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启禀陛下,晋国当朝国丈李平求见。”
孙智听了太监的禀报很是吃惊,还没等孙智说话后吴丞相周永示意小太监把晋国国丈李平请进来。
没成想在后吴的皇宫大殿上晋国前丞相周平、后卫丞相黄德和后吴丞相周永,三国丞相站在一起。
“在下卫国丞相黄德。”黄德拱手对孙智深鞠一躬。
旁边的李平则看看这个老头轻蔑的笑了一下,然后挺着身板拱拱手对孙智说:“我乃晋国国丈李平。”
黄德听了心里一颤心想:晋国的前朝丞相怎么来了?莫非这是孙智的鸿门宴?不可能,孙智给我的回信很明显是想和我联合对抗晋国啊。难道。。。。。。
黄德转过头看看左侧的后吴丞相周永。
李平这次实际上是不请自来,但也和丞相周永有关系。自李平还是丞相的时候就和周永有书信往来。周永希望与晋国相安无事以保后吴国泰平安,李平则不希望后吴北犯以免损失晋国兵力。但在两年前晋国大将军司马英率领众朝臣力谏进兵卫国,无奈司马英权倾朝野连丞相李平都拦不住,后来司马英领兵大胜而归登上丞相位后,晋兴帝司马业和国丈李平经常秘密合计怎样把司马英扳倒。
李平说:“皇上,只要司马英在都城洛阳,我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拿他有办法的,只能等他领兵在外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动手。到时您下圣旨收回兵符将司马英贬职就行。”
“可,司马英刚领兵灭了卫国,我怎么让他领兵去远方作战呢?”司马业边说边摇摇头。
“陛下,您忘了在吴地以南还有孙智没有順降呢?”
“国丈,你上次给我说要暗地里安抚后吴免得其骚扰南境,可此时为什么你想要收服孙智呢?”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司马英为当朝丞相,朝中能带兵的也只有司马英了,如果我能够怂恿后吴挑起事端,这不就能够让司马英领兵出征了吗,到时司马英耗费大量兵力收复后吴之地,而我们则可以乘机从司马英手里夺权,一石二鸟啊。”
“请问国丈,怎样才能让后吴主动向我们挑起事端?”
“老臣与后吴丞相周永私下交往多年,这次老夫亲自出马劝说后吴,前几日老夫已经写信给周永说要去面见孙智。”
“好,请问国丈何时出发?”
“后几日就是司马英女儿司马玲珑的百天宴,等老夫参加完宴会即刻启程,到时老夫就说要去南方游玩散心。”
2、
回到后吴的朝堂之上。
孙智听完黄德和李平的介绍后竟不知要说什么好了。这时后吴丞相周永则对黄德说:“去年听闻卫国已被晋军所灭,何来丞相之职啊?”
黄德不慌不忙的回复说:“卫国虽说不幸全地尽失,但前太子张奔未降,现在太子已经继位大统为卫国新皇,我这个丞相职位也是卫帝所赐,不知丞相为何有此疑问?”
孙智看周永这样问询卫国来的老丞相甚是不开心,瞪了周永一眼然后笑笑说:“听闻卫国尚武,各个骁勇善战此次卫帝张奔从立卫国雄风朕也是欣慰啊!免得晋国对我吴国有其它企图。”说完孙智斜眼看了一样晋国国丈李平。
“陛下所言老夫可不这么认为,晋国向来与吴国交好,这十年来晋吴两国并未有战事,敢问晋国何来企图之心啊?”
“我黄德年少时曾在司马府内做客,深知司马家对天下之地的渴望。晋国竟然未下战书便侵犯我卫国,实乃小人所为。”黄德转向面对李平说。
“卫国竟在不到一年以内,被我司马大军灭国,如果不是漏掉没有收复小小边关越蟒关,哪有你黄德和张奔的今日。”李平很不屑的回复说道。
“刚才黄丞相说张奔已经重建卫国,敢问丞相大人卫国都城现在何处,兵丁几人啊?”后吴丞相周永问黄德。
“现在卫国都城为越蟒城,城内已有数十万军民。去年卫帝已经迎娶越族越邪王之女越如为皇后,我卫国现在与蛮族速来交好,加上越邪王的勇士我卫国现在至少要雄兵二十万收复卫城不在话下。”
“你卫国竟在一年之内重立都城重整卫国,朕也甚是敬佩。”黄德刚说完孙智就接话说:“请问黄丞相这次出使我吴国有何事啊?”
