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2300000005

第5章 作者自序

《等雨停》番外篇——雨目和言执到上一章就结束了,正文部分6.8日开始上传。

打从一开始,我家人便一致反对我要写作这件事,他们觉得不管怎样,都应先找个稳定的单位,保住饭碗后,在工作之余才能去做这件事。当然,我不愿听他们的话,自己默默地动起了笔。因为道理很简单,我不是写日记也不是写短篇,更不是写诗歌,而是写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长篇。之前在酒店当服务员的半年里,我便是抽空写《等雨停》。结果半年下来,才写完正文第一部分和番外篇。而且,正文第一部分因为格调、风格与小说整体格格不入,被迫大幅修改。番外篇也因语病和错字太多也花去不少心力修改。要是上班之余去写小说,根本写不出质量好的东西。所以,我若要写作,就必须全心全意地写。看到这里,你们会不会以为我已经像那些大名人一般有了很高成就之后抛出这段引玉的话,来证明自己独具一格的任性是对的?我想直接说,当然不是如此,而且很有可能,我这一生都难有丰厚的收获。

虽然如此,但过去“一无所成、一无所有”的签名已经可以彻底抹去了——15万字的《等雨停》已完结。小说灵感的起源,是我自己在大学食堂屋檐下等暴雨停止时,想起了电影《雏菊》的开头和结尾正是如此,便萌生了写作的念头。我从来不走寻常路,写作更不会照搬电影的内容和风格。除保留了全文基调和开头场景与电影相似之外,其他的均截然不同。借助地下通道这一日常场景,结合在这里见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再挑选较为特殊的人物作为原形(比如自己),根据剧情需要和要表达的主题,进行不同程度的修饰,突显人物的特点。场景是最常见的场景,里面来往的人却是最不经人留恋的人,经过我别出心裁的细心雕琢后,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故事自然是日常生活中几乎碰不到的。所以,这篇小说注定不会引起人的共鸣,注定是非主流小说。而我自己也耐着性子,死活不肯让步,以便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口味。哪怕中间描述的香艳场面,其中也夹杂着复杂的情感变化,传达着我的写作意图。并非酣畅淋漓,能让读者一饮而尽,看个爽快。这样的小说,在主打低俗的网络快餐市场里,难以找到在吃盒饭的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还能津津有味地正经看书的人。估计大部分人连我写的导读都没看完就确定不会看。

先前的版本我直接引用了《雏菊》中的一个角色,希望打着版权的名义获得导演的认可,从而一步登天,迅速提升名气。但我当然知道,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我抱着试一试才甘心的心态在微博上点名了导演,征求他的回复。但刚发完,心情就变得极为糟糕,感觉活生生地打自己脸。不过还是没有后悔,不试一试,怎能知道结果呢?所以,在第二天我就开始修改人物。

在写后文时,我便留下了修改的余地,没有死磕电影中的人物。所以,我只需稍稍修改角色的背景那一章节便完事了。如此算来,也还能从别人的衍生物几乎整个儿转为自己的孩子。

下面来详细谈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文字的详略,陈述角度的选择,前后细节的变化是我在写作过程中一直最注重的问题,也是最为苦恼的问题。

我的心思是极为细腻的(当然是在头脑冷静的时候,碰到美女就做不到了),笔下的人物也有着丰富的感情变化。所以,在刻画时,我脑海里是有着清晰的画面的。然而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情哪怕是一个语气词,有时都需要大量的语言去描述,或者需要极为精准的词语,就连标点符号和行文格式我都要细细推敲,经常还需要转换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例如某些章节是直接以第二人称陈述的——像剑道比试那一段,我通过邓天兴的口述,运用了大量的专业短语,打上叹号、顿号,借此呈现出两人的动作和反应之迅速。极力避免本来脑海中只是那么一眨眼的功夫的动作,却用大篇幅详尽的文字去描述,令原本紧张急促的动作成了听说书人拍着板子念书一般。至于那些连续的专业短语,我用得准不准确,读者看不看得懂,看不看得尽兴,我就不管了。因为,这毕竟只是一个插曲,况且我写的不是赛事报导也不是专业论文。其中萧宇晨的“三旗斩”又用了邓天兴的角度去慢慢阐述,这次便是作解说一般地解释了,花费了大量的文字。这纯粹出于需要——就像大多数动画一样,人物在一瞬间的动作与判断经常为了保证动作的迅捷感和连贯性并没有完整呈现,而是在事后借用详尽的叙述和人物的反应来反复加强效果,以达到让观众的情感能与人物同步的目的。至于那一遍解释下来,观众看不看得懂也不用管那么多。因为,观众们已经能明显感到角色很厉害,场景很酷炫。这便达到了最核心的目的。

