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兄别来无恙?我们又见面了。”
钦罕还是那种招牌式的平静自如,笑得阳光灿烂、露出满口漂亮整齐的白牙。
这就衬显出木隶微微皱眉的样子是多么的不应景:
“说吧,是不是又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要我去做?”
“木兄说笑了,既然是合作,自然是为对方做自己不方便做、力有不逮的事情,哪能以见光不见光来区别。”
话虽如此,钦罕的确也是相当的坦承;但是木隶就是不喜欢。在他看来,做事归做事,但是心有没有善恶之分,一切都以利益为出发点、即便做了坏事也强调是为了大局,这让他憋闷得很!
他不喜欢钦罕,就是因为这一点。他好象对一切都心安理得,没有负罪感,不内疚,甚至看不出心中有一丝波澜。
从表面上看来,钦罕好象是阳光的;但是木隶感觉,他的心志坚定,好象除了自己所想,一切外物都不能让他心有所动。——人一旦没有了感情的话,这算什么?
很可怕。但是木隶不惧怕。
虽然这样显得自己小家子气,不过木隶一点也不在乎。他的语气中带着讥诮说:
“所以你就代表见得光的部分、而我只好做阴暗面。”
钦罕便微微一乐:“我们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再说我也同样也做着阴暗,只不过木兄你看不到罢了。”
“我很敬重贵国大巫师。”
“我也一样,不过他太老了。”
“那么夜鹰大哥呢?”
“你怎么看他、我就怎么看他;不过,他同样已经是昨日黄花了。而且,夜鹰是一个团队,你把一个团队的名号给了他一个人,他不会接受的。”
“钦罕,我怎么觉得你好象对自己的同胞有着别样的敌意?”
“木兄你错了,我说的是事实;便是在他们面前我也是这样说法。这不是敌意、我的敌意只针对蛮王一个人。说正事吧?”
“好,说说你所谓的正事,不会是又要我去偷鸡摸狗吧?”
钦罕大笑。
他边笑边说:“虽然这个说法十分不雅,不过倒是比较贴切。再一方面,我本是蛮人,却要请别人去偷自己的鸡、摸家里的狗,说实话我的心情真是不爽。”
他竟然笑出眼泪来!
这个样子倒真是实实在在的,木隶深有体会。
钦罕随后取出一个物事,告诉木隶说,这是一份名单。
木隶没有接。
钦罕苦笑说:“就知道木兄不会白干活。”
他只得详细解释说,这是一份特意挑出来的名单,任务是要把一些重要的信息,要让这份名单上的人知晓、再通过他们自己的渠道扩散传播出去。
“就这些?”
“对,这就些。”
“注意事项是什么?”
木隶这一问,让钦罕直接伸了大拇指:不亏是这行的行家里手,这就是职业意识和高素质!
钦罕强调:“这份名单规定和限制了传播范围,如果超出了,别说弄得满城风雨、就是多一个人知道,都可能引起蛮王的反弹、那就都是木兄的责任。”
“有风险啊!那我不做可不可以?”
“当然不可以。”钦罕干脆地说,“再也没有比木兄更合适的人选了。”
“好吧,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才是重点么!钦罕苦恼地望着木隶,他绕了半天,这才是真正的重点。这是一个什么都想琢磨通透的旁观者,幸好不是敌人、也但愿今后不要做敌人,要不然蛮人的亏从现在起就开始吃起了。
这次行动的目标就是要让蛮王的隐疾和失德表现在我们期待的范围内成为公开的秘密,这样才能有效传播出去、又不至于引起蛮王的反弹,或者边军方面的任何怀疑。
最终目的是为了动摇表面中立、其实一直是作为蛮王执政基础而存在的边军方面力量,以促使其转而支持公主。
“我说到这个程度上,清楚了吧?木兄可有观察到位了?”
