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35400000010

第10章 三国之谋士篇

三国的谋士在政治军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以智力运筹谋划,为君王安定天下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历史之歌。除开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外,汉末三国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智力人才,他们的事迹也将永载史册,流传后世。

汉末三国政治家荀彧——荀彧字文若,河南许昌人,足智多谋,有匡定天下王佐之才。品格纯良,名声美好。29岁投奔但曹操帐下,曹操大喜说:此吾之张子房也!荀彧追随曹操,多次在大事上为曹操出谋划策,并为曹操推荐大量人才,经常留守后方,稳固内政。同时也是曹操智囊集团中的首席谋士。曹操智囊集团中,郭嘉是最出色的,荀彧则是综合方面最优秀的。迎奉天子以令天下诸侯的策略源自于荀彧。荀彧支持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在很多大事上,都能明断是非成败。且品格高尚,一直为曹操所敬重。但荀彧最终与曹操在政治立场上分道扬镳,为曹操所逼而自尽。荀彧才华,天下闻名,可惜断送在劝门。荀彧忠于汉朝,辅佐曹操的本义就是希望曹操平定天下,使汉室复兴。所以是反对曹操越过政治红线的。曹操授意董昭等人劝进曹操为魏公,荀彧说:不可。君子爱人以德,不应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多年的战友居然在关键问题上提出反对声音,对于曹操来说是多么不能接受。这也是曹操与荀彧在政治根本立场问题上的不统一。当荀彧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后,昔日这对朋友般的君臣亲密关系已经不复存在。曹操下江南,趁机带上荀彧,荀彧已知道曹操有杀自己之心,托病留在寿春。曹操送礼盒一副至,荀彧打开空无一物,便服毒自杀。时年五十岁。曹操闻荀彧死,心中颇悔。荀彧作为君子,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当强权与个人信仰发生冲突时,正直的士大夫都会舍生取义,捍卫信仰。荀彧做到了,体现出了君子的节气所在。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结果,即便是曹操,心中也不是滋味。权门深似海,君子你为何要迷失陷足其中呢?荀彧的故事,注定为后世很多人所感伤。

三国英豪之郭嘉——郭嘉字奉孝,富谋略,以擅长奇计著称。是曹操帐下最出色的谋士,智囊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在三国的谋士人才中,郭嘉的智力是一流标准的。而在以奇计制胜方面的造诣首屈一指,这方面正好是诸葛亮的短板,所以郭嘉在这方面是要胜过诸葛亮很多的。郭嘉进入曹营,与曹操甚为投合。曹操与郭嘉共谈论天下大事,深得其意,大喜说:这才是我平定天下所需要的人!郭嘉也认为曹操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主公。刘备来投,程昱建议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曹操沉吟不决,问郭嘉,郭嘉认为除掉刘备虽然是对的,但是因此会失去招揽天下英雄的信誉,甚至会导致人心离散,劝曹操礼待刘备并控制他的活动,曹操采纳。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实力悬殊,郭嘉献策,分析十胜十败之论,坚定众心,后果然如其所分析。十胜十败之分析让郭嘉在曹营的核心谋士地位得到巩固。后常以军事祭酒的身份跟随曹操出征,多有奇计策略。曹操出兵东北,远征乌桓,而袁绍残余势力逃奔辽东公孙康,曹操见道路崎岖,环境险恶,有退军之心,郭嘉力劝曹操不畏艰险,趁势一鼓作气平定东北,并建议以奇兵致胜,曹操采纳,果然如郭嘉所言,平定乌桓,阵斩单于踏顿,郭嘉又建议曹操先不要发兵辽东,待二袁与公孙康相火并,辽东自然归降。曹操按兵不动,二袁见状,密谋火并公孙康,却为公孙康所斩杀,将首级送于曹操,辽东不战而定。而郭嘉因水土不服,在易州养病,等到辽东平定的消息传来时,郭嘉已经病重而亡。时年三十八岁。曹操痛哭不已,对帐下众谋士说:我本欲将身后事托付奉孝,奈何早死?说明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郭嘉英年早逝,对于曹操来说,的确是损失了一个优秀人才。也正因为如此,一代军事谋略奇才所放射的光芒很有限而短暂,不然,郭嘉可以成为与诸葛亮一样功业的人物。曹操败于赤壁痛哭流涕说:如有郭嘉,我必不会有此大败。郭嘉的智力与诸葛亮在一个水平线上,是三国中擅长奇计的代表人物,也是五千年中华史上有名的智士。虽然德行不怎么检点,但这样一个军事谋略奇才,也不愧为一位三国英杰人物。