黄德心里明白,孙智问这话就是给晋国的李平听的,于是拱手大声说道:“我前来乃是劝说吴国与卫国联合出兵北伐晋国收复失地,重现孙吴当年赤壁辉煌!”
下面朝臣听完议论纷纷,这时左丞相出列指着黄德说:“就凭你卫国现在的兵力,谈何与我吴国出兵伐晋,我看你们就是想让我们吴国出力替你卫国报仇!”周永听完心里暗自窃喜,因为左丞相这番话正是周永指使他说的。
孙智听完说:“刚才黄老先生说与我吴国重现当年孙吴赤壁辉煌,难道众位大臣不想吗?”
“陛下,请不要受黄德蛊惑。别说你越蟒城现在有二十万兵丁,就算你有二百万也耐我何?我晋国大军定在三月之内将你小小的越蟒城踏平”李平赶忙对孙智说。
“是啊,陛下。不要听黄德一面之言,这卫国越蟒城与我吴国甚远,如果贸然出兵肯定无法联合对我吴国不力啊。”周永跪下苦谏道。
见丞相跪下,下面文武百官齐刷刷的跪下来了。
孙智本就是犹犹豫豫之人,看见朝臣都跪下也不知如何是好。他肯定想重现当年孙权时期吴国的辉煌,但想了想现在卫国的真实实力现在还不得而知,于是就对黄德说:“黄丞相刚才所说之话让朕甚是欣慰,但此时确实不适合与你卫国联合伐晋,请黄丞相回去吧”
黄德看了看下面跪着的吴国朝臣,再看看身旁得意的李平,叹了口气说:“老夫告退!”就独自走出朝堂了。
走到门外十几步后被一个小太监拦住了说:“黄丞相留步,陛下在上朝吩咐说让黄丞相出来后到书房等他,有要事商议。”
黄德听完很高兴,就跟着小太监去后宫书房里。
此时朝堂上只有晋国国丈李平,见吴国的文武官员把黄德“送走”后李平说:“这次老夫前来乃是与吴国商讨两国合并之事。”
“什么?原来他是过来纳降的!好大的胆子!”孙智怒火中烧。虽然他是个优柔寡断之人,但孙智绝不是个投降的国君。
“你晋国十几年前不断对我国开战最后都惨败而归,我吴国可不像卫国那样不堪一击,我几十万吴国勇士可不是吃素的。”后吴大将军战术来对李平说。
“如果吴国归降,众位大臣官阶俸禄一律不变,而且我们还会把长江以南所有的地方归你们管。到时兴帝会封吴王之位给吴主,到时我们会在荆州给您建造王府的。”
“大胆李平,竟然再次口出狂言。要不是看你是来使的份上本将早就把你人头砍下。”吴国大将军怒了。
李平一点都不为所动,看着孙智等候最后回复。
孙智强压怒火说:“有劳国丈了,请回去对司马业说,除非我孙智死了,否则我吴国誓死不降!来人,送客!”
李平知趣的退下了。然而他出宫并没有回驿站休息而是直奔丞相府。
3、
孙智从朝堂下来后急忙赶到后宫书房面见黄德。
黄德见孙智进来连忙鞠躬拱手说道:“我主卫帝一直有伐晋之心,此次来吴寻求联合是我主真想所想啊!”
孙智把黄德搀扶起来说:“刚才黄丞相也看到了,众朝臣都极力劝说朕不要与你联合,但朕却有与你卫国共同伐晋之心,可现在不是时候。这样,等你卫国收复卫城后,看到你们卫国兵力后,众臣到时肯定不会发难。”
黄德听了孙智的话也就放心了,他就怕吴主放弃伐晋之心,他也知道刚才在朝堂之上确实夸大了卫国的兵力。
“待你收复卫城之时,就是我吴国出兵之日!”孙智肯定的对黄德说。
黄德听闻深鞠一躬就告辞了。
后吴丞相周永回到府上见到李平说:“国丈今天在朝堂之上说的是什么话?之前你我不是说好要维持两国互不侵犯吗?”
