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7000000034

第34章 谁也逃不掉的金融危机——每天了解一点金融危机的真相(1)

1929年大崩盘:10年萧条的序幕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对于美国的经济以及股民来说,都是最黑暗的一天。上午10点,纽约证券交易所刚一开市,猛烈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抛!抛!抛!”所有股票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计价格、不计成本,只要抛掉就好,经纪人被“抛”得发晕,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指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为发端,美国乃至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10月29日,股市彻底崩溃。当天美国钢铁公司的65万股股票以每股179美元出售,却找不到一个买主,于是其股价开始下跌,就像传染病一样,紧接着一个接一个公司的股票都开始下跌,大崩盘终于来临。股票成为废纸,数字全无意义,一个煤炭公司的老板看着正在下跌的指示板,倒地死在了他经纪人的办公室里。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当时跳楼的绝不仅仅是股价。

那么,这次股市崩盘是怎样引起的呢?

1929年,美国股市发生大崩盘,随即发生了“经济大萧条”,这是一场持续了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并扩展到了所有工业化国家。股市崩盘仅仅是萧条的序幕,但却给当时的投资者留下了最深刻的烙印。

无论股票还是房地产、艺术品的价格都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乐观情绪及其市场效应成为常规,价格会涨得很高,然后因为种种原因跌到谷底。价格的下跌总比上涨更加迅猛。

20世纪20年代对美国来说是值得回味的美好岁月,但是没有人能预见到暴风骤雨的悄悄逼近——人人都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盲目乐观,包括美国总统先生;

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炙手可热与虚假繁荣;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放松银根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从而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

大人物们对股市的推波助澜;

胡佛总统的当选进一步使股市大热;

保证金交易制度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华尔街。

在股市上涨的荣景中,整天都将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挤得满满的,大家宁可留在屋里注意股价的变动,也不去关心都发生了什么。

那么当时有没有人预感到这场风暴的来临呢?答案是有。

普尔出版社出版的《商业投资周刊》在1928年秋天就曾提及股票大骗局,而《商业金融时报》也一改往日作风,开始大幅报道坏消息。《纽约时报》也刊登股价已涨得太高,股市必会崩盘的报道,并多次宣布股市其实已经崩盘。美国股市分别在1928年6月、12月及1929年2月休市过几次。但不幸的是,对股市走势存疑的投资人,仍无法从中嗅出任何蛛丝马迹,因为股价仍持续走高。

此外在1929年,美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走入困境,工业生产、货物运输和房舍建筑的效益均逐渐下降。但是,这种萧条的情况并不算太严重,若在股市崩盘前说经济会有所好转,这倒是合理的假定。加尔布雷斯指出,股市崩盘时,大家都未预测到经济大萧条即将来临。

1929年9月20日,大家发现英国企业家哈崔原来就是一个一流的大骗子,他伪造股票、发行未经授权的股票。有些人认为这项丑闻削弱了投资大众对纽约股市的信心,同时也是股票大崩盘的导火线。另一解释则是,公用实业麻州分部,在10月初驳回艾迪生公司股票分割的申请,并对外宣称股价已飙得太高,引发投资大众的恐慌。

但是这种种迹象和时间都未能充分解释股市大崩盘的起因。事实上股市大崩盘如何开始并不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让投资荣景破灭,这正是投资荣景的本质。

尽管股市“回档”,但在9月和10月间,并未出现任何崩盘的明显迹象。在9月间,经纪人融资给顾客的金额暴增了6.7亿美元,创下单月增加金额的新高。隐遁的金融专家克鲁杰接受《周六晚报》访谈,令投资大众相当振奋,但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大骗局。同年10月15日,费雪教授发表著名演说,指出“股市已上涨到相当平稳的状态,我预期股市在几个月内,还会创下新高、成交量会比现在更好。”

尽管如此,几天以后股市又传出另一项坏消息。像《纽约时报》这类对股市现状持悲观看法的媒体,不断小心地提醒投资大众股市即将崩盘。同年10月21日,星期一股市交易量略微超过600万美元,是历年来美国股市单日成交量的第三大。连续几天的庞大成交量后,股市行情板无法显示即时的价位,在中午时仅能报出1个小时前的股价,到当天收盘前,差异已拉大到仅能报出1小时40分钟前的股价。在股价大涨的多头市场,这种时间差异倒还不打紧,但在股价开始下跌时可就不一样了。这种无法显示即时行情的缺失,不但让投资人更为紧张,也促使投资人加速抛售股票。

最终,灾难还是到来了,纸上富贵付诸东流。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对过去进行反思,在1929年年初,股市大热时,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有意识地策划股市下跌,如果听之任之,日后将会发生严重灾难——