汉末三国顶尖谋士之贾诩——贾诩字文和,甘肃武威人,极有智慧谋略。其智力水平与诸葛亮、郭嘉等在同一标准。诸葛亮是大智慧,郭嘉擅长奇谋奇策。而贾诩则是算无遗策,对事件的预料相当准确。贾诩本是凉州董卓部下幕僚,董卓败后,又跟随董卓部将李觉郭泗,李郭二人忌惮贾诩的智谋,贾诩自知不能长久安全相处,为自保计,投奔了张绣。张绣正却谋士,很看中贾诩。张绣屯驻在宛城,跟刘表连和,在群雄混战中能保有一块立足之地,其谋略上靠的就是贾诩。一次曹操撤兵时候,张绣出兵追击,贾诩说不可,追必败,张绣不信,结果果然大败而回。贾诩又说现在再领兵追击,必获大胜。张绣因为见贾诩有先见之明,再领兵追击,果然大胜而回。贾诩正因为知己知彼,对事件有全面的掌控和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对事件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张绣曾袭击曹操,杀了曹操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但贾诩却劝张绣再次归降曹操,并说曹操必定不会计较前嫌,定会厚待。于是张绣再度归降曹操,果如贾诩之言。曹操亦欣赏贾诩才智,收归自己帐下,拜官为执金吾使,从此贾诩成为曹魏的重要谋士。贾诩是曹营智囊集团中的翘楚,但为人善于自保,只是在确实需要自己的时候才参与军国大事的决断策划,平时都尽量避免卷入政治纷争漩涡之中。所以在军国大事上,贾诩的表现比较低调,是不如郭嘉、荀彧等人的。曹操在立储的问题上问过贾诩,贾诩说有所思考,曹操问思考什么,贾诩说在思考袁绍和刘表的事,袁绍和刘表都因为废长立幼而生祸乱,曹操就明白了贾诩的意思,遂立曹丕为世子。曹丕称帝后,进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后来年老病终,活到七十多岁,死后也得到了朝廷的殊荣。贾诩足智多谋,是优秀的谋士人才,但纵观其一生,其智慧都是在为自身安危所考虑的,总是避凶趋吉,并不是为天下为先。后世有抨击贾诩位列三公,是不足为天下所认同效仿的。也可以看出贾诩是一个私心很重的人,也许是他早年时期身处凉州如狼似虎的军阀之间,时时充满危险,而养成的自保心理习惯吧!只是这样一个顶尖智慧之士,没能把本领完全发挥奉献出来给国家、天下,所以同诸葛亮相比较,贾诩的聪明都表现在个人上,而没体现出大智慧,在功业建树上和历史影响上就远不及诸葛亮了。但像贾诩这样的智士,古往今来也是不可多得的。

