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0800000033

第33章 在北大听作家学者交流论道(10)

不过,年轻时候一定要学会奋斗。按国外的惯例,当自己提出新的思想的时候,必然自己是首先的实现者。我看第一个高级语言,第一个数据库,第一个操作系统,等等,最新思想提出者往往是第一个实现者。因为别的人不可能利用你这种感情、这种精力来实现你的新东西,假如你的新思想自己不能实现,别人缺乏你这种感情,碰到困难以后也不知道要害关键的地方,就不容易取得好的结果。这个新思想假如不实现,时间一过,它的创新就没有了。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在年轻的时候培养动手习惯,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想出出主意,不想动手,很难取得很大的成果。这是我谈到的第四个抉择,就是从事照排,采取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去年放过一个电影,叫《科教兴国》,里头有钱学森的一段故事。讲钱学森从美国回来以后,就建议中国先要发展导弹,后发展飞机。别人就很奇怪,说飞机是一个成熟的工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首先学习这种成熟的工业,而导弹只有美国有。钱学森回来的时候,前苏联还没有发射卫星,即使苏联发射卫星的时候,我们也还没有洲际导弹。钱学森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他说,搞导弹容易,搞飞机难。人们就更奇怪了,怎么会搞导弹容易,世界上谁都没有搞过洲际导弹,为什么搞导弹容易呢?钱学森就讲,搞飞机难,飞机要上天,要安全性,所以有一个材料的疲劳试验,有一个发动机的疲劳试验,这个涉及中国整个系统工业的情况,要很长的周期,中国系统工业支持不了飞机安全性的设计。而搞导弹是一次性的,毁了就毁了,一次性消耗,材料问题好过关。导弹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制导,就是准确的命中,而中国有一系列聪明头脑。在流体力学里,我们的算法不比外人差,而且能够用电子元件来实现。尽管可能稍微笨重一点,但是没关系,一次性的。这样,中国走了一条捷径,很快取得了成功。回想我们这个抉择,我们跳过了二代,跳过了三代,直接研究第四代激光照排,这条路比较容易。搞四代技术容易,搞二代技术最难。搞二代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的权威、长城光学所的权威花费了很多脑筋,但这个技术太难了,尤其是中国的材料不过关。但是搞四代就特别简单,机械动作很简单,光驱转几转就转出来了。难就难在信息量大,我们找了数学描述方法、软硬件结合的方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从而形成了中国的印刷革命,一下子跨越过去了。

第五个抉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致力于商品化、企业化,坚持不懈地走商品化、企业化的道路。这件事情我们是逆潮流而上,今天人们都讲北大方正又有名又有利,不知道当时我们的艰难,到1986年也没人这么讲,说要把技术变商品,当时那种空气下,看不见前景。但我们认为这是对国家有利的,坚持不懈地走商品化、市场化。到1990年才感觉到有了点成绩,占领了市场。

我觉得我自己能够有一点贡献,可能跟我比较“看破红尘”有关。我从来不把鉴定会当回事,因为鉴定会就是庆功、友好,最后大家弄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鉴定有鉴定的一套办法,使得既不丧失原则,又让被鉴定者非常舒服。我从来不参加鉴定会,因为人家特别愿意我去参加一些我不懂的领域的鉴定会,因为我有点名气,又不懂得,这就特别有利。什么叫不丧失原则,就是给他加很多限制词,说什么“国际领先水平”,其实那个国际领先一点价值没有,市场上根本不接受。假如我们都相信鉴定会结论的话,我们好多好多是破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早就成为世界超级产品大国了,怎么会我们的产品就跟外国竞争不过呢?

所以我觉得要有正确的名利观,正确的名利观对人的成就影响非常大,我很赞赏欧美的一句话:“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老想去求诺贝尔奖,他怎么可能会专心致志去做学术研究,取得成就呢?一个人不要为暂时的利益所迷惑。我当时选择激光照排作为我第四个重要抉择的时候,在计算机同行里也被看不起,当时很时髦的项目,什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的结构等等,搞这些研究的人就说:“王选怎么去搞黑不溜秋的印刷。”其实印刷行业中要用到很多计算机方面尖端的技术,而且印刷厂很多,我想不出有什么厂比印刷厂数量还要多,这么一个充满挑战、前景美好的领域,当时在计算机领域被人看不起。我觉得经常是这样的,赶潮流往往不行,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把一个冷门的东西搞成热门。我们千万不要跟潮流,要预见到社会的需要,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所以正确的名利观就是我们不要去追求科学以外的东西,应该把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能力培养跟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我很赞赏北大博士生的一句话:“在大学、研究生期间,不要致力于满口袋,而要致力于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我是相信这点的。而且我相信有些现在坐冷板凳的,将来会物以稀为贵。好比我们当年致力于商品化、产业化,当时是“物以稀”,很少人这么干的,时代转变了,我们一下子成为了典范。