(1)当时的美联储采取了两种收效甚微的传统的控制手段: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收进现金,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各商业银行不在此列,可以照旧为股市提供现金;无法长期坚持抛售等。

提高再贴现率(各商业银行向所在辖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借款利率),由于各方反对,一直拖到1929年夏天,错过最佳时期。

(2)联邦储备系统本身不作为。出于谨慎的目的,它未要求提高保证金比例;对火爆行情,它关心的不是限制投资,而是推卸责任。

(3)由于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沉默,市场恐慌情绪蔓延。1929年3月26日,股市大跌。米切尔的国民城市银行的出尔反尔,招来一片批判声。从而让美国政府与联邦储备当局全选择了不干预政策。

现在回过头再去看看,导致1929年股市崩盘的原因是什么呢?

(1)金本位放松了银根,刺激了投机。从股市的角度看,1927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根据一种长期被接受的观点,就是在这一年播下了末日性灾难的种子。责任在于一次慷慨但又愚蠢的国际主义行动。英国恢复实行以前或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维系黄金、美元和英镑之间关系的金本位制。接着,黄金便从英国和欧洲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政府大量买进发行在外的证券,其必然的结果就是使抛售政府证券的银行和个人持有了备用现金。因联邦储备系统放松银根而变得可利用的资金不是投资于普通股,就是帮助别人融资购买普通股(而这点更加重要)。这样,人们就有了资金,并匆匆投入股市。

关于联邦储备当局在1927年采取的行动是随后投机与股市崩盘的罪魁祸首的观点从来也没有被真正动摇过。这种观点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就在于它简单易懂,并且为美国人民和美国经济开脱了一切重大罪责。但是,这种解释显然是假设,只要能够筹集到资金,人们总会进行投机。这种解释仅仅证明了人们在经济问题上重新偏信那些不可思议的胡话。

(2)投资信托放大了投机热。20世纪20年代末,最著名的投机品种就是投资信托或投资公司股票,它们的发行方案更能满足公众对普通股的需求。投资信托不是创办新的企业或扩大已有企业,而只是一种旨在通过成立新公司来让股民持有已有公司股票的安排。

在投资信托中,杠杆是这样发挥作用的:通过发行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来购买品种不同的普通股组合。当采用这种方法购进的普通股价格上涨(总是这样假设股价走势)时,信托中债券和优先股的价格基本不变。因为债券和优先股的价格是固定的,派生于一个特别规定的回报率。投资信托所持有的证券组合因增值而产生的利润,全部或大部分分配给投资信托的普通股。结果,投资信托普通股的价格奇迹般地上涨。

次贷危机:风起于青萍之末

2007年是黄金大涨的一年,是美元快速贬值的一年,同样也是世界经济遭受沉痛打击的一年,这一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开始泛滥。在2008年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次贷危机第五波风暴席卷而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再也挣扎不下去了,当地时间9月14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15日道指暴跌504点。

那么次贷危机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对美国经济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巴西雨林一只可爱的花蝴蝶,轻轻拍打它的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引发一场风暴。”这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而在2006年,美国金融界的一次蝴蝶效应直接打开了金融危机的大门,进而拖累了全世界。

从2006年年底开始,随着美国房价增速趋缓和放贷违约率的小幅升高,美国出现了对房地产泡沫的零星质疑声音。这种质疑声音在2007年年初开始放大,并开始获得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流声音并不否认房地产出现了泡沫。他们认为,美国房地产价格可能高估了15%~20%,但这是正常的,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这种泡沫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受需求影响难以出现楼市崩盘的情况。当时观察人士普遍没有考虑到房价下跌可能产生的对美国投行的冲击,他们认为,即使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也主要是影响到建筑领域和部分房贷提供商。

2007年3月13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第一次引发了股市的恐慌,道琼斯指数下跌242.7点。经营次级房贷的新世纪金融公司于当日被纽交所紧急终止交易,理由是美国证监会认为其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危机。自此,次级房贷的风险开始为人们所认识,但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会为各大投行带来危机。

随着标准普尔和穆迪调低次级债评级,以及美国新屋销售量的下滑,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2007年7月开始,人们对次贷危机的关注焦点转移到投资银行领域。

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可能大面积亏损和房贷商亏损的预期是2007年6月25、26日美国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这些预期都变为了现实,贝尔斯登最终被JP.摩根收购。那么作为中央银行的美联储采取了什么样的挽救行动呢?美联储自2007年9月18日开始了降息行动,但这并不能挽救美国股市的趋势。道琼斯指数于2007年10月9日见顶于14164点,随后进入漫漫熊市。

