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的正经,起于手并上行而沿侧胸部之间,另行出于肩髃穴处,进入大椎,再向下行至于大肠本腑。
本篇要点
一、举五脏六腑为例,说明“天人相应”的情况。
二、指出十二经脉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
三、详细叙述了十二经别的循行径路及其离合出入的配合关系。
黄帝问岐伯道:经脉在人体内的离合出入是怎样的呢?岐伯恭敬地行礼后说:关于经脉的学问,粗劣的医生容易忽略,而高明的医生却尽心研究,让我详尽地说一下吧。
足太阳膀胱经的正经,另出而行,并进入膝腘窝,其中一条至尻下五寸处后,另行入肛门,入属于膀胱本腑,再散行于肾脏,沿脊柱内侧上行,至心脏而分散;其本经之外别行的一条直行经,由脊上出于颈部,再入属于足太阳本经经脉。足少阴肾经的正经,由膝腘窝中,另出一脉,与足太阳之经相会合,又上行至肾脏,当十四椎处,再外出而联属于带脉;其直行的,系于舌根,又出于颈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这就是阴阳表里相配的第一合。诸阳经的正经,均流入诸阴经的别出经,称为别出的正经。
足少阳胆经的正经,绕大腿后进入阴毛中,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其另行的,注入季肋之间,再沿着胸里,入属于胆腑,又散行上至肝脏,通过心部,夹于咽喉,出于腮部与颌中,散布在面部,系于目系,与足少阳本经会合于眼外角处。足厥阴肝经的正经,由足背另行,上至阴毛中,与足少阳胆经相合,与其另行的经脉并行,这就是阴阳表里相配的第二合。
足阳明胃经的正经,上行至髀部,进入腹里,入属于胃腑,散行至脾脏,通过心,沿咽喉而出于口部,再上行至鼻柱的上部和眼眶的下部,环绕目系,与足阳明本经相会合。足太阴脾经的正经,上行至髀部,与足阳明经另行的正经合并后上行,上至咽喉部,贯入舌中,这就是阴阳表里相配的第三合。
手太阳小肠经的正经,自下而上循行,并从肩后关节另行,进入腋下,经过心脏,下行入属于小肠本腑。手少阴心经的正经,另行而入腋下渊腋穴的两筋之间,入属心脏,再上行于喉咙,出于面部,与手太阳经的一条支脉会合于眼内角,这就是阴阳表里相配的第四合。
手少阳三焦经的正经,自上而下循行,起于巅部别行进入缺盆,向下行入三焦本腑,再散行于胸中。手厥阴心包经的正经,另起于渊腋下三寸处,进入胸中,再行入属于三焦,上沿喉咙,出于耳后,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完骨之下,这就是阴阳表里相配的第五合。
手阳明大肠经的正经,起于手并上行而沿侧胸部之间,另行出于肩骨禺穴处,进入大椎,再向下行至于大肠本腑。上属于肺脏,然后向上沿喉咙,出于缺盆,与手阳明本经相会合。手太阴肺经的正经,另行而入渊腋穴,行于手少阴经的前方,进入肺脏,散行至大肠,再上行出于缺盆,沿喉咙,再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合,这就是阴阳表里相配的第六合。
专家点评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1)头面部:三阳经行于头,少阳经行于头部两侧;阳明经行于面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及头后部。(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行于胸腹,手足三阳经行于腰背(唯足阳明经行于身前)。(3)四肢部:阴经行于四肢的内侧,阳经行于四肢的外侧。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一是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二是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三是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