在描述的过程中,我最为苦恼的便是自己的词汇量远远不够。

词汇量不够意味着基本功不行,能熟练使用的字太少。这有我一直不注重辞藻堆砌的缘故,之前还有些不屑,认为那华而不实。可到后来才觉得,华而不实是因为用的地方不对,用得过度。辞藻本身就是须长期积累的文字功底,这是任何优秀的作家都必备的基本素质。小学老师或许喜欢教些纯洁无暇的优美文字,但到了综合教学的中学应试阶段,老师就不推崇了,甚至抵触。因为考试只为稳妥上分,不为标新立异。几百字的文章两三分钟便要过完,过多的辞藻堆砌直接成了只起烘托作用的背景性质的语言。所以,那不是中学老师所看重的。当正式开始写作并力求语言的细致和精准时,便深感力不从心了(想到那些出手成章,华丽辞藻信手拈来的作者,不禁深感自卑)。为此,我不得不回到起点补充字词,而且,挑了一个最简单、愚蠢,但绝对是目前我所能掌握的资源里最有效的方法:一页一页一个字一个字地啃字典。先绕过较为熟练的常用字,记录那些不常用的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一遍下来,收获不少。以下为套用生词作的一首小诗:

水澹澹兮摧烟袅,阳璨璨兮抚船眠。鹅翯翯兮拂叆叇,璘雰雰兮映山红。

这首诗是在洞庭湖景区晨跑时,看到阳光透云而泄到湖中一艘渔船上时有感而生。“澹、璨、翯、雰”四个字便是我自己以前从未用过的形容词。生僻字“翯”形容的是羽毛洁白的样子;“雰雰”用来形容霜雪很盛;“璘”喻反射着晨光像鳞片一般的霜;“叆叇”则形容云朵很厚的样子。这几个字词都是古文言文,常人看到自然不懂指的是什么。但若要用白话文来代替,则找不到对象,或者会扰乱上下文的格调。虽非常用字,但其描述之精准,白话文显然做不到。当然,这类词最好用于散文。富于情节的小说若掺进这类词,则会生出障碍感,不利于剧情和场景的表达。

啃字典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太多能用方言准确表述的动作,转成普通话时,却找不到是哪个字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只有一个个从字典中找(就着方言的发音,哪怕很相近也难找准字),才能认出这些字,才知道这些动作应该怎样去表述。而这些,你的任何一位老师都不会教你——也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去问家里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别看他们连小学都可能没念完,但他们还真能写出那么几个字来(我为我的爷爷奶奶而感到自豪,尤其是爷爷)。以下以我家乡HN湘潭的方言习惯组词,举几个例子:

唵:~米,把米放在掌心用嘴唇吸。

爊:~饭,用微火煮饭。

滗:~干茶渍,用手或盖挡住容器中的渣滓或泡着的东西,倒出液体。

捯:~线,两手不住的倒换着拉回线或绳子。

撅:~断了,抵住中间,从棍子或杆子的两端用力折断东西。

浚:~井,挖井,疏通渠道。

蹾:使劲儿把东西往地上一放。

不知道各位读者认识其中的几个字呢?然后请你们联想自家长辈传承下来的方言,会不会有“哦!原来是这个字!”的恍然大悟的感叹?大家都知道,任何一国的文化、语言的承载物最重要的就是文字。像RB、美国等国家,文字非本地人创造,它们的起源和早期历史便难以被人记住(非歧视)。中国的方言发音再怎么变,承载着它的文字也不会变。当今网络文化再时髦、再有趣,涵盖的也是几近于投机取巧的广泛意义。要落实到单个动作、表情、神态的描写,中国古代的文言文、祖辈流传的方言,早已给出了不二的答案。由此感而发,将来我定会要结合自己所学的方言,找到地方有关文字的古书,将其翻出来一一对证是哪个字。当然,资源所限,我或许很难找到答案。也因此,我特别想结识汪涵,向他一一请教。所以,我谏言那些想要走上纯文学道路的跟我一样的年轻人,你若秉承的是严谨、细致的文学态度,还请你远离网络文化。

