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本篇要点
一、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
二、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体格的锻炼。
三、人生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关键都决定于肾气的盛衰。
四、举出四种养生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来启示人们注意养生以去病延年。
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黄帝说:人年老的时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岐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逐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四十八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外泻精气。现在年老,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已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便枯竭了。黄帝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岐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至人的人,具有淳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彩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易衰惫,精神不易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再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专家点评
1.“食饮有节”
饮食合理能补精益气,反之则伤害人体,成为致病因素,影响生命过程,导致早衰。因此,本篇提出养生当“食饮有节”,并指出“以酒为浆”等可致早衰,强调饮食调养。
《内经》强调饮食调养主要包括合理的饮食结构与和谐的饮食方式两个方面。第一,饮食结构要求五味调和,忌偏嗜,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谨和五味”。诚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合理搭配,油盐酱醋巧为烹调,既能保证充足均衡的营养,又宜于人体消化吸收,发挥其综合的生理效应。第二,进食要适量、适时、方法得宜。“食饮有节”:节,一指节制,不饥便食、未饱便止,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所说“饱中饥,饥中饱”,尤其重视节制饮食,不可过饱,忌暴饮暴食。二指节律,饮食要定时,以适应机体消化食物的生理节律,同时还要将进食时间与食物的质、量结合起来,民间“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谚语有其合理性。此外,进食方法也是古人一再强调的,食勿多言、勿思虑、勿动情,坐而食、食伴乐,食则着意于食、不事旁务等均应提倡。
2.“起居有常”
人体生理活动固有自身节律,以适应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人的生活作息亦当顺其节律,以保护和维持肌体的生命力。“起居无节”则干扰这种节律,消弱生命能力,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抗病能力下降,发生疾病。起居之常法,一是适应四时阴阳消长特点,按季节调整作息时间。春夏应晚睡早起,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应早睡晚起。二是适应昼夜阴阳消长特点,傍晚以后尽量减少形神劳作,避免冒风寒霜露。此外,随着国际交往频繁,不适应“时差”现象逐渐突出,人们一方面应坚持按季节调整作息时间,增强肌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有条件者可以有计划地逐步调整,或服用药物协助调整。
3.“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此为精神调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恬淡虚无”,主要是调和情绪,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排除杂念,防止情绪的剧烈变动,干扰气机的正常运动,以维护体内气化活动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