一定要看得远,而且不要由于暂时的清贫而困惑,我听到有一位北大搞基础研究的博士生,从来都是优秀的分子,就因为一次到赛特购物中心以后,心态一下子不平衡了。看到人家大把大把买东西,自己口袋里没钱,不如别人,因此怀疑自己走的道路是不是对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有远见,不要为暂时的一些问题所困惑。我到1985年,家里还是一个9英寸的小黑白电视机,工作非常的辛苦,当时还没有任何奖金。但我几次出去,到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在大的商场看人家买东西,我从来没有羡慕过,或者心态不平衡。有一次在中国香港看到许多人买高级首饰,我忽然产生一种奇怪的想法,觉得在那儿买首饰的所有这些人,未来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可能都不如我王选。我一下子觉得我比他们高,没有任何一点不平衡,我后来把它称之为“精神胜利法”。当然这个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是对知识的价值的一种信任,我们要相信知识的价值最终会体现。1992年4月24日,江泽民同志召集了一部分当时的学部委员座谈,要我发言,我讲了10分钟,江泽民同志不断插话,问我工资多少,当时我的情况可能是奖金还低于工资,但收入还是可以的。江泽民同志就问苏步青,说你当时做副教授多少钱,他说500大洋,相当于5000块。1992年5000块的月薪当然很高了,所以当时江泽民同志非常感慨,就说了一句话,赞扬中国知识分子这种精神,说:“中国知识分子真是价廉物美呀。”听完以后我的感受是,我为中国知识分子感到一种自豪;这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献身精神的高度评价,我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我也担心,长期价廉就会不再物美。江泽民同志讲完这段话以后,非常真诚地说:“我们今天努力在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但是我们现在真是杯水车薪啊!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很不够。”我们看现在6年下来,局面改变得很大很大,“脑体倒挂”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

今天我们有一些“大款”们,是利用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法制不健全的空子冒出来的,层次、品质也不高,一旦有了钱就变坏。我就觉得我们不应该让这些不靠知识,而是靠投机倒把的这些人成为百万富翁,我们应该培养一批真正靠自己的知识,靠对国家的贡献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所以我提出2010年以前,北大方正要培育100个百万富翁,这些人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靠自己异乎寻常的努力、奋斗,自己的知识,成为我们国家民族高科技产业的脊梁,我们国家真正的民族英雄,把我们的高科技产业打到发达国家去的民族英雄。他们理应成为百万富翁,假如他们不能成为百万富翁,我就觉得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中国一些优秀的人才,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到美国硅谷,工作3~4年就有可能达到年薪10万美元,我一些学生在硅谷工作3~5年的,差不多都年薪10万美元。我们当然需要在中国国内体现他们的价值,这是应该的。

我第五个抉择,致力于产业化,今天看来是一个世界的潮流,也是高校的一个潮流,包括美国。我原来以为高校办产业是中国的创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吸收新技术能力不够,人才不够。目前看来不是,美国也流行高校办产业。这是最近两年的事,以前你教授要办产业,就请你出去,外头办去,所以很多人都从高校出来办企业。现在美国的大学想清楚之后,也干脆在学校里头办,因为可以用学校丰富的资源,也可以活跃研究气氛,学校也有回报,双方都有好处。现在美国大学兴办校办产业成为一种风尚,这是最近两年发生的新事物,看来我们走得是对的。今天上午李岚清同志跟我们座谈,讲到美国向我们和日本学习这种做法,法国《科学研究》杂志主编(《科学研究》是世界三大科学杂志之一)到北大方正和清华看了以后,觉得法国大学也应该克服保守倾向,向中国学习,向北大、清华学习,也要搞校办产业,把研究和市场紧密地结合。

我非常赞赏斯坦福大学的一种风格,把远大的学术抱负和追求利润紧密结合,我觉得这种风格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北大方正也准备把北大有些系的宝藏挖掘出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倡导下,我们跟很多系结合,比如说,我们的稀土、合成麝香跟化学系合作,把它产业化,变成独立的公司;我们把数学系两位院士和一批年轻人共同奋斗了19年的指纹研究(这个成果的水平和创意程度绝不亚于方正的照排系统)由方正来完成商品化和市场的推销,取得很好的成果,两年下来市场占有取得了第一位,达到了50%。指纹识别充分体现了北大基础研究的优势。

我们希望实行一种“顶天立地”的模式,“顶天”就是不断往高的技术发展,“立地”就是大量地占领市场,从市场得到进一步需求的刺激。在从事激光照排项目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当时我为什么能够提出这种数学的描述方法来解决信息量大的问题呢?(后来美国也用了这种方法,但比我们晚了8年,比我们推向市场也晚了1年)因为我们在1975年就得到这种需求刺激,中国大量汉字,几百亿字节的含量,迫使我们提出这种新的办法,日本人也同样得到这种需求刺激,但日本人并不开窍。所以我作为一个终身的体会,或者作为一个工作原则,就是年轻人如何出成果,如何出创造性的成果,一个必要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这会使他们创造出难以想象的成果。

同类推荐
  • 受益一生的哈佛财商课

    受益一生的哈佛财商课

    本书从财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从哈佛大学成功者的经验出发,通过财商大师们的讲解,让你在生动的案例中学到财商知识,培养理财意识,提高自己的财商,让你不再为金钱而烦恼,让你实现财务自由。无论你处于何种年龄段,处于何种经济状况,哈佛财商都可以让你改变观念,树立信心,助你实现财富梦想!
  • 我是快乐交往达人

