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还可以消化过剩的外汇储备。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外汇储备是必需的,大量增加的外汇储备则是一种资源闲置,无疑是极大的浪费。通过升值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无疑是消化过剩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而且能缓解国内资源瓶颈。
最后,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贸易摩擦。中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经常会受到美、欧、日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贸易纠纷呈现越来越多之势,中国近年来及今后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致使人民币升值与否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
有利就有弊,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弊端有哪些呢?
(1)国家的外汇储备随着升值幅度多少,相应损失。
(2)国家的出口产品会因为人民币升值受到一定的影响,就是出口因为人民币升值,相对于外国进口商来讲是成本增加,出口的数量有所减少。可因为中国商品的劳动力成本很低,20%~30%的人民币升值,不会很大地影响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可以说因升值而减少的出口额(还不一定)会由因升值而回收的外汇额填补,我国的外贸情况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3)会一定程度地影响我国的劳务输出,很小程度地影响外国投资(同样的投资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增加投资成本)。
(4)因人民币升值,增强了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导致进口增加,缩小我国的贸易逆差额。(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5)银行坏账上升,带来失业问题,FDI(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农村地区发生通货紧缩,人民币的对外作用削弱,中国对WTO的承诺难以实现,进而带来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不稳定,以及亚洲经济的放缓。
(6)人民币升值会抑制我国出口。而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而近几年美国属于贸易逆差。升值会减缓这种情况。相对而言,我国货币价值上升会刺激国外对我国的进口。
(7)易受金融冲击。金融市场不完善,用来对冲风险的金融工具较少;央行没有在灵活汇率下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其能力还有待检验;国内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巨大,金融体系脆弱。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尚不具备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期下大量“热钱”对金融体系进行冲击的抵御能力。
人民币为什么会持续升值
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率制。人民币近10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人民币升值是以人民币汇率下降形式反映出来的,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减少。1994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6212,1995年为8.3490,1996年为8.3143,到2003年为8.2770(国家统计局,2004),人民币汇率近10年下降了4.1%。从2001年开始连续3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仍为8.2770。2003年以来,人民币再一次面临升值压力,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欧盟、日本等不断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国内外理论界也有人依据各种模型估算出人民币“应升值的幅度”,高的估计达到50%以上,低的估计也有15%以上。
前面已经分析过人民币升值的利弊,那么为什么人民币会持续升值呢?
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它有两大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同样多的人民币兑换外币的面值增加,人民币的市场购买力增强。另一方面,从相反的角度分析的话就是等数额的外币兑换人民币的数额减少,相对外币来说就是贬值,外币相对人民币的购买力减弱。
人民币汇率上升的根本起因是美国巨额的双赤字,其中的贸易赤字使美国政府的目光转向了经济和贸易调整发展的中国,中美贸易逆差的迅速增长成为布什政府的替罪羊。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要求上民币升值目的在于减少中国的进口。从国际贸易理论上不难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该减少。原因在于进口到美国的商品经美元标价后价格上升,从而削弱了市场竞争力抑制了进口。
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无可避免的,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然而人民币的汇率始终盯住美元保持8.28的汇率不变。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说人民币升值是应该的,也是合理的:长期的经济增长使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人民币汇率的上调能够改善贸易条件;抑制通货膨胀;消化过剩的外汇储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减少贸易摩擦。但是,如果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是不可取的,要保持稳健的汇率机制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从1994年至今,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均为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2864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5.55倍。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PPP)看,中国的物价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21%(世界银行,2002)。从通货膨胀率差异看,美国自1998年以来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23%,中国同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CPI)为-0.3%,比美国低2.53%。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这25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无疑是世界上最快的。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异看,中国同业银行拆借利率2002年年底为2.7%,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1.25%。中国的短期利率比美国利率高1.5个百分点。在国内,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个百分点。此外,2002年上半年开始,美元由强走弱,人民币跟着美元一起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背离。在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1993—1999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至少比同期美国制造业高1.5个百分点),人民币反而随着美元贬值,使得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这些都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从经济学上讲,人民币升值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都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3)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
(4)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20世纪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动,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如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
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但更多的还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国处于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