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眼里,大琳内敛,随和,惜字如金。当然,大部分情况下,他确实是这样的,他几乎不会发脾气,情绪管理的相当好。可是,有一句话叫:会咬人的狗都不叫。虽然话糙点,但是理不糙。平时不发脾气的人,一旦真的生起气来才是真正的可怕。
他第一次跟我发脾气的时候,我真的被震慑住了。没错,震慑!其实他也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只是单单看着他的眼神和表情,我就已经在肝儿颤了……
每件事从好到坏,发展的任何一种可能性,大琳都会提前考虑到,然后给出对应的最佳解决方案。所以,他总是淡定从容的样子,因为在他脑子里已经预想过事情发展成这样要怎么办。
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太累了,也许你预想了100种可能,最后只是一个中标,或者一个都没有中,那之前所设想的一切就都是徒劳,伤神又烧脑,何必呢?
人无完人,即使思维再缜密也不可能设想全面,人算不如天算,你不可能洞悉一切事物的发展走势。
但是,大琳秉持的是有备无患。
他骨子里还是个完美主义者,碰到自己十分在意的事就会激发他的强迫症,并且蛮不讲理十分的孩子气。
在我们准备结婚那段时期,我深受其害。说实话,当时都有逃婚的念头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相处模式是我说什么,他会随声附和“随便”“听你的”“你决定吧”或者请示我“你看咱这样行不行?”
但是,一聊到结婚的相关事宜他就自动切换模式,就像斗鸡一样立刻奓毛进入战斗状态。随时反驳我的各种观点,小到结婚照选片,大到新家装修布置,我们的审美喜好很不一样,存在严重分歧,想要达成一致相当难,每每弄得我焦头烂额。
结婚照选片现场。
“这个水晶放大,我想选这张。”他在一旁开口。
“这个比例选这张不合适。”我否定。
“怎么不合适?”
“这个尺寸比例应该是放合照的。”
“照片的尺寸都一样啊!你这张单人的多好看。”
“可是,一个人显得很空啊!不如两个人饱满。”
“刚才不是已经有两人合照了嘛,来这张多好,要这么多合照干吗?”
“那个是沙发背景墙的大照片,这个是标准的两人婚纱合影啊。”
“你怎么这么死板,谁规定这个只能选两人的合影?”
“你干吗非要选那张呢?都说了不合适啊,构图比例不合适!”
“我半天没说话,都让你选,怎么我就喜欢这张,想选这张就不行呢?”
我们僵持不下,一旁的工作人员也很无语,估计她第一次碰见这么选片的奇葩小夫妻。
最后,我指着店里的一张照片说,“看见了吗?这才是单人照片的放大成品,比例细长,整个照片出来的效果才饱满,你要是特别喜欢这张回头咱自己花钱外面制作去,别在这较真儿了行吗?”
这才勉强说通,不过,这只是开始,后面无尽无休。
“那套家具好看,大气,这套太幼稚。”他说。
“怎么幼稚了?那套颜色太重了,咱们家小,应该买浅色系才显得亮。”
“这套柜门把手设计的不好,开关门不方便。”他找各种理由。
“怎么不方便?挺好的啊!”我在一旁开关门做示范。
“我就是不喜欢!”
“……”
回家之后,我和闺密抱怨:“逛了一天,不仅脚累,嘴更累,这一天跟参加辩论赛似的。”
闺蜜劝我:“结婚是有很多琐事的,多沟通,多包容,多理解。”
让大琳再次进入高强模式的是九宝儿的出生。
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让他有了新的身份和责任,他再一次苛求自己要做到尽善尽美,他希望儿子能得到精细的照顾。
婴儿时期的小宝宝自然是需要精心照顾,但我觉得没必要太精细,或者没必要太教条,顺其自然就好。比如,哭了饿了就吃,不一定非要间隔四小时一喂奶。他则不,他特别关注那些育儿经,他认为总喂奶,孩子肠胃得不到休息会增加肠胃负担,让我必须定时定量。如此教条!
“小宝宝是不同个体,个体会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他们不是机器人,只要你输入程序就会按照一种模式进行,应该因人而异。”我再一次持反对观点。
“可是,你总是喂他,他都消化不良了。”
“这是生理性腹泻,正常的。”
“书上说,一天一到两次,而且没有异味,他这叫正常?”
“他不吃,他饿啊!他总哭。”
“你怎么知道他哭是因为饿了?你总拿这个方式哄,而不去找他哭的真正原因,是最差的选择!”
类似这样的对话,我们经常发生,我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他却很上纲上线。他认为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太随意很不负责任,我认为他小题大作。
关于儿子的一切,事无巨细他都特别认真。
奶粉冲出来有结块,我使劲摇摇,沫儿多了,不行!
“你摇的方式不对,打转懂吗?使用离心力让它转起来!”他在一旁教育我。
你妹的,冲个奶粉离心力还上来了!
宝宝爱哭闹,我抱着哄他,不行!
“你别总抱着他,找找原因,他为什么哭?抱习惯了,就不下身了。动动脑子,给他唱歌,安抚一下,别一哭就抱着。”
儿子就喜欢妈妈的怀抱不行啊?我就喜欢抱着他不行啊?累死我也愿意!
偶尔,我自我娱乐一下,不行!
“多看看育儿方面的书,别总看电视剧看小说,多想想怎么培养儿子。”
从小到大,我爸妈都没这么管过我,请问你算老几啊?
刚生完孩子那会儿,我被他教育的几乎快要患上产后抑郁症了,我做什么都是错!每次他吧啦吧啦跟我讲一堆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我都很想把他丢出去!
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和他恳谈了一次,“你是儿子的亲爸,我也不是他的后妈,你爱他,我也不恨他。虽然,我可能大大咧咧一些,但我也是一个成年人,我是孩子的母亲,不会害他。他虽然是一个小婴儿但是也没那么脆弱。奶粉有泡沫,即便他喝下去了,打个奶嗝也就OK了,有的时候,他哭闹就是寻求妈妈的怀抱,即使有了依赖性,能抱多长时间?几个月而已,等他大了自然而然就不让抱了,会对他造成什么恶劣影响?根本不会,大人也许辛苦些,但是抱着自己的骨肉,再辛苦我也甘之如饴!还有,我是当妈妈了没错,但是儿子不是我的附属品,我也不是他的奴隶,我首先要为自己而活,虽然这样的想法有些自我与自私,但是我不能什么事都围着他转而丢失了自我!”
后来,在我即将崩溃之际,我终于想开了,他吧啦吧啦说他的,我自顾自地做我的,要不就甩一句“You.can.you.up,no.can.no.bb”他也就噤声了。
他的这种状态就像一根绷紧的皮筋,最后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承受不了负荷崩断,伤人伤己;要么放松力道,自我回弹。很庆幸,他能自我调整回来。
前些日子他的同事更新朋友圈:凌晨三点,起来喂奶,看着身旁熟睡的老公,有一种想要把他拍醒的冲动。
大琳看完之后问我:“你那时候,我好像很尽责吧?都会起来陪你吧?”
“天啊!你知道那时我多么希望你是睡着的,这样你就不会在一旁嘚吧我了。”
“……你放心,我以后一句话都不会多说了!”
哎!真是的,如此小心眼儿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