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把压在字条上的石头移开,把字条拿在手里,只见字条上歪歪扭扭写道:“山穷水尽疑无路,有路需上天元山。”吴玉受难前在家里是有专门师傅教授诗词文章的,看到这句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化用过来的句子,翻了个老大的白眼,诗句的意境、趣味全没有了~~~~~~
笑问月留下的问题摆在吴玉面前了:上不上天元山呢。吴玉拿着这张字条,望着屋顶露天处落下的细细小雨思考了起来。初春的雨夜很冷,吴玉稍微向篝火靠了靠,但是又保持一个距离,仿佛怕篝火时不时发出响声影响思考似的。
而此时静静的小溪旁站着一个人,那就是笑问月。雨水笔直的从天上落下,如果此时有人可以看见笑问月身体周边的情况的话,就会发现雨水根本落不到他那青袍之上,仿佛笑问月身体周围有什么东西把雨水隔开似的。他的青袍在雨中干干的!笑问月望着远处破庙中的点点火光,自言自语地说道:“我们都是棋盘上的棋子啊,而你却是最重要的那颗。”说完,一闪身,便不见了,只留下一条静静的小溪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缓缓流着。
清晨,雨停了,一层薄薄的烟笼罩着小刘庄,朦朦胧胧的。山上的雨水流入了小刘庄的小溪,小溪比往日流的更加轻快了。
吴玉从破庙里走了出来,伸了伸腰,看了看自己已经看不出一点受伤痕迹的脚,大踏步向溪边走去。吴玉来到小刘庄不是发热就是冻伤,根本没有机会认真清洗一下自己。
吴玉在流水中洗了洗脸,潺潺溪水中便倒映出了一副苍白的面庞,吴玉快认不出来自己了,一个冬天就瘦弱成这样,这瘦弱的身体怎么去报仇呢。
吴玉今天是准备去向小刘庄的人告别的,吴玉已经下了决定,准备按照笑问月字条上的话,去天元山。吴玉不知道笑问月为什么非让他上天元山,但是他知道如果没有笑问月出现,他也没有其他可去的地方,因为他已经没有家了,对没有家的人来说,去哪里都是一样的,何不去天元山看看呢,也许真就“有路”了呢。
小刘庄村民起来的都很早,家家户户都冒起了炊烟,孩子们也不睡懒觉,在村子各处玩泥巴。吴玉是从村子东头进来的,迎面就看见了围着围裙在院子里忙的吴大妈。吴大妈脸圆圆的,嗓门亮亮的,一看就是热心的人。
吴大妈也看到了吴玉,如果不是吴玉身上的破烂衣服没变,吴大妈都有点不敢认吴玉了。“原来你这个可怜人还是个俊俏书生哩。”吴大妈走上前笑着说道:“我都快不敢认你了,你挺好看啊,比村里的秀才都好看。”吴玉对着吴大妈笑了笑算是答谢吴大妈对他的赞赏,然后感谢了吴大妈这一段时间对他的照顾。吴大妈连连摆手道:“谁都有路窄的时候,这不算什么的。再说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你庙里的一些东西和平时的一些饭食有些还是村子里给你准备的呢,尤其是村长,经常问我你的情况哩。我呢,只是因为离你住的地方近,给你送饭方便。”
等吴大妈说完,吴玉还没接上话,吴大妈就看着吴玉的脚连连发出惊叹声:“你的脚好了啊,一点也看不出来啊,我就说村里的刘郎中是个庸医,非说你这个脚伤的很严重,就算治好也会留下残疾。”吴玉对于自己的脚能够一夜之间好起来并不想说太多,他觉得笑问月的一些事情还是不要让村里人知道比较好。望着吴大妈好奇宝宝的样子,吴玉岔开话题说道:“大妈,多亏村里这一段时间对我的照顾,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我得离开了,是来跟村长和您告别的。”
吴玉的话成功把吴大妈的注意力从脚恢复上转移到吴玉离开这件事情上了。吴大妈一边热心地问东问西,一边带着吴玉向村中间的村长家走去。一路上,遇到村民,吴玉都一一点头表示对他们帮助的感谢,玩泥巴的小顽童们看到吴玉在村子里走着,也跟了来,吴玉跟哪个村民说会儿话,顽童们就找个干燥的地方玩会泥巴,吴玉走了,顽童们就跟着,仿佛跟着吴玉也是一个好玩的游戏。
快到村长家,其中一个跟在吴玉旁边的顽童飞奔着跑到村长家门口,“砰砰砰”地敲着门,嘴里不停地喊着:“祖爷爷,祖爷爷,那个要饭的来看你了,你在哪呢?”村里人家的门都是不上锁,虚掩着的,被顽童用力敲了几下之后便开了。顽童一溜烟就去里面找祖爷爷去了。
吴玉没有进去,只在外面恭敬地等着。吴玉没法不恭敬,听吴大妈说就是村长路过破庙时发现了生病的吴玉,那时候吴玉在地上蜷成一团,全身发抖,村长找人给吴玉治好了病,又发动村民给吴玉送吃食,可以说村长是救了吴玉命的人。