对于文字的考究,在当代青年人里,或是主流文学杂志里,我几乎未能看到愿意花大心思去斟酌文字的人。只有一个《咬文嚼字》是专门针对于更广泛群众的常用字误区设立的文学刊物。那些就个别字作文章的媒体人、政治家、评论家等等,就另当别论了——因为那跟文学创作谈不到一起。我近期在读的《金蔷薇》一书,便是谈论文字与写作的指导性作品。我可以确定,在我孤独的写作路上,就算一生都没有大的成就与回报,它也将成为伴随我一生的精神支柱。书的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表达对祖国语言深切的爱的同时,一再强调语言的精髓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最接近大自然的劳动者,他们的文字是最丰富而深刻的,这点与我国传承的方言别无二致——我们国家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导师呢?翻译家戴骢的译文中,使用了相当多的生字、旧字,使得我不得不备着字典来读这本书,这也是催使我决定啃字典的原因之一。这里要注意的是,生字与旧字有许许多多是已经弃之不用的,在现今白话文中常用字里是可以找到准确的替代字的。我自己在写作时,便特别注意到这点:生字、旧字几乎都不认识,看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查,还要结合上下文去推敲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猜不出来或者猜不准确又或者直接跳过不猜,都会造成语义不明,行文不畅,这是我不愿造成的结果。所以,在不违背准确性的前提下,生旧字能避则避,能换则换。为显得自己见多识广而挑些读者不认识的字眼,这无论如何都是多此一举的。不仅《金蔷薇》中这么说,中国古代许多诗词作者也力求通俗易懂,这里我就不提例句了(也背不出来),我且举一些互可替代的新旧字词:

鐾刀——磨刀;聱牙——拗牙;倨傲——自傲;同侪——同辈;弁言——序文;砬子——大石块;诔文——悼文。

聊回小说中文字详略的问题。先附上田径场里言执接受萧宇晨考验的一段:

言执就那样利索地站起来,一路小跑到起点,毫不犹豫地蹲下开始蛙跳。当然,就像做俯卧撑一样,就那么十七、八步的样子,他就一屁股坐到跑道上面,待那么几秒钟过后,继续往前跳。这次只有不到十步就坐了下来,等他再次起跳时就已经蹲不下去了,只得半蹲着像个猴子似地跳着,这样子坚持了十来米,便一个踉跄往前栽下去。他的手掌最先接触地面,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他能透过眼镜片看到塑胶跑道上被他呼起的灰尘,他看看自己的手掌,已经红了起来,但没有破皮。他爬起来,看着前面二三十米处直道的尽头,嘴里发出呼呼的野兽一般的响声。他试着硬了硬小腿的肌肉,又激了激大腿前端的神经,待两三秒后,他协调起全身的骨骼和肌肉,眼睛盯着直道尽头的白线,嘴唇窝了起来,脖子的肌肉均匀有力地控制着通过气管气量的大小,他拍拍淡蓝色牛仔裤的裤脚,浮起身子直接一鼓作气跳到了终点。一到那儿便直接倒在跑道上看着天,几乎要晕过去。

在这一段中,我从力量、神经、激素、呼吸、表情等等多个角度来描述言执的动作。若是网络快餐作品,这么长一段可以用一句话来说:

他毫不犹豫地起跳,中间摔倒了一次又拼命爬起来,一口气到了终点累趴在地上。

我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详细描述一番呢?

