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虚邪贼风侵犯身体一侧,且侵犯的部位较深,留居于营卫之中,使营卫稍衰,则真气就会离去,而邪气就独留于内,这时就会引起半身不遂。
本篇要点
一、论述针法中刺五节的取穴及其治疗作用。
二、具体说明刺五节所治的病候和主要穴位。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刺法中有五节的名称,其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道:刺法中的五节是;一叫振埃,二叫发蒙,三叫去爪,四叫彻衣,五叫解惑(埃,是微尘;振埃,指振落尘埃。蒙,是指眼不明;发蒙,就是开发启蒙的意思。
爪,指甲;去瓜就是脱去余爪。彻衣,就是脱去衣服。解惑,解除迷惑的意思——译注)。
黄帝说:对于先生所说的五节刺法,我还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岐伯说:所谓振埃的针法,就是用针刺行于四肢及浅表的经脉,来治疗阳病;发蒙的针法,就是用针刺六腑的腧穴,用来治疗六腑的疾病;去瓜的针法,就是用针刺关节支络;彻衣的针法,就是普遍针刺在诸阳经的奇穴;解惑的针法,就是了解调和人体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其相互转变,以期相对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黄帝说;刺节针法中的振埃针法,就是用针刺四肢及浅表的经脉,为的是治疗阳病,我不大明白你所讲的这些话的道理,请你再详细地讲解一下。岐伯说:振埃的针法,就是治疗阳气上逆,阳邪在上面满积于胸中,使胸部胀满,呼吸抬肩,胸中之气上逆,人就气喘嘘嘘,只能坐而不能平卧,害怕尘埃和烟熏,咽喉部噎塞而致使呼吸不畅。讲到振埃的定名,是形容它的疗效显著,比起所说的振落尘埃还要快。
黄帝说:先生讲得好。那么治疗病人时取什么穴呢?岐伯说:取天容穴(此处指任脉之天突——译注)。
黄帝说:如果病人咳嗽上气,气机不得伸展,说话困难,而胸部疼痛,在这种情况下又取什么穴呢?岐伯说:取廉泉穴。
黄帝说:针刺这两个穴位时,有规律可循吗?岐伯说:针刺天容穴时,进针不要超过一寸,针刺廉泉穴时,血脉通了就停止针刺。
黄帝说:先生讲得真好。
黄帝说:刺节针法中所说的发蒙,我还没有明白它的含义。发蒙针法的作用是治疗耳朵听不到声音,眼睛看不见东西这类疾病的,先生说要刺六腑的腧穴,治疗腑病,哪个腧穴有这样的作用呢?我想听听这其中的道理。岐伯说:你问得妙极了。这是针刺中的大法,也是针法中最高的技术,必须心领神会,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达。讲到发蒙的定名,就是因为它的疗效比启发蒙目贵还要快。
黄帝说:好!请先生详细地讲给我听。岐伯说:这种刺法,时间必须是在中午,针刺患者的听宫穴,使针感传到瞳子,并使其针气的声响传到耳,这就是腑腧的作用。
黄帝说:好!那么什么叫声闻于声呢?岐伯说:针刺听宫穴时,用手紧紧捏住两个鼻孔,口赶快闭上,同时怒腹鼓气,使气上行于耳目,耳内就会在针刺的同时出现声响。
黄帝说:好!这真是在无形之中,仍能控制针感的传布,不必用眼睛看,就能明显效果,实在是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了。
黄帝说:刺节针法中所说的去爪,先生说是要用针刺关节支络,我想听你讲讲。岐伯说:腰脊是人身较大的关节,下肢和足胫部,是人体行走和站立时的主要器官和支柱。阴茎、睾丸为身体中的枢机,精由此泄,也是津液输出的通路。如果饮食不节制,喜怒过度,引起津液内溢,流取在阴囊内,水道闭而不通,阴囊水肿就会日益增大,使人俯仰、行动均受到限制,甚至不能行走。这是因为有水蓄积在内,上使气机不能畅通,下又不能排出小便,这种病要用铍针放水,以治疗这种外形显露、不能藏匿、衣裳又不能遮蔽的阴囊水肿病,就仿佛是剪去多余的指甲一样,所以叫去爪。
黄帝说:好!
黄帝说:刺节针法中所说的彻衣,先生说一般都刺在诸阳经的奇穴上,没有固定的部位,希望你能详细地讲给我听。岐伯说:这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的病。人体内阴气不足,就会引起内热,阳气有余就会产生外热,内热与外热相互搏结,病人就会感到比怀抱炭火还要热。在外怕靠近绵帛等衣物,不让人接近他的身体,甚至连坐席也不敢靠近,由于腠理闭塞,所以不能出汗,热邪也就无法外散,以致舌焦、唇槁、咽喉干燥,急欲饮水。
黄帝说:这种病应取什么穴治疗呢?岐伯说:取天府、大杼两穴,分别刺三次,再刺中膂俞,以排除其热邪,补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两经,使其出汗,等到热退汗液减少时,病就好了,其速度比脱掉衣服还要快。
黄帝说:讲得好!
黄帝说:刺节针法中说的解惑,先生说要全面了解调和阴阳的方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虚实相互转变,阴阳平衡,那么怎样才能解除迷惑呢?岐伯说:人体得了中风偏枯一类的病,血脉就会出现偏虚,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有余,身体左右轻重不相对称,四肢屈伸不灵活,也不能倾斜反侧,辗转俯卧,甚至出现意识模糊,不辨东南西北的症状,且忽轻忽重,反复多变,颠倒无常,比一般神志迷惑的病还要严重。
黄帝说:对。应当怎样治疗呢?岐伯说:泻去体内有余的邪气,补其不足的正气,使阴阳协调,这样用针,治病奏效就非常明显,就像恍然大悟一样的快捷。
黄帝说:非常好!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记录下来,藏在灵兰之室,很好地保留起来。
专家点评
邪气所伤部位不同,病发经脉脏腑也不同,邪伤部位是发病机理的重要环节。第一,经脉是密布于周身的网络,既能输布气血,又有沟通上下、左右、内外的作用,邪随气转,伤皮表之邪通过经脉传布于相应的脏腑器官、组织百骸。第二,“中阳则溜于经”,阳指阳经及其所属的皮表,经指经脉及其所属的躯体病变。第三,“中阴则溜于腑”,阴指阴经及其所属的皮表,如臂腑内侧是阴经所属,伤则入内病及脏腑。不过,按本节所论,由于五脏是生命核心,乃抵御邪气的最后防线,故非五脏先有内虚,外邪不得伤之,仅以腑当之。此外,本节中阳病经、中阴病腑的理论,对于理解《素问·热论》六经证候有一定的指导价值。