没过多久,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牵着顽童的手走了出来,这个老人应该快八十岁了,但是两眼炯炯有神,脸上的皱纹虽然很多,但像刀刻上去的似的,反而显得老人更加精神。吴玉见老人出来,认得是村长,忙做了一个揖说道:“小子特来感谢村长的救命之恩。”说完吴玉撩开破衣前襟又给村长跪下磕了一个头。现在的吴玉和村长都不知道的是,吴玉除了这次跪拜和以后的那一次跪拜,就再也没有给任何人跪拜过,也没有任何人敢让吴玉跪拜了。
老人上前搀扶着吴玉,眼角含笑说道:“快起来孩子。这么懂礼,应该是个读过书的人啊。孩子,不用谢我,救你也只是举手之劳。”吴玉站了起来,吴大妈则麻雀似的说道:“没错,肯定是个读书人,说不定还是个秀才,你看他洗过脸后,咱村子里面谁比他白,王秀才都没他白。”吴玉想不到吴大妈都可以把脸白和读书联系起来了。
吴玉把自己要离开小刘村这件事跟老人说了下,老人还想挽留,吴大妈甚至说可以让村长组织村民给他在村子里面盖一所房子,就盖在她家旁边,过几年再帮他娶上一房媳妇,肯定过得舒舒服服。吴玉婉言谢绝了老人和吴大妈的好意,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不见那些人追杀自己,但是他知道自己留在这里会害了小刘村。
老人见吴玉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也就不再勉强,回屋里一会儿拿出来一身衣服和一个包袱。老人把衣服和包袱递过来说道:“年轻人,我看你也不像个乞丐,应该是一时不济遭了难,我这里有一身衣服,莫嫌寒酸。还有几块饼和几个大钱你留在路上用吧。”吴玉推辞不得,谢着接过来了衣服和包袱。
吴玉在老人,吴大妈和一群顽童的送别下,离开了小刘村,开始向天元山出发!但是那天元山究竟在哪里呢?
吴玉发了愁,究竟天元山在哪里呢,他已经在官道上问了许多来往的路人,可是哪一个人都是一脸茫然:“天元山,没听说过。”吴玉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好容易下了决心,却没想到没有一个人知道天元山在哪里,同时天元山这个地方也引起了吴玉足够的好奇。
吴玉问了半天路,口感舌燥,拿出个水囊喝了口水。刚把水囊放回去,便听见官道远处传来叮当的铃声,这铃声不是很急促的那种,而是非常规律和悠闲的响着。吴玉扭着脖子看了半天,脖子都快看酸了,方才看到一辆牛车缓缓从远处走来。
赶着牛车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长着一张橘子皮似的干巴巴的脸,颏下几缕长髯,眼睛似开非开地眯着,好像随处都可以睡着似的。
看到牛车快到面前,吴玉开口问道:“敢问老者,可知道天元山怎么走?”那牛仿佛通人性似的,也不见老头儿有什么动作,便慢慢地停在了吴玉面前。老头儿眼睛依然眯着,慢慢开口道:“你到天元山干什么呢?”吴玉听到老头儿的回答,眼睛亮了起来,老头儿应该知道天元山在哪里才会问他去天元山干什么,如果老头不知道天元山在哪里,何必再问他去干什么呢。
吴玉扯了个谎说道:“小子是受人所托去那里办些事情。”虽然老头儿不像个坏人,但吴玉已经知道了世道险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实话说出来害怕横出什么波折,而且他自己确实也不知道自己去天元山可以干些什么。
老头儿眼睛微微睁开了点,说道:“小小年纪,不学好,欺骗我这个老头儿,那天元山却有什么事情需要你去代做?”吴玉没想到老头儿一下子就拆穿了自己的谎话,心道:“完了,好不容易遇到个认识道路的,却也要被我气跑了,这何时才能到天元山呢。”
老头儿训完吴玉后,用手轻轻拍了拍牛屁股,想让牛车继续往前走,但是那头牛却似蹄上生根似的一动也不动。老头儿也不急,像跟老朋友说话似的说道:“老牛啊,你是怎么了?出行前我可没少喂你啊,怎么这时候不走了呢?”那牛扭过头来,看向吴玉,不停地打着热喷嚏又不时“哞哞”地叫两声。老头儿摇摇头道:“你让我带他回天元山啊,那怎么行呢,刚才他还想用谎话蒙我呢。”那牛不会说话,只是在那里站着不走来表明自己的意见。
老头儿叹了口气,对吴玉说道:“年轻人,记住,以后多学点好!上来把,我就是去天元山的,我带你上天元山!”吴玉道了声谢又朝牛作了个揖说道:“谢谢牛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