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伴随着她的痛苦却没有因为她的成功结束。1993年7月,她年近20。那天,她从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菲飞往纽约,去拍广告照片。在机场,她刚吞下了4块比萨饼,两袋薯片和两升减肥可乐。飞机刚飞上天,她就去了洗手间,把手指抠进喉咙,让吃下的东西全都吐出来。回到座位后,头晕目眩,浑身发抖,直冒冷汗。她两眼充血,嗓子火烧火燎,一股血腥味。这时候的她已经和饮食紊乱症搏斗了7年。这7年来,她每天都会像这样进行好几次。
我们不禁要问,这何苦来着?
其实玛加丽·阿梅迪得的是一种神经性厌食症,这种疾病的产生原因就是因为她追求苗条。这种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的时候会夺取一个人的生命,在2006年8月,22岁的模特路易塞尔?拉莫斯死在了走秀场上,是因厌食症引发的心脏衰竭而死。同年12月,巴西骨感模特莱斯顿死于因厌食症引发的并发症。2009年3月,根据杭州《都市快报》报道,杭州一漂亮女孩死于厌食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呢?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又叫苗条病,是妙龄少女追求线条美、魔鬼身材的结果。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和年轻妇女。以长期原因不明的厌食、显著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其特征。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女性青少年为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机体极度衰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发育。
我们看到,很多女孩子都只吃一点点,这是否就是厌食症呢?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去判断一个人得了神经性厌食症?上海慈铭门诊部的健康管理师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你作出判断。
把减肥当成了自己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习惯,就算体重已经很轻了,身材很苗条了,但仍然把减肥时不时地挂在口边。对自己评价的标准就是自己的身材是否有曲线美,自己的体重是否过重,对肥胖极端恐惧,想要减轻体重的欲望十分强烈。再怎么饿也强迫自己拒绝进食,或者就是在进食之后服用泻药,或者刚吃下去就进行自我催吐等。在短期内吃下大量食物,然后迅速把食物排出体外,长期下来造成肠胃功能衰竭,一吃就吐,无法进食。出现月经失调或暂停的情况。
这些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得了神经性厌食症的标准,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上述症状,那就证明你就已经具有得神经性厌食症的前兆了。也许会让你很紧张,但是,健康管理医师告诉你,不要过分紧张,以下一些意见可以帮助你克服这些问题:
第一,适当补充营养,以此来改变营养不良的状况。因为营养不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如果长期不进食不仅会造成自己营养不良,而且还会使胃肠功能极度衰弱。所以,为了克服神经性厌食症,进食可以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心理治疗。当自己出现了神经性厌食性症状的时候,可以找有经验的心理医生,你之所以会厌食,是不是因为心理原因,让其疏导你的心理压力,使你对环境、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
第三,精神性药物治疗。病因学中认为该病可能与抑郁症有关,因此可以服用一些改善抑郁情绪的药物。
当某种追求达到了极限的时候,就很容易滑入病态者的行列。减肥、追求美丽,都是一些很正常的事,但要是因减肥减得像玛加丽·阿梅迪一样具有这种神经性厌食症,那么也就可以说的一种病态了。
心理学迷津
女性不能为了追求苗条就盲目地限制饮食,我们应该提倡科学控制饮食,以不影响学习工作为度,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强体质。活力、健康、自然才是女孩子所应追逐的“时尚之美”。
异装癖──是“个性”还是心理障碍
毛泽东有句诗:“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武装。”
我们在电影中也总是看到这样的镜头:作案的人总是以一袭女装示人,作案成功后逃离现场。然后赶紧在某个阴暗的角落或者某个隐蔽的房间里把衣服换掉。啊!居然是一个男人。
当花木兰脱下女儿装,换上男人装的时候,活脱脱一个帅小伙,并且从军十五年,没有谁知道木兰是女郎。
在现实中,是否也有这种人?令我们真假莫辨,不知性别?
