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的记忆力都差不多
假如你的记忆力真的比别人的稍差,只要你有锻炼这一弱点的决心,就能轻易地获得超越和进步。
当然,你还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记忆力好的人用两年能做到的事情,你可能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做到,但不管怎样,只要你拥有坚持努力五年的动力,就能超越别人。我想,人与人记忆力的差别,充其量也就是如此吧。
在之前和学生们的谈话中,我听到了下面的内容:
小时候,学校总会要求我们背各种内容,但我总是记不住。背九九口诀,我也是全班最差的一个,而且还总是记不住汉字,所以放学后经常被留下来。记忆这么不好的我,也能挑战司法考试吗?
我回答说,只要你有毅力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虽然不知道要用多少年,但我觉得,只要始终坚持绝不放弃,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且,你小时候之所以记不住,很可能只是因为对记忆对象不关心。因为对想做的事情没有兴趣,所以就不能集中精力,仅此而已。
小时候学习好的孩子,背出这个就会受到父母的表扬,能得到零花钱,学习纯粹是因为开心或其他一些原因,总之,不过就是因为他们有关心学习的理由。
证据就是,有的孩子就算不会九九口诀和汉字,也能说出游戏机中所有怪兽的名字,能详细区别各种虫子,这并不是因为大家原本的大脑结构不同,只是因为当时的兴趣不同。
有的人学习并不突出,但可能会在音乐、绘画和体育领域中发挥惊人的才能。音乐也好,运动也好,任何领域都需要一定的记忆力。
运动,必须记住身体的动作和姿势;音乐,必须背过乐谱记住弹的方法和唱法,这都需要一定的记忆力。学习好也好,擅长运动也好,音乐才能突出也好,总之,记忆对象偏向哪方面,在哪方面就有才能。
记忆力没有差别,只是记忆的对象有差别而已。
所以完全不必有“我记忆力不好”的自卑感。只要关心必须记住的对象,或是找到关心的动机和欲望,就足够了。
更进一步说,记忆并不是“对某个内容记住了多少”的量的问题,而是从中学到了什么,如何活用的生存方法的问题。
赋予过去的记忆什么意义,今后又会有什么样的记忆,只有这样的记忆术,才是生存方法所在。
记忆不是量,而是生存方法。
从考试恐惧者到记忆专家
我第一次意识到记忆术是在我考虑参加司法考试的时候。
那时的情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我考上大学没多久的时候,当时的我虽立志要成为外交官,但总觉得对司法考试有些兴趣,而且,我周围也有很多高手早就以司法考试为目标了。
要想通过司法考试,要怎么学习呢?
我像个追星族一样跑去了大学图书馆,然后,当看到摆放司法考试用书的书架时,我被重重地打击到了。
当时的司法考试要考七科:法律六科,再加上一科修养选修科目。而光是法律科目中的一科就会有几种教科书的问题集、案例集,堆到一起,最少也有50厘米厚,而有的科目的厚度甚至还超过了一米。就是这样的七个科目。
看到堆了几米高的书,我头脑中一下子充满了“不行,放弃吧”这种消极想法。
如果学的话,就要加入兴趣小组,那就不能再出去玩了。打工、旅行、享受大学生活,等等,都将与我无缘。我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痛苦去备考学习呢?不行,不行!我被大量的学习内容吓倒了,早早地卷起尾巴逃离了司法考试的备考战线。
但是,随着大学生活的继续,我的各种经历改变了我。我一直想成为能推动国家发展的外交官,但我了解到,现在的外交官与我想象的是完全不同的。
而最终改变我的是在和外国朋友聊天时受到屈辱的经历。“你连自己国家的宪法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还真是个正宗的日本人哪!”