汉末三国一流军师之曹魏荀攸——荀攸字公达,颍川人,为荀彧之侄。荀攸足智多谋,富于军事谋略,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并善于奇计。其智力水平在三国谋士中介于超一流和一流之间,亦就是说,荀攸智力水平逊色于诸葛亮、郭嘉、贾诩等人,但又在荀彧、法正、陈宫、田丰等人之上,荀攸辅佐曹操多年,为之画策十二,是曹操的谋主。当初,荀攸见中原纷乱,欲求得蜀郡太守,前往巴蜀汉中外任,因道路不通,留驻荆州。曹操正值用人之际,写信给荀攸,责以道义。荀攸于是投归曹操帐下。曹操征吕布,遇到阻碍有退军之心,荀攸力劝曹操不要退军,又设奇谋用水淹徐州下邳城,终于擒获吕布,平定徐州。官渡之战,荀攸为军师,设谋用奇策,一阵即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袁军震怖,遂解白马之围。荀攸为曹操军师,为其设谋画策,多有功勋。曹操智囊集团规模大,又皆当世英俊。郭嘉最为出色,然而早死。荀彧为首席谋士,但偏重于政治和内政方面。贾诩亦算无遗策,但少有建树。程昱、刘烨、董昭等人则不及荀攸,所以荀攸当之无愧成为曹操的谋主。曹操称魏公后南征孙权时,荀攸病逝。荀攸同其叔荀彧一样,是反对曹操进公称王的。也许在这个时刻,昔日融洽地君臣关系出现了裂痕,而荀攸忧闷而死,也应与此有关联。凡事有智慧者,因为思考得太多,所以在精神上都有压力。他们有时候其实活的很痛苦很无奈,诸如诸葛亮、荀彧、荀攸等皆是这样。荀攸善画奇策,为曹操画策十二,然而不为外界所知,也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具体内容如何,恐怕永远是个谜了。

三国曹魏著名谋士刘晔——刘晔字子扬,淮南人。七岁时母亲去世。临终前说他父亲宠信的一个仆人会危害家族,命他除掉,刘晔十三岁时斩杀了这个人,向父亲请罪。他父亲大怒,但知道事情原委后对他十分欣赏,不再责备他。汝南许劭善评论刘晔有王佐之才。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被人所利用。于是投奔曹操,为曹操献计平定山贼叛乱。汉中之战时任用刘晔为主簿。汉中平定后,刘晔劝曹操进攻刘备新占的蜀地,曹操却说:既得陇,复望蜀乎?七日后,蜀中稍安,曹操于又问刘晔可否进攻,刘晔说现在蜀中人心稍微安定,不能进击。曹丕时刘晔升任侍中,曹丕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为关羽报仇,群臣都说不会。但刘晔认为一定会出兵,后来刘备果然大举伐吴。孙权在危急之中向曹魏称藩,朝臣很多都庆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非真心归顺,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建议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但曹丕没有同意。孙权果然后来又叛魏,曹丕要亲征,但刘晔认为不可,曹丕又不听,结果被徐盛打败。如此种种,足见刘晔料事如神,只可惜他的真知灼见都没有被采纳,事后才证明他的见解是正确的。刘晔甚的曹叡宠信亲近,曹叡打算攻伐蜀汉,都说不可以,但刘晔私下却对曹叡说可以,出去和朝臣又说不可以。当时有有敬重刘晔的一个大臣最为反对伐蜀,刘晔与他见面时也说不可伐蜀。后来这个大臣在朝堂上劝谏曹叡不要伐蜀,曹睿说他是儒生出身不通军事,那个大臣就说刘晔也反对伐蜀的,但曹叡却一直听刘晔说可以攻伐,于是找来与杨暨对质,召见时刘晔却不发一言。后来刘晔再私下见曹叡,指责曹叡不应将伐蜀大计随意告诉其他人,曹叡更是感谢刘晔。又指责那个大臣说他对君主进言过于直率,应要婉转地表达,大臣亦感谢他。刘晔如此巧妙迎逢周旋,被人所嫉恨,向曹睿建召见刘晔时特地以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来问他,如果每样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刘晔他是揣摩上意了。后来曹叡一试,果然如此。因此不再敬重他,刘晔被皇帝疏远后发狂,改任太中大夫、大鸿炉,不久后死去,谥景侯。刘晔的智力在三国中属于一流水准,但其晚年善于迎逢周旋,认为自己可以玩转智谋,结果因此而有奸佞阿依之名。得不偿失。看来智力再高超的人,也不能玩弄自己的智慧,不老实做人,否则将聪明反被聪明误,刘晔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曹魏谋士之程昱——程昱字仲德,本名程立,因梦见泰山日出,所以改名为程昱。是曹操智囊集团五大谋士之一,其智力水平排在五大谋士之末,属于一流偏下。但程昱对曹操恪职尽忠,事曹操三十于年,曹丕称帝后授以九卿中的卫尉之职。是五大谋士中结局最好的之一。程昱有机谋,在曹操征陶谦之时,吕布与陈宫大军进攻其根据地兖州,只剩三城没攻下,危机之中,程昱与荀彧等人设计死守,为曹操保住了这三座城池,得以使曹操回师击败吕布。刘备来投曹操时候,荀彧、程昱皆劝曹操杀刘备以除后患,但曹操听从了郭嘉的话,没有杀刘备。程昱的看法很实际,刘备是英雄,将来必跟曹操争天下。而至于郭嘉的看法,程昱则没有那么高远。程昱性格刚戾,多与人不和。然而其还是具备王佐之才,曹营谋士众多,英麟俊集,所以程昱的光辉被遮盖住了。能够位列曹魏五大谋士之列,不是浪得虚名的。曹丕黄初年间,程昱病逝在卫尉职位上,享年80岁。与贾诩在曹魏是结局最好的两个谋士。

