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用不着念第四条,因为光前三条就够让大臣们震撼的了,所以太后念完照会上的三条内容后,大声说:“今日衅开自彼,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群臣咸叩头曰:臣等愿效死力。有的干脆哭上了。载漪一帮复乘机主战,语调高昂,刺激得太后也有了巾帼气度,复高声曰:“今日之事,诸大臣均闻之矣,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顾事未可知,有如战之后,江山社稷仍不保,诸公今日皆在此,当知我苦心,勿归咎予一人,谓皇太后送祖宗三百年天下。”恽毓鼎:《崇陵传信录》,选自《义和团·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面对老寡妇的爱国豪情,底下一干汉子都被震撼了,虽然主和派中的清醒者也感觉到这照会有些“荒诞不根,荒唐无据”,但是会议风向已彻底转向主战了,大家叩头如仪,高呼“臣等同心报国”,“玉音一则曰诸大臣,再则曰诸公,群臣咸震动”。感觉这场景跟进了传销会场似的,再说那照会分明是要大清亡祖亡国的呀,谁敢担待啊!慈禧乃命令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大学士联元到东交民巷向各国使馆宣谕,问洋人是不是要开战,如要开战可即下旗归国,立山以自己不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请辞。光绪说:“去岁各国使臣瞻仰颐和园,非汝为之接待乎?今日事亟,乃畏难乎?”慈禧说得更狠:“汝敢往,固当往;不敢往,亦当往。”同上。于是徐用仪、立山、联元三大臣先行退出。其他大臣随后退出,大家聚一起问总理衙门的人,那洋鬼子照会从哪来的?总理衙门的人都说不知道啊。
同天,清廷收到了两江总督刘坤一与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发来的电报,建议清廷立即剿灭义和团,乱民不但不可保国,外兵深入,大局溃烂,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有了这些封疆大吏的电报,主和派重抖精神,依然上折坚持主和。
第三次御前会议,五月二十二日(6月18日),还是筹议和战,少顷即退。
第四次御前会议,五月二十三日(6月19日),还是仪鸾殿。联军索要大沽炮台的消息已得到证实。太后令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许景澄前往使馆给外国人送去照会,限24小时内离开北京,由政府派兵护送到天津。光绪皇帝闻听,吓坏了,顾不得帝王尊严了,立即下座,又拉上了许景澄的手,说:“再妥商量。”太后斥曰:“皇帝放手,毋误事。”侍郎联元奏曰:“法兰西为传教国,衅也启自法。若战,只能仇法,断无结怨十一国之理,果若是,国危矣。”联元奏对这些的时候,“言且泣,额如汗珠”。恽毓鼎:《崇陵传信录》,选自《义和团·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但太后已一意主战,置之不理,仅令载润等加意保卫宫墙而已。
若按李希圣的版本,四次御前会议与前述细节上稍有出入,但大致不差。只不过还有几个亮点,这里须补充一下。
第一,吏部侍郎许景澄说:“中国与外洋交数十年矣,民教相仇之事,无岁无之,不过赔偿而止。惟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今交民巷使馆,拳匪日窥视之,几于朝不谋夕,傥不测,不知宗社生灵,置之何地?”太常寺卿袁昶说:“衅不可开,纵容乱民,祸至不可收拾,他日内讧外患,相随而至,国何以堪?”光绪皇帝说:“人心何足恃,只益乱耳。今人喜言兵,然自朝鲜之役,创巨痛深,效也可睹矣。况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而谋我,何以御之?”“乱民皆乌合,能以血肉相搏也?且人心徒空言耳,奈何以民命为儿戏?”李希圣:《庚子国变记》,选自《义和团·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第二,载漪、刚毅说:“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载濂说:“时不可失,敢阻挠者请斩之。”同上,第13页。
第三,太后的红人立山向太后表示:“拳民谁无他,然其术多不效。”载漪变色曰:“用其心耳,何论术乎!立山敢廷争,是且与夷通,试遣山退夷兵,夷必听。”立山回说,首言战者载漪者,漪当行,臣不习夷情,且非其职。太后就遂阴阳怪气地说:那个德国的亨利亲王来游,你不是负责供给吗?亨利很喜欢你,你应该去耶。立山不知咋回的当口,载漪就又骂上汉奸了。同上,第14页。