就这样,我一边想着居然会受到这样的屈辱,一边不服气地重新开始学习宪法,那是我第一次被日本宪法的魅力所吸引。在了解了“与人不同弥足珍贵”尊重个人的宪法之后,我开始产生了把宪法当工作的想法。于是我告诉自己:试着参加司法考试吧。而我真正下定决心参加考试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
尽管大学三年级的秋天才下定决心有点晚,但我是真正地开始了司法考试的学习。
意识到我有记忆术的瞬间
当时,我直接面对的就是大量的学习。不仅是学习量大,我开始得还比别人晚。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我真的能在短期内记住、理解大量的知识,并将其融为自己的知识吗?
我的大脑中多次出现过“不行”这样的想法。坦白地说,这种想法很可怕。
这时,我脑海中掠过了东京大学图书馆中那些毕业之后还在继续奋战司法考试的“苦战数十年”的前辈们的身姿。
当我在高中时的弓道弓道,用弓射箭的武道,古时在狩猎、打仗、仪式时举行,明治以后以通过修炼的人格形成为理念,作为现代经济而普及。——译者注部里的时候,每周来教弓道的前辈也是司法考试的考生。还是高中生的我们不了解前辈的私事,都在猜“前辈是做什么的”,“好像每天都去大学的图书馆读报纸”。
后来,我们知道了前辈一直在学习司法考试的内容,但对他为了参加司法考试,大学毕业以后还每天都去大学图书馆看报纸的生活感到毛骨悚然,不可思议。
想到他的瞬间,我感到无比气馁(顺便说一下,前辈现在是为市民服务的伟大的律师了)。
即便如此,我还是凭借我那毫无根据的信心勉强重新站了起来。
像我这样因为大量的学习而退缩、失去奋斗的动力、中途放弃的人应该会有很多吧。所以,只要继续保持奋斗的动力,就一定能成为杰出者。
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因为学习量大,学习方法——也就是技术上要和别人有所差别。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就是,这是我真正意识到记忆术的契机。
记忆力卓越的人为什么考试还会不及格
大学三年级,我开始学习司法考试时,首先想到的是方法论。这么大的学习量,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学习内容真正地记到脑子里呢?
反正,我没有时间了,也不可能全部都记住。
所以,就需要在大量的知识中,提炼出必须要记住的内容。换言之,就是只巩固真正用得到的知识就行了。
弄明白在什么地方用这些知识,如何才能牢记它们,选择出必要的信息,切实地记到脑子里。
打个比方,盖房子,首先要画设计图,弄明白要准备哪些材料,记忆知识和盖房子是一样的。
比如,要建三层钢结构的住宅,窗户和门要准备什么规格的?地板要准备什么材质的?
不需要的材料准备得再多也没有意义,但按照使用频率最高、使用得最多和最常用的尺寸事先准备好材料总可以吧。那么,无论什么要求,都可以通用的材料是什么呢?实际上,只要准备好最低限度的必需品就可以了。所谓最低限度的必需品就是提炼出的记忆。
重要的是,如果把材料带到现场之后发现规格材料与实际要用的无论如何都对不上怎么办?没关系,在建筑现场,真正的老手当场就能把规格品巧妙地调整成合适的材料。
现场的修正,也就是“思考的部分”。
也就是说,在工厂根据设计图事先准备规格品是“记忆部分”,在现场通过工人的能力进行尺寸调整的是“思考部分”,而真正的考试中需要的就是“记忆部分”和“思考部分”这两方面。
就我常年观察司法考试考生的经验来看,凡是能熟练运用高效率输出的记忆和现场应用思考能力的考生,一般都能通过考试。
这不是记忆力好坏的问题,而是要看你是否能记住同自己目标相符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思考、应用,才是决定是否通过考试的真正因素。
事实上,单纯依靠良好的记忆力,还不能通过司法考试。
在伊藤学校,有的年轻学生也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就像他们本人所说那样,他们只要看一遍教科书,就能牢牢记住所有内容。这些人可真是天才啊!举例来说,如果让他解释一下某个知识点,他不仅能将解释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全部背出来,还能迅速地写出来。
但是,如果让他思考自己背出来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或是据此提出未知的问题,他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也就是说,他们只擅长死记硬背,但如果让他们根据现场的尺寸进行调整,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他们可以一字不差地记下4字的说明文,但当现场要求只能写3字或者扩展到5字的时,他们却不知道要减少什么内容、如何扩展内容。