美国著名设计师Marc Jacobs很热衷于穿女装,他先是在纽约时装周上穿着苏格兰裙子走上自家品牌的T台,接着又在巴黎时装周Louis Vuitton的秀场上穿着一双高跟男鞋向观众谢幕。在麦当娜执导的新片《猥琐与智慧》的首映式上,Marc Jacobs又穿裙子亮相了,这回他没穿高跟鞋,而是搭配了黑色靴子和长袜。
《黑客帝国》导演拉里·沃卓斯基由男变女的新闻在2006年成为好莱坞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不仅以妖艳的女人形象出现,而且爱上了好莱坞夜店最出名的“施虐狂女王”,与之同居一年半。在这些超乎想像的事实之外,还有更惊人的内幕:早在执导第一部《黑客帝国》期间,拉里就是一个严重的异装癖患者,每次不得不穿上男装到片场去,他都会变得无精打采,而在男装里面,据说还包裹着精致的女式内衣。
前不久,网上一张照片流传得很火。头戴鸭舌帽,身穿紧身T恤和超短裙,戴着一副墨镜,从后面看去,还以为是位时髦女性。可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居然这人是一个男的。
这些人实际上都患有一种心理疾病──异装癖。
异装癖是指通过穿着异性服装而获得性兴奋或性快感的一种性变态。
异装癖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异装癖包括通过穿戴异性服饰、使用异性专用物品而得到某种心理快感的情况,快感不一定有明显的性或色情成分。狭义的异装癖在现代仅限于男性,其行为常开始于穿女性服装感到性兴奋。
如果这种行为久了,就会形成一种癖好,甚至在他们的夫妻性生活中,男性都会常常装扮成女性。但是异装癖是否就是易性癖呢?这不一定,异性癖患者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但是异装癖患者对自己的性别表示满意,并不希望成为异性,没有性认同障碍。
这种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虽少但也存在。这种患者一般在5-14岁之间开始萌生异装兴趣,到了青春期开始产生与异性装束有关的色情幻想。从开始偷偷的穿异性的衣物,到后来逐渐频繁,最后甚至出现在公共场合或穿异装入睡。他们穿着异装时大多会感到平静、舒适,甚至还会有文雅、美丽的感觉。如果不穿或被制止时则会引起强烈的紧张焦虑情绪。
其实,每个人的背后都藏着另一个性别的特质。心理学家荣格指出,人格中有两个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前者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男人就容易变得激动,忧郁,嫉妒,虚荣。而阿尼姆斯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基本特质,当它高度集中时,会使女性赋予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冲突。如果两种特质发展不平衡,则会引发女人阳性化,男人阴性化。
因此,异装癖之所以会在某些人身上产生,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呢?
第一,心理因素。有些患者性格敏感、内敛,偶尔接受一些不良刺激时很可能激发异装心理。而有些患者则对两性关系惧怕或担忧,借由异装来解除自己潜意识中的恐惧或罪恶感。
第二,家庭环境。有的孩子因家庭原因从小就跟父亲或母亲一方,导致心理对异性的崇拜或依赖心理,进而引起异装倾向。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性别不满,比如本想要女孩结果却生了个男孩,于是为了弥补心理上的缺憾,便把其当作女孩子来抚养。这种环境对小孩在性别方面的教育就会有影响。
第三,社交方面。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与同龄人、同性的孩子交往的机会,那么他们的世界就会对性别产生一种倒错,进而引起他们的异装癖。
但是异装癖还是可以治疗的,心理学家给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如果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出现异装癖苗头时,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其自信心,减少对自己性别期望的压力。这样可控制其发展,使异常行为有明显的改观。
第二,认知疗法。对于异装癖患者,可以引导他们回忆幼年的生活经历,寻找出自己患异装癖的早期成因,然后就其原因向患者进行分析解释,指出这是一种幼年时受到自己性别压力影响的表现,使患者对自己的病症及其危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努力去控制纠正。
第三,厌恶疗法。当患者在着异性装扮的情况下,予以疼痛性的刺激或心理打击,使其解除异常行为。
第四,多去提醒这种患者。这种患者尽管性别倒错,但是他们还是有羞耻感的。因此,当看见患者穿异性服装时就揭露他们的行为,用语言对其加以羞辱,使患者感到难堪,如此反复几次便可改善甚至纠正其病态行为。
心理学迷津
异装癖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一种认知障碍,更是一种性变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青少年着异性服装是为了赶时髦,追逐时装个性化,不能按“异装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