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处小阁楼里,几个宦官聚在一起商谈着什么。他们便是当今最让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十常侍。
然而在这个皇帝驾崩,新君即位的敏感时期,他们却躲在这里,里面的个中隐情,无人得知。
“赵忠,你好大的胆子!你知不知道你的所做所为,让我们的计划彻底毁于一旦。现如今,那何屠夫把持朝政,即将要拿我等立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愚蠢!”
坐在首位的一个骨瘦如柴,长相犹如黄土高原一样的宦官,怒视着左手边的男子说道。
这两人正是汉灵帝所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的张让、赵忠二人。
另外的十常侍则是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人。
在汉灵帝在世的时候,这十二个人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
直接导致了黄巾起义,残害了张钧、刘陶等有志之士。
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大汉的灭亡离不开这十二个人的行为。
赵忠是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的男子,脸上白净、无须。他尖着嗓子说道:“老夫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一情况,谁能想到那狗皇帝被酒色掏空的如此厉害,一些轻微毒药就将他给毒死了。”
“慎言,这陛下刚刚驾崩,风声可是紧的很啊!若是刚才的话传了出去,只怕赵常侍,人头不保啊!”
坐在赵忠对面的段珪一脸蔑笑的说道。
“够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内讧,当务之急,是赶紧想出一个办法保住我等的性命。”张让皱着眉训斥两人道。
赵忠、段珪低下头,一言不发。其他十常侍则是开始讨论起来。
张让满意的看着这一切,咳嗽一声,让众人的注意力聚集过来,朗声说道:“老夫不才,想了两个方法,不知众人愿听我一言否?”
“还请张常侍明言。”
众人整齐划一,异口同声的说道,极大的满足了张让的虚荣心。
“这第一个方法,便是组建先帝说的西园八校尉,选各地精良壮士,以帝都有才干的官家子弟为领军,如此,何进便不敢犯咱们。”
“这第二个方法,便是暂时屈身于王美人,寻找机会刺杀何屠夫,然后,立王子协为新君。那样我等,便又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十常侍相互看了一眼,最后齐声道:“诺!”
张让哈哈大笑,似乎看到了未来自己的锦绣前程。却没有注意到,赵忠、段珪眼中的那一抹杀气,一闪而过。
在汉灵帝死后,整个大汉已经是徒有虚名,外戚、宦官专权,搞得天下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
而贾良此时却已经来到了自己的辖地,西河郡。
说实话,贾良已经见怪不怪了,此时的并州自然不能跟日后的山西相比,要知道在东汉十三州里,并州几乎是垫底的存在。
粮食少,人口少,除了煤特别多以外,基本上什么都不多。可是在这个普遍还使用木柴的时代,煤又有什么用啊?
至少在贾良还没发展起来之前,煤这东西他还真玩不起。
西河郡治所离石,领三十六县,分别为富昌、驺虞、鹄泽、平定、美稷、中阳、乐街、徒经、皋狼、大成、广田、圜阴、益阑、平周、鸿门、蔺、宣武、千章、增山、圜阳、广衍、武车、虎猛、离石、谷罗、饶、方利、隰成、临水、土军、西都、平陆、阴山、觬氏、博陵、盐官。(东汉的找不到,只好用西汉的来代替了。╮(╯_╰)╭)
然而令贾良崩溃的是,据历史记载,不久之后,这个郡因为受到匈奴的攻击,直接废了。
贾良很想找个地方静静。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个郡,那么便要努力的治理好这个西河郡,不然又怎么对得起系统大爷的悉心栽培呢。
并州在丁原离开以后,便处在了一种无主的状态,唯一能挑起大梁的也只有上党太守张杨,以及最近声名鹊起的西河太守贾良。
这两处地方离太原都非常之近,所以一旦丁原出了什么事,最终争夺并州之主的,必然是这两位。
而黑山贼在遭此大败之后,退回了冀州。公孙瓒听闻狼孟大胜,道了几句贺词便离开了并州。
所以现在并州还是很安稳的。
贾良跪坐在太守府的正厅首位,双眼微眯。
如今自己所掌控的地方有西河郡、潞县,而且潞县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一旦自己与张杨开战,潞县的狄青军随时都可以南下,直捅张杨的老巢“长子”。
所以范仲淹,狄青等人绝对不能动,哪怕是自己现在急需人才。
贾良特意给范仲淹与狄青送去书信,言明若有必要,可以暂时屈身张杨,待自己与张杨开战时,往他背后捅上那么一刀。
唉,人才用时方恨少啊!别看自己召唤出来的武将能一个打十个,百个。但让他们拿起笔来处理政务,一个比一个跑的快。
看来又要召唤个文臣了,现在这种情况自己一个人实在难搞定。
“系统大爷,给我召唤一个文臣。”贾良在心里对系统说道。
“叮咚,系统为宿主筛选名单中,请稍等。”
“第一名候选文臣为:梁山第三条好汉智多星吴用,武力62,统率65,智力89,政治79。”
“这智多星,还真是“无用”啊!”贾良在心里嘲讽道。
老实说,他不怎么喜欢《水浒传》里的吴用,但也没有想到四维竟然会这么低。
不过想想也是,要是吴用真的足智多谋的话,又怎么会同意宋江接受招安,致使整个梁山四分五裂。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山,那就是“轰轰烈烈的开始,平平淡淡的中场,窝囊至极的结束。”
“第二名候选文臣为:明末李自成重要谋士李岩,武力60,统率50,智力91,政治82。”
贾良皱起了眉头,貌似自己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人,不过看这人的数据还是可以的,想来也不会差到那里去。
“第三名候选文臣为:清初一代重臣范文程,武力65,统率72,智力95,政治97。”
“额....”为什么今天召唤出来的人,自己都不太认识,好像这家伙为了安抚明朝的百姓,说过一句话。
“我骨为大明,我肉为大清。”
这样看来,貌似来的是个汉奸.....
“第四名候选文臣为:清朝铁齿铜牙纪晓岚,武力34,统率39,智力93,政治93。”
咦?怎么这纪晓岚的数据这么差?
“叮咚,电视里的剧情,宿主看看也就行了。本次召唤到的人才为清初一代重臣范文程,当前植入身份为丁原帐下小吏。因不满丁原对他才华的忽视,故而前来投奔宿主。”
就在这时,门口一小兵急急忙忙赶来,拱手道:“启禀太守,门口有一书生,说是有重要事情要说与太守听。小的不敢耽误,急忙前来禀告太守。”
“卧槽,这么快就来了!”贾良从几案后面站了起来,目瞪口呆的说道。
“什么?”小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没事了,你去把人给我请进来吧。”贾良又跪坐在几案后面,脸上恢复了平静。
就算这范文程再怎么出色,在这里他也只是个小角色,自己堂堂一个西河郡太守,又怎么能屈尊迎接呢?
虽然这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礼贤下士,但对于范文程这样的人来说,那便要既给权力,又要给威慑。
不然这范文程还不上天哪。
小兵答应一声,又跑去外面将人给请进来。
不一会,那小兵便带着一个身材魁梧,书生打扮的人进了来。那书生施了一礼,恭敬道:“晋阳小吏范文程,见过贾太守。”
“嗯,不知范先生此次前来,所为何事?”贾良从几案上拿起一卷竹简看了起来。
(PS:作者还是难受,又要一整天呆在实验室里,没有时间写小说,抱歉了兄弟们,等作者考完试,会恢复两章6000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