    我是快乐交往达人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写 出了无数优美的诗句去赞美和歌颂它,我们也徜徉其中,感 受着它的魅力。
  • 点子面子票子

    点子面子票子

    本书运用通俗的文字,从人的表情神态、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等方面对识别他人进行介绍,致力于提供识破陷阱、规避麻烦的策略。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事事如愿以偿的人本就没有几个。你一心一意做事情,付出很大努力,结果却不是自己想得到的,你会因此感到沮丧。其实,沮丧或生气,对结果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你怎样沮丧,怎样生气,结果已经产生,不能够再回到开始。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过程,寻找下一个出口。不必留恋昨日的失败,也不必介意已经成为事实的结果。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失去了也不会气愤难当。
  • 孙子兵法叫我们灵活点

    孙子兵法叫我们灵活点

    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做人一定要灵活点、创业一定要大胆点、用人一定要明智点、团队管理一定要用心点、形象宣传一定要出彩点等。
热门推荐
  • 铲神

    铲神

    我有一铲,可以盗强者之墓,盗宗派传承,盗远古秘境,盗遗迹宝藏。既可炼丹,也可杀人。无穷妙用也。请看一个废物庶子如何凭借神铲,扫进天下强敌,一步步踏向通神之路。
  • 闪婚亿万大老公

    闪婚亿万大老公

    因为母亲的手术费,她求助无门,绝望之时,神秘男人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嫁给我,我替你出气!”她与他签订场契约!只是谁来告诉她明明说好的相敬如冰、互不干涉呢?为什么婚后却完全变了样,这个霸道的男人不但攻占了她的身,还霸占了她的心?
  • 故人书

    故人书

    奈何桥畔有一块三生石,三生石上有着人间的种种悲欢离合。林信不想最不想失去的就是他前世的记忆,他没有喝下婆娘手中的汤。难得的机会他再一次回到了人间......
  • 天陵之唤法时代

    天陵之唤法时代

    天道崩毁,万灵俱灭。那又如何,凭何我要牺牲自己,以身唤法,拯救苍生。宿命又如何,我不服.....即使天地法则崩坏,修炼者前路已断,也誓要以一双铁拳,打破命运,踏出枷锁淡然束缚。
  • 大总裁

    大总裁

    这个世界,没有谁是笨蛋,只是少了一颗坚定的心。高中肄业的乐宇,孤身一人踏入社会,从底层蓝领做起,一步步向白领、向金领奋斗。而执拗的脾气和嘻哈的个性,又给他这铿锵奔腾的奋斗路,添了几分极品风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搭个梯子就翻过去了;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可以搭个桥嘛。如果连桥都搭不上,那就脱了衣服,拼劲最后一丝力气向对岸游去。因为老天爷,总会眷顾着赤腹前行的奋斗者。”------乐宇。
  • 救赎

    救赎

    七起恶性连环凶杀案,死者均被割喉后双臂张开钉在墙上,就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这七起案件与十年前的“九一二”悬案的两名受害者死法一模一样,究竟是继续十年前的杀戮还是模仿犯罪?失踪十年的犯罪嫌疑人究竟是死是活?当真凶全身而退,洋洋得意之际,一张写着‘我知道人都是你杀的’匿名纸条从天而降……
  • 问鼎世界

    问鼎世界

    萧天烈焰穿越到地府,带着麒麟闯荡凡修界和仙界
  • 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

    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

    终于毕业了,带来的却是蜕变,为什么你们都变了,不,是我还在原地,
  • 邪魅冷少的逃跑小甜妻

    邪魅冷少的逃跑小甜妻

    相貌平平,家世普通的她,遇到了邪魅的高富帅!他冷漠如冰,傲如帝王,是一个所有人都只能俯首的王者般的存在!她,从一开始讨厌他的冷漠傲气,到被他的死缠烂打给折服,兜兜转转,终于走在了一起。但是,突然冒出一个女人,插入两人的甜蜜生活中。那个女人狂肆嚣张不说,竟然还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一切美好被打破,甜蜜的恋人,变成了姐夫跟小姨子,她见到他的时候,还得叫一声姐夫,多讽刺的称呼。“你说你爱我,为什么要这样对我?难道爱一个人就是这样的?”她含泪质问!“你第一天玩这个游戏吗?感情就是这样,跟你在一起这么久了,什么都腻了,已经没有感觉了。”他冷漠的回答。原来甜蜜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别样的内情。
  • 江山万里之明月长空

    江山万里之明月长空

    景朝末年,皇帝终日闭门修仙,朝政把持在外戚王氏手中。王贵妃骄横跋扈,在内宫只手遮天。贵妃有养子明吉,生母为掌灯宫女双喜,出身卑微,后为贵妃收养,一朝储位有望。中宫皇后萧氏有公主明月,萧氏早逝,太后为避王贵妃锋芒,携明月避入双清山。庆和十三年,皇太后萧氏薨,明月扶灵回宫,第一次进入京畿权贵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