结果,他们名落孙山。最后选择离开法律界转向其他行业,并在其他行业内活跃至今。
他们正是因为记忆好才没能通过考试。只是浅尝辄止地简单记忆,却并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或认为根本没必要付出过多努力导致他们一败涂地,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在这里,我想表达的就是,记忆力并不等于合格力。超凡脱俗的记忆力,也可能逆转成为最大的缺点。说到底,记忆力不过是实现目的和获得分数的手段。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进展顺利的都是对记忆力没有自信的人
之所以不能说好的记忆力有助于通过考试,是因为,如果很容易就能记住,就不能经历花时间努力记忆这一过程,反而会更难通过考试。
反过来讲,对记忆力没有自信的人,因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反而会更容易实现目标。事实上,不擅长记忆的人更能早日通过司法考试。
比如,对记忆力没有自信的人,因为无论如何都记不住4字的说明文,就会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根据逻辑顺序记忆。
对那些死记硬背背不过的地方,会记住关键词和逻辑顺序,重点内容优先记忆。也就是说,他们将这些内容转换成了自己的顺序和逻辑,编成自己的故事记忆。
于是,这里就只剩下了关键词和关键句,削去枝叶,还能轻而易举地扩充内容。而且,在转换成自己语言的过程中必然要多加思考,这会使理解更为深入。
对记忆力没有自信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索,在有效记忆的同时,也能够完成思考训练。这正是“一石二鸟”的好机会。
完全不必因对记忆力没有自信而感到害怕。记忆力不好,并不是劣势;相反,这正是优势。
因为自己认为不擅长,所以才会更加努力。就这样不断地积累,结果会怎样呢?每天都反复地记忆,再整理,不断地思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断地累积小小的进步。几年之后,必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没有记忆的储蓄,就不会有思考能力在司法考试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事实上,很多前辈们都在不断地花时间背诵教科书。
“你看了几遍教科书了?”
“三遍。”
“那还远远不够,我都看十五遍了。”
以上,是曾经发生在我和前辈之间的对话,而且,当时他还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他写在教科书里面的“正”字给我看。每看完一遍,就写一划,那里已经写了三个“正”字。教科书上手触摸后留下的污迹和自鸣得意的“正”字,就是努力的最好见证。
总之,反复阅读大学老师写的被称为“基本书”的教科书,并死记硬背其中的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推崇的学习方法。
而且,要背诵的不仅仅是教科书,还有担任司法考试委员的东大教授的课程。把这位教授所讲的课全部写下来做成笔记死记硬背,这些都是古老的学习方法。
所以,只要是这位有名的司法考试委员教授上课,场面就会非常壮观;东大以外的学生和毕业生都会来,听课的队伍会排起长龙。
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上过司法考试委员老师的课,但是上课之前去就已经没有位子了。看当时的情境,简直是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因为当时我还没有准备司法考试,所以觉得很幸运,“没座位了,那也没办法”,就找理由逃课了。
就因为我一直这样到处玩,所以当我大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重读十五遍教科书了。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去冲击真正的考试呢?经过反复思考,我不得不认真考虑记忆术,这也成了我发现新方法的契机。
“无非就是死记硬背”。将这当成司法考试的学习方法,所以大声地朗读背诵。
这就大错特错了。
但是,即使到了现在,这种错误的观念还很深入人心。前些日子看报纸,一些35~39岁的法律系研究生立志要成为律师,他们说,“为了考试,学习一直都是以背诵为中心。”或是,“我也想掌握谈判能力等实用的经验,但首先还是要通过考试才行。”
说实话,如果这是他们的真心话,那就糟透了。不管怎么说,只要有这种想法就已经是极其危险了。
这个报纸上还有一条意味深长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