“可以了。”木隶嘴角弯弯,对钦罕说:“我们可以展开行动。”
钦罕开开玩笑:“行动可是有风险、有性命之虞的。”
“是吗?如果真这样的话,为我收尸的事情,最后还得你来做。”木隶毫不客气地说。
……
在木隶和满五小心翼翼的操控下,正反两方面的信息,以真实度极高、但又语焉不详的碎片形式小范围传播开来。
这些消息的碎片很小,但可信度极高。
王城之中一直惴惴不安的官员们,其中只有少部分,如久旱逢甘霖、如获至宝。
而这些有幸得到某些消息片断的官员群体中,当然不乏为不同利益划分或自主结党而形成的诸多小圈子。
有水火不容的阵营。
有中立观望调停的阵营。
有利益相不时近遥相呼应的阵营。
有暂时妥协而又随时明争暗斗的阵营。
在得到不同的消息碎片之后,这些官员群体和阵营也是百态尽显:
有守口如瓶的,有千方百计套近乎探听的,有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互相交换印证的,有心照不宣彼此相视一笑的……总而言之,总是有有心人,最终有能力把大部分碎片搜集全了,拼合起来一分析,便有了一个大概全面的资料。
——这样一来,边军方面有关人员收到的报告就很可信了:有正面意见、有反面印证,有简单扼要的太医诊治论断,也有蛮王起居和到王庭主持工作的规律总结,另外还有一些有佐证的事实和相关的传闻:
1、蛮王对于政务和国事总是风一阵雨一阵,有心时雷厉风行、无心时疏忽惫懒。
2、国母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蛮王可能也存在这个迹象;此外,有太医诊断说,蛮王似有颠狂之症。
3、蛮王最近沉迷于寻医问药、强取民间女子,终日执念于生育后代;他不愿接受自己彻底丧失生育能力这一事实。
4、蛮王失德的做法和以及关于他的隐疾的话题,已经有流言在王城悄悄散播着,从官员到百姓都是言论纷纷。
5、蛮王下令以酷刑处置信谣传谣者,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的做法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6、公主一直受到蛮王的刻意压制,蛮王似有废掉国母另行选后之意。
7、后宫之争另有隐情。
8、蛰伏各处的汉人有异动迹象。
……
当然,因为只有少数几个级别较高的边军将领有足够资格能够看到这份资料,对于边军方面来说,他们同样感慨这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然而,后方小乱、军队方面则是一丝一毫的乱象也绝不可能出现的。军队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定海神针。在军队不乱的前提下,王城之中的纷争总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的。
至于要如何解决,这还得军中的几个大佬集中商讨一下才行。
——消息来源渠道特殊,所以知情人范围也就作了特意的限制。至于如何解决王城中的纠纷,也只好通过小范围的方式来处理。
于是,负责几个方向军务的将领就寻机会晤了一下,又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统一了意见和认识,并把他们的态度以书面形式向仍旧驻扎在罗盘山附近的原禁军头领钦田作了通报,这就取得了最后的共识。
一直保持沉默和中立、事实上支持蛮王的边军方面终于改变立场,将领们联名上书,要求蛮王尽早立公主为王储,以巩固根本、护佑国体。
此外,边军还特意强调,他们乐见王城的稳定,这对于振兴蛮国大业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他们希望蛮王尽快设法结束纷乱局面,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不让敌人找到可乘之机兴风作浪。
边军方面乐见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蛮王通过拨乱反正,使国家尽快步入兴旺发展的正途。
——这封联名信一共写了三份,一份给了蛮王和王庭,一份给了国母和族老,最后一份给了大巫。
蛮王收到这封信以后,不由得破口大骂。
眼前的状况,由不得他不惊怒交加。
一直俯首贴耳听命于他的边军这是怎么了?!竟然给他下起指导棋来了!有没有搞清楚,谁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然而事到如今,恼归恼,也由不得他不作出回应了。
毕竟要是失去了军方的支持,他这做大王的真是孤家寡人一个。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边军们的第一次明确说“不”、他们清楚地表达不同意见,将领们的这个第一次发声意味着,如果蛮王不尽快改弦更张或有所调整的话,他将会失去了边军方面的最有力的支持,蛮王的根基终于被撼动,他受到了最为致命的沉重一击!
此外,边军方面的联名信申明了是一式三份,这要蛮王想先捂盖子再来想招也成其为不可能。
最后令蛮人恼怒的是,这消息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得到并传达到边军方面的?
是国母?是公主?是大巫?或者是其他人?
现在来不及考虑这些了。
形势显然对公主一方极为有利,那么,一切都应该与她脱不了干系。
蛮王措手不及,他需要时间来考虑一个万全之策。但是事实上即便时间允许、军方的态度却不容他时间考虑另外的途径。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真要按照边军方面的建议,立公主为王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