最重要的,自然是突显人物性格。言执不善言辞,甚至有些口吃。他为了有个能和前女友名正言顺的见面场所和机会,竭尽自己的全力应对萧宇晨的考验。细致到神经激素的描写,能大幅度增加言执的毅力和决心的渲染力,同时也彰显他对萧宇晨的信任——信任这个考验绝不是一场猴戏。其次,细致描写的本身就是跟随现实中的情况而来:一个两三年未锻炼的营养不良的高个子,突然发神经质似地压低身子做要调动局部肌肉的力量性运动,无论如何都是吃不消的。这样的描写更加真实,契合逻辑。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不少,都是根据剧情发展、人物、环境设定的。当然,也有一句话带过的地方,像描写“雷爸爸”三人进面包店买奶茶时,我便只写:一个在挑着槟榔,一个夹着篮球,萧宇晨跟中间个子高的人说话(有省略)。

详略问题里,因角色较多,配角台词穿插很多,主角之间相互对话特别多。因此,几个人名出现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若只有两个人对话,那再方便不过。最开头的旁白标好人名后,后面的名字几乎可以省略,或者用“他、她”人称代替(如萧宇晨和苏菲雅的激情部分,萧宇晨和林业美的对话部分),只消在说话人改动作或神态时,加上人名以提高辨识度。但小说中的对话交替相当频繁,配角有名字或外观特点的还好,没有的都无法用简单的人称来接话,只能用繁琐的描述来标明谁在说话(如地下通道里扶原木起来的两个妇女,还有评论雨目唱歌的路人)。几位主角在交替说话时,我须得谨慎理清上下文是谁说的话,“他、她”两个人称什么时候可以接,什么时候不可以接。几人一句接一句下来,又轮到前面某个人再次讲话时便不得不添上人名“XX说”。这可真是煞费苦心的事儿,因为我不希望通篇下来都是“XX说,XXX说,XX又说,XXX又说”,那想想都觉得恐怖。我也为自己实在找不出有效办法来减少人名出现的次数而感到自卑。也看到很多文学杂志里直接去掉了说话的人名和人称——我的天,我宁愿多看十次主角的名字,也不愿去找一次谁谁谁说了什么话,那样实在太累!

说到前后细节的转变,这是小说的核心所在。

这里细节的转变指的是几位主角的感情变化。描述方式我用了三种:用“你”的角度侧面描写;用“我的”的角度心理描写;用旁白的角度陈述。

其中,最需考量的便是雨目的描写方式,因为她的经历起伏是最大的。接下来正文里,主角的登场都是照搬《雏菊》的方式,采用“我”的角度陈述。这部分用来垫定全文基调和主角的第一印象,所以心理描写很少,只有雨目的描写必不可少。在后文里,因为第二部分的插入(原版小说里,雨目和言执相遇的部分设在第二卷),雨目的细节变化由“我”改为旁白来叙述,以萧宇晨的自述作结,并没有再出现大段的心理直述。因为我觉得,前两部分的描写已经能够充分地展现她的心里世界,读者已经能够顺畅地理解后文中雨目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反应,已经能够嗅到雨目变化的细节,只需旁人轻点一句即可。其他人的转变也能够清晰地看出各自的特点,眼尖的人能发现,有个人其实是一直不变的。详细的,恕不剧透。

另外,关于小说的架构和角度,我自认为是全新的。就我自己的阅读面而言,我从未见过这种架构。至于这种架构和角度是什么,因涉及剧透,不作多解。若有异议,还请看过之后尽情留言(我希望能有一万人以上留言)。

这篇自序,相当于一个较为全面的书评。但这个书评不含任何的褒贬,是好是坏,还请各位读者来衡量。至于有多少人愿意点开看,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看完,我且说:没人看我可不在乎,有人看有人评论我才在乎。若评论能够上200条,我再考虑要不要把萧宇晨的故事写完。

“自卑地写作”一题,表达之意为以下:

我深知自己的不足,深知与太多人还有太长的距离,但我不会因此气馁。我会不断地学习,弥补各方面知识的不足。我仍会做着借写作发大财的梦,也会接受只能做一辈子餐饮服务员的可能性。我脚踏实地,哪怕身边人都反对,我也会一直孤独地坚持下去,尽情叙说心中的故事,传递自己的正能量。自卑地写作,终生地写作。

——阿尔箫晨

2016/4/2202:47

同类推荐
  • 沉睡的妖姬

    沉睡的妖姬

    暗黑之翼已经张开,无尽的地狱吞噬着人间一切的罪恶。人非天圣,却已满目疮痍。
  • 黑暗边界

    黑暗边界

    繁华缤纷的世界,隐藏我们不为人知的一面。陈凡,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青年,经历一次意外之后,踏入了这世界神秘一面....
  • 少时之最美恋爱