那么,次贷危机因何而起?这次危机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如果个人从银行获得贷款买房,对于银行来说,这些贷款就是未来获得收益的资产。近年来美国的银行进行所谓的“金融创新”,把很多个这样的贷款“打包”,定制成债券,命名曰“次级债券”,出售给其他的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因为一旦出售这些债券之后,这些贷款的风险就分担给了其他投资者,所以银行就更有动力贷款给个人买房。一定程度上,因为贷款变得更容易了,所以贷款买房的人也就更多了,所以房价就往上涨。

在一个房价上涨的市场里,那些以房贷为背景的债券的风险也就变小了。因为就算有人还不起贷款,投资者也可以把房子轻松地处理掉。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些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就很乐意持有这样的债券。所以银行也就更加大胆地放贷款,房价也就继续涨,投资者就更喜欢这种“次级债券”。

除了这种循环之外,对于银行来说,按照会计准则本来贷款是需要计提准备金的,因为贷款毕竟是有风险的。这些准备金就减少了银行可用的资金,影响了银行的利润。可是,如果对于同样的贷款,银行持有的是对应于这些贷款的次级债,则不需要计提准备,这样银行可以运用的资金就大大增加了。所以这些由银行发放的债券,最后又回到了银行自己手上。

本来次级债的逻辑是,如果把很多人的贷款打成一个包,那么其中某个个体违约的风险就被其他人分散了,于是次级债降低了直接面对借款人的风险。可是,因为前面说过的逻辑,正因为银行可以以此把风险转嫁给其他投资人(或者自己),所以银行的风险控制不像过去那么强,即使可以分散个体的风险,但是整体的风险是没法用这种伎俩减少的。而且,对于同样的贷款,原来需要计提准备金预防风险,现在通过债券化便不用计提准备金,难道仅仅通过债券化,原来打算违约的借款人就会不违约了吗?

2006年年底,上规模的房贷违约开始出现。很多时候是借款人在银行或者其代理机构的销售代表的“半哄半骗”之下(可想而知,当时这些销售代表有多么大的动力去完成销售任务),签署了以他们的收入根本无法还清的房贷。这时候起,两个自然的结果导致了后来的金融危机:①面对这些大量违约的房贷,银行当然只能收回这些房产然后在房地产市场里出售,于是大幅增加了房地产的供给;②银行开始对房贷更加审慎,审批更加严格,于是获得新的房贷的人就变少了,这样对房产的需求就变小了。

与此同时,因为物价上涨,一部分是因为油价高企,美联储开始提高利息来打压物价。可是同时,提高后的利率也让供房的借款人很难过,以及减少大家借钱买房的动力。很有可能这也促成了后来的危机。

一些不良效应产生了:一些处在还贷与否边缘的借款人,开始觉得原来的借款协议不再有含义:“为什么我要为现在只值18万元的房子还25万元的贷款呢(原来房价可能值28万元)?”于是这些人选择违约,而不是继续供房,这当然继续增加房产的供给,打压房地产价格;其他房产的所有者,本来是用信用卡等工具从银行获得贷款大量消费,银行之所以肯借钱给他们正是看到他们不断升值的房产,但是一旦房产市场价值开始下降,银行就不再愿意借那么多钱给他们消费,于是消费者手上的现金变少;回到金融危机上来,那些建立在房贷基础上的次级债券,在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和违约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开始被信用评级机构从AA降到CC,再降到“垃圾债券”,所以这些次级债券的市场价格就开始跳水!

同类推荐
  •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带队伍就是带人心》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充分发掘和利用《易经》中的团队管理智慧,畅谈带队伍必须解决的分工协作、合理授权、协调沟通、文化建设、领导激励等问题,化成了可落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方法持经达变,案例典型接地气,见解深刻独特,可读性极强,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 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

    “世纪营销实战丛书”是一套从多视角来展示新世纪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系列著作。它以创新的思维概括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在营销实战中的成败得失,并引入当代国际最新的营销理论和管理方法,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实际操作性;既有企业、行业的前沿信息,又有规范性分析。它不是抽象的理论.也不是案例的罗列,而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交汇。它将对从事营销实践的企业家、经营者、营销人员及在校学生有所帮助和启迪。
  • 非营利组织营销

    非营利组织营销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而且还是活跃于现代社会生活的一支经济力量,是各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非营利组织不仅成为最大的“雇主”,而且也是一个最大的买主,构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对于促进竞争、活跃市场、吸纳就业、扩大内需、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倡导文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本书系统评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问题管理方法及问题系统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决策问题的普遍特征,在综合人与计算机对决策问题处理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探讨更具智能性的决策问题管理和分析的一般方法。
  • 电话销售18堂必修课(新手入门)