“哈哈,丞相有所不知,兴帝司马业是如此如此嘱咐老夫的”李平把他和司马业的打算说给了周永听。
周永听完心里很是冰凉,虽说周永不是主战之人但也绝不是投降之人,他看了看李平说:“司马业这可是一步好棋啊,但我周永可陪玩不起!”
“事成之后,兴帝自然不会亏待周丞相的。”
“送客!”周永把身子转过去大声的说道。
李平知趣的出去了,直接骑马带着随从返回晋国。
路上李平在马上边走边想:“这周永看来也是有底线之人,看来吴国不好惹啊,回去我再和兴帝从长计议。”
不知不觉走了很久太阳也快落山了。
“老爷,我们快到晋国边关了。”一名随从用手指了指远处。
李平抬头看了看,还没等看清楚。嗖的一下从路旁树林里飞出了一直冷箭直中李平的右耳,箭直接刺穿了李平的头颅。
4、
洛阳城丞相府内司马英在后花园一边品尝着“迎春尖”一边看着司马玲珑与夫人在水边玩耍,这时小儿子司马容过来坐在司马业的腿上说:“爹爹,我不想读书了,我想和大哥练武。”
司马英摸摸司马容的头说:“容儿,你才刚到八岁,爹爹的刀你都提不起来更别说练武了。”
司马容不开心嘟了嘟嘴说:“读书无趣,练武好玩。你看大哥现在多威风,有那么多将军围着他,我以后也要向他一样指挥千军万马上阵杀敌。”
“好了好了,爹爹答应你,等你长大一定会带你上阵杀敌。不过现在你得去书房和先生把书念完,去吧。”说完司马英把司马容抱下来拍拍他的屁股。
司马容很不情愿的回到了书房。
这时司马帅走过来说道:“父亲,孩儿派去的刺客传信说道李平已经出关了,果然不出父亲所料。”
“按计划行事,在李平准备入关的时候将其刺杀。”司马英喝了口茶说道。
“是,父亲。那些刺客早已按命令埋伏在边关外三里地了。”
“对了,你去挑选下信得过的亲信,我们得把皇宫禁卫将军换一下了。”
“那就让陈庆去吧,他已经跟着父亲十几年了,肯定没问题。”
“好,就他了。带他去吧,过几天我会在朝堂上面奏请皇上的。”
说完司马帅就退下了。
四天后,后宫传来喜讯,李皇后生出了一名男婴。
第二天早朝兴帝司马业大喜,当即把这个男婴起名为司马庆,并封为太子。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司马英上前道贺。
司马业看到司马英后立马收起来脸上的笑容问道:“丞相今日早朝有何奏请啊?”
“皇宫禁卫大将军近日突然暴毙,所以臣为了陛下安全从新挑选得力干将陈庆为新的禁卫军大将军。”
司马业听完心想肯定是你司马英把原来的禁卫将军杀死的,这次竟然把你的府兵安插在皇宫内真是可恶,等国丈劝说回来到时你出兵吴地的时候我再对你削权也不迟:“准奏!”
这两个字也许就是晋兴帝司马业对丞相司马英最长说的两个字了。
退朝后,司马业赶忙到后宫看他的小太子司马庆,望着塌上还很虚弱的李太后,司马英说:“皇后放心,我已经与你父亲商量好了,到时候肯定会诛杀司马英老贼,到时候咱们庆儿登基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羁绊了。”
“父亲这次去吴国也该在回来的路上了吧。”李皇后有气无力的说道。
“算算时日,估计现在也该到荆州了。”司马业安抚的说道。
这时皇宫门口冲进一人大声喊着要面见皇上,陈公公把他拦住了,一问原来是国丈李平的随从护卫于是就马上就带进了寝宫。因为床榻在窗帘之后,陈公公当时并不知道皇后和皇上在一起,就上前禀报说:“皇上,国丈大人六日前在关外的树林里遇刺身亡!”
里面的李皇后听闻后大叫一声晕倒在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