    少时之最美恋爱

    2015年,少女时代出现了缝隙,杰西卡离队,剩下的成员们又该怎样?讲述的是一个喜欢徐贤的人回到了韩国发生的事情,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呢?!
  • 癫疯之路

    癫疯之路

    拥有着,“神魔血统”一个神之系统,系统可以抽奖,什么英雄联盟的英雄,斗破苍穹的异火,哦尼酱还可以抽到,充气苍老师,这难道是准备让我,寂寞难耐的时候,啪啪啪!这还不算完,尼玛还可以抽到金刚葫芦娃,这是要去救爷爷的节奏吗?在里面,有吸血鬼,变异人,狼人,我擦嘞,我还可以变身,作者真以为我是万能钥匙啊,我去,我真的忍不住想吐槽,预知后事如何,,请先收藏,在打开,不然怪叔叔晚上会找你哦(⊙o⊙)哦
  • 秦时恶意者

    秦时恶意者

    阎王嗜回归了请做好遭殃的准备。此刻,他是秦时,却也是嗜。看曾经的花花公子秦时如何扭转乾坤,名扬天下的。
热门推荐
  • 女孩与狼

    女孩与狼

    几年后,被女孩救过的狼,欢快的在她的身边跳跃。这就是一个,女孩和狼的故事。
  • 桓公

    桓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护甜心之圣灵紫幽

    守护甜心之圣灵紫幽

    一个转校生的陷害破坏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之后,他们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国帝

    国帝

    腰别大砍刀,背纹圣金乌,口中叼着名牌雪茄,黑道白道跪唱征服。左手抱仙女,右手抱妖姬,嘴中亲着绝美萝莉,情动三界天下至骚。头顶混沌钟,手拿妖皇剑,身披周天星斗阵图,斩仙灭神无所不能。下有亿万兵,上有百万神,脚踏九爪至尊圣龙,九天十地唯我独尊。俊哥的传奇故事,《国帝》为你演绎。
  • 欣华涵月醉霜歌

    欣华涵月醉霜歌

    灵魂回体,沉睡多日的她,终于醒了。性格未变、容貌未变,变得却是体质,她终于可以修炼了!顶着“药姑”的称号为李府送草药,却被李家公子认错了人,对他很熟悉,却什么也记不起。两人,是前世续缘,还是现世还债?
  • 逆天归来:废柴妖妃倾天下

    逆天归来:废柴妖妃倾天下

    千年之前,神女陨落之际预言自己将在千年之后重新降临这片大陆,而今千年将尽,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皆因那句:得神女,得天下!叶安然,轩辕大陆第一废柴,叶家的耻辱柱。当双眼再次睁开,是杀戮?是拯救?是爱情?是阴谋?且看安然平地起,扶摇直上万丈高!
  • 盘巫录

    盘巫录

    自古以来,神话鬼怪的故事形形色色,可谁又知道这些是否是真实的?谁也拿不出证据。如果从一开始他没有走进这个谜团,那么就不会知道这个人身所背负的迷!这所有的一切是幸还是不幸!
  • 豪门危情,莫少的出逃娇妻

    豪门危情,莫少的出逃娇妻

    在莫严锡的世界里,梦雪浅是他不择手段都必须要得到的人,即便她无数次的逃跑与反抗,他依旧把她当作这世上唯一能够得到他宠爱的女人。在梦雪浅的小脑袋里,莫严锡是这世上最靠不住的男人,所以她用尽一切方法,毫不气馁的一次次逃离恶魔的手掌。梦雪浅的口头禅是:“莫严锡,这世界上有一种爱叫放手!”莫严锡的口头禅是:“梦雪浅,在我的世界里爱只有一种——死都不放手!”
  • 我的极品俏上司

    我的极品俏上司

    爱情又是什么,我想便是手中的黄沙,你握在手里,紧紧攒着,终有一刻会尽数洒落,我想便是如同百合,它开时清香怡人,而总有谢落,却也有再开的时刻。而在26岁这般的年纪,人总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一些感情,我们追逐着,埋怨生活太矮,我们太贱,却只有不停奔跑~创世中文网首发~~欢迎收藏
  • 风夜传说

    风夜传说

    天界最强的两位神,明落风和尘孤夜落入人间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