第四,载漪请攻使馆,太后许之,联元顿首亟言曰:“不可,倘使臣不保,洋兵他日入城,鸡犬皆尽矣!”载澜曰:“联元贰于夷,杀联元,夷兵自通。”太后大怒,立召左右欲斩之,被载勋救而止之。李希圣:《庚子国变记》,选自《义和团·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第五,协办大学士王文韶说:“中国自甲午以后,财绌兵单,众寡强弱之势,既已不侔,一旦开衅,何以善其后,太后三思。”太后大怒而起,以手击案骂之曰:尔说的那些屁话(太后没说屁字,但我理解她的心情,就给她加上了),我早都听够了,还用你来说?你能前去,阻止夷兵入城乎?否则我先斩了你!同上。王老头毕竟是汉人,再也不敢说话了。
第六,别人不敢说话了,光绪皇上拉着许景澄的手哭上了:“朕一人死不足惜,如天下生灵何?”同上。
恽毓鼎和李希圣的版本合到一起看,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印象,大清王朝也不是没有有见识的大臣,大清那个懦弱的皇上也不是不爱民,但是,正气抵不过邪气,因为邪的这边披着爱国与民族大义的战袍呢。天朝最大的悲剧倒不是正气战胜不了邪气,而是邪的那边,明明是道德与智商双重缺位,人家却能无往而不胜——载漪人品不行,智商更不行,据说其请攻使馆的馊主意来自一个名叫曾廉的候补知府和一个名叫王龙文的翰林院编修,是为献三策:“攻东交民巷,尽杀使臣,上策也;废旧约,令夷人就我范围,中策也;若始战终和,……则下策也。”同上,第14—15页。
四次御前会议的结果,太后虽然对外暂缓宣战,但是对内却下诏表扬义和团为义民,拨给内帑银十万两。
决定宣战的第二天,五月二十四日(6月20日)一大早,西太后撇开光绪,在仪鸾殿召开枢臣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荣禄作了最后的努力,含泪跪奏曰:“中国与各国开战,非出我启衅,乃各国自取。但围攻使馆之事,决不可行。若如端王等所主张,则宗庙社稷,实为危险。且即杀死使臣数人,亦不足以显扬国威,徒费气力,毫无益处。”太后曰:“你若执定这个意见,最好是劝洋人赶快出京,免至围攻,我不能再压制义和团了。你要是除这话之外,再没有别的好主意,可即退出,不必在此多话。”荣禄乃叩头出。景善:《景善日记》,选自《清代野史·第一卷》,巴蜀书社1998年版,第143页。
最亲信的荣禄都让太后烦了,其他大臣也没啥可说的了,太后说主战,那就主战吧。稍事休息后,大家都到了勤政殿,光绪也被召来,慈禧向王公大臣六部九卿作出总结性发言,大致意思是:洋人欺我太甚,我不能再为容忍;本来我一直压制义和团,不想开衅,怎知洋人竟迫我归政,这是中国内政,洋人怎可干预?天津法国领事索我大沽炮台,无礼至极;公使照会我归政,凌辱我主权,太不像话;朝廷平日以怀柔远人为宗旨,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他们还真以为我们懦弱了?今天我们也应该让他们醒醒了!全国若能上下合心,一致对外,何难制胜夷人?我都觉得咸丰十年太便宜英法联军了,让他们走得太容易了,彼时若有一得力之军,准叫他们有来无回。那个,现在我们报复他们的时候到了!同上,第144页。
太后发言后,又问皇帝啥意思。皇帝来的时候就面色灰白,战栗不已,这个时候更是沉默良久后才开口,请太后听荣禄之言,勿攻使馆,护送各公使平安至天津,又说值此大事,不敢决断,仍请太后作主。赵舒翘奏请明发上谕,将内地洋人灭除尽净,以免其为外国间谍泄露国内之事。太后命军机斟酌此议奏闻。赵退出后,立山、许景澄、袁昶以次进谏,谓以一国与世界各国宣战,必不免予败绩,恐酿瓜分之祸,且内乱必乘机发生,极为危险。袁昶并言臣在总理衙门当差二年,见外国人皆和平讲礼,不信有请太后归政之照会。据臣愚见,各使必不致干涉我国内政。端王闻之大怒,斥袁为汉奸,问太后:“肯听此汉奸之言吗?”太后责端王言语暴躁,命袁退出。自此无人敢进一言者。同上,第143—144页。
虽然《景善日记》在学界公认有伪造之嫌,但那仅是程序上的问题,就实质问题来讲,日记内容倒是真实可信的。所以我取用了他的一些场景描述。据《景善日记》,无人敢进言后,又发生一件事,那就是德国公使克林德一直想跟中国方面的人见面,商谈一下中方的最后通牒事宜,即使馆人员从北京撤往天津,技术与时间上咋做到呢?但中国方面,既进不了使馆(义和团围着打呢,谁去谁是汉奸),又不敢让他们出来,说不安全,有啥事写信吧。但克林德为了德国人的荣誉,一个人雄赳赳气昂昂地就出来了,想去总理衙门找中国方面谈判,但在路上,就被神机营的人给毙了。庆王一听吓坏了,端王一听乐坏了。待汇报给太后时,太后急招荣禄。与此同时,董福祥的甘军(武卫后军)已开始围攻使馆了。景善:《景善日记》,选自《清代野史·第一卷》,巴蜀书社1998年版,第144—145页。
哎,世界战争史的奇迹就这样诞生了。宣战诏书没发呢,军民已提前打人家使馆去了。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老太后的宣战诏书颁示天下:
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遵我约束。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肯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夙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昨日公然有杜士兰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于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肆兵监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朕临御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孙,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圣中兴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沦肌,祖宗凭依,神祇感格。人人忠愤,旷代无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减彼凶焰,张我国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朝廷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勋。茍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即刻严诛,绝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实有厚望焉!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62—163页。
这个诏书是由军机章京连文冲写的,使用的是离骚体,文采很好,姿态很骚。不过仔细看看这诏书,就会发现诸多奇怪:第一,诏书中根本没提所谓的照会四条。敢情老太后也知道它来路不正,没法提及?第二,老太后气势汹汹地向人宣战呢,却没提人家国名,只说了几个“彼等”!彼等都有谁呢?老太后不知道,看到诏书的大臣也不知道,驻扎奉天(沈阳)的盛京将军增祺甚至一脸憨厚地向朝廷请示说:“此次中外开衅,究系何国失和?传闻未得其详。应恳明示,以便相机应敌。”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01页。也就是说,盛京将军不知该把枪口朝向哪个国家。这里我们可以帮太后与她的守疆大吏们统计出两组数字,一组是进中国的八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一组是事后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的十一国:除了第一组中的八国,另加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老太后有能耐,她把所有外国合到一块儿,一锅炖了,凡是洋人,统统是她的敌人。
此外,老太后还有一大能耐,在诏书里看不到,只能在实际行动里看到,那就是,老太后这宣战诏书,没有通过自己的驻外公使送到任何一个国家去。她就是自己玩的。众所周知,按当时的国际法,宣战是当事国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也是战争的法律程序之一。而且,宣战要有几项基本内容:宣战原因;宣战对象;什么时候开始与宣战对象进入战争状态等。问题是我们的最高领导根本不管这一套,她这宣战诏书顶多是宣给国内臣民看的,相当于内部动员令:政府实在忍受不了了哇,臣民们给我冲啊!有赏啊!
老太后为什么拿义和团玩洋人呢?很简单,她想给洋人点颜色看看。为什么想给外国人点颜色看看呢,也很简单,外国人一直给她颜色看了。就是没有所谓的勒令老太后归政,对康、梁的庇护及“己亥建储”的抵制,就让中国的这个第一寡妇受够了。往大里说,是干涉我大清内政;往小里说,是干涉我老寡妇家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可忍的情况下,先把徐用仪、联元、立山、许景澄、袁昶等五个最懂国际游戏规则、最爱大清江山的主和派当汉奸杀了,史称“庚子被祸五大臣”。这哪里是给洋人颜色看啊,分明是给自己颜色看。当然,最倒霉的是大清子民,谁都给咱颜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