“在位”的假作战车辆替换下来,并用被称为“遮阳板”或“吃人者”的专门伪装物把战斗岗位上的火炮和坦克掩蔽起来。早在总攻前一个月就为参加突击的步兵挖好了细长的战壕,供他们昼间躺卧用,而且这些战壕都伪装得好像是地形的一部分。同时,为了表明主要突击可能来自南面,还在那里敷设了假的水泵站、供水点和蓄水池,施工的日进度表明水管到11月初才能竣工。此外,还抽调通信分队来模拟将在南面发动主攻的无线电通信,以及为新的道路作了路标。为了把伪装搞得天衣无缝,只向下层军官传达将要发生什么事,而且是按军衔高低分批传达的。在临近进攻发起日的最后一天,传达到了普通士兵,并且停止了一切休假和进城活动。这些措施使狡猾的隆美尔也大上其当,对保证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温州人商道全集

    温州人商道全集

    温州人为什么能赚钱?为什么会赚钱?温州商群是一种独特的商业现象,在商帮史上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走近温商,我们会观赏到一个斑斓的商业世界,那些宝贵的商业理念、商业智慧、商业精神,它们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珠子,在中国商业史上散发着熠熠光华,也带给渴望致富的个体许多经商启示。
  • 驱动力:让员工快乐地工作

    驱动力:让员工快乐地工作

    员工之所以不能积极主动、快乐地工作,是因为管理者手中的“指挥棒”没有发辉出应有的威力。本书分别从知人善任、人性化管理、培训、树立威信、沟通、激励、主人翁精神等七个方面做了详细而科学的论述,总结了许多有效而实用的驱动员工快乐工作的方法。这本书将会让管理者手中的“指挥棒”充分地动起来,并产生无穷无尽的驱动力!
  •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商学院管理大师最经典最有价值的领导经验,通过决策、战略、思维、团队管理、激励、创新与变革、领导魅力的修炼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组建出一个清晰简明的领导力框架,帮助管理者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高管理水平,开拓管理思维和思路,积累管理经验和方法,提升团队执行力和高效率。领导者可以借助这个框架成功领导你的团队,迈向成功,走向卓越,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杰出管理才能的实力精英。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纪律”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纪律”法则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为职业人应该了解的职场纪律和我们应该有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
  • 李嘉诚:我的经营之道

    李嘉诚:我的经营之道

    近90年来,李嘉诚首度开讲。本书全面讲述李嘉诚先生的经营智慧、战略运筹思维、家族企业管理方法、做人与经商之道。李嘉诚总结的经商经验,给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的感觉。股神沃伦巴菲特这样说过李嘉诚:“李先生是商业界的领袖,所有想赚钱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先生所说的话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本书是目前国内唯一系统总结梳理了李嘉诚的经营哲学与思想图书,是读者学习商界“李超人”经营思想与管理智慧的最佳读本。本书可以作为企业家、CEO、职业经理人学习李嘉诚超一流经营哲学的读物,同时也是青年创业者、商人的励志、创业与管理训练读本。
热门推荐
  • 六十种曲蕉帕记

    六十种曲蕉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酷少爷的弃妻

    冷酷少爷的弃妻

    他从来都觉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最不可信的,所以当老爸老妈在他还年幼的时候指定给自己的这个未婚妻,他是从来都不屑一顾的。漫长的成长历程中,他被权势、金钱和无尽的追捧所迷惑,至于所谓的未婚妻,早被他遗忘到了外太空。直到有一天,父母威胁他履行当年的婚约,将那个连模样也被他忘得一干二净的未婚妻娶进家门时,他终于意识到事情大条了。好,很好!既然父母已经将婚约的命令下死,他自然也会不甘示弱地采取自己的对策。那女人想嫁进他家大门,就要承受他带给她的侮辱。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婚礼上的刻意刁难,换来的竟然是她潇洒地拍拍屁股转身走人。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状况?难道说……他才是被狠心遗弃的那一位?
  • 蛤蟆吞天

    蛤蟆吞天

    我本是山野间一直快乐的蛤蟆,怎奈那天无意中遇见了最美丽的天鹅。大千世界,神仙妖魔,只取一瓢。重重险阻,神魔仙鬼,阻拦我的,只管一口吞下。
  • 潘多拉宝盒一亚特兰蒂斯古城

    潘多拉宝盒一亚特兰蒂斯古城

    古道的另一侧是金碧辉煌的梦栖楼,梦栖楼,是梦栖息的地方。所谓的梦,既是噩梦又是美梦,但无论是噩梦还是美梦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什么呢?我也好奇。或者如幽灵公主所说:“魂梦丹是毒药没错,但是它却可以让人死的快乐,快乐的死总比痛苦的活要好的多吧!”又或者她说过:“梦之所以那么真实,是因为你还没有醒来,当你醒来你才会发觉那一切都只是梦一场。”
  • 重生懒散人生

    重生懒散人生

    韩羽的人生开挂了。不过他是个懒散的人,不想活的太累,也不会主动去追求什么。但生活嘛,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例如他写了本小说,几十万的书友整天催着他更新……重生种田文,懒散悠闲中,种出一个美好未来。
  • 史记(第三卷)

    史记(第三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爆萌天师:鬼夫太太帅

    爆萌天师:鬼夫太太帅

    天师道因为香火不旺被当地旅游局拆了建寺庙,蓝小花这个掌门人也被扫地出门。被赶下山后去省城找到老同学开了一家灵异小馆,生意倒还不错。因为一次意外的盗墓事件,让她发现自己身体里的令牌不同凡响。因为一个神秘小鬼,让她知道祖师爷留下的东西都是宝贝。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小鬼要抢要骗怎么办?蓝小花:“打死!”那些魔头也要抢,可你又打不过怎么办?蓝小花:“怕啥,我有万能的师兄帮我挡着。”可十殿阎君,万年魁拔也不放过你啊!你大师兄也打不过他们!蓝小花:“……”
  • 宠花

    宠花

    订婚前夕,被未婚夫背叛。一怒之下,留洋。五年后,回国,万变不离其宗,家中集团面临倒闭。且看一代才女美人如何重整集团,与男神携手婚约
  • 花骨扇

    花骨扇

    二月岭上,寒梅尚自怒放,九华山的飞瀑冰泉被暖阳催的消融,拔地万里青嶂耸立,悬空千丈素流纷飞。离惜提了火莲的裙裾,脚下栓着老树的虬皮,随着几位师兄从针叶松枝上翻飞而下,跃入一泻千里的飞泉。虚空落泉千仞壁直,奔腾急泻,离惜被冰泉卷着飞流直下。不同于几位师兄的回澜怒立,惊惧的嗓音自她稚嫩的喉间呜咽而出。夏萱矫如狂蛟的身影飞掠而来,手臂一揽把离惜钁入怀中,冰雪薄唇贴在她耳上,蔑视,“怕就别玩。”晕怒,离惜把瓠犀的银牙咬在他颈上:“你才怕。”他娇笑,唇舌舔舐她耳垂。离惜莫名惊惧,试图从他怀中挣脱。他手臂收紧,贴得更近。
  • 最后一位仙

    最后一位仙

    他是被遗忘被抛弃了千年的仙人,入世以后见到的是沧海桑田,他不停地寻找,寻找着自己的同类。她是富家女,从小及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无数人的追求,在一次车祸中,捡回了一个‘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