汉末人物之陈宫——陈宫字公台,汉末谋士之一,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下的一位气节之士。陈宫有才智,但生于汉末乱世,出任小县县令,报国无门。早年时候与曹操有交情,曾一度想跟随曹操,但与曹操在道义上出现分歧而分道扬镳。最后辗转跟随吕布,成为吕布的主要谋士。吕布武勇天下第一,陈宫也可算一流谋士,陈宫辅佐吕布,与曹操对抗,也能虎踞徐州。后来曹操用计策,离间吕布与陈宫之间的关系,然后征讨吕布,围困下邳。吕布本欲降,陈宫因为与曹操积怨深,并在城楼上用箭射中曹操头盔,坚守不降。曹操用水淹下邳城,吕布被部下生擒绑与曹操,并擒陈宫。曹操知道陈宫是人才,有赦免之意,并不准备杀陈宫,但陈宫就义赴死之意坚决。曹操对陈宫说:你死不要紧,可是你母女怎么活呢?陈宫回答说:我老母女儿生死如何,在于你。遂慷慨就义。于是曹操下令奉养陈宫老母,嫁其女。陈宫身上体现了汉朝文人士大夫的骨气,为道义不惜一死,正所谓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这种精神是尤为可贵的。但汉末乱世,君子当能忍辱负重而行,挽救天下倒悬才是更大的道义,才是君子的使命。陈宫并没有承担起这种大的道义。跟随吕布,并非明主,而拒绝归顺曹操,虽然保住了个人名节大义,但不是明智之举。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辨者为英豪,陈宫怀才抱器,却不通权变,这多少也辜负了自身才器。

刘备谋主之庞统——预计三分平克削,万里长驱独徘徊。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锦衣还。在刘备阵营,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位重要谋士,即凤雏庞统。史载:先主以诸葛亮为股肱,庞统、法正为谋主,可以看出刘备的谋士是以庞统、法正为主的,而不是诸葛亮。庞统字士元,湖北襄阳人,相貌不佳但胸中才学很高,一度与诸葛亮齐名。庞统起初在东吴周瑜帐下做事,后来见刘备,刘备不以为奇,用庞统为耒阳县令,上任一百多天不理政事,刘备要治罪。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亦推荐庞统,刘备这才重视,以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亚于诸葛亮。庞统长于品评人物,精于权谋。刘璋请刘备入川支援,西进益州,庞统成为最合适的出谋划策人选,遂与刘备一起入川。建议刘备在涪城杀掉刘璋,CD可不战而定。其实这的确是一条最捷径的取蜀策略,大丈夫做事讲就权变,但刘备不能行此事。后二刘反目,庞统献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中计,兵取涪城,斩刘璋涪城守将。取的涪城后,刘备置酒庆功,席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答到:伐人之国以为乐,非仁也。刘备不悦,责庞统说:吾闻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宜速退!于是庞统梭巡而退。刘备后悔,又请庞统入席,赔礼说:刚才说的话,唯独我不对。庞统大笑说:君臣都不对。又宴乐如初。这个情节体现了刘备与庞统之间的关系带有朋友意味,可以戏谑,庞统跟刘备关系之近,是胜过诸葛亮的。庞统与刘备攻打刘璋,兵围雒城,庞统为流失所中而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甚痛,不得不抽调镇守荆州的诸葛亮入川。庞统在刘备取蜀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又战死,不折不扣为蜀汉功臣。后主时期,追赠前期功臣,庞统与关张赵等一起得到追谥。庞统虽然没能衣锦归来,蜀汉没忘记他的功劳,得到追封,功臣英灵也当欣慰。