    电话销售18堂必修课(新手入门)

    《电话销售18堂必修课》内容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强,全球经济激烈震荡,各种销售渠道的效率陆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企业纷纷追求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业绩。同时,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改变了销售渠道的形态,这就决定了企业只有更好地依靠高科技手段,才能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电话营销”应运而生,由于它依靠科技优势,而且符合现代人追求快速、方便的消费模式,再加上成本低、效益高的特性,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球销售渠道的新宠,在某些行业或企业中甚至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销售方式。
热门推荐
  • 一家人的抗战

    一家人的抗战

    讲述了不愿做奴隶的一家人在抗战中毅然参军,前赴后继的故事。这是一个六口之家,父母和兄弟四人。这一家人最终全部投入到了反侵略的伟大战争中去。
  • 紫宅

    紫宅

    留居国外的富家女周彤带着未婚夫李毅回国继承家族的百年老宅,自她踏人紫宅的那一刻起.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一切遁八迷雾与悬疑之中而不可逆转…这座长年笼罩在浓雾中的紫宅.是周彤的噩梦……那一条条阴暗的过道、门的吱嘎声、窗帘的摇曳、夜半传来的门锁声、神出鬼没的园丁、充满阴气的私人护理、诡异的叶安,这座紫宅更是每到夜晚就阴气弥漫、鬼影憧憧……
  • 为你一生,伴你长存

    为你一生,伴你长存

    (已弃书,推荐:天才四公主:帝尊,帝后呢)她,是传说中的创世女神雪蒂,他是传说中的毁灭魔神萧影,她和他,都是宇宙中出生的神魔体,她隶属的神是神界,魔,是血魔,他,隶属于魔“神”,魔,隶属于妖“魔”,她为了他消失在了天地之间,他等了万年,最终也掉入轮回去找她,来世情缘,她将会选择保护世界,还是与他生生世世相伴?前世,遭到无情星球的侵略,在生死一刻,她用自己的生命帮他档下那一击,封印了外来入侵者,今世,她会怎么做呢?重生夜家嫡女,唯一一个嫡女,看看会经历什么事呢?一起来看看吧。(注:结局会有两种,更新没有规定期限,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不会隔好几天不更新的)
  • 城市猎人王子扬

    城市猎人王子扬

    王子扬是个风骚的少年,一位全能的城市猎人,没错,他总是这么形容自己。但同行们认为他是贱人一个。地下世界却认为他……谁知道?,只是个菜鸟而已……王子扬有三个原则;一、永远不要试图对女人负责(好吧,这条纯属放屁,他只是说说而已)。二、永远不与女人合作(嗯,这条有待商榷,他的美女助理可不这么认为)。三、接女人的生意一定要先谈好价钱(呃,好像有一点道理)。王子扬到底是谁?他说:“我是个猎人!白痴,我说的可不是牵条狗抓兔子的猎人,呃,不不不,我是猎人,不是私家侦探……”
  • 明末之誓死不降

    明末之誓死不降

    一次酒后仇天行穿越到明末,面对犹如乌云压顶般滚滚而来的天下大势,他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唯有誓死不降!PS:不开金手指,打仗靠命填,全无王八气,奉行体制流;书渣,不喜勿骂。
  • 一起来当反派吧

    一起来当反派吧

    少女:“消灭帝国暴政,世界属于三体!”杂兵甲:“陛下什么是三体啊?”我捂着头说:“别管她,让她一边疯去...”
  • 诸国争霸

    诸国争霸

    老子居然穿越了,看了那么多小说,这次轮到我了?老子一定要娶个漂亮老婆!不对,一个哪够,嘿嘿嘿!还要成为第一强者,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哪!美女,绝世神功,老子来了,亚克西!
  • 雨中的笛声

    雨中的笛声

    这种魔法的事情,就是有点夸张罢了,天翼之神——江箫笛。狼族公主——张雨焮。。。异界王子——莫翎轩,狼族王子——戴源天。。。他们的这个事情那叫个——奇幻。。。。。。
  • 道德经解

    道德经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坏蛋终结者

    超级坏蛋终结者

    秦朗一觉醒来,居然穿越到了未来世界,这时候的地球已经被外星人占领了,地球人沦为了三等公民。“拯救地球?不,我是来拯救女神的!”秦朗看了看系统里跳出来的那个新任务,很是正义的说道。他当然不会承认他是因为怕死!至于坏蛋终结者什么的,额,拯救女神,怎么能不杀坏蛋呢!……友情提醒,本书的节操值爆表,下限值突破天际,请自备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