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有点长,可能我文中谈的都没有这个题目长。因为鞭长莫及啊。很多人说,有些时候,无题或者只有一个字的题目更好发挥。有的人说最好的文学作品为什么拍不成最好的电影呢?为什么呢?我以我浅薄的阅历试着来回答一下,或者还能抛出一块四毛五的空心砖引来上古的上好的经过岁月婆娑的毫无瑕疵的美玉。首先,这里涉及一个翻译或者编译,或者是转换的过程。最好的电影不光是演员磁场多强大,拍摄器材多先进,导演多牛逼,制作团队多精锐,特效多震撼。而重点是要有上好的剧本。那么最好的小说能不能就是最好的剧本呢?不一定!你怎么去演绎文中的感人的情节呢,怎么去再现那些已经深深扎在观众心里的小说里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呢?
比较直观的形象的打个比方,生产一台变压器是需要充分考虑它的效率也就是转换率。初级输入多少电压引入多少功,次级做得有用功是多少?在铁心与铜线中损失多少功?如果能把损失的无用功降到最低点,那么就是一台成功的合格的变压器。反过来,在拍电影时对原作理解的够不够透彻?人物的心理,把握的度,怎么拿捏,揣摩,领悟?如果拍出来,原作的内容失真,火候不到位,场景不合拍,人物各种身姿不准确!那么注定是失败的电影。
开个玩笑先,心花怒放翻译为:heartflowerangryopen。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翻译为:howareyou?howoldareyou?你不鸟我,我也不鸟你翻译为youdon'tbirdme,Idon'tbirdyoutoo。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成goodgoodstudy,daydayup。人山人海翻译成peoplemountainpeoplesea。我会给你颜色看看为lwillgiveyoucolorseesee。还有更好玩的,苟富贵,毋相忘!直接翻译为,dogrichdon'tforget。言归正传,如果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伟大的作品应该没人站出来反对的。能把四百多个人物写得有模有样。那看看《红楼梦》英语翻译成什么呢?1ADreaminRedMansions2TheStoryoftheStone3StoneStory(石头记)4.dreamoftheredchamber。如果简单翻译成StoneStory,倒是勉强可以接受。如果把《红楼梦》翻译成在红楼里做了一场梦,或者干脆说是红房子的梦。梦,人才会做梦。是人在红楼里的梦破了。一切如梦幻泡影。所以怎么翻译都觉得别扭。那么尽管《红楼梦》在中国,或者亚洲怎么怎么流行。在美国一定没有流行开来。有地域文化差异,有代沟,还有隔膜,最重要的是翻译过后原著的思想精髓随之付出东流。反过来说要把《红楼梦》拍成电影是完全不可能的。顶多就是拍几回。或者拍些比较耳熟能详的片段。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至今没有人能超越。陈红前几年也拍了《红楼梦》。你拍就拍吗,哪来那么多旁白?那些演员是请来作花瓶,作草坪吗?要看旁白,观众不会自己看原作吗?你太低估群众的智商。把别人当什么吗?当成古时候听书的?只要去多看几遍钱钟书的《围城》,再去看看由陈道明主演方鸿剑的《围城》翻拍的电视剧。虽然陈道明把方鸿剑演得活灵活现的,但是你还是能发现什么是差距。什么是文学跟电视剧之间的差距。
简单举个例子,形容美人很美,被用烂的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你怎么去拍这种古典美?估计大部分人拍出来的是女主人公穿着若隐若现的古装衣服在小桥流水边上晃。顶多就是性感嘛。又不能直接拍鱼见着美人跑了,大雁不飞了,直接一头扎下来,落地了。那估计不是美人,是拍满脸青春痘的少女了。或许不如干脆拍鱼都想跃出水面,好像是准备飞出来到美人身边吻她一下。那才称得上美女?
单单一个场景,有的写作高手能写上好几页。那么导演要怎么拍,是详细的拍,还是简略的拍?比如冯唐的《不二》,几年过后完全有可能超越李渔的《******》。《不二》开头主人公不二在扫厕所偶然听见鱼玄机对弘忍和尚说,“你想看我的裸体吗?”然后周围的鸟鸣单调,场景突兀,气氛紧张。好像全世界的空气都凝结了。时间稠得像冬天的猪蹄膏——冻住了。当尼姑问和尚说,你想看我的裸体吗?传统文化里这是很毁三观的!观众此时并不着急看鱼玄机的裸体,倒是想先看看弘忍和尚是不是红尘未了,还有七情六欲,甚至还能****?导演怎么去拍?名著拍不好,那就比RB*****还差劲,更没有市场了。人家倒不如去看******或者波多野结衣不是更嗨更爽,然后回头再想仔细想想RB人拍的片子就是好呀,细腻啊!
单一的转换,或者单调的转化。小说跟电影都是没法打开各自内心的千千结。比如梵高的画再好,再价值连城!用千言万语文字只能是简单的解释表面的东西。深层次的美,文字显得苍白无力。有人说毛笔字写得好,是雄浑,苍劲,有力,力透纸背……没有仔细玩味真迹,怎么说都是徒劳,都是在幻想。所以小说,电影,电视剧,美玉,书画,陶器都是艺术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拍得好就是雅,拍得不好就是俗,一念之间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