刘备谋主之法正——法正字孝直,宝鸡扶风人,贤士法真之子。法正既然出自贤士之后,自然多少有些本事。实际上法正的智谋水平也属于三国一流标准。当然诸葛亮、郭嘉、贾诩等是超一流的。法正在蜀地为刘璋做事,却与张松孟达等人联通刘备,名义上是思得贤主明君,实际上是卖主求荣。所以法正尽管贤能通达人事,但却是一个奸臣,即便不算奸臣也绝对不能说是忠臣,而刘备入川取蜀正需要法正这样的人,法正很快与刘备打成一片。刘备取得CD后,法正功大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法正得势后,打击过去与自己有过节的人,眦崕必报。可见法正是一个心中很狭窄的人。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太横,应加以斥责。诸葛亮说:当初主公在荆州,受制于曹操与孙权,今得到孝直,才翻然翱翔,怎么能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不能让人家遂意呢?法正听到诸葛亮这样说,才收敛起来。汉中之战,法正为黄忠策划定计,终于败曹军,斩杀夏侯渊。曹操知道后曾说:我就知道刘备没这个本事,果然是法正教他的。法正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仅次于庞统,庞统死后,法正成为除诸葛亮之外的第一谋主,且与刘备关系密切。有些事,刘备不一定听诸葛亮的话,但法正若出来说话,刘备就会听。比如刘备东征,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谏,对此时的刘备已无作用。诸葛亮说:若法孝直在,必定能劝阻主公东行。但可惜此时法正已死。刘备对法正是非常厚待的,法正死后得到谥号,这是刘备时期唯一的特例。在蜀汉政权,死后能得到谥号是非常的尊荣。法正卒年四十三,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对于蜀汉还是很有用处的,英年早逝,也是蜀汉政权的一个损失。而与法正共同买主求荣的张松,因事泄被刘璋杀了。孟达受到刘备猜忌,终于因不救襄樊之战坐观关羽毁败之罪名,而叛国投敌。蜀人彭恙,也跟法正等是一路人,因待遇不如以前,酒醉失言,骂刘备说:老革荒悖!吾是以报之。言语中有谋反作乱之形,诸葛亮劝刘备将彭恙赐死于狱。而独法正能保全身名,恐怕不是因为他早死的缘故,而更赖智术高人一筹吧!

汉末之袁绍幕府谋士——汉末群雄中,当属袁绍集团势力最为强大,力量占有压倒性优势。最盛时其势力范围横跨北方四州,人口千万以上,拥有可调动兵力至少二十万以上。其幕府也颇具规模,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名将,其智囊集团谋士众多,可与后来的曹操幕府相媲美了。袁绍帐下,谋士以田丰为首,其次是郭图、审配、许攸、沮授、逢纪等,皆河北聪明智慧之士。田丰智力属于三国一流标准,能准确预料大事结果,然而性格刚而犯上,袁绍不能容忍。田丰预料袁绍与曹操交战会失败,故劝袁绍不要出师,袁绍怒,囚禁田丰。后来袁绍果然大败归来,狱卒向田丰贺喜,田丰却说:我死期到了。狱卒不解,田丰说:主公若侥幸得胜,或可以宽恕我。今败而归,其心羞愧,所以必杀我。而袁绍果然因为不听田丰之言而内心羞愧,又听信他人馋言,于是派使者捧宝剑赐田丰死。田丰能预料自己生死,可谓聪明之士,然而跟随袁绍,下场却如此凄惨。郭图与审配,一奸一忠,陷于袁绍诸子党争之中,郭图争名夺利,擅长阴谋诡计。审配为人刚正不阿,效忠袁氏,对叛徒严惩不贷。后来城破被曹操擒获,曹操还想收为己用,审配慷慨赴死。许攸亦有谋略,但贪而不智。又为郭图所馋,被袁绍疏远。许攸一怒之下叛变投向曹操,为曹操献奇袭乌巢之计,使曹操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许攸降曹,对于曹操败袁绍,夺取冀州起了很大作用。于是许攸得意洋洋,居功自傲,在大庭广众面前直呼曹操小名:阿瞒,你不得我,怎么能进冀州呢?曹操属下皆不平,后许攸因此而招来杀身之祸。逢纪陷于袁绍诸子党争之中,因此而被杀。沮授亦是河北德才兼备之士,与曹操有旧,被曹操抓获,大呼:授不降也!曹操将沮授置在军中,沮授却盗马欲归袁氏,曹操才杀了他。纵观袁绍谋士,都具备相当才智,但何以败了呢?一者袁绍不能用,二者众谋士不能团结,互相争斗,虽然个个都智力超群,整体上却很涣散。所以袁绍的智囊集团看似阵容强盛,但团队战斗力却相当弱。只是可惜了这批河北人才!

同类推荐
  • 影子戏

    影子戏

    我们不过是人性的影子,是光从不同的方向照过来的映射,我们都是被某一面所利用的猎物,在某一瞬间没有了本身,失掉了自我。
  • 倾听者咖啡厅

    倾听者咖啡厅

    这座坐落于城市最繁华街道的咖啡厅,名叫倾听者。咖啡厅内的第17号桌永远被预定,也永远对任何人开放。如果你有故事想被倾听,可以随时坐在17号桌。老板会出来招待你。你告诉他一个故事,他给你一次倾听,并请你一杯咖啡。这是店里的规矩。形形色色的人往来,有不敢对身边人提起的事,有害怕遗忘的事,有一直在讲述却无人愿听的事,有因为喜悦四处分享的事。不管谁坐在桌子的对面,老板都会一样用心倾听
  • 晚来的风

    晚来的风

    梦想的路永远都不是平坦的,就算拥有再完美的计划也避免不了突发意外的来临,但是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就要放弃么?就要逃避么?我们应该走下去,就算结果失败,也应该相信,重在参与这个词永远也不会过时。
  • 幸福中诚惶诚恐

    幸福中诚惶诚恐

    记得欧文说过:“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最求最大的幸福,那便是自己的一生。人生匆匆几十年,恍如天地间的沧海一粟。可以追求的也只有幸福。幸福如履薄冰,透明的世界里仿佛促手即化,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的纠结仿佛命运的安排,在尹家的平台里享受到可以享受到的任何荣誉,或许命运就是吝啬无比,最容易得到的同样也是最容易失去的。手里握着幸福的缆绳却惶恐的惧怕它滑开,为了拥有这根缆绳,他们选择了放弃、争取、思考、領悟。在经过风吹雨打之后选择更多的便是人生的理智。明白了手中握着的不是有形的缆绳而是无形的幸福,属于自己的就不会轻易溜走。同样幸福也会悄悄来到自己手中,心甘情愿的让自己握住。真切的幸福将她们拉入了理性的围墙,围墙内的院落才是可以阻碍风雪的吞没。不再是诚惶诚恐的未来!诚惶诚恐之后,幸福是否依然眷念于身?叶欣桐曾经告诉过我:曾经相遇过,彼此相爱过,幸福回来过。
  • 武魁星十世转生之逆天改命

    武魁星十世转生之逆天改命

    据郭氏传记记载:武魁星有三,为首魁沥,二星魁泩,三星魁魅。至于是如何来的呢?便要从涿鹿之战说起了。涿鹿之战黄帝打败蚩尤,后因为怕蚩尤依旧作祟,便令人斩其首级,分开埋葬,让其身首异处。蚩尤被斩下首级后,身体依旧有所意识,但因为找不到头颅所在,无法持续生命,于是双手,身体,双脚化作三颗武魁星,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魁沥,魁泩,魁魅了。天帝得知后,派人日夜看着,生怕其恢复身形为祸人间。终于在这一天三颗武魁星化作三兄妹,天帝得知后立即召见,却发现其早已失去戾气,就如新生婴儿一般毫无记忆。天帝大喜,下旨其兄妹三人下凡轮回十世,方可回归星位。如此我们的故事便由此开始了。。。
热门推荐
  • 试问飞花何处归

    试问飞花何处归

    母亲对她说过,之所以给她取名叫竹,就是希望她能对爱情慎重,因为青春期多情的种子总是遍地开花。然而竹是不能随便开花的,竹一旦开了花,生命就接近了尾声。竹的花期一生只有一次。你知道吗?宇,我只想为你而开!
  • 完美剑道至尊圣

    完美剑道至尊圣

    穿越莽荒纪第二卷,全新,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觉!上古传承九大天道,金、木、水、火、土、生命、毁灭、阴、阳。传言只要悟通一种天道,即可成为道祖之永恒的存在。且看纪云如何在道基被毁,一步步的走向天道之上的那无上至尊之路,融合九大天道,臻至完美至尊,成就不灭之体!
  • 雨夜妖瞳

    雨夜妖瞳

    他明明只是个普通人,虽然职业是警察,可也只是想有份稳定的工作,混吃等死而已,为什么偏偏要被卷进这么多奇怪的事情里面?还有,这位大哥,你是谁啊?我们没有这么熟,离我远点!
  • 青春忆

    青春忆

    顽固叛逆少年韩小宇的青春成长经历坏学生韩小宇在家人和他的好朋友班主任的帮助下性格变幻无常最终进化走上正道在他失败后他才懂得珍惜初中时光才懂得如何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在此期间他无恶不作处处和她的班主任对抗学校的班规校规他无一不犯而无论他怎么作班主任却始终维护他帮助他最终将他的心灵进化
  • 校花之绝世兵王

    校花之绝世兵王

    无敌兵王回归都市,化身校花老婆的贴身保镖。孙旭仰天一吼:这是我老婆,谁敢打坏主意?
  • 命运阴阳人

    命运阴阳人

    我叫张存凡,我本来叫张存稀有什么不好可是名字定终身,也没把我不平凡的命运给盖过去,十四岁干过的事被篡改,十八岁依旧步入后尘,命运因此改变,我到底是谁,为什么会这样,斗尸鬼,揽猫妖,打僵尸,命悬一线,死后三魂七魄不在,我到底是人是尸
  • 伏魔环

    伏魔环

    这是一个关于悟道的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人世,什么是真我。
  • TFBOYS:盛夏十年一路凯歌

    TFBOYS:盛夏十年一路凯歌

    暗恋.就是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但结果却可能是你离我越来越远.而我只能在原地瞻望你的背影.你却从来不会回头.我一直觉得这段话很适合我和王俊凯.我一直以为我忍受了数年孤苦等待的痛苦.却不懂你奔跑停顿的内涵.还记得那年盛夏秋千下的《清明雨上》.还记得一起牵手漫步芦苇田.还记得你说过要永远在我身边.却终究只剩下回忆让人伤感.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有缘无分.还会一直纠结曾经一起的种种吗.我想我依旧庆幸和你遇见.因为如果不是你.我一定早就死了.是的.一定.王俊凯我是夏若柒我喜欢你一直一直直到岁月更掂天荒地老
  • 凤倾天下:邪王的绝宠冷妃

    凤倾天下:邪王的绝宠冷妃

    她,本是神帝。却因自爆附身在了东临国的丞相府中那个“花瓶”、“傻子”的大小姐身上。既然让吾重生,吾必搅他个风起云涌,天下动荡。他,本是魔界的帝王。却屈身到一个小小的国家寻找梦镜中的那个人。从此当冰山对上腹黑,会檫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女强VS男强)(爽宠文,不过会有虐的部分)
  • 羽化仙录

    羽化仙录

    天玄元年,诸仙跨界而来,与天玄仙人坐而论道,传下诸多道统,是为天玄纪。两万年后,少年伴随着一道青光自天外而来,从一个婴儿重新开始。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存在少年梦寐以求的武道修炼,但是少年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也没有什么奇遇。直到他十岁那年,一部功法凭空出现在脑海中。统治诸天的神庭,神秘消失的道尊圣人,争夺气运的天人,蠢